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资料,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犯罪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城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未成年犯在犯罪时的年龄、刑期、重新犯罪比例、犯罪类型的多数方面、犯罪目的、犯罪时的心理状态等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的文化程度高于非独生子女,犯强奸罪的比例是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犯盗窃罪的是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笔者认为,从整体上看,将独生子女作为特殊的未成年人犯罪群体的论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自从80年代我国推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独生和非独生儿童在认知和个性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是我国心理学界与教育学界感兴趣的问题.早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国外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就开始注意这个问题,1898年美国心理学家E.W.Bohannon 发表了第一篇关于独生子女研究的论文——“家庭中的独生子女”,T.Falbo 对自1925年至1984年间发表的200多篇文章,进行了元分析(metaanalysis),结果发现,在个性特征上,一般看来,独生与非独生儿童没有差别,而在智力和成就上独生与非独生儿童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人格特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Y—G人格测验量表对高中生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人格特质和人格类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具有许多共同的人格特质,如乐观、自信、开朗活泼,干事效率高,喜好人际交往,具有社会指导性等优点,但也明显存在主观性强、合作性差的弱点。二者人格特质的差异是,独生子女在神经质上优于非独生子女,而合作精神却比非独生子女差;在人格类型上,独生子女B和B'型人格少于非独生子女,问题行为者较少。  相似文献   

4.
运用滚雪球式方便取样方法对城市的100位成年独生子女和100位成年非独生子女进行了自尊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的测查。结果发现:(1)独生子女的自尊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的亚维度——生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2)独生子女的主观幸福感和自尊水平呈现异质性,表现出显著性别和婚姻状况的差异;(3)与非独生子女不同,独生子女自尊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之间不存在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5.
郭建康  李晶 《社会心理科学》2010,(1):98-101,105
目的了解高等师范学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3231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通过t检验或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特征群体心理健康水平差异。结果高师新生SCL-90总分阳性检出率为23.5%;高师新生在各因子得分上均低于大学生常模,却高于成人常模;SCL-90因子得分在性别、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城乡、家庭收入、家庭结构、家庭氛围等方面存在差异。结论高师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良好,但对"心理问题"学生应提高警惕,对偏远乡村、家庭气氛不和谐、单亲家庭及家庭贫困新生要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6.
以452名青少年及其父母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亲子关系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抑郁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独生与非独生对上述中介作用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独生家庭的母子关系和父子关系显著优于非独生家庭;独生与非独生家庭的父母冲突没有显著差异;(2)父母冲突正向预测青少年抑郁,母子亲密与母子冲突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抑郁间发挥着中介作用,父子亲密与父子冲突的中介作用不显著;(3)母子亲密在父母冲突预测青少年抑郁中的中介作用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上没有差异,母子冲突的中介作用仅在独生子女上显著。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独生子女家庭而言,母亲应尤其注意将父母冲突所带来的消极情感消化在夫妻系统内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中生家庭亲密度与安全感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和安全感量表对120名高中生进行施测。结果①男女高中生在家庭亲密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家庭亲密度显著高于男生,安全感总分及其两个因子的得分,男女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家庭亲密度,安全感及其两个因子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③高中生的家庭亲密度与安全感及两个因子分别存在显著性正相关。结论良好的家庭亲密关系有利于高中生人际安全感以及对生活掌控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是在北京城区六个日托幼儿园所作的关于5至7岁独生和非独生子女某些个性特征差异的比较研究。被试有138名独生子女和127名非独生子女,其中男孩120名、女孩145名。观察了五类行为:独立性、助人行为、依赖性、攻击行为和友好行为,这五类行为共有16个观察项目。在所有三个年龄组,非独生子女在依赖性,助人行为和攻击行为等方面的平均得分总的来说略高于独生子女,但是没有统计学上显著差异。只有五岁组在独立性方面独生和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P<0.005)。对被试家长问卷的分析也表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在大多数项目和年龄组都没有显著差别。只有独立性这一方面在五岁组差异是显著的。我们还比较了性别差异,在所观察的五类行为中除了助人行为之外,在依赖性、独立性、攻击性行为和友好行为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友好行为方面女孩比男孩表现好,而男孩比女孩更富有攻击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孝道认知量表和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调查了479名青年子女的传统孝观念, 探讨在青年独生和非独生子女群体中, 传统孝观念的保持情况, 以及传统孝观念与早期(18岁以前)父母教养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1)青年子女的传统孝观念整体上有弱化的趋势;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孝观念并无显著差异;(2)性别对传统孝观念存在一定影响, 女性尊亲恳亲和奉养祭念的孝观念显著强于男性;(3)父母的教养行为与子女孝观念的强弱有密切关联, 且这种关联因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自理能力现状分析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继霞 《心理科学》2007,30(4):964-966,936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自理能力问卷”,对我国大学生自理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自理能力总体状况是稳定的;在情绪情感状态、日常管理、职业准备、行为效能和交往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等五个方面薛在年级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行为效能和交往以及自我控制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的自理能力随年级的升高将越强。本研究从家庭和社会、大学以及大学生自己的责任三方面提出了关于大学生自理能力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研究选取北京市3所幼儿园的73名儿童,采用固定盒子任务、延迟满足等待任务和A非B任务,系统探索了家庭背景因素对2~3岁城市中层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具体的影响关系:非独生子女在抑制控制任务上好于独生子女;家庭成员数量越多,儿童在认知灵活性任务上表现越好;父母更高的受教育水平对儿童的认知灵活性有更积极的影响;家庭收入对执行功能的发展无显著影响;研究所涉及的家庭背景因素对工作记忆均无显著影响。可见,家庭因素会对儿童执行功能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人际信任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以296名广西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人际信任量表》(IT)为研究工具,考察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生源、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人际信任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信任度偏低,人际信任不存在性别、专业上的差异;普遍信任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性,普遍信任度的高低依次为大四>大二>大一>大三;来自农村大学生的特殊信任度高于城市大学生;独生子女特殊信任度高于非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的普遍信任度高于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13.
探讨天水师范学院大学生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的基本状况,为高校顺利开展心理健康工作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提供参照依据。结果表明:天水师范学院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整体水平良好。实际家庭亲密度与理想家庭亲密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际适应性与理想适应性差异不显著。实际亲密度在性别、不同生源地和是否为独生子女这三个维度上均存在差异,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实际适应性差异显著,理想亲密度在性别和不同生源地两个维度上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从普通小学、普通中学的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随机抽取888名有效被试,应用中文版的的儿童恐惧检测表(FSSC-R)考察他们的恐惧状况,从因素结构、区分效度、内部同质性三方面评价了FSSC-R对中国儿童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中国被试资料的因素分析得到五个因素:对死亡和危险的恐惧、对惩罚的恐惧、对小动物和轻度伤害的恐惧、对未知的恐惧、对受评价的恐惧,与美国使用的英文版FSSC-R的因素结构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中国儿童在FSSC-R上的得分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中文版FSSC-R总量表的内部同质性Cronbach'salpha=0.60.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社会转型期儿童责任行为的发展特点,本研究以“责任关系”的视角,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了儿童的责任行为发展特点及其与学校、家庭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不同性别儿童责任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责任行为水平无论在总体或各因子得分上,均显著高于男生;(2)不同年级儿童责任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小学生的总体责任行为水平高于初中生;(3)独生子女的自我责任行为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核心家庭儿童在自我责任行为上显著低于扩展家庭中的儿童;(4)责任行为水平高的儿童具有更高的社会能力,家长问卷中参与家务的行为也更多。总之,儿童的责任行为水平与年龄、性别、家务劳动和社会能力均有显著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基本特点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问卷对全国 1 3所大学共 2 0 0 7名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感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1 )在大学生群体中心理压力感的主要来源依次有学业压力、学校环境压力、情绪压力、择业压力和人际压力 ,大都是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2 )从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年级发展趋势看 ,二、三年级的大学生在各方面的压力感均高于一、四年级 ;(3 )女生在择业和学业压力感方面高于男生 ,男生在家庭、恋爱、身体健康、适应和挫折方面的压力感高于女生 ;(4)来自乡村的大学生在家庭、择业和学校环境方面的压力感高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 ;(5)在家庭、择业、学校环境和学业压力感方面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17.
西安市小学生中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个性品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西安城区10所小学787名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个性品质方面的情况。我们设计了有18个行为项目的教师问卷(每项按五等评分)及家长问卷;对结果进行了因素分析,据所聚类的项目内容,将所得四个因素命名为人际关系、自我中心、学习动力和独立性,进行多变量的变异数分析结果表明,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和学习动力比非独生子女强烈;而独立性却比非独生子女差.这说明独生子女在个性品质方面既有缺点,也有优点,不能说得一无是处;关键在于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当代小学生理想的结构及其现状,本研究编制了当代小学生理想调查问卷,对全国九个省市的510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当代小学生理想调查问卷包括自我、社会、道德、生活、身体、职业和学业等7个维度;(2)问卷的信效度良好,问卷反映出当代小学生理想主要包括自我、社会、道德、生活、身体、职业和学业等7个方面;(3)当代小学生在自我、社会、道德、生活、身体、职业和学业等理想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水平,其中女生在道德、生活、身体和学业等理想方面的水平高于男生;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在身体、职业和学业方面的理想水平高于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在自我理想方面的水平低于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独生子女小学生在自我、社会、道德和生活等理想方面的水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小学生,在学业理想方面的水平低于非独生子女小学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为预防和干预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提供理论帮助。研究发现大学生自杀意念在性别、年级、家庭类型、学校类型和专业等方面的差异显著;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形成是内部因素以及各种外部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成就归因上的差异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杜林致  赵鸣九 《心理科学》2000,23(3):355-356
1 引言  独生子女是否具有特异性的问题 ,是人们非常关注的焦点。国内有关独生子女问题的研究总的认为 :独生子女智力水平比较高 ,非独生子女的性格大多优于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在情绪稳定性 (不稳定 )、情绪强度 (强 )、主导心境 (乐观 )、独立性 (强 )、自制性 (差 )、坚持性 (差 )、果断性 (强 )、聪慧性 (强 )、求知欲 (强 )、灵活性 (强 )、权衡性 (差 )等十一项人格特征上 ,与非独生子女都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从成就归因角度来考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性 ,可以说是从另一个侧面对这一问题所进行的探索。2 研究方法2 1 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