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齐国玉器文化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古齐国地域内出土的玉器考古资料,从考古学和矿物学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科学地分类研究;系统地分析了齐国玉器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并对齐国玉器文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论证了东周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对齐国玉器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齐国玉器文化所包含的思想道德观念;阐述了齐国玉器文化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等;因而对齐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临淄水泥厂出土玉器宋春霞1992年,为配合临淄水泥厂扩建工程施工,淄博市博物馆和齐故城博物馆联合对施工工地进行了勘探和发掘。在两座战国晚期长方形土坑竖穴墓葬中,出土了陶器、铜器、铁器、银器、玉石器、漆器等随葬品达500余件,其中仅玉器就有53件,有璧...  相似文献   

3.
刘浩 《美与时代》2014,(5):111-111
清代是中国玉器发展的巅峰时期,尤以乾隆、嘉庆年间的玉器作品为代表,数量宏大,工艺水平高超,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清代玉器既是帝王贵族艺术,又是市民大众艺术;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每件玉器的造型都有一定的艺术规则和特征。  相似文献   

4.
试论齐国的墓葬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齐国的墓葬特色张明东近十几年来,随着齐文化研究的兴起,各地考古工作的展开,积累了大量的齐国墓葬资料。目前所见齐墓除少量西周墓外,以东周墓葬为多,改变了过去在东周几个大国中,齐国墓葬资料较少的状况,为齐国葬制的研究提供了依据。齐文化类型的墓葬出土地...  相似文献   

5.
齐国玉器出土稀少,临淄商王战国墓出土玉环为齐玉中的珍品。本文依据考古资料并参考有关文献,对玉环的用途及造型艺术特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王戎 《管子学刊》2014,(3):28-33
高青陈庄遗址众多重大的发现,对齐国西周史研究具有重要的补史证史作用。陈庄遗址应为齐国始封地营丘。陈庄遗址形制特殊的祭坛应为天坛,而近似方形只有一个南门的夯土围墙应是拱卫天坛的坛墙。 M 18出土丰器的器主为乙公得,“齐公”铭文所指即齐太公,M 35出土70字长铭铜簋应定名申簋,器主为齐献公山。周王伐齐的战争起因与齐哀公祭天有关。因为齐国早期的国君墓葬在营丘,“五世返葬于周”的说法不成立。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以楚国玉器为翘楚。楚国玉器品种丰富、技艺精湛、富有流动感。它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融宗教、道德、政治、礼仪等文化于一体,体现着楚人的性格、民族精神和审美观念等。楚国玉器在我国古代玉器史上占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为后世玉器工艺美术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从考古资料可知,东周齐国贵族墓葬有的殉葬马匹,集中见于中高级贵族墓葬中。殉葬的马匹应按照一定的标准选取,而非随意使用,其殉葬方式包括车马同殉和单独殉马两种。根据文献记载可知,在春秋早中期,齐国的殉马主要是由东部的莱国输入;春秋晚期开始主要是由本国饲养。  相似文献   

9.
晏子是齐国与管子齐名的贤相,专门有《晏子春秋》一书记载了他治理齐国的政绩和各方面的思想主张。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说此书“世多有之”,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葬出土的竹简中也有《晏子春秋》,说明这部书在当时颇为流行。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名臣贤相为数不少,但能够象晏子这样有后学记载其言论事迹自成一书,并且广为流传的却为数  相似文献   

10.
环纽青铜敦     
环纽青铜敦吕玉珍环纽青铜敦,是从山东省淄博市磁村春秋晚期的墓葬中出土的这个墓地在临淄齐国故城以西约50公里的地方。这个敦出土在11号墓中,方唇,侈口束颈,有盖,通高14.4厘米,腹径32厘米、腹深9厘米。腹部微向外鼓,平底无足。腹部有两个对称的圆环形...  相似文献   

11.
玉璜初探     
组玉佩是商周秦汉时期十分盛行的一种佩玉形式,统治者不仅以此标榜自己的行为品德,而且以此象征自己的身份地位。玉璜是组玉佩的重要构件之一,文献多有记述,发掘出土的数量也较多。本文初步考察了其形制变化规律,并对战国秦汉时期流行的双首龙形玉璜的内在含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就占据着几近神化的地位。人们视“玉”为瑞宝,认为它可以趋吉避凶,带来吉祥福祉。人们为了朝礼神明祖先,敬畏诸神,用玉献祭,把它作为沟通人世间生灵与神灵的法物。《礼记·月令》:“仲春三月,祀用圭璧。”《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玉”祭神、通神,发展到以“玉”喻神、称神特别是天神),从而使玉与神仙思想紧密地联系起来。我们从一些称谓天帝诸神的词语上就可窥见一斑,如人们称至高无上的天之主宰为“玉帝”和“玉皇”;称玉帝的居处为“玉虚”;称天神的居所为“玉台…  相似文献   

13.
玉皇大帝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尊神 ,在一般民众心目中 ,他是天庭总管 ,实际上的最高神。不过 ,玉皇崇拜初起于道教 ,他在道教中的地位是居于三清之下的第一尊神。而且 ,道教又以系统的经书 ,完整的崇拜科仪 ,向社会展示着自己的教义。道教对于玉皇崇拜的内容和形式 ,都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 ,是中国文化长期演变的结果 ,具有相当深厚的文化内涵。若要了解玉皇大帝崇拜所映示的中国文化的种种素质和特点 ,主要应当研究道教对他的解释和祭祀、祈求诸科仪。然后再及于民间对玉皇崇拜方式以及相应的观念 ,因为相对而言 ,这些民间的风俗 ,…  相似文献   

14.
黄建秋 《学海》2004,(2):94-101
玉梳背饰是良渚文化特有的一种外形似倒梯形、底边接一个有1~5个销钉眼的榫头玉器,以往被称为垂帐形玉佩饰①、玉佩饰②、倒梯形器③、冠形饰④等,1999年周家浜遗址30号墓出土的象牙梳背上就镶嵌有这类玉器⑤,从而解决了玉梳背饰的用途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2008年12月底前公布的山东出土商代青铜器铭文资料进行统计,可得单字645个,不计重复字为154个。进行字频统计与测查,发现:字频分布呈现两极分化,最高字频覆盖率达9%,即每11字就出现1次;仅出现1次的有109字,约占单字总数的71%。高频字集中在亲称用字、日名用字、作器或器名用字以及部分族名。亲称高频字是"父"。日名高频字集中在双数日,未见"丙"、"壬"。这些情况反映出商代山东与中原铜器铭文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王芳 《中国宗教》2022,(1):84-85
《玉音法事》成书于宋代,是道教音乐史上最早的词谱兼备的经韵词曲总集之一。书中内容反映了宋代道教音乐以乐教化、"乐""礼"相辅相成的音乐功能观,展现了宋代道教的神仙谱系,体现了宋代道教音乐对佛教元素的融合,进而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兼容并蓄的特色。道教音乐是道教斋醮仪式所使用的音乐。唐宋之世,随着道教理论、仪规等得到极大发展,与其相应的道教音乐也愈发丰富。其中,成书于宋代的《玉音法事》是这一时期道教音乐集大成之作,从中可以了解许多宋代道教音乐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宗教》2020,(2):58-59
2020年1月下旬,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紧紧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及时部署,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以最高决心和最大勇气迎接这场严峻的考验。上海迅速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在上海市委统战部、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的指导下,上海各宗教团体及宗教活动场所采取最严措施,细化落实各项联防联控措施。上海玉佛禅寺迅速做出反应,以多项举措落实防控要求,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同时,第一时间支援疫区,为他们送去来自佛教徒的关怀和温暖。  相似文献   

18.
19.
Physicist David Bohm and biochemist Ilya Prigogine began a dialogue that implied a deep, structuring, primordial harmony within life. In classical Chinese this harmony is referred to as Li (理), which also designates the elegant, natural pattern found in jade. This article emphasizes the ways that perception of primordial harmony gives way to a vision of possibility and to the creative intelligence and action necessary for meeting the challenges we face. Insights from Bohm, Prigogine, and others on releasing outmoded thinking and actions are integrated with contemplative traditions, Eastern and Western philosophy, and pragmatic strategy mak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