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拉毛才让 《法音》2021,(1):34-38
《释轨论》是古印度世亲论师所著的一部佛学经典,被称为阐释经典的方轨之论。目前,《释轨论》的梵汉本俱缺,唯存其藏译本。其梵文名为Vyākhyāyukti,藏文名译为rnam par bshad pa'i rigs pa,通常被简称为rnam bshad rigs pa。其汉文名有多种译法,如在郭和卿所译的《布顿佛教史》中译为《论议正理释论》[1],蒲文成所译的《布顿佛教史》中译作《梳理论》[2],《藏文〈大藏经〉总目录》中译成《如理解说》[3]。  相似文献   

2.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光荣的成员之一。据史书记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历代藏族劳动人民创造了光辉烂灿的文化。举世闻名的藏文《大藏经》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它不仅是一部佛学丛书,而且也是一部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本文仅据我们所见到的部分资料,对藏文《大藏经》的形成、版本和内容作一粗略介绍,不确之处,尚望教正。一、藏文《大藏经》的形成所谓藏文《大藏经》,指藏文佛教经论的总集,分为甘珠尔(bkav-vgyur)和丹珠  相似文献   

3.
藏文大藏经简介见心十四世纪时布顿大师将藏文大藏经,总分《甘珠尔》、《丹珠尔》两大类。这是藏传佛教对佛教典籍的独特的分类法,此后便成为定式。《甘珠尔》收显乘、密乘两大部分的经、律。其中显乘收佛陀“三转法轮”所说经典,即初转法轮于鹿野苑所说的四谛法及戒律...  相似文献   

4.
《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四个殊胜曲世宇《菩提道次第广论》系宗喀巴大师总摄一切佛语扼要所造。引导凡夫从初开始学佛直至最终成佛,其中次第无所缺少,无有紊乱,既无说食不饱之讥,又无盲修瞎练之谬,现前即可照着修习。故经由法尊法师由藏文译成汉文以后,渐渐引起了学佛...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著名古典小说之一,《红楼梦》对中国文学史的影响非同凡响。它突出的文学成就以及艺术魅力吸引了许多翻译家将其译成各种语言。自19世纪以来,已有多种英译本陆续问世,为跨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将着重对比和分析杨宪益夫妇及霍克思先生对其中第二十八回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索南 《宗教学研究》2023,(1):153-162
《入菩萨行论》(《菩提行经》)是一部重要的大乘佛教论典,这部论典的藏文译本和汉文译本对我国佛教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敦煌遗书中存有部分《入菩萨行论》藏文写本,这些新材料的发现对研究这部论典的形成史以及汉藏佛经文献的比较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并对解决相关的学术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与藏文传世本《入菩萨行论》、宋代汉文译本《菩提行经》的比较,指出了敦煌藏文写本《入菩萨行论》的版本特征及价值,并就同一部经典产生藏汉三种不同译本的情况进行了探究。依据藏传佛教相关文献,提出《入菩萨行论》梵文原典有三种不同的主要版本,分别流传于古印度的不同区域,藏汉三种不同译本是此三种不同版本的相应译本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任杰先生自1976年至1997年,陆续将藏文大藏经中九部古印度论师及两部古代藏族高僧的中观学论著译为汉文,结集为《古印度中观论著九种》印行。其内容有:龙树菩萨《缘起心要论颂》、《百字论颂》、《大乘二十颂论》、《转有论颂》、《未觉能觉论》,提婆菩萨《中观破迷执论》,月称论师《中观入智论颂》,清辩论师《中观略义颂》,黑论师《中观缘起论颂》,以及古代藏族高僧甲曹杰《二谛建立及正见文大宝鬘》和章嘉若比多吉《藏文正字学·智者生源·中观法类》。  相似文献   

8.
藏蒙对照本《圣文殊显胜地五台山赞颂、文殊欢喜供云诵》收藏于北京雍和宫,三世章嘉呼图克图若必多吉于1767年在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镇海寺闭关期间,口述和赞颂了五台山的历史由来,由其弟子比丘格勒南凯撰写成藏文,后由嘎玲纳·嘎沙(Ga ling na gasa)译成蒙古文。今译为汉文,以便汉族佛教信众和研究佛学的人士学习参考,更多了解五台山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最近读了(日)中村元君的文章《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特征》(载《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89·6·) (下称“中村文”),有一些想法,特别是中村文“二、抽象思维不发达”标题下的一段:“4、以曲解的方式接受了印度逻辑学。作为表示思维法则的逻辑学在中国未得到发展……佛教的逻辑学被译介到中国有几个值得注意的现象:①几乎没有逻辑著作译成中文,倒是有不少译成藏文;②有些极简单的逻辑书籍译成了中文,但系统地阐述逻辑学的巨著则没有;③作为逻辑学的基础的认识论方面的著作也未翻译。即便那些译过来的简单的逻辑书籍,也曲解了其原意,就连玄奘(596—664)在介绍逻辑学时也未能完全弄懂。”这段话全是结论,作者未给出论据。仅就以上几点结论,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汉字,汉语中的逻辑问题缺乏研究,例如中村文说汉语“无单复数之分。如‘人’,可表示一个人、一  相似文献   

10.
东晋十六国后秦时代的高僧鸠摩罗什,是在中国佛教史上享有崇高地位的著名译经家.长期以来,学界对其生平事迹的了解和研究,仅仅局限于以《出三藏记集》、《高僧传》等为代表汉文史籍的记载.而在《红史》等藏文史籍之中,同样留下了鸠摩罗什的重要历史信息.通过对汉藏文献记载的综合考察,有关鸠摩罗什生平的一些隐而不显的关节,诸如吕光西征之议源出何人、鸠摩罗什生年的歧异所在、鸠摩罗什之死的政治隐曲等单一汉文史料无从定谳的问题,变得更形清晰和真切起来.通过以上讨论,不仅深化了我们对汉藏文佛教史料各自特点与优长的认识,而且为二者之间更为广泛的比较研究开辟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乌日切夫 《世界宗教研究》2022,(1):117-120+129-130
<正>一、万历版《甘珠尔》的版本概述据载,藏译古印度佛教经论大约从7世纪中叶开始,历时一千多年,从吐蕃王朝的第33代国王松赞干布(604-650)在位期间开始。北传《大藏经》一般以写本和刊印两种形式传播。从出土的单刻经卷和佛画残片来看,刊印藏文文献至少从西夏时期已经开始,据记载藏文刊印《大藏经》从元朝开始,也发现了一些具有明确记载的单刻藏文刊印文献和插图,但是目前还没有发现遗存下来的刊印藏文《大藏经》实物。  相似文献   

12.
《十王经》是影响最大的中土疑伪经之一,有回鹘文、藏文、西夏文等多语种译本。本文简要介绍四种藏文写本的基本情况,并将其与汉文、西夏文经本进行初步比较。研究表明,藏文本是在综合多个汉文经本的基础上编译而成。四个藏文本中,梵典宫本与西夏本最为接近,应该是西夏本据以翻译的底本系列。中土撰述疑伪经的多语种译本,是佛教中国化和各民族人民以佛教为纽带展开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重要见证。  相似文献   

13.
苏非派简介     
中国伊斯兰教的经堂教育中,有两本权威性的认主学教本。一本是《天方性理》,是清朝初期先贤刘介廉公著的,后经先贤马复初公译成阿拉伯文,定名《勒脱易夫》;一本是《尔歌益德》,经马坚教授译成中文,称为《教义学大纲》。在后者的旧手抄  相似文献   

14.
自十九世纪末以来,佛教原始梵文写本(大部分是大乘经论,少量是小乘经论)断断续续地被发现。其中有些是只有藏文译本而无汉文译本的梵本。例如,弥勒菩萨的《现观庄严论》、陈那的《集量论》、法称的《释量论》,愿喜的《释量疏》(以上四书晚近均由法尊法师从藏文转译为汉文)等等。这些佛教梵文原本在它们的诞生地印度,失传已久,但保存于印度四周的邻国,特别是在尼泊尔和我国西藏保存得最多。而在中亚、南  相似文献   

15.
拉萨穆斯林的藏文伊斯兰教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回顾拉萨穆斯林的历史渊源、教育发展轨迹,重点介绍拉萨穆斯林目前在宗教教育中使用的藏文伊斯兰教材《Ne-mav-dzicha-thsang-bavivgrel-bshad(礼拜程序解说)》①。作者认为,《解说》作为用藏文阐释伊斯兰教的成文教材,...  相似文献   

16.
从中亚地区对佛教典籍的接受情况来看罗什汉译《妙法莲华经》的特色日本国际文化研究所所长汤山明序言试图将罗什汉译《妙法莲华经》译成“可读的”英文,是畏友久保继成和我二人首先开始的。开始的正确年月已经记不清了,大约是在一九八0年前后。因为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7.
人民日报贵阳电记者潘帝都报道:贵州省大方县东关乡彝族农民罗文笔一家四代,从事彝文翻译70余载。到目前为止,先后翻译700万字的古彝文书籍,被人们称为“彝文翻译世家”。早在1916年,罗文笔就将天主教的赞美诗译成汉文。随即又将其译成汉文、拉丁文和彝文对照本,集为《爨文丛刻》,开创  相似文献   

18.
法国著名医学家莫里斯·比卡伊博士所著《古兰经与现代科学》一支的摘要,经阿里·杨德印先生译成汉文后,本刊已在1988年第2期、第8期连续刊登。后来,阿里·杨德印先生又将全文译出。现选择其中部分章节,在本刊陆续发表。下面《古兰经与天文学》一文是《古兰经与现代科学》中的第四章。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佛学院院长法尊法师,博综诸宗,精通藏文。数十年来,手不释卷,笔不停挥,译述的佛学典籍,已出版的有二十多种,积数百万言,未出版的有由汉译藏的《大毗婆沙论》二百卷。法师逝世前,不辞病老,寸阴是竞,继续翻译藏文佛学要籍,以馈后学。《释量论释》九卷,计二十万字,就是他近年来辛勤劳动的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不少读者来信或撰文,建议、倡导把文词古奥而不易理解的经文,编译成通俗易懂的现代汉语。为此,上海佘山修院姚景星神父将恭敬耶稣圣心的《献心诵》(见上海教区编印的《圣经汇集》)试译成了散文诗。今将译文刊登于下,供神长教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