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尝试以"反君士坦丁主义"理念为切入点,结合当代激进改革派神学家尤达及其耶稣政治的伦理观,展开对激进改革派神学的介绍与阐释,提出激进改革派神学以反君士坦丁主义为基本理论预设,强调自由"联合体"的教会观、宣告以"上帝国"对抗"基督教王国"的终末论、门徒伦理及和平主义等观念,是一种独具伦理性、实践性、教派性、民众性与批判性的神学建构。  相似文献   

2.
再洗礼运动在欧洲宗教改革中兴起,是宗教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瑞士兄弟会、胡特尔兄弟会、门诺会代表了宗教改革时期再洗礼运动的主流。它们确立了再洗礼运动的基本原则和宗旨:这就是依据《圣经》权威,仿效使徒时代的原始教会,建立一个由信而受洗的信徒组成的、遵从基督过圣洁生活的、与世俗世界相分离的真正的基督的教会。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它们表达了建立一个更符合基督教宗旨的、更为公平的理想社会的要求,并在面对统治者残酷迫害和镇压的情况下,形成了反对使用武力和不抵抗的和平教义。这些原则和宗旨成为宗教改革时期欧洲再洗礼运动的宝贵遗产,始终为世界各地的再洗礼派所珍视和坚守。  相似文献   

3.
圣经的权威性是麦格拉思福音派神学思想最为核心的内容,也是福音派始终坚持的神学立场。但是圣经在面对世俗文化、理性主义、教会传统和圣经批判的冲击时,其权威性受到了严重的质疑和挑战。麦格拉思从福音派神学的立场出发为圣经的权威性进行了辩护。  相似文献   

4.
麦格拉思是英国福音派著名神学家,他的神学思想代表了现代福音派神学的风貌。本文从麦格拉思的学术历程、信仰历程、著述简介和他的影响力等方面对他做一个简要的介绍,以期在国内推介其神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从本世纪下半叶以来,社会呈现出特别五光十色的多元化倾向。神学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折光反映,自然也表现出特别的多样化和复杂化。这里简略介绍几种产生于本世纪,并正在发展,尚未完全臻于成熟的神学理论。 1.政治神学。这是一个综合的术语,包括天主教与新教中与政治相结合的各种神学思潮。如解放神学、革命神学、黑人神学、女权神学、第三世界神学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拉丁美洲的解放神学。解放神学主要是天主教神学思想中的一种社会思潮,于60年代末在拉丁美洲得到广泛传播。解放神学要求对社会进行革命改革,使人民从殖民地压迫、阶级剥削中“解放”出来,赞成社会主义。这些解放  相似文献   

6.
王从友 《天风》2008,(21):24-27
中国基督教进行神学思想建设已经10年了,10年来,神学院校始终是神学思想建设的基地,在推进神学思想建设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2008年9月23日至25日,全国各神学院校的代表相聚金陵,以"神学教育与课程设置"、"神学教育与中国教会"、"神学教育与中国文化"、"神学教育与社会责任"等主题展开研讨,勾画神学教育与神学思想体系的美好蓝图。本刊摘编部分与会者的真知灼见与广大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7.
汪维藩是金陵协和神学院的老师,也是一个十分勤勉的神学思考者与写作者,开创了构成金陵神学传统之一的开放的福音派神学。他的神学思考与其对中国教会神学反思历史的梳理是分不开的。本文即尝试从汪维藩对中国教会神学思考历史的梳理入手,探索其神学思想的灵感来源及其与中国教会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上帝预定与人的自由意志这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持续性张力,并构成了基督教思想史上一个广泛持久的探讨论题。基督教教义与神学在其历史与逻辑推演中,围绕这一核心问题逐步凝结成所谓的"阿米尼乌主义之争"。本文分析了阿米尼乌主义在教会史与系统神学里的地位与处理方式,指出了这场争论起因与要旨就在于因不同圣经解读而导致的对于预定对象与自由意志的不同理解,勾勒了福音派阿米尼乌主义的兴起以及对现代福音派信仰的影响,判定阿米尼乌主义的出现和发展构成了"宗教改革"的一种后续发展,认为它作为加尔文系新教改革宗内部的重要神学分支,几乎一直伴随基督教新教这五个世纪的发展,并对丰富和深化基督教新教信仰特别是加尔文主义信仰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上半叶,国人在经历了多次的革命后。很多有识之士在思考如何建立中国社会。基督教界亦积极思考如何从基督教信仰出发救中国。赵紫宸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通过"人格论"建立他早期的神学体系,并提倡"人格救国"。赵紫宸丰富的神学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神学思考仍具有很重要的启发意义。此外,他的神学思想和生活实践也具有非凡的基督教本色化、处境化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阿根廷神学家斯坎诺内著作的分析,讨论了解放神学的基本脉络,特别指出六八年世界范围内的革命这一事件对解放神学的重大意义,在教会内部则是有着长久历史的社会教义传统本身可以提供对解放神学的支持,这在解放神学的方法论问题上尤为重要,而在方法论上的不同使得第二代解放神学有别于第一代解放神学.最后笔者吁请关注六八年,关注拉丁美洲.  相似文献   

11.
一、英国经验派的自由观近代哲学一扫中世纪神学和经院哲学的一统天下,自由问题也不再披着神学的外衣被曲折地提出,而直接表现为自由与必然冲突的重大哲学问题,这个冲突实际上是时代的冲突,自由成为整个时代与社会的重大课题。英国经验派的自由观,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经验派的始祖,他把探讨终极因的形而上学斥之为无用物或献身上帝的处  相似文献   

12.
神學和婦女     
近年来,我们常听到许多关于"妇女神学"的讨论.虽然过去曾有妇女对不同的宗教主题作出深入的反省,但目前是妇女神学的崛兴是新近的现象,是20世纪社会革命过程中的一种表现.本节将要讨论的一位作者曾这样说:"照我看来,我们对妇女本性理解的剧变,是最有深远影响的革命."  相似文献   

13.
拉纳先验方法的运作可分为形而上学、宗教哲学/基本神学和神学三个层次,神学是其最终目的。先验方法的神学运用把人规定为历史中的圣言倾听者,必然导致先验神学的历史转向。进而,通过"超自然的生存"概念,拉纳描述了启示经验的非抽象性;通过区分先验启示和范畴启示,拉纳强化了启示经验的历史性,先验神学的历史转向得以在拉纳的晚期思想中确立起来。  相似文献   

14.
房赢 《天风》2008,(23):20-23
为纪念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十周年,2008年中国基督教两会举行了一系列的活动。2008年11月12日至13日,中国基督教两会举行了"讲台信息与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这次研讨会主要从"神学思想建设与成果转化.神学思想建设与和谐社会、神学思想建设与社会关怀.神学思想建设与传统文化"四方面进行了讨论,以下摘编一些研讨过程中的论点。  相似文献   

15.
新福音派神学是20世纪下半叶在欧美新教中涌现的一种神学思潮,它反映了当代基督教神学发展引人注目的新动向。本文尝试对这一神学新潮流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发展加以梳理、勾勒,并具体分析其主要理论代表卡尔·亨利、拉姆、托兰斯和帕克等人的神学体系及其特点,以指明其神学立意对未来基督教的社会存在和认知走向所具有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拉纳先验方法的运作可分为形而上学、宗教哲学/基本神学和神学三个层次,神学是其最终目的。先验方法的神学运用把人规定为历史中的圣言倾听者,必然导致先验神学的历史转向。进而,通过"超自然的生存"概念,拉纳描述了启示经验的非抽象性;通过区分先验启示和范畴启示,拉纳强化了启示经验的历史性,先验神学的历史转向得以在拉纳的晚期思想中确立起来。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与伪科学及迷信相对立。但它们总是相伴而行,这是人们难以区分它们的主要原因。古代的科学淹没在宗教和神学及迷信的汪洋之中;中世纪的科学沦为宗教和神学的婢女;近代科学则是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诞生的,科学为摆脱宗教和神学的桎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遭火刑的布鲁诺和塞尔维特,遭迫害和监禁的伽利略。近代科学通过火刑架和监牢走向了辉煌。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尝试谈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关于"教育"与"神学"的概念的理解,指出"教育"所具有的双重意义,即灵性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双重互益,以及为人的发展与为教会和社会承担责任的双重使命。希波主教奥古斯丁提出"神学是关于神的理论或论述"以及当代中国神学家们提出"神学是教会在思考"。二是从基督教历史中选择一些神学教育体系的典型实例来说明多维度的神学教育理念。比如古代犹太人的神学教育模式、早期基督教发展过程中的神学教育特色、中世纪的大公教会传统的基督教神学教育,以及宗教改革后的若干神学教育等。最后,就当前中国教会的发展情形提出自己的几点想法。主要集中在:"敬虔"的追求、"学问"的装备、"实践"的推行,以及中国基督教博雅神学教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陈永涛 《天风》2017,(2):29-30
前面已经说过,在基督教神学中,对神学与经验的关系有两种基本的看法:一是认为经验为基督教神学提供了一个基本资源,另一是认为基督教神学提供了一个解释的架构,以诠释人类的经验。一方面,一些神学家认为,人类的经验(特别是宗教经验),可以作为基督教神学一个基本资源,  相似文献   

20.
在早期自然哲学以及1809年的《自由论文》中,谢林对于自然的观点有深厚而隐秘的基督教神学背景,他早期对于自然科学的哲学思辨深受其故乡新教虔敬派的影响,尤其是虔敬派代表哈恩的神学对于谢林神性自然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谢林早期自然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影响。在早期自然哲学的相关著作中,谢林的自然观已经深刻体现出基督教虔敬派色彩,从而形成了一种神性自然观,体现了一种自然的神性之美。结合谢林早期相关著作及其书信与诗歌,可以探究其自然观对虔敬主义神学的内在整合,进一步阐释谢林对于自然的灵性思辨与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