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静 《天风》2000,(11)
今天的教会还在地上,就必须要适应周围的环境。中国的基督徒生活在中华大地上,就要在这个地方为神传扬福音,为基督作好的见证,因此,应当正确看待教会与国家、社会的关系。 一、教会应有爱国的见证 基督徒应当爱国,因为爱国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天经地义的事,也是主耶稣的教训和圣经的真理。 主耶稣就是一个爱国的榜样。他生在犹太国,从小就热爱自己的国家,他熟悉本国的律法,遵守  相似文献   

2.
路平 《天风》1995,(1):48-48
发挥基督徒公益精神 港举行“步行筹款” 香港“教会同行为公益”步行筹款活动,定于1995年1月7日举行。香港基督徒公益金筹募委员会为唤起香港教会及信徒对社会的关注,要求基督徒们全力参与,共同筹募公益金善款,以救助贫病等有需要帮助的市民。  相似文献   

3.
季剑虹 《天风》2002,(2):22-24
基督徒与非基督徒如何交流,如何建立和谐友爱的关系,是今日教会信仰生活的重要实践。以神学思想为依据,认识独立自主是建设好中国教会的必由之路。面对教会知识层人士的增多,如何牧养成为今日教会事工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4.
教会     
教会教会(希腊文Kyriakon“属于主者”;ekklesia“集会”),基督徒团体,也称基督的身体,天主的子民,以及圣神的宫殿。在教会最初时期,年轻的基督徒团体并不视自己有别于犹太教。只是自从外邦人进入门徒们的团体后,教会才渐渐地从犹太教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5.
杨联涛 《天风》2017,(4):35-36
<正>主动参与世界,关注公共环境基督徒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除了关心自己及教会的事务之外,还应关心所处社会及共同生存的环境,并谨遵基督所说"你们是世上的盐,世上的光"的教导,留心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担起基督徒在这个社会中的责任,在公共生活中树立美好形象。  相似文献   

6.
一教会传统概念认为耶稣是教会的建立者,这可能会引起一些误导。该概念也会产生认识上的模糊。其原因在于,如今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教会,他们都声称自己是基督徒。这些教会在生活上和服务精神上是基督徒。然而,这些基督教会不统一,因为他们对传自宗徒的耶稣的教导有不同理解,所以,人们可能会问,究竞哪一个教会是耶稣所建立的呢?尽管听起来有些怪诞,但是我们应当知道,耶稣是犹太人,而不是基督徒。或许应当说,因为耶稣是犹太人,礻也的宗教是犹太教。耶稣生活在巴勒斯坦的时候,基督徒一词还不存在。耶稣来到世界上,带有传教的使命。然而,为了实…  相似文献   

7.
倪光道 《天风》2006,(15):24-26
基督徒必须持守自己的教会性,远避世俗;教会必须持守自己的神圣性,防止世俗化。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本着圣经毫不含糊地说:持守教会性决不是脱离社会,持守神圣性也不是逃避世界。恰恰相反,持守教会性的基督徒更应当在世界中活出信仰,爱国爱教,荣神益人;持守神圣性的教会更应当努力服务社会,在俗事中彰显神圣,真正成为“世上的盐、世上的光”。  相似文献   

8.
三自爱国运动是中国基督徒在社会发生巨大变革中受圣灵启发而发起的。三自有其圣经依据,而且从初期教会的实践也得到证明。《使徒行传》记载使徒在建立教会的过程中怎样三自。教会成立之初,还没有从犹太教里分出来,第一批基督徒同时都是犹太教徒。当外邦人也成为基督徒时,出现了要不要让他们也成为犹太教徒的问题。一派认为应该,另一派以保罗、彼得、巴拿巴为代表的提出“人因信称义,不在乎遵行律法”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韩愈 《天风》2017,(5):13-14
<正>平衡劳碌与安息,享受与神同工的喜乐一、从圣经看工作:与神"合作创造"基督徒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群体,其"工作神学"是否健康,既影响到教会的社会形象,又影响到信徒的个人生活。工作神学涉及诸多方面,笔者在这里讨论工薪阶层的个体基督徒,从信仰上应当如何看待和选择工作?  相似文献   

10.
肖安平 《天风》2022,(2):30-31
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中国教会也投入到了祖国的这一事业中去,正像各国基督徒为自己的国家独立和发展做贡献一样,我国不少基督徒也用自己的行为将信仰实践于此,他们的价值和贡献是在中国为基督做见证.这使得中国教会进行神学思考富有实际内容,我们从神学上去理解和诠释教会参与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是有神学依据的,并看到教会参与中国...  相似文献   

11.
以勒 《天风》2007,(6):34-35
如果一个基督徒说,没想到他自己会相信上帝,那么在古代教会历史中,没有人会想到扫罗(基督徒称其为保罗,以下称保罗)会归信上帝。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而对于基督徒来说,这一切都不是徒然的,因为,相信基督徒身上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有种的美意。保罗就是这样一位愿意彰显和执行上帝美好旨意的人。  相似文献   

12.
活石 《天风》2019,(10)
爱国爱教是中国基督徒的优良传统,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可以看到一些基督徒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而求索;之后,他们又思考如何在新时代办好教会,这些都对今天的中国基督教有很大启发。值此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让我们重温历史,学习教会先贤,以信仰热情去发光发热,为主做美好见证。  相似文献   

13.
张姚 《天风》2017,(9):34-36
教会要以审慎而开放的态度来面对微商,积极引导信徒发挥自己的恩赐随着微商在教会的泛滥,越来越多的基督徒开始纠结:基督徒到底能不能做微商?教会要不要抵制微商?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微商?基督徒职业的准则是什么?一、何谓微商随着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普及,很多人转而把这个原本用作社交的平台当做商业平台,开始在朋友圈、  相似文献   

14.
一 教会 传统概念认为耶稣是教会的建立者,这可能会引起一些误导。该概念也会产生认识上的模糊。其原因在于,如今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教会,他们都声称自己是基督徒。这些教会在生活上和服务精神上是基督徒。然而,这些基督教会不统一,因为他们对传自宗徒的耶稣的教导有不同理解,所以,人们可能会问;究竟哪一个教会是耶稣所建立的呢?  相似文献   

15.
赵志恩 《天风》1996,(9):11-13
三自爱国运动是中国基督徒于1950年全国人民解放以后,在新中国发起的一个基督徒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运动。它虽然有明显的政治意义,但是40多年来的教会生活实践,使越来越多的中国基督徒认识到:它是一个有圣经根据,有教会历史传统,富有神学意义的,建设中国教会必备的一个爱国爱教的运动。它的目的是:使教会更加纯洁,更加符合神的心意,更加接近人民群众。它是中国基督徒不能不走的一条荣神益人的光明大道。  相似文献   

16.
李保乐 《天风》2017,(11):8-9
基督徒是世上的光,是世上的盐,作为神儿女的我们要将自己尝到的那天国的滋味,让更多人品尝(参诗34:8),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让教会走向社会,使社会了解教会。我们要关注、关心、关爱社会,在构建社会的和谐进程中,体现我们基督徒信仰的价值所带来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7.
一、角色定位信仰无国界,信徒有祖国。我认为,一个合格的平信徒应该既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又是一个守法的好公民;既要服侍好教会,又要服务好社会。只有这样,我们基督徒才能得到国家的认可和社会的尊重,参与福传事业也才有基础和底气。如今,我们正处在伟大变革的时代,生活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祖国,这是天主的恩赐,也是我们的幸运。  相似文献   

18.
何文波 《天风》2017,(5):8-9
<正>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经文:来10:25《希伯来书》在传统上被认为是写给当时对基督信仰动摇的犹太基督徒。从这节经文可知,他们中间有很多人停止了聚会,没有了教会的团契生活。其实,我们在教会生活中也会发现有弟兄姊妹经常不来聚会的情况。圣经教导我们不可停止聚会,那么,作为一个基督徒,我们为什么要参加教会的团契生活呢?  相似文献   

19.
刘红海 《天风》2002,(5):24-25
基督是教会的元首,如何在恩主的带领下活出信仰基督的生命,必须要有正确的信仰引导."端正我们的信仰"向今日基督徒提出一个实际的问题。面对主所赐予我们的大使命,怎样去完成.必须在处境中思考。"山村小明灯"给我们展现一所普通的农村教会在处境中见证福音的成功例子。 "让我重新认识三自"是一位海外赤子.经过海外信仰生活的实践.深感中国教会走"自治、自养.自传"道路的正确。河南许昌诚德残疾儿童康复中心.为社会办实事.使残障儿童找到了自己的家。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会的发展,得救人数的加增,越来越多的基督徒商人参与教会生活,他们不但在社会中为带动一方经济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也在教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