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省长治市城区有一条回民街,聚居着一万五千多回族穆斯林。这条回民街叫三道营,位于太行山南麓,漳河岸边、古老的上党郡皇城西侧;是由南头街、铜锅街、营口街三条街组成的丁字形大街。这里早在元末明初,是屯兵习武的营地。洪武年间,朱元璋的第八子朱模从南京到这里,发现此地气候温和,物产丰富,遂在此设上党郡,皇  相似文献   

2.
长治回民     
山西省长治市生活着近两万回族穆斯林,他们的祖先迁居到这里,已经六百多年。明永乐六年(1408年),沈简王朱模封地移至长治。据《明史》载:“沈藩二十六王,皆居潞。”沈王在皇城(今烈士陵园)驻扎,建立王府。在沈王移驾潞洲的待卫人员中就有百余名回族人,大部分为南京水西门的马、程二姓,其中有军士、有小手工业者、有商人。他们携带家眷定居在皇城周围的铜锅、南头、营口(即所谓的三道营),在官府的照顾下与汉族和睦相处,逐步繁衍生息壮大起来。另一支回回力量是1862年陕西  相似文献   

3.
为贯彻党和国家发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高回族穆斯林身体素质,长治市首届回族体育运动会于1996年5月11-15日在人民体育场举行。长治市城区区长赵克忠主持开幕式。市、区五大班子领导均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数百只象征“团结、和平、发展、繁荣”的鸽子,在运动会开幕声中腾空而起,飞翔在会场上空,与入场仪仗队的会旗、会徽上下相映,显得格外庄严隆重,赢得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逸夫回族小学、童杰回族小学、五一路回族小学的运动队方阵,以及回族居住地的十个清真寺坊的参赛队员,他们人人头戴耀眼的白帽,迈着矫健的步伐井然有序地…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山西省长治市广大回族群众掀起了"全面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的全民健身热潮、民族团结、共建和谐活动。全市回族群众以饱满的热情,健康的体魄,在8月8日成功举办了"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长治市第二届回族运动会,以实际行动庆祝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表达回族群众支持奥运,喜盼奥运的心情!  相似文献   

5.
《四川心理科学》2014,(1):24-25
芳踪漫溯,菁莪薪火开元,四川省宜宾市第八中学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高级完全中学.学校创办于1940年,校址位于宜宾市商业街商会会馆.初始校名“宜宾县私立菁莪高级商业职业学校”,次年,迁校址于宜宾市信义街云南馆.1947年,学较迁建到宜宾市长春街(现四川肯宣宾市第八中学A区校址),1950年,学校更名为“宜宾私立菁莪财经学校”.1952年,“宜宾私立逸凡职业学校”并入“宜宾私立菁莪财经学校”,学校更名为“四川省宜宾财经学校”,1954年,“四川省宜宾财经学校”调整为普通初中,定较名为“四川省宜宾市第八初级中1982”.1960年,学校更名为“宜宾市第三初级中学校”.1982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升格为高级完全中学,定校名为“四川省宜宾市第八中学校”.1998年,学校与“宜宾市第九中学校”合并,校名仍定 为“四川省宜宾市第八中学校”.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长治市阿拉伯语学校是我国第一所民办三年制外语学校。近年来先后为国家培养出十几名阿语人才,其中九名已到中东伊斯兰国家工作,还有几名等待出国。回族  相似文献   

7.
2001年7月31日,长治市穆斯林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慰问长治市军分区全体官兵,受到驻军的热烈欢迎,谱写了新世纪回族同胞与解放军亲如一家的新篇章。31日上午,回族穆斯林群众带着矿泉水等慰问品,几十名回族儿童手捧鲜花来到长治市军分区,表达穆斯林群众“爱我长城,固我长城”的手足之情。当长治市委常委、长治军分区政委从回族同胞手中接过绣有:“军民鱼水情深,共铸国防长城”的锦旗后表示,一定不辜负老区人民的期望,以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良好形象,积极参加地方建设,同少数民族兄弟团结一致,为维护上党稳定,繁荣长治经…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2006年8月1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海军航空兵副政委、民族英雄马本斋之子马国超少将深入长治市城区部分清真寺看望回族同胞,受到穆斯林群众的热烈欢迎。在清真中寺,马国超少将参观和了解了长治抗日回民义勇队历史,对国难当头时,长治广大回族同胞的民族气节、英雄气概表示由衷称赞。他希望在和平年代,广大回族同胞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弘扬马本斋精神,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在清真北寺,马将军参观了北寺的设施,了解了该寺的历史。在调研中他了解到“长治市回族教育基金会”是在中港房地产公司经理程反清,广泰大药房经理王建林等回族…  相似文献   

9.
白莉 《学海》2002,(4):143-146
达浦生是我国 2 0世纪著名回族教育家 ,大阿訇 ,一生致力于中国回族教育。六合广益小学是达浦生回族教育生涯的开端 ,是中国最早的新式回民学校之一。其建制为辛亥革命以后新式回民教育的蓬勃兴起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现代回族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回民中学的前身,是私立敦化初级中学。它是在1931年由中国回教学会创办的私立敦化小学的基础上,于1945年开办的,至今已有39年的历史。解放前,由于国民党反动派推行民族歧视政策和回族群众的经济贫困,回族青少年能进敦化中学读书的寥寥无几。学校也没有什么发展。1949年上海解放时,全校130名学生,其中回族学生仅30余名。  相似文献   

11.
正善义堂清真寺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鼓楼区鹁鸽市街,现存有大门、廊房、南北讲堂及礼拜大殿等清代建筑,建筑布局紧凑、清幽雅致,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咸丰初年,陕西东部的回族人为躲避动乱而东迁河南开封,清同治十三年(1874),300余户回族家庭定居于开封市中心的鹁鸽市街、鼓楼街、马道  相似文献   

12.
长治市办起了穆斯林图书馆为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丰富穆斯林的文化生活,长治市几位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穆斯林,在城区西南城街14号院,办起了一所图书馆,现已向社会正式开放。图书馆收藏的图书,分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化教育、伊斯兰教经书、阿拉伯语书籍和工具书...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四平市两益斋清真食品有限公司于近日正式营业 ,该公司是四平市铁西区站前街从北京引进的招商引资项目 ,由回族法人代表杨兆辉投资200万元 ,在铁西区站前街138号这块土地上 ,重新建成起厂房、营业办公室等工程 ,总面积为250多平方米。该公司现有职工十八名 ,80 %都是回族。目前公司已生产出的产品有三大系列 :(一 )中西糕点、面包系列50多种 ;(二 )速冻食品 (牛、羊肉 ,三鲜 ,烧麦 ,水饺 ) ;(三 )熟食系列 :10多种 (有清真香肠 ,鸡 ,素豆腐 )。该公司将以质量第一、顾客至上为宗旨全心全意为穆斯林群众服务。四平市两…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对回族社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北、西南的城市和农村聚居区,对东部沿海城乡散杂居地区的关注相对较少。本文以秦皇岛市清真街回族社区为个案,结合田野调查资料,分析其分化及整合的原因和动力,认为沿海城市回族社区经历了地缘聚居性解体、建构"精神社区"的过程,在社会变迁中寻找到新的定位。  相似文献   

15.
早在1925年8月中华教育改进社年会上,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邀请包括回族在内的各族代表参加,共商民族教育大计。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成为陶行知推行"平民教育"的重要内容。而陶行知与中国伊斯兰教界真正较深入的接触,或许是在30年代初的南京。1932年,南京回族富商、慈善家陈经畲将陶行知创办的和平门小学复办,扩大为南京和平门清真小学,并聘请陶行知为名誉校长。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长治市清真中寺,位于市区回族群众聚居的西大街。它始建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730平方米。清真中寺原是一座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大殿为主体中轴南北讲堂、沐浴室等土木结构庭院式建筑。但因多年失修,加之“文革”洗劫,千疮百孔,基陷凌裂。改革开放,富民政策,政府支持,回族群众无私解囊,历届管委会励精图治,于1990年开始至1999年经过10年艰辛努力对陈旧破烂的寺院进行了全面彻底的翻修和改造。大寺由阿拉伯风格双层礼拜殿,尖塔殿窑巍巍矗立为主体,轴线布局青瓦扣顶,中西合璧集办公、讲经、教学、住宿为一…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莱芜市现有人口107万,其中回族近2千,主要分布在莱城的东、西两关。莱芜东关原有一座清真寺,始建于清同治八年,寺址在铁板街中段,几经翻修,规模不大。1947年春,该寺在莱芜战役中被国民党军队的炮火夷平。1949年东关乡老马学书等人为了帮助穆斯林弟兄解决无处做礼拜的困难,便集资捐地,在北洪沟村盖起了六间北房,三间礼拜用,三间阿訇住。自此,  相似文献   

18.
全市13000名回族穆斯林翘首企盼的新清真寺于1990年10月28日上午隆重举行落成典礼。新清真寺坐落在西岗区北京街,面积为1600平方米,比旧清真寺大两倍。新清真寺外形朴素、美观,门庭建筑突出伊斯兰教的拱门圆顶特色,主楼四角“邦克”楼圆顶簇  相似文献   

19.
<正>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创办于1995年,国务院原总理李鹏亲笔题写了校名。1996年被评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现为浙江省文明学校、浙江省文明单位、全国绿色学校、浙江省首批14所和谐校园之一、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样本实验学校,2009年12月被评为全国和谐学校(浙江省共6所)。由《浙  相似文献   

20.
玄妙观的道士,在坚持信仰的同时,也关心和热爱自己的祖国。他们在历史上曾办了一些有益于人民的社会公益事业。1919年,玄妙观内办有“吴县私立进德小学”,就读的学生有信徒子弟和玄妙观摊贩的子弟。按当时社会初小课程开办,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共有四个班级。学杂费全免,学校的开支费用全由玄妙观收入的租金中拨付。沦陷初停学。1938年复课,校长为颜锡绶,教师为吴允实。每个学生缴杂费二角,学校开支月约六十元,来源同前。1950年停办。1939年1月25日,《苏州新报》载,玄妙观恢复了施医所。这就是说,日寇侵占苏州以前,玄妙观已办了个施医所,沦陷期停办,现在恢复了,继续在为贫民行医看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