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多尔诺对待黑格尔的态度,大体说来同卢卡奇一样,也是自相矛盾的:他极力称颂黑格尔对事物的内在性进行深入考察,把事物的表象同事物之间的联系、相互影响及其运动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的愿望。因而这也就是极力颂扬黑格尔的思想向客观性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他一再批判黑格尔的哲学唯心主义和黑格尔企图通过主体-客体的同一性,最终确立主体的至上地位的尝试。阿多尔诺强调说,上述两个对立的运动,在黑格尔的思想里是交错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蔡国强的早年学习、生活经历谈起,梳理了不同时期艺术事件,意在讲述一个艺术家成长的过程。艺术家最熟悉的事物就是他出生地的一草一木,当他要向世界讲故事的时候,用熟悉之物讲个人故事是最自然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据说,正当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醉心于杠杆问题的研究时,叙拉古国王曾责问他:“为什么你的研究只停留在学问的游戏上 ?你所研究的学问到底有什么用处 ?”阿基米德立即豪迈地回答:“只要给我一个支点,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就可以撬动地球 !”   阿基米德的这句名言体现了一位科学家丰富的想象力和特有的机智与理想。的确,通过对杠杆原理的演绎推理,阿基米德的这句话并没有什么错误。因为人的力量虽然有限,但只要动力臂足够长,从逻辑上讲,凭人的力量用杠杆举起像地球这样重的物体还是可能的。   然而,假如阿基米德当时知道…  相似文献   

4.
在神学院读书的时候,我曾经答应一个聚会点要去讲一场道,可是当那一天来到时我又后悔了,接连几天的考试身心俱倦。没有把讲章预备好。于是我找到一位平时关系不错的同班同学,请求他替我去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探讨了卢卡奇对于马克思与黑格尔的解读。恩格斯对于马克思的解读并不能减少黑格尔对于马克思的影响,因为马克思对于黑格尔的思想根本就不了解。由于恩格斯没有对黑格尔作出公道的评论,因此最终也就没有对马克思作出公道的评论。卢卡奇的解读也没有对黑格尔给出公道的评论,这是因为,他仍然认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别。卢卡奇在解读黑格尔方面的贡献在于,他强调所谓的资产阶级哲学在黑格尔的思想当中达到了顶峰,并且,这种资产阶级哲学是具有内部矛盾的。同样地,卢卡奇也没有对马克思作出公道的评论。第一,他只是暗示出了马克思与德国哲学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但是却从来没有对其做出清晰的阐述。第二,虽然卢卡奇批评了恩格斯对于哲学的把握,但是,他从来没有明确地反驳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具有连续性这样一种马克思主义教条。如果这样做的话,就会破坏他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因此,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虽然他对于哲学有着很深的造诣,但是,他依然接受一种用政治学的方法去分析哲学问题的做法。现在,我们的问题已经不在于对正统马克思主义进行保存,我们的任务是要重新发现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6.
当人们的意识最后堕落到只有感觉才能认识事物的地步,圣言甘愿自己成为肉体,目的是,他作为一个人,以他自己的存在处于人们的感官之中,通过他的行动转变人们的意识,而他的行动所表现的他不  相似文献   

7.
辩证逻辑     
黑格尔对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看法辩证逻辑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十九世纪初引入的哲学术语。这个术语是他用来称呼自己关于一切“自然和精神事物”发展的规律的唯心主义学说的,又同被他作了歪曲解释的形式逻辑直接地对立起来。他正确地指出了他那个时代哲学理论的弊病之一,就是思维的规律和形式被形而上学地看作为某种一成不变的东西。其实,受工业生产的进步所制约的自然科学的发展已经表明,形而上学和它的  相似文献   

8.
客:前几天我跟一个朋友聊天儿的时候,说了句“车上太多人”。我朋友说,这句话不合语法,应该说成“车上人太多”。我说:“我讲的跟你讲的是一样的意思,你也听明白了。为什么你那句话合语法,我的就不合语法呢?再说,只要意思明白了,还用得着讲究什么语法呢?讲语法的目的也不过是为了把意思说明白嘛。”我朋友不同意我的说法。我们俩争了半天,谁也说服不了谁,你是搞这行的,请你评一评,“车上太多人”这句话究竟合不合语法? 主:恐怕你朋友是对的。客:为什么?!我有时候听别人也这么说。我自己这么说的时候,别人也能明白。我听说语法分析要以说话人的语感为基础。照这么说,我的感觉是  相似文献   

9.
早在五十年代我还是小学生时,经常听祖父给我们讲一些属灵的故事。有时他边讲边看书。我们好奇地问:“爷爷你看的什么书?”他风趣地说:“这是从天上刮下来的。”虽然当时我们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天风》说的,可幼小的心灵里一直认为这本书里的故事都是从神而来的……  相似文献   

10.
陈颖 《道德与文明》2021,(2):151-160
康德以财产权利为基础,构建了一套关于自由意志的道德法体系.他的权利理论为政治国家的合法性提供了先验的形式依据.黑格尔认为,康德的财产权思想完全局限于道德,具有抽象主观性的缺陷.在黑格尔看来,财产权指向实际的占有,自由意志最终要在伦理实体而不是道德法领域得到实现.现实的自由要求个人拥有将自己的意志置于任何事物中的人格权利,并且作为财产的所有人与其他自由的个体相联系.因此,财产权原则必须具有更加实质的含义,而且只有理性国家才是实现了人格自由的最高伦理实体.黑格尔财产权思想中对私有制度以及契约论国家观的批判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是他所理解的财产权却囿于精神领域.  相似文献   

11.
洛克的财产权理论中存在许多模糊的地方,原因就在于他没有把所有权和占有权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分。在他那里,人对自己的生命和自由没有所有权,但对自己的劳动能力有所有权,可以任意转让。诺齐克把劳动能力、个人财产,甚至生命、自由,都当作是个人的私有财产。马克思的观点同洛克和诺齐克的观点是根本不同的,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的本质的体现,劳动能力不是可以任意转让的私有财产。洛克和诺齐克的理论都无法帮助我们构建一个正义的社会,我们必须要回到马克思。  相似文献   

12.
理性与自由的理念表征了黑格尔历史哲学的基本精神。从这一基本历史理念出发 ,黑格尔自觉地把弘扬理性与自由视为他的历史哲学的根本使命。但耐人寻味的是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也始终包含了深刻的非理性主义因素 ,理性与非理性构成了黑格尔历史理念的内在张力。因此我们也许只有从两个世界的内在张力与理性 -非理性的动力结构的哲学视角出发 ,才能够更深刻地揭示黑格尔历史理念的基本秘密。一、两个世界的理念与理性 -自由的主题两个世界的理念和理性 -自由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由巴门尼德创始、为柏拉图确立的以理念世界与感性世界的…  相似文献   

13.
统编课本初中《世界地理》下册第97页有这样一句话:“巴西高原和圭亚那高原以北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干燥,属热带草原气候。”在复习迎考的日子里,我把包括这句话在内的所有重点全部背熟了。可是有一天,我正在背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姨夫忽然问我:“这句话讲的是哪里的‘以北地区’?”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巴西高原和圭亚那高原这两个高原的以北地区啦!”我姨夫没有说什么,把南美洲地形图翻给我看,我一看就呆住了。巴西高原在南美洲的西部,圭亚那高原在南美洲的北部,两个高原之间横隔着亚马逊河和亚马逊平原。这两个高原共同的以北地区到哪里去找呢?经过姨夫的指点,我才明白我对书上的这句话理解错了。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巴西高原”和  相似文献   

14.
《哲学研究》编辑部: 贵刊1978年1~2期合刊有吴江的《哲学上两条战线的斗争》一文。在该期第45页上说杨献珍讲哲学根本问题时,“当涉及到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时候,多数话就不能听了,不仅不能听,还要批判。比如他讲,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又在同页上说我提出“综合基础论”认为五种经济成分是  相似文献   

15.
智慧语丝     
正成功没有尽头,生活没有尽头,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对我们的考验没有尽头,在艰苦奋斗后我们所得到的收获和喜悦也没有尽头。当你完全懂得了"成功永远没有尽头"这句话的含义时,生活之美也就向你展开了她迷人的笑容。——俞敏洪生活的讽刺在于,当你把全部心思都投注在某件事情中,并且患得患失的时候,这件事通常都是失败的。——壹心理有些东西,并不是越浓越好,要恰到好处。深深的话我们浅浅地说,长长的路我们慢慢地走。——毕淑敏  相似文献   

16.
张汝伦 《哲学动态》2022,(12):48-52+124
<正>贺麟先生是对中国现代哲学建设作出独特贡献的人,但是正如张祥龙曾讲过的,贺先生对中国现代哲学事业的贡献还没有为学界所充分认识与估计。因此,在他诞生120周年之际,我们应该重新认识贺麟先生在现代中国哲学建设上的突出贡献。我认为,贺麟先生对于中国现代哲学的贡献首先在于他对中国的西方哲学之引进与研究,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之引进与研究的贡献。贺先生对西方哲学的研究当然不限于德国古典哲学,还包括斯宾诺莎、叔本华、尼采、新黑格尔主义、  相似文献   

17.
孔子"正名"说虽然是为解决政治问题而提出的,但是,其伦理意义却更为突出,因为在"名"的客观的形态中承载着德性对于事物的规定。因此,表面上看,"正名"是要求事物名实一致,但归根结底是要求心意纯正。因为只有心意纯正才能真正充实事物之"名",也就是说,欲"正名"须先"正心"。在此理论基础上,所谓的"正名"既要求对事物之名进行内涵上的厘定,也要求仁心通过"成物"的过程贯注于伦理生活。所以,"正名"的根本意义在于让德性生命自然且自由地呈现。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实现个人自由的正确途径呢?黑格尔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黑格尔的回答是基本正确的。因为自由的确是在它的内部机制中,在同必然的相互关系中实现的。但是,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回答才更为完全、更为科学。因为自由机制的运行、自由的真正实现,并不只是对必然的认识,而且是一种社会实践;不只是  相似文献   

19.
“认识你自己”这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一句名言,今天,我们在提倡心理卫生的时候重温这句话,对于心灵的健康和完美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人类处在罪的阴影之下,同时又摆脱不掉父亲的慈恩.在我们里面有一股力量,迫使我们去做我们不要做的,也迫使我们不去做我们知道该做的.这股力量的正确名称是罪.正像圣保罗所说的:"我所作的,我自己不明白.我所愿意的,我并不作;我所恨恶的,我倒去作."(罗7:15)他接下去说,是住在我们里面的罪使我们成为这样.<路加福音>第15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离弃上帝的道路的时候,我们不是处在上帝创造我们时愿意我们处在的地位.然而这不必成为自暴自弃的理由,浪子即使在为主人看管猪群的时候,也还是他父亲的儿子.耶稣对浪子具有很大的信心,说他"醒悟过来",说他又成为他自己.父亲对他的回归始终没有放弃希望,他等待着他的回归.我们不要把人生看为不变的.我们都在变化之中,我们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像一只死了的、僵硬的、钉在硬纸片上的蝴蝶标本.我们是一个来自过去、活在今天、展望未来的活的能努力的主体.浪子也好,我们每个人也好,都是在改变之中,我们都是上帝手中的半成品,这给予浪子和我们每人以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