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义的战争与战争的正义——关于战争伦理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争可以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间的有组织的政治暴力。根据战争的目的、过程和结果,战争伦理大致包括“战争权利伦理”、“战争行为伦理”和“战争责任伦理”三个方面。在战争伦理中最重要的是所谓“正义”问题。“正义”与“非正义”这对概念并非规定战争的客观性质,而是一种煽动人们拥战或反战热情的主观态度和伦理立场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的国际政治理念和目标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明确新的世界大战可以推迟和打不起来;二是确认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三是把握和平、发展、合作的世界历史潮流;四是提出建设和谐世界。和谐世界理论的提出,充分确立了中国21世纪的外交战略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既基于国内外形势的巨大变化,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国际政治的价值取向由正义战争向和平伦理的深刻转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向读者介绍了《论永久和平》的主要思想,研讨了康德的法权哲,学,认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革命为各国建立法制社会,从而形成永久和平的国际关系,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和平”已成为当今国际对话的主旋律。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已深刻了解到和平的意义,和平已成为其迫切的需要。众所周知,1946年联合国建立的唯一目标是维护整个世界国家之间的和平,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渴望和平,却有少数人鼓吹战争是获取和平的最好方式。无论如何,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与强权政治的联系更为紧密。在地球和平与战争的问题上,超级大国或核大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们必须更为谨慎和明智地维持力量的平衡,否则将成为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最大威胁。我们不能忽视核武器的威胁,因为它会导致在地球表面和空气中人类和各…  相似文献   

5.
分配正义:从弱势群体的观点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对于理论研究还是现实生活,正义在目前的中国都是一个关键词。从理论研究看,近年来正义问题一直是国内学术研究的热点,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和社会学都非常关注社会正义问题。从现实生活看,近年来中国社会所要达到的目标有了明显的变化,从比较单纯的经济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6.
兰洋 《哲学动态》2023,(5):38-46
对于国家间“战争与和平”问题的阐释,伊拉斯谟的“绝对和平论”、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和康德的“永久和平论”可被视为三种颇具代表性的理论范式。但在马克思的视域中,这些理论仍然属于“解释世界”的叙事方式,都深陷唯心史观的窠臼。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范式”打破了以往哲学将社会历史看作思想注脚的传统,实现了本体性逻辑和方法论视角的双重变革。马克思完成的范式革命开辟了政治哲学的全新视域,解析了生产逻辑、资本-霸权逻辑和人类共同体逻辑,奠定了思想与现实辩证互动的有效方式。它既为我们认识当今世界变局提供了科学的分析框架,也为实现持久和平、寻求人的解放提供了价值基础和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7.
黎汉基 《中国哲学史》2020,(2):33-39,70
皮锡瑞以“借事明义”概括《春秋》大旨,是一项错误而又有待辨析的学术主张。承认“事”的次要性、工具性和可阙性,不意味必须接受“事”的可伪性。皮氏的举证不能证明孔子和《公羊》作者同样允许“事”的假托,论证欠缺说服力。此外,“借事明义”的观点不见得符合经传的内容,掩盖了《公》《穀》二传也有强调史实的一面,因此不宜把它视作指导经传解读的有效原则。  相似文献   

8.
卢梭的契约正义观与罗尔斯的契约正义观在形式上有其相似之处。但由于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其正义观的价值内核、论证方式及其实现途径都存在着重大的差别。从卢梭的契约正义观到罗尔斯的契约正义观的嬗变代表了西方正义论从实体正义向程序正义的转变,把握这一转变的趋向及其内在精神实质,对于丰富和完善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9.
在19世纪,俄罗斯有两位以文学家著称的大师级思想家,他们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列夫·托尔斯泰。本世纪著名的俄国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曾经用这样的话来评述这二位思想大师:  相似文献   

10.
从自由与平等的关系看获取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获取之正义乃是人类的千古困惑.获取正义之原则必须而且只能从社会主义社会理念中导出,该理念是:人人生而自由,人人生而平等,没有贵族,没有特权,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公共职位向所有公民开放,人人有权选择并努力实现自己所向往的幸福生活.在此理念之下,自由与平等之关系是:公民之间的平等是基于自由权利的平等.社会主义社会理念下的获取正义包括:每个公民都有从自然资源中获取收益的社会权利;合法的市场交易所得;其他合法途径,如遗产继承、馈赠等.任何一个认同社会主义社会理念的人均不赞成公共财政充当劫富济贫的"佐罗"角色,但保障每个公民都能够从自然资源的收益中获得生存资料乃是政府之责任、公民之权利,税收资源的主要功能是创造和维护社会秩序、保障本民族的集体安全、满足公共事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佛教与和平     
宏度 《法音》2000,(5):16-18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风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每当我读到这首诗的时候,那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沙场,仿佛就在眼前:戎衣战士,临阵健儿;红旗影里争雄,白刃丛中毙命;鼓金初震,霎时腹破肠穿;胜败才分,遍地肢伤首碎。呜呼!漠漠黄沙闻鬼哭,茫茫白骨少人收…… 战争,夺走了多少人的财产和生命;战争,又破坏了多少幸福美好的家庭和家园。孟姜女寻夫哭长城,朱颖的爸爸向克林顿讨公平。《拯救大兵瑞恩》以其真实再现战争历史而轰动影视界,然而它并没有能够获得奥斯卡金奖,原因就是它把战争的残酷刻划得淋漓尽致、惨不忍睹,…  相似文献   

12.
郑伟 《孔子研究》2012,(3):12-19
嵇康曾撰《春秋左氏传音》,今存之条目对于古音韵学研究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嵇氏音》乃由家世儒学熏陶、河东学术影响以及洛阳写经训练三方面的因素合力促成,当完成于洛阳写经时期。清代学者指出《嵇氏音》"间采《公羊》之说"固然可以成立,但不应作为一种治学特点过分强调。嵇康秉持"古学"的治学理念,崇尚兼通,贵在守真,鄙弃"今学"之趋时风尚,以批判的眼光看待"抑引人性"之经学,与其以"自然"为本的玄学思想潜通暗接、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13.
儒家思想中有丰富的和平文化资源。和谐论是儒家的秩序的和平论的核心。和谐论包括天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群己和谐。从此出发 ,可以建立起天人合一的宇宙秩序 ,三纲六纪的社会秩序 ,治国安邦的国家秩序 ,天下一家的世界秩序。  相似文献   

14.
"没有正义,就没有和平。但是没有仁爱宽恕,也不会有真正的正义。历史告诉我们:正义的逻辑往往会出卖自己,使自己变质,变成仇恨、报复、残暴……故在仁爱与宽恕中才能有真正的正义。"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2004年元旦《和平文告》《世界正义》教会训导文献1,是在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之后。教宗保禄六世在罗马召开的第一  相似文献   

15.
张德恒 《孔子研究》2021,(6):136-146
德川日本(1603-1868)时期著名朱子学派儒者林罗山治《春秋》学根本程朱、推崇胡安国《春秋传》,同时兼攻《左传》《公羊传》《穀梁传》,重视对《左传》文法的领悟与揭示.林罗山《春秋劈头论》以设为问答的方式讨论了《春秋》与孔子之关系、《春秋》命名由来、《春秋》所行正朔、诸侯能否改元、孔子笔削《春秋》具体方法等《春秋》学...  相似文献   

16.
《学海》2019,(3):87-93
传统社会工作"人在环境中"的"环境"概念常常指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重视。本文认为,在恶化的自然环境不断给人类社会带来一系列灾难性后果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应体现出与时俱进的学科品质,将"生态环境"之维带回社会工作,重新解读和修正主流社会工作关于"人在环境中"这一核心理论与实践议题的认知及其实践范式。进而,本文结合当前的生态发展议题,尝试从理论的生态转向、教育体系的重构、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实践能力提升,以及社会工作社会属性的专业本质重塑等方面提出社会工作积极回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能路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绿色社会工作理论范式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赵汸的<春秋>学以承继孟子自许,以综合<春秋三传>为特点.认为属辞比事为治<春秋>的法门,并据以归纳<春秋>笔削之义为八.<春秋>虽为孔子所作,但本鲁史而成,辞从主人,存策书之大体,其文则史,其事则齐桓晋文;<春秋>虽本鲁史,但又有孔子书与不书、变文、特笔等笔法,以阐圣人之义,其义丘窃取之.  相似文献   

18.
孔子传《易》,直接出于作《春秋》的需要——孔子所作《春秋》,不是《春秋经》,而是《左传》蓝本.孔子传《易》之“窃义”,与其作《春秋》的“窃义”,异曲同工。孔子传《易》与作《春秋》,相互促成,共同形成了儒学的“天道—性命—道德”三位一统的道德本体学说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史上之所以有所谓春秋时期,是因为《春秋》这部书记载了这个时期的历史发展进程。至于这种编年史书为何称作"春秋",古今又有许多说法。影响较大的是杜预的说法,认为古人"错举"一年四季中的两季,以"春秋"代表一年,进而《春秋》就成了编年史书的代称了。但是从甲骨文材料来看,直到殷商时代虽然可能已经有了四时的时序观念,但还没有明显的春夏秋冬四季概念,当时只有春秋两季。商代的春季相当于殷历的十月到三月,即夏历的二月到七月;秋季相当于殷历的四月到九月,即夏历的八月到一月。当时的岁首交接时在种黍和收麦之月,相当于夏历的五月。到了西周末期、春秋初期,才逐渐出现了春夏秋冬四季。也就是说,原来的"春秋"二字不是截取"春夏秋冬"而来,对一年四季的概括,其本身就足以标志完整的一年了。春秋战国时代虽然已经有了四季,但人们把按年代编写的历史,叫做"春秋",当是对商周历史的继承。  相似文献   

20.
太虚大师是近代“人间佛教”运动的开创者,一生倡导佛教发挥护国和护世的社会功能,并致力于为人类的正义和平事业。抗日战争前后,他通过对近代以来历史上战争起源的考察,认为西洋“纵我制物”哲学支配下的“害他利自”观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认为在战后世界和平规划中,应把对人类心理的改造置于首位,人类的心力是变革的根本动力,而这种改造的心理工具就是儒佛文化,如儒家的克己崇仁、佛家缘成史观下的无我观和自他两利观等。同时,在缘成史观的制约下,太虚认为战后有效的和平建设还必须辅以政治、社会和教育领域的改造,多位一体,人类安乐平和的美满之治境的实现方始可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