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孟姜女传说,自春秋晚期发端于齐都临淄城郊以来,历经各代传承与演义,时至明清趋于完善、成熟,并普及全国、享誉世界,从而成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传说之一。该传说在广泛流播的过程中,逐渐催生出了许多孟氏体裁的民间文艺作品,其中民间音乐占有很大比重。这些音乐作品的形成,首先追溯到齐国的哭调和齐人对孟姜女原型杞梁妻遭遇的感叹之歌。自汉代至明清,孟姜女音乐产生、繁荣,随之出现了流行全国的孟姜女调,从而形成了孟姜女音乐系列。  相似文献   

2.
对孟姜女故事的改编,如何既体现出孟姜女故事原来的精髓,又使这样一个为人熟知的故事在传统的基础上获得创新,从而焕发出新的面貌,是需要改编者深入思考的。这也是鉴别改编孟姜女故事成败的重要依据。本文以最新的一部孟姜女故事电视剧《九尾狐与仙鹤》为对象,来探讨孟姜女故事改编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齐国的用人政策与齐国的兴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齐国自弹丸小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和战国七雄之冠,而后又在短短的六十多年时间内迅速衰落灭亡。齐国的兴衰当然有诸多的原因,然而齐国用人政策是否得当则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本文欲从齐国的用人政策与齐国的兴盛、齐国的用人政策与齐国的衰亡及齐国的用人政策对后人的启示等三方面来探讨齐国的用人政策与齐国的兴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齐国的工商业论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齐国的工商业是齐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齐国发达的工商业主要源于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当时社会实际的紧密结合。发达的丝织业是齐国工商业的杰出代表,《管子》则是齐国工商业的理论结晶。而古都临淄则是齐国工商业的缩影。  相似文献   

5.
通过周王朝对齐国丝绸服饰色彩的影响、崇尚“阴阳五行”的齐国丝绸服饰色彩文化、紫色在齐国丝绸服饰中的开创性使用三个方面,阐述了齐国丝绸服饰色彩文化的历史传承性与自身的独特性,以此寻找齐国丝绸服饰色彩文化产生、流变的动因与源点,进而探求丝绸服饰色彩语言的发展轨迹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齐国乐舞艺术是中国古代乐舞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诗、歌、乐、舞、器等构成。齐国乐舞发展水平十分高超,充分反映出齐国乐舞的艺术成就,呈现出鲜明的齐国地域特色,在中国乐舞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齐国历史博物馆座落在临淄区齐都镇。临淄是齐国故都,初名为营丘,是周代齐国的都城,汉代齐国的王城,一向是齐国齐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文献记载相辉映,出土于齐国故城的数以万计的重要文物就是很好的证明。为了珍存文物精华,以供研究和继承民族文化的优秀遗...  相似文献   

8.
孙超 《管子学刊》2011,(1):64-69
《孟姜女传说》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2006年山东淄博将其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就其真正的归属地问题却产生了争议。通过文献考索与田野调查,我们认为:齐鲁,特别是淄博泰山齐长城遗址及周围地区是孟姜女传说的发源地。秦始皇之所以进入《孟姜女传说》,其直接因素是他修了"万里长城",而深层原因是他的齐鲁文化情结。"文化素"是波亚托斯提出的概念,指的是通过符号感觉到或认识到的文化单位。从"礼义"、"歌哭"等文化素分析来看,齐鲁文化是《孟姜女传说》最核心的精神内核,齐鲁是它的文化出生地及传播的中心地带。  相似文献   

9.
齐国玉器文化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古齐国地域内出土的玉器考古资料,从考古学和矿物学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科学地分类研究;系统地分析了齐国玉器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并对齐国玉器文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论证了东周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对齐国玉器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齐国玉器文化所包含的思想道德观念;阐述了齐国玉器文化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等;因而对齐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齐国晏氏考     
"晏"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出自齐国东部的一个古老的部族,后来"晏"地被莱所兼并,晏氏部族归附齐国,并成为齐国大族。晏氏在齐有晏子1、晏弱、晏婴等,他们为著名的齐国大夫,特别是晏婴,在齐景公时为齐相,在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齐国的金属细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古齐国地域内出土的反映齐国金属细工工艺的文物考古资料,从考古学、金属工艺学和齐文化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科学地分类研究,论证了齐国是中国古代金属细工工艺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并在某些方面处于领先水平,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该文还对齐国金属细工工艺器物的使用等级及金属细工工艺发达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这对于齐国科技文化史的研究,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相杨 《管子学刊》2012,(1):29-31
“临淄三百闾”作为打破常规的“争霸”举措,在春秋战国时期别树一帜.管桓在设立“女闾”以求经济上的宏观调节和增加税收之外,在齐国以开放的法制理念,设立了一系列超越时代局限的经济条令和政策.在经济模式尚未成型的春秋时期,这种开放的经济法制思想,促使齐国把握了奴隶经济向封建经济转变的契机,从而在将农业生产迅速从战后的凋敝恢复的同时,形成了齐国颇具侵略性的经济模式.并通过运用齐国的优势产品和金融政策,将诸多邦国变成了齐国的市场,为齐国“一匡天下”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东周齐国贵族埋葬制度研究靳桂云进入70年代以来,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开展,发现和发掘的齐国贵族大墓不断增多,这对我们研究齐国贵族的埋葬制度及认识东周齐国的社会和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和文献记载对东周齐国贵族的埋葬制度特点及其...  相似文献   

14.
齐国货币的研究是齐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并进而对齐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冶金铸造、货币文字、齐文化的经济和文化形态加深了解。本文将根据齐国的历史地理条件与货币的出土情况,对齐国地区货币的起源及上述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先秦时期,齐国由于长期以来有尚武的传统,而且重视对军事实践进行总结,从而使齐国形成了丰富的军事思想,构建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齐国军事思想不仅对当时齐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齐国“因其俗,简其礼”的开明政策,不仅为“尚变革”的齐文化奠定了基础,也给齐国的音乐艺术提供了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因此在齐国,无论是民间音乐还是宫廷雅乐,都显现出了五彩缤纷的景象和与众不同的风格特点。本文以齐国的民间歌曲和宫廷《韶》乐为例,利用文献史料对其风格特点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7.
临淄商王村墓葬中出土的玉器,可以根据其风格区分为两组。M1与M2所出玉器可能来源于楚地,并非齐国玉器,M4属于典型的战国晚期齐国贵族墓,墓葬中出土的玉器可能是齐国玉器。根据目前资料可以推测以水晶、玛瑙、滑石为代玉用品是齐国丧葬用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燕齐圜钱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兴林 《管子学刊》2007,2(3):30-33
战国晚期燕国和齐国铸行的方孔圆钱在形制、钱文等方面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二国之圜钱联系密切。燕国圜钱的铸行晚于齐国,在币值的分等和铸造技术等方面也不如齐国进步。齐国圜钱为三等币值,燕国为二等币值;齐币已使用当时先进的叠铸技术,而燕币的铸造尚不见此法的应用。可以认定燕国圜钱是受到齐国圜钱的影响后产生的,这同齐襄王退燕以前燕国刀币对齐国货币强烈影响的态势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毕洪亮 《管子学刊》2009,(2):36-38,95
本文利用最新的考古发现资料,尤其是在齐国腹心地区发现的城组、城址和遗址对西周时期齐国的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其中涉及西周时期齐国的疆域范围、营丘地望,商人、周人和土著夷人之关系诸问题也做了探讨。文中利用近年盐业作坊的发掘与研究资料,对齐国以盐业为基础的工商贸易经济发展亦进行初步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0.
《管子》书反映的商品经济意识钩探王京龙大量的资料足以证明,先秦时期的齐国具有十分发达的工商业。齐国工商业的发达,反过来说明了先秦齐国的统治者们较早的注意到了商品经济问题.《管子》书是经春秋、战国,甚或更晚些时候形成的关于齐国的治国方略论集,书中集中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