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愈人才观的道德内涵刘彦生韩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在他丰富而精辟的人才论述中,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内涵。并由此形成了他的道德人才观。(1)韩愈认为,道德人才观要求对人一视同仁、秉公无私。为此,在位者应视野开阔,博爱于人,在“无待于外”的原则指...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究韩愈、柳宗元与佛学之关系。韩愈立足于儒家,引释入儒,启后世道统儒学的先声;而柳宗元对佛学则是另外一种态度:他糅合儒释,游刃于中。笔者认为,韩愈等人的融释入儒与柳宗元等人的糅合儒释,构成了佛学对中国士大夫影响的两种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3.
宋代理学家高度肯定韩愈对弘扬儒家道统所作出的贡献,而对韩愈论道的具体内容评价并不高,这在宋儒对《原道》的批评中表现得最为集中和突出。宋儒认为韩愈之道不够醇厚,其原因在于,韩愈把作文当作第一义,把穷理当作第二义。儒学史上的韩愈之所以具有很高的地位,与他大力弘扬儒家道统的努力以及推尊孟子之举有关。《原道》既是重要的儒学经典文献,也是重要的文学经典文本,对它的细致阅读,既是文学的审美享受,亦有助于推进对韩愈儒学以及宋代理学的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4.
论韩愈的社会历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愈肯定先王、圣人对历史的决定作用。他论述了一个古圣先王的道统,讲的虽然是人,是人的作为,但这是神化了的人,是天生的圣人,于是先王观、圣人观又同天命观混在一起,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他强调人的自信,有时又把人事作为的成败完全归于天命。韩愈的先王观必然引出他的君统观,引出其君主专制的理论,强调忠君,强调君主专制。然道统与君统并非一事,有矛盾又有统一。他高扬道统,表达了韩愈弘扬先王之教的努力;强调忠君、专制,仍主张选贤、爱民,不曾背离儒家礼治传统和仁义精神;主张天命论,也并没有否定人为的努力和贤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孟子与韩愈是在儒学发展史上有着特殊贡献的历史人物,孟子素有“亚圣”之称,他对孔子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使儒学得以广泛传播。韩愈则是新儒学的中兴者。张清华先生在1993年4月20日韩愈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给韩愈以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韩愈是复兴孔孟儒学传统的倡导者和奠基者,相当大程度上规范了唐以后中国文化的面貌,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形成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作为一代巨儒,孟子与韩愈不仅“道统”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其传授手段即论辩艺术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6.
莫琼 《孔子研究》2016,(4):77-86
韩愈《原道》篇是研究韩愈儒学思想的重要文献,研究宋代儒学亦必溯源及此。《原道》篇的写作时间至今未能定谳。韩愈发扬儒道的思想确立极早,他的道统论在其入汴、徐幕时趋向成熟,但其时并无著书传道的条件。韩愈在任四门博士期间,大力奖掖后进,热衷于传道解惑,这是他著书立说的绝好时机,《原道》篇正是作于这一时期。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与李翱《复性书》的写作时间均可作为这一观点的佐证。  相似文献   

7.
稍晚于韩愈的李翱 ,是韩的侄婿 ,与韩愈的关系介于师友之间。其为文“辞致浑厚 ,见推当时” ,是当时著名散文家 ,也是韩愈所倡导的新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他和韩愈同样以孔孟道统的继承人自居 ,在儒释道争立的斗争中排斥佛道二教 ,捍卫儒学 ,并且抬出一个孔门心传的性命之学 ,提出复性学说 ,丰富了儒家哲学中心性论的内容 ,给宋明理学很大影响。李翱所作《复性书》是他复性思想的最全面表述。在此文中 ,他讲性善情恶、讲复性 ,受佛道思想影响已无可讳言 ,但他的心性论也有一点与它们大不相同的地方 ,就是他极重“诚” ,“诚”是《复性书》…  相似文献   

8.
韩愈与道教——兼论其对现代道教发展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愈排斥道教,但他又与道教有相当的瓜蔓。从韩愈对道教的态度、与道教徒交往及其祭神活动三个方面可看出韩愈与道教的关联的复杂性。以此为基础,反思道教在现时代应在理解世界、贞定生命意义,培养道教人才方面进行创造性转换,从而开显出道教所具有的引领人走入新的生命境界之功。  相似文献   

9.
李贺(790~816),唐朝著名诗人,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一位早熟的天才、不幸的诗人。他七岁时就工于辞章,韩愈听到这个消息,专门前去看望,李贺当场赋诗《高轩过》,名噪京华。他的父亲当过县令,而李贺却因父名“晋肃”,与“进土”谐音,不能参加进士考试,经过韩愈的帮助,仍然只能当一个从九品的奉礼郎,27岁就快快而死。李贺虽生命短暂、仕途不顺,但在诗坛声名远扬,他是韩愈周围的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个,韩愈对他刮目相看。有《李长吉歌诗》传世。 李贺道诗中的神仙世界是借助诗中的神仙传说,或道教…  相似文献   

10.
管仁福 《学海》2006,(2):178-182
在韩愈的作品中,"气"和以"气"构成的语词频频出现,可以说这些有关"气"的语词是他表情达意的关键词.从韩愈作品中所写"气"的内涵看,大体可分为自然物质之气、生命生理之气和人文精神之气三个维面,而人文精神之气蕴涵最为丰富,对此又可从哲学、道德人格、文学艺术等层面进行审视.在韩愈诸多"气"的表述和阐释中,"气盛言宜"说最具创新性.  相似文献   

11.
《孔子研究》2011,(4):96-102
关于韩愈道统思想的来源,学界意见不一,论者大多将注意力集中在韩愈道统思想是受佛教启发还是源自《孟子》的争论上。结合考察韩愈所处的历史语境和韩愈道统思想的特征,可以看到韩愈的道统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当时国家祭祀系统的启发,而唐代孔庙祭祀系统的变动对韩愈影响尤大。不论是韩愈揭发儒家道统论的动机,还是韩愈道统思想的具体内...  相似文献   

12.
在隋唐文化史上,韩愈可算是一位风骚独领的思想家。 韩愈(768—824),字退之,出身低微,自幼刻苦学儒,稍长尽通六经百家学,登进士第后,曾做过藩镇的幕僚,后仕学官、史官及刑、兵、吏等诸部侍郎。韩愈一生成就,一是他倡导古文运动,即用所谓三代两汉文体代替魏晋的骈文,从而使文体一变六朝以来的浮艳文风趋于辞意平实、文从字顺。经韩愈等人的奔走呼号,古文写作竟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后人对韩愈此功德称为“文  相似文献   

13.
古俗拾零     
一、民俗中的“送穷”、“迎富” 汉代文学家、语言学家杨雄,曾写有《逐贫赋》;唐代文学家韩愈,也写有《送穷文》。他们长期处于“贫”、“穷”的境遇中,日子是不好过的。韩愈在《送穷文》中叙述自己“太学四年,朝暮盐。”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重点大学;韩愈在太学里是教书的“国子先生”,生活尚且如此穷困,难怪他要“送穷”了!  相似文献   

14.
韩愈的新儒学理论 ,尽管后世有不少疵议 ,但现在人们讲新儒学史 ,大体都要追溯到韩愈。韩愈倡导的儒学文化观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先 ,韩愈站在维护儒学文化主体地位的立场上 ,排诋异端 ,攘斥佛老 ,成为后世儒学革新的动因之一。其次 ,韩愈对儒学基本精神的阐扬 ,以及对儒学精神传承脉络的爬梳 ,揭示了一条中华文化的发展主线 ,启迪后人。在儒学文化的各个层面中 ,韩愈突出对心性论的关注 ,开启了后世新儒学之先河。韩愈以后 ,很多新儒学家都致力于理论创造 ,发挥儒学奥旨 ,并以道统的继承人自居 ,推动儒家文化的向前发展。韩愈着重发掘儒学文化的基本精神 ,不为章句训诂之学 ,推动了儒学研究方法的革新。  相似文献   

15.
孟子的学术地位在中唐出现转折。其间 ,孟子逐渐从诸子中凸显出来 ,直承孔圣 ,荀孟并称的说法渐被孔孟并称所取代。而促成这一转变的关键即是中晚唐儒学复兴运动中的核心人物———韩愈。韩愈的“道统说”以孟子为孔子之道的惟一嫡传 ,尊孟抑荀 ,确立了孟子在儒学发展上的重要地位。他的儒学思想体系的形成也深受孟子思想的濡染。韩愈是孟学史上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对其孟学思想进行探讨 ,对于把握唐宋间孟学史乃至整个儒学史的发展都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唐的儒学复兴运动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儒学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一般认为,这一运动是由韩愈发动和领导的,唐末皮日休说:“文公之文,潮杨墨子不毛之地,陕释老于无人之境,故得孔道巍然而自正。”(《请韩文公配享太学书》,《皮子文获》卷第九)北宋苏武更称赞韩愈“道济天下之溺”(《潮州韩文公庙碑》)。他们都把韩愈视作儒学复兴运动的旗手。历史上韩柳并称,柳宗元是否也是这场儒学复兴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参手者?他在儒学复兴运动中的地位以及对后世儒学发展的影响如何?本文对这些问题试加探讨。一、古文运动与儒学复兴运动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韩愈<进学解>里"<易>奇而法"这句断语为切入点,结合其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界定他所谓的<易>"奇"有什么具体含义,再看看他是如何取"法"于<易>的,从而深入探讨他对<周易>的独特解读与接受.  相似文献   

18.
孙君恒  安晓晶 《管子学刊》2013,(3):93-97,107
韩愈强调孔墨相用,建立新儒学,认为孔墨相同,直接利用,包括:爱的内涵、思想来源、圣人崇拜、贵王贱霸、尚贤、尚同、天神等七大方面;主张孔墨互补,甄别利用;同时注意孔墨不同,谨慎利用。韩愈的一生是对孔墨精神的践行,是孔墨互用的典范。历史上对韩愈孔墨互用进行了评说,认为孔墨互用很有必要,肯定了韩愈的积极贡献,其中有蔡元培、冯友兰、陈寅恪、英国著名汉学家葛瑞汉等。  相似文献   

19.
韩愈以唐代的孟轲自许,坚决地捍卫儒学且攘斥佛、老,但思想行为却与佛教和道教密切纠结.韩愈与道教的纠结,渗透在生活方式、创作和思想等各个层面;韩愈与佛教的纠结,表现在喜游佛寺、喜与佛僧交往,以及在学术上的援佛入儒等方面.作为儒生,韩愈之人品,也被《旧唐书》等所批评,更被同代文人所诟病.但这就是韩愈,是一个性情人物,敢做敢为,也坦率.  相似文献   

20.
韩愈的“杂著”名篇《张中丞传后序》,热情地歌颂了张巡、许远、南霁云等人死守睢阳、顽强抗击安史叛军的英雄事迹,高度肯定了他们“守一城,捍天下”的历史功绩,有力驳斥了对英雄的造谣中伤,显示了作者反对藩镇割据、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定立场,表达了他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它历来为人所称道,具有多种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