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采用2(呈现方式:平滑滚动引导式、RSVP)×5(呈现速度:120、240、360、480、600字/分)×3(窗口大小:5、10、15字)的多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运用EyelinkⅡ眼动仪对汉语动态文本阅读过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呈现速度较快(≥360字/分)时,与RSVP条件相比,被试在平滑滚动引导式条件下的平均注视时间短、注视次数多、眼跳距离小,阅读理解率高,且被试更偏爱此种呈现方式;呈现速度较慢(≤240字/分)时,两种呈现方式在平均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上没有差异。在平滑滚动引导式下,被试在三种窗口大小中各项指标上没有差异;在RSVP条件下,与5字窗口相比,大窗口(10字或15字)条件下平均注视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在自控速度条件下 ,显示窗口、起始速度和文本显示方式等因素对视频显示终端 (videodisplayter minals,VDT)汉语文本阅读工效的影响。结果发现 :(1)在阅读正确率上 ,VDT文本的平滑滚动引导式优于快速系列视觉呈现 (rapidserialvisualpresentation ,RSVP)方式 ;(2 )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成绩相互代偿 ,若注重理解正确率 ,宜采用 15 0字 /分的起始速度 ;若兼顾阅读速度 ,宜采用 75 0字 /分的起始速度 ;(3)起始速度、显示窗口和文本显示方式三者共同影响了阅读绩效 ;(4 )机控速度方式的阅读效率优于自控速度方式。  相似文献   

3.
使用EyeLink2000眼动仪,以3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3(窗口大小:5字、10、15字)×2(呈现速度:300字/分、600字/分)×3(字号:24号、36号、48号)多因素混合设计,考察了窗口大小、呈现速度和字号对引导式文本阅读的影响。结果表明:(1)字号的主效应显著,字号越大,越有利于阅读;(2)呈现速度的主效应显著,慢速更有利于阅读;(3)呈现速度和字号的交互作用显著,慢速和中号、慢速和大号更有利于阅读。  相似文献   

4.
沈模卫  陈新  陶嵘 《心理科学》2001,24(4):393-395,435
本研究在机控速度条件下,考察了显示窗口大小(10字和20字)、显示速度(300字/分和600字/分)和文本显示方式(平滑滚动的引导式和快速系列视觉呈现)等因素对VDT中文文本阅读工效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1)300字/分的显示速度有利于阅读理解;(2)在本实验条件下,平滑滚动引导式的可读性优于快速系列视觉呈现式。最后,作者结合有关中文眼动研究理论,对上述结果的成因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人际关系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道德思维方式的影响,以机车道德两难困境为材料,采用2(计划路线受害者:亲人、陌生人)×2(非计划路线受害者:亲人、陌生人)×4(年级: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被试间实验设计。结果发现,计划路线受害者和非计划路线受害者人际关系的交互作用显著,计划路线受害者为陌生人时,被试在非计划路线受害者为亲人时采用规则导向的思维方式,陌生人时则采用结果导向的思维方式;当非计划路线受害者为亲人时,被试在计划路线受害者为亲人时采用结果导向的思维方式,陌生人时采用规则导向的思维方式。年级与计划路线受害者的交互作用显著。研究支持了道德社会关系规则理论,个体的道德思维方式受到道德情境中人际关系的影响。人际关系对青少年道德思维方式的影响随着年级升高而增强,转折点在初二与高二之间。  相似文献   

6.
速度、步幅与窗口对引导式中文文本阅读工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水仁德  符德江  李忠平  沈模卫 《心理科学》2001,24(2):141-144,233
引导式显示是在视觉显示终端(VDT)上呈现动态文本的主要方式之一.本研究考察了显示窗口大小、跳动步幅、显示速度等因素对引导式中文文本的阅读工效的影响.实验中采用了3(跳动步幅,被试内变量)×3(显示速度,被试内变量)×2(显示窗口大小,被试间变量)的混合设计,共有18个被试参加了实验.结果发现(1)跳动步幅、显示速度和窗口大小均影响中文文本的阅读工效;(2)达到最佳阅读工效的实验条件在速度和步幅上分别集中于200~400字/分和1~3字/步.最后本文结合中文阅读的相关眼动研究,对这些结果的成因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采用眼动记录法,探讨了语篇理解中类别指称对象的可提取性。实验采用3(实验材料:指称对象、非指称对象、特别控制条件)×2(兴趣区:兴趣区1、兴趣区2)×2(工作记忆容量:高、低)3因素混合设计。通过分析第一次注视时间、总的阅读时间和回视次数等眼动指标发现,类别指称对象提取过程中包含激活和抑制两种过程。被试在阅读完上指示表达之后,立即激活了可能的指称对象,但是对非指称对象的抑制却发生在后来的整合过程中;高工作记忆容量的被试能更有效地抑制非指称对象,更容易形成语篇的完整表征,有效提取类别指称对象。  相似文献   

8.
工作记忆与汉语歧义句加工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符合“VP+N1+的+N2”格式的述宾型歧义短语组成的句子为材料,采用2×2的混合设计,即2(工作记忆广度:高、低)×2(续接方式:偏正、述宾),采用眼动记录法,考察被试对歧义短语的语义加工过程。结果发现:(1)在无前语境的暂时句法歧义句中,不同的续接方式在句子的最初加工过程中的作用不显著,而在最终的理解过程中作用显著。(2)工作记忆高有利于句子的理解,但对歧义短语的两种意思的提取和保持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学习困难儿童元记忆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以有和无意义联系的两种中文词对为材料,采用2×3×2混合实验设计,对小学三到五年级的学习困难儿童与学优儿童的JOL监测判断水平和学习时间分配之间的差异及其发展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学习困难儿童的JOL判断等级显著低于学优儿童;(2)在自定步骤学习过程中,随着年级增长,学习困难儿童能够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决定其学习时间的分配策略,表现出一定的元记忆控制能力,但其分配策略的有效性不高;(3)学习困难儿童的JOL监测判断水平和学习时间分配策略从小三到小五在缓慢提高;(4)学习困难儿童的JOL监测判断和学习时间分配之间存在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儒德  徐娟 《应用心理学》2009,15(2):131-138
考察139名五、七年级学生在逐次阅读10组图文材料的过程中对阅读测试与媒体信息的关系的自我监察并据此对阅读时间分配模式的自我调节过程,结果发现:(1)二年级被试能够监察阅读测试和图文之间的相倚关系,并据此对图文阅读时间分配模式进行自我调节,分配更多时间在与测试相关的材料上;(2)五、七年级被试的图文时间分配均呈现逐步调节的模式。(3)七年级被试比五年级被试对阅读测试与图文的关系的监察更为准确、时间分配模式调节出现的时机更早,时间分配调节策略的使用更合理,测试成绩更高。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眼动仪为工具,借助移动窗口技术,比较了16名高阅读水平和14名低阅读水平的五年级维吾尔族小学生维吾尔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大小及其对称性。结果发现:高阅读水平学生的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左侧8~11个字符到右侧2~3个字符,而低阅读水平学生的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左侧8~11个字符到右侧2个字符。在本研究条件下,可得出以下结论:(1)五年级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维吾尔语阅读知觉广度都具有不对称性,左侧范围大于右侧;(2)阅读水平高的学生其阅读知觉广度略大于低阅读水平的学生,差异主要体现在右侧知觉广度。  相似文献   

12.
RSVP显示方式下影响中文阅读效果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二个实验考察了在采用快速序列视觉呈现(RSVP)显示方式时.影响中文阅读效果的二个主要因素,即每次同时呈现的字数和人为的词切分。结果表明.在RSVP显示方式下.中文的阅读理解正确率不受每次同时显示的字数多少或人为词切分的影响,而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则随每次同时呈现的字数的增加而相应提高;词切分条件下的阅读速度和效率略低于与其字数相当的固定字数显示方式下的阅读速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眼动仪为工具,采用移动窗口范式来考察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优生和学困生的阅读知觉广度。实验结果发现,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优生的阅读知觉广度范围为注视字左侧一个汉字到注视字右侧三个汉字,小学五年级语文学困生的阅读知觉广度范围为注视字左侧一个汉字到注视字右侧两个汉字。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优生的阅读知觉广度比学困生更大。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阅读知觉广度是阅读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本研究以Eyelink 1000 plus眼动仪为工具,采用2(年龄)×5(窗口)的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考察小学二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的知觉广度。结果显示,二年级学生的知觉广度为右侧1-2个汉字。二年级小学生快慢读者在眼动指标上存在差异,但未发现在知觉广度上存在差异。阅读能力测验与眼动指标存在显著的相关,此外小学二年级学生的阅读速度可以预测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5.
Factors influencing readability of rapidly presented text segment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Experiment 1 compared paragraph comprehension for texts shown either as normal pages on a computer terminal screen or as 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s (RSVPs) of small text segments to a common location. Over several days of practice, reading comprehension was equivalent in the normal presentation mode and the RSVP format. When successive RSVP segments contained some information in common, to mimic the experience of successive parafoveal and foveal views of words in normal reading, comprehension was somewhat worse than when successive segments contained no overlapping information. Experiment 2 used a variety of segment size and segment duration combinations to investigate the optimal means of presenting text in the RSVP format. Across a variety of presentation rates and text difficulties, comprehension was maximal for segments averaging about 12 character spaces in length. In Experiment 3, texts were divided into short idea units or into random segments of equal average length. Comprehension was shown to be greater in the structured condition than in the random condition. An optimal means of presenting text in the RSVP format could be superior to normal presentation methods for reading and other text-processing tasks.  相似文献   

16.
研究以Eyelink2000车载眼动仪为工具,采用6×3×2×2的四因素混合设计,借助经典的移动窗口技术,探讨了72名被试阅读知觉广度的发展情况,以及材料难度和阅读能力对知觉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年级、材料难度、阅读能力均各自独立地影响知觉广度。(2)小学三年级被试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为1~2个字,小学五年级被试接近成人大学生的知觉广度,右侧范围均为2~3个汉字。(3)难度对知觉广度有影响,被试阅读难材料的知觉广度为2~3个汉字,易材料为2~4个汉字。(4)高阅读能力被试的知觉广度大于低阅读能力被试,阅读容易材料时比低阅读能力被试有更大的向右眼跳幅度。  相似文献   

17.
绕口令效应指无论朗读还是默读,绕口令的阅读时间都长于正常句子的阅读时间。本研究采用Eyelink 2000型眼动仪,通过两个实验考察汉语阅读中的绕口令效应及其对知觉广度的影响。实验1结果表明:与阅读非绕口令相比,绕口令的阅读时间和注视次数均显著增加而阅读速度和平均眼跳幅度均显著下降。实验2结果表明:绕口令的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右侧1~2个汉字,控制句的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右侧2~3个汉字。结果说明汉语中存在绕口令效应,使读者知觉广度变小,阅读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18.
主要探讨了小学优生与差生在完成系列回忆记忆任务时出现错误的发展情况。实验以小学一、三、五年级的学生作为被试,每年级优生与差生各10名。以普通(不形似,不近音)、形似和近音三种类型汉字为实验材料,要求被试按材料呈现的顺序进行回忆。结果发现:在完成系列回忆任务时,小学生表现出四种错误类型,错误率从高到低依次是:移动错误、遗漏错误、侵入错误、重复错误。每一类型的错误率都是优生显著少于差生。研究还发现四种错误受材料特点的影响,即各年级小学生错误率从高到低近音字、形似字、普通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