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本阅读过程中跨文本背景信息激活与整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雷  曾庆 《心理科学》2005,28(1):2-5
研究文本阅读过程中跨文本背景信息激活与整合模式。实验1探讨被试在阅读分为两个故事的每篇材料时,后面故事的信息能否通过共振激活前面故事的信息;实验2进一步验证读者是否将分为两个故事的材料作为一个文本来阅读。结果表明,被试是将分为两个故事的材料作为两个文本来阅读,并且阅读后一个故事时可以跨文本激活前一个故事的信息。本研究证实了跨文本的共振激活,深化了O’brien等人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这应该是一个性心理体验故事。体质很好的我,也不存在器质方面的“毛病”,却有过那样一段不堪回首的、令我作为一个男人抬不起头来的经历。后来,我挺了过来,重新恢复了男人的自尊与自信。现在许多朋友都比较迷信“伟哥”或“伟而壮”之类的“灵丹”,我也曾使用过,但却是浅尝辄止,所以也不想对这些“妙药”的疗效妄加评论,那甚至还有招致诉讼做被告的危险。在这个故事中,我只是想告诉朋友们一个关于我自己的秘密,一个对您以及您的爱侣也许多少有点参考价值的秘密,那就是——  相似文献   

3.
李洁 《天风》2008,(20):33-33
他和她的故事,在她还在母腹中的时候就悄悄开始了……直到她长大成人,在国外呆了两三年以后才觉得,他和她的故事原来是一个永恒的故事、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一个只属于他和她的故事。这个故事很长,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  相似文献   

4.
有一个故事,说是印度的一个国王造了一张床,床的长度是按印度国民的平均身高来设计的。国王很喜欢那张华丽的床。一天,国王叫一个士兵来睡那张床,结果那个士兵的身体比床长了一节,国王很不高兴,叫人把长的那节砍掉了。第二天,国王叫另一个士兵来睡那张床,这个士兵的身体又比床短了一节,国王于是叫人一起拉士兵的头和脚,要一直拉到和床一样长为止,生生地将那个士兵折磨死了。听了这个故事,你肯定认为这个印度国王很残暴。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张床,如果别人符合自己心里的床就很OK,但如果不符合则会坚决抵制,于是矛盾产生了,争吵甚至打…  相似文献   

5.
“两袖清风”这个成语,是旧时称誉官吏廉洁,不贪污,除两袖清风之外,别无所有。而这个成语最初来自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故事。 明朝宦官王振,在英宗(朱祁镇)皇帝面前  相似文献   

6.
以我的感觉来说,“面子”是人生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成语“嗟来之食”说的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当时齐国发生饥荒,有人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说:“嗟,来食”,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食“嗟来之食’,才到这个地步的。终于不吃而死。由此可见即使是...  相似文献   

7.
<正>巴别塔的故事是我们最为熟悉的旧约故事之一。当时人们联合起来希望建造通天高塔,但是上帝通过变乱语言,阻止了人类的计划。通常我们从这个故事看到的是上帝对人类骄傲自大的惩罚,但这段经文更想向我们传递的也许是上帝拯救的信息。一、确有此塔?巴别塔是像金字塔、长城等古建筑一样在历史中真实存在的吗?抑或只是一个寓意故事,是一个传说?笔者的观点,更多地倾向于它是一个真实的历史建  相似文献   

8.
王学富 《天风》2022,(6):56-57
<正>在圣经记载的浪子回头的故事里,人们常常谈论那位慈爱的父亲,他宽恕自己的小儿子,也常常谈论那个小儿子,他是一个回头的浪子,但很少谈到大儿子。今天我来谈谈这个大儿子,尤其是这个故事里反映的一种大儿子心态,这也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我把这个现象称为“好孩子现象”。  相似文献   

9.
1.一个萝卜一个坑,说的是婚姻情况。事实上对于爱情来说,是不成立的。优秀的人,不管男女,都会是一个萝卜好几个坑。所以这个世界天天上演着悲欢离合的故事。2.彼此都有意而不说出来是爱情的最高境界。因为这个时候两人都在尽情地享受媚  相似文献   

10.
狼女的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强烈地震撼了我的心灵,这个故事比平常的说教更生动、更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什么是善良,什么是罪恶,人啊,不可为自己狡辩! 二战期间,有一个七岁的女孩,是犹太人,在逃避的纳粹的追捕过程中与家人失散,而收留她的一个人家,竟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出卖她来换取荣华富贵;如盟军赢得这场战争,可得掩护犹太难民的功劳;如纳粹赢得这场战争,就把她交到集中营换取赏金。小女孩在隔壁听到这个奸诈的计划,连夜逃出了这个人家。在饥寒病因中,她倒在了坡地上。这时,一只与群体失散的母狼来呵护她。小女孩就和这…  相似文献   

11.
人是一块活着的磁铁,这个比喻虽然简单,却耐人寻味。要理解这个比喻,可以从两则故事说起。先说一则国外的。从前,在一座大城市里,有一个人在路边摆摊卖热狗。他有点耳聋,因此不听收音机。因视力不好,也不看电  相似文献   

12.
如果你曾经犹豫不决,或许你会喜欢下面这个故事:在一个花店里,有一位年轻人想了好久,不知道该买多少朵花。他向花店的职员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13.
学诚 《法音》2010,(1):15-25
<正>一、目连救母报亲恩,佛说兰盆垂后世两千五百年前的古印度,佛典中记载了一个孝子救母的感人故事。千年之后,这个故事开始在中国流传。又过去了一千多年,这个故事在中国佛教徒中仍  相似文献   

14.
故事一上帝来到人间,遇见三个人,分别问道:你到这个世界来为的是什么/第一个回答:我来这个世界是为了享受所有的生活。第二个回答:我来这个世界是为了承受一切痛苦。第三个回答:我来这个世界,既要承担生活给我的磨难,又要享受生活赐予我的幸福。上帝给前二人各打了)"分  相似文献   

15.
吕行  钟年 《心理科学》2016,39(1):185-190
为探讨性别刻板印象的传播更符合社会认同理论还是社会支配理论的假设,采用单一复述故事法来研究不同性别的传播者、故事主人公和听众在传播一致性性别刻板印象信息和不一致性别刻板印象信息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点。结果发现:男性更少地传播不利于维持阶层差异的不一致性刻板印象,女性更多地传播打破现有阶层划分的男性不一致刻板印象。这些传播特点都较为支持社会支配理论的假设。。  相似文献   

16.
这个故事出自六度集经卷第八,明度无极章中《镜面王经》。故事中提到明即般若,与其相对的则是无明。无明即不达、不解、不了,而以愚痴为其自相,泛指无智、愚昧。 《六度集经》是从佛的本生故事中有关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精进、智慧这六度方面的内容集中起来的经典,明度无极是以智慧度无极的重要一章。今天有许多邪魔外道以似是而非,胡言乱语的“道理”来惑众,使无明者痴迷,“法轮功”便是其中最险恶的一个。用智慧来破除无明,揭穿邪魔的伪装,是十分重要的。佛以故事形式来阐述明度无极的深意,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7.
大班幼儿在游戏中运用语言能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的目的语言的应用,是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语言的应用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是语言的功能,指人们用语言来获得信息和学习事物以及运用语言来满足需要,调节别人的行为,即具有认识功能与交际功能。第二,语言的选择与交替,即说话者根据不同的情境和听者的实际能力来挑选一个合适的表达方式。语言跟使用者及其语言环境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同样一个词或一句话用在不可的时间和地点意思不一样;说话者在不同的情  相似文献   

18.
正一目连戏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有史可考的剧目,因此通常都被视为"戏曲的鼻祖"。目连戏得名于它专演的内容是"目连救母"。这本来是一个佛教故事,源自于《经律异相》《佛说盂兰盆经》等佛教经典,讲述了佛陀的弟子目犍连冥间救母的故事。这个故事在佛经的记载中只是短短的几句话,只有一个简单的故事结构。唐、五代时期,各种变文(唐代的说唱体文学作品)对这个故事加以改编、加工,故事的情节也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19.
名词解释     
信息在日常的语言里,一个信息就是通告一件事,在信息论和控制论里,人们把在表述一个系统的状态的特征时确定性底任何增大称作信息(information)。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才能说  相似文献   

20.
洪水与小镇     
乍看这个标题,读者可能会联想到某个小镇遭受洪水的袭击,接着引出一个动人的故事。其实,这里的“洪水”不是指真实意义的洪水,而是指一个小镇欺骗成风。美国得克萨斯州西部有个哥吉镇,是个人口不足万名的小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