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教研究心得七则王煜(一)庄子何以不贱贪污?海峡两岸同时反贪污腐败如雷厉风行,《庄子·秋水》却唱反调:“不多食乎力,不贱贪污。”宣颖解释云:“不以自食其力者为贵,不自食其力者为鄙。”借孟子术语说,即不贵劳力者或治于人者,也不贱劳心者或治人者。然而治人...  相似文献   

2.
论因明之喻     
一、喻的涵义、组成和作用 先从喻的涵义说起。喻,梵语“达利瑟致案多”(Drstānta),本义是“见边”,意思就是以喻这个所见之边,去推断宗这个未见之边。故无著(Asanga,约公元四世纪)《阿毗达摩集论》卷七云: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哲学没有“人类中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界主要依据三类命题判定中国哲学有“人类中心论”:一是“人为天下最灵”,二是“人最为天下贵”,三是“人者天地之心”。“人为天下最灵”的观念出现很早,《尚书·泰誓上》中就有“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的话。“人最为天下贵”的说法,更为常见。《孝经·圣治章》记孔子之言曰:“天地之性人为贵。”《荀子·王制》更明确认定:“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东汉王充则从知识、智慧的角度立论,说:“天地之性人为贵,贵其识知也。”(《论衡·别通》)“人者天地之心”的说法,出现得最频繁。《礼记·礼运》最早提出…  相似文献   

4.
清人袁枚在《题宋人诗话》中告诫文章家说: 丈夫贵独立各以精神强这两句话,气度非凡,寓理深刻。它明确指出,一个人要使自己的文章永载史册,卓然自立于天下,就必须各逞自己的精神,“于心有主张”,表达出自己对客观事物独到的认识,而不是“附会韩与杜”,“有如依权门”。这种精神,在文意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古人云:“文以意为主。”在  相似文献   

5.
漫话烦恼     
“野花不种年年有,烦恼无根日日生”。人生一世,谁能无忧呢?夸张一点说,生存就是烦恼。难怪李白诗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杜牧也说“假如三万六千日,半是悲哀半是愁”。当然,快乐也有,但就像“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几分钟或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钱钟书语)”这些话乍听似乎悲观消沉了些,但仔细咀嚼,还是很有道理的。人之一生,就是一个与周围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不断冲突、不断磨合、不断适应、不断改造对方同时  相似文献   

6.
<正> 1.《语丛》一云:“凡物由妄生。”整理者注释云:“裘按:此语又见一。四号简,妄作望,字在此疑读为亡(无)。”今按:字不应读为“亡”,当从一○四号简,读为“望”。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云:“凡见者之谓物。”望、见义通,《广雅·释诂》一:“望,视也。”《说文》云:“见,视也。”“见”有“感知”之义,《淮南子·修务》云:“而明弗能见者何。”高注云:“见,犹知也。”《淮南子·览冥》云:“昔者雍门子以哭见于孟尝君。”高注云:“见,犹感也。”故简文云:“凡物由望生”者,言存在生于人之感知。  相似文献   

7.
赵瑞丽 《美与时代》2004,(11):92-93
愁绪是中国诗学中的重要书写主题.钱钟书<管锥篇>在总结古代众多登高之作后就曾说:"囊括古来众作,团词以蔽,不外乎登高望远,每足使有愁者添愁而无愁者生愁.  相似文献   

8.
《管子·内业》篇之精神学说及其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管子·内业》是一篇讨论精神学说的文章。篇中使用的“道”、“精”、“气”、“神”、“性”等字,都是同义语。——第十五节云:“心能执静,道将自定。“而第七节则云:“敬除其舍,精将自来;……严容畏敬,精将至定。”证明“道”就是“精”。——第三节云:“夫道者所以充形也”;而《心术》下则云:“气者身之充也。……充不美,则心不得。”证明“道”就是“气”。  相似文献   

9.
试论庄子语言观及其对道教内丹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健 《中国道教》2003,(3):33-35
一、正确认识庄子语言观在道家经典《老子》中有不少章节强调语言的局限性,如第1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25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第56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的这些观点在《庄子》中得到了更详细的阐释,如《庄子·天道》: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乎,…  相似文献   

10.
景天星 《法音》2021,(2):61-63
翻阅佛教典籍,有诸多"琴弦"之喻,然最为著名者,莫过于"因缘和合喻""狮子筋弦喻"和"不急不缓喻"。此三种譬喻分别出自《入中论讲记》《华严经》和《中阿含经》。一、因缘和合喻"因缘和合喻"见于月称论师造、法尊法师译讲的《入中论讲记》。在《入中论》"第六菩提心现前地"中,月称论师有一颂:"如影像等法本空,观待缘合非不有,于彼本空影像等,亦起见彼行相识。"  相似文献   

11.
有人认为,少男少女有什么烦恼,有什么忧愁呢?就像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所写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似乎说愁的少男少女真是自作多情,心中欢乐无比还“强说愁”。还有人则认为,“危险的年龄”、“危机的时期”、“极度的迷惘、困惑”都是青少年这一阶段的专有名词。比如日本学者依田新先生在一本青少年心理学的书开头就说:“烦恼是青少年的特权”。看来,青少年并非欢乐无比,烦恼只跟他们有缘,究竟青少年有没有烦恼、困惑呢? 应读说,烦恼、困惑是人类共有的心理属性,是  相似文献   

12.
善读无字书     
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谈的是读书对于写作的重要作用。但是,写文章如果单凭“读破万卷书”是不行的,重要的还在于要对客观事物有深刻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因此,古代有见识的文章家都主张读“无字之书”。清人王葆心转引廖燕《答谢小谢书》云:“昔者亦常有学矣,于古人书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糟粕,无所从入。退而返之于心而有疑焉。意者其别有学乎?然后取无字书而读之。无字书者,天地万物是也。古人常取之不尽而尚留于天地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佛教音乐?它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是什么?佛教音乐究竟有哪些宗教功能?本文想就上述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佛教音乐的界说 据《马氏文通·正名》:“凡立言,先正所用之名以定命义之所在者,曰界说”。自注:“界之云者,所以限其义之所止,使无越畔也。”我们须先对佛教音  相似文献   

14.
哭也无妨     
追求快乐是人的一种本能。因此,诸如“笑比哭好”,“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之类的道理,很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但苏轼说得对:“人有悲欢离合,月的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所以人的一生光想着快乐的事是不现实的,只有正确对待哭的问题,才是最应该注意的。  相似文献   

15.
《西升经》援引老子哲学阐发宗教义理,是一部重要的道教经典。唐以后道教论著多所称引。然其著作年代既不可定,亦鲜见辨析其思想内容者,本文拟就这两方面作些探测。 (一)、《西升经》著作年代问题《西升经》的确切著作时间及撰人,均不可详考。以下采摭有关史料,共作推敲。 (1) 南朝梁释僧祐编《弘明集》卷一收《正诬论》引:“故其《经》云:‘闻道竺乾,有古先生,善入泥洹,不始不终,永存緜緜。’竺乾者,天竺也;泥洹者,梵语,晋言无为也。” (2) 唐释道宣编《广弘明集》卷八收晋释道安《二教论》引:“《老子西升经》云:天下大术,佛术第一。又《西升玄经》云:吾师化由天竺,善入泥洹。”  相似文献   

16.
对金丹大道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金丹真传最重口诀。自古圣真口口相授,代代相传,惟有通天之志者,乃可作为载道之器而接承之。故《悟真篇》有诗云:“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明师莫强猜,只为金丹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而口诀之外,另有三秘,一曰关窍部位,二曰火候次第,三曰内景隧道  相似文献   

17.
“诗无达诘”,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诗歌是不可能彻底解释清楚的,或者说任何一种解释都带有解释者的主观理解成份,因此也就因人而异,永远不可能出现一种“最终解释”。禅诗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禅宗认为它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原本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述的,禅诗仅仅是勉强用来做喻示或暗示而已。这就像禅宗常讲的“指月”之喻一样,诗境不过是指向明月的手指,禅境才是手指要指的明月。于是,无论多么高明的解释者,要说清所见的“手指”(诗境)已属不易,要说清所感的明月(禅境)则不免是非非之想了。  相似文献   

18.
一入门先观来意,既开言且莫踌躇。天(父)来问追(子)欲子贵,追来问天为天忧。八(妻)问七(夫),喜者欲凭子贵,怨者实为七愁。七问八,非八有事,定然子息艰难。士子问前程,生孙(商贾)为近古(近况不好)。叠叠问此件,定然此作缺;频频问原因,其中定有因。一片真诚,自说慕名求教,此人乃是一哥(顾客)。笑问请看我贱相如何?此人若非火底(有权有势的人物),就是“畜生”!砂砾丛中辨金石,衣冠队内别鱼龙……  相似文献   

19.
杨思范 《中国道教》2002,1(3):38-39
贾岛《病起》诗 :“灯下《南华》卷 ,祛愁当酒杯。”苏轼《满庭芳·归去来兮》 :“已矣乎 !吾生有命归有时 ,我初无行亦不无留 ,驾言随子听所之 ,岂以师南华而废从安期。”“南华”一词 ,前者指《庄子》一书 ,后者则指庄周 ,然不知庄子之号“南华” ,最早起源于何时 ?据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经籍考》(卷二百十一 )云 :“(《庄子》唐始号《南华真经》。”① 李叔还《道经词典》释“南华真经”云 :“唐时称庄子为南华真人 ,故庄子书号《南华真经》。”② 《汉语大词典》(第 1卷 895页 )释“南华”为“《南华真经》的简称” ,又释“《南华真经…  相似文献   

20.
2010年7月12-14日,四川天主教神哲学院董事会第五届三次会议在贵阳市民族宾馆召开。四川天主教神哲学院第五届董事会全体成员,云、贵、川、渝天主教“两会”和四川天主教神哲学院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议邀请了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及云、贵、川、渝统战、宗教部门领导莅会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