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奇僧佛图澄     
佛图澄,天竺僧人,本姓帛氏,西晋末年怀帝永嘉四年(311)来洛阳,自云百岁有余,能服气摄生。腹旁有一孔,用絮塞住,夜间拔絮露孔,光照一室,洛阳百姓称他为奇僧。当时中国历史正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战乱动荡阶段,史称“五胡十六国”(304~439),与南方东晋政权并峙。五胡,指匈奴、鲜卑、竭、氏、羌五个少数民族而言。十六国,也不是固定的成数,据《晋书·载记》里的十六国为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及县与蜀等十六国。诸国的兴起,并不在同一时间内,乃是在两晋时代(265~420)陆续出现、先后灭亡的。十六国之一的后起,仅仅存在…  相似文献   

2.
人能弘法,讲到佛学史话自然离不开人.本刊前几期谈过竺法兰、摄摩腾、安世高、鸠摩罗什、朱士行几位都是佛教传人东土或西行求法的重要历史人物,今天要讲的是竺佛图澄. 竺佛图澄是西域人,本姓帛氏,九岁出家.晋怀帝永嘉四年(公元310年)来到洛阳已近八十岁.他知见超群、学识渊博、热忱弘道,引得各地名僧高士都来从他学习,<高僧传>...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古都邺城地区的佛教源远流长.十六国时期,后赵、冉魏、前燕相继建都于此,佛图澄、释道安等高僧曾在此活动.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大丞相渤海王高欢拥立孝静帝,自洛阳迁都邺城.  相似文献   

4.
四、申国佛教协会与港、台佛教组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也是中国佛教史的重大转折。赵朴初这样总结道:"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制定和贯彻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与民族团结政策。佛教界爱国人士的社会政治地位得到提高。各民族佛?..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佛教史上的三国时代,以吴国首都建业为中心,最为活跃的佛教代表人物当推康僧会与支谦.支谦之先祖为月支人,出生于洛阳.他积极地向知识界宣扬佛法,并翻译了很多佛经.康僧会之先祖为康居人,出生于交趾.出家后,一边在普通民众中传播佛法,一边从事翻译事业.本文拟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对于康僧会的布教、翻译活动及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作些探讨.康僧会传记方面的第一手史料为《出三藏记集》卷十三的《康僧会传》及《高僧传》卷一的《康僧会传》.下面看看他的传记中  相似文献   

6.
明末五台山澄芳律师是促成五台山重开皇戒的主要人物,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惜的是关于澄芳生平的记载有诸多差误,梳理相关文献,订正讹误,以助学人之研究。  相似文献   

7.
《法音》2012,(4):1
4月2日,当代中国佛教领袖、佛界泰斗、禅门尊宿本焕长老安详地离开了我们,有关党政领导、社会贤达和两岸四地佛教界高度关注,以各种方式对这位世纪老人表示悼念、追思,其规模之大,规格与评价之高,在近代中国佛教史上实属罕见。弘法寺出现的"鹏城空巷送生佛"的吊唁情景,与其说是一件丧事,  相似文献   

8.
佛言祖语     
佛言祖语张澄基译《冈波巴大师全集选译·成就胜道宝集》十一种上人之象徵或德相(一)妒忌和骄慢微小乃上人之象徵。(二)贪心微小,安贫知足乃上人之象徵。(三)不爱装饰,无有我慢,从不盛气凌人者,乃上人之象徽。(四)无诳诈,不隐藏者,乃上人之象徵。(五)自己...  相似文献   

9.
周湘  雁翔 《法音》2012,(4):41-45
释道安,东晋人,生于永嘉六年(312),卒于太元十年(385)。俗姓卫,常山扶柳人,家世奉儒,幼年丧亲,为外兄孔氏所养,自小聪慧过人,年12出家。因形貌甚丑,不被师所重,苦役数年后方乃向师求道。后受具并游学邺城,入佛图澄门下。后游  相似文献   

10.
陈虬创立的利济医学堂是我国第一所中医专门学校,在中国近代史上拥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介绍了陈虬的生平、政治思想及医学思想、利济医学堂的历史及沿革;简述利济医学堂创立与陈虬所在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永嘉学派"学以致用"的文化学术渊源及其自身年轻时患疾不第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佛言祖语     
佛言祖语张澄基译《冈波巴大师全集选译·成就胜道宝集》(一)初学佛的人,应该在闻思上努力。(二)在觉受(和效验)生起了以后,就应当在(定慧)专修上努力。(三)在没有获得坚固的(定慧证悟)时,要在寂静的处所勤修努力。(四)当妄念势强,乱心纷起时,应力持正...  相似文献   

12.
去年7月16日至8月2日,由北京广济寺、上海龙华寺63名僧人联合组成的中国僧伽法务团应美国旧金山万佛城住持宣化法师的邀请,在美国万佛圣城举办了为期七天的水陆空大法会之后,法务团的10位主要成员还访问了纽约、洛杉矶的佛教团体和寺院,受到美国佛教诸山长老及四众教友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组织这样大型的法务团出国举行佛事活动,在中国佛教史上还没有先例,可视为在  相似文献   

13.
蒋维乔(1873~1958)字竹庄,别号因是子,江苏武进人。早岁曾游学日本,毕生致力教育事业,1902年参加中国教育会,1912年参加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的筹组工作,1921年出任江苏省教育厅长,1924年任东南大学校长。后退居上海,创办诚明文学院。解放后任武进文献社副社长,江苏省人民政府委员。生平著述甚富,有《中国佛教史》、《佛教浅测》、《佛学概论》、《佛  相似文献   

14.
佛言祖语     
佛言祖语张澄基译《冈波巴大师全集选译·成就胜道宝集》十一项不可缺少之法(一)从心底深处畏生死转轮回,此信坚固,为不可缺少之法。(二)能引导自己进入解脱道之上师,为不可缺少之法。(三)对自己身心有益之教法,能善解善用,为不可缺少之法。(四)坚毅恒久无艰...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英国学者巴雷特教授代表作《唐朝道教研究——中国历史上黄金时期的宗教与帝国》一书的第四部分,从宗教与政治的角度论证了安史之乱到唐末道教与皇权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了这段时期道教经典在朝廷科考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通过日本僧人圆仁的日记生动地再现了武宗灭佛事件的场景,同时研究了上清派、天师道和地方民间道派的关系,突出了杜光庭在唐朝道教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是我国古代首部仿《资治通鉴》而撰成的编年体佛教通史。全书除了编年叙事之外,还多阐发史论,其中品评人物、褒贬史事,表现出了佛教史家受传统史学影响下的良史观、在佛教中国化背景之下调和儒佛的思想以及对佛教与政治关系的思考。其思想内涵在编年体佛教史籍中具有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是我国古代首部仿《资治通鉴》而撰成的编年体佛教通史。全书除了编年叙事之外,还多阐发史论,其中品评人物、褒贬史事,表现出了佛教史家受传统史学影响下的良史观、在佛教中国化背景之下调和儒佛的思想以及对佛教与政治关系的思考。其思想内涵在编年体佛教史籍中具有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三武一宗抑佛综合研究》(张箭著,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5年)是第一本对中国古代的抑佛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学术专著。该书由于既纵向拉通研究又横向贯通比较,故视野开阔,发现和总结出一些政教关系史上、佛教史上、宗教史上带规律性的东西。该书分五大章廿一节一绪论一摘要展开论述,五大章即"北魏太武帝之灭佛"、"北周武帝之废佛"、"唐朝武宗之禁佛"、"比较研究和综论"。全书约37万字。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英国学者巴雷特教授代表作《唐朝道教研究——中国历史上黄金时期的宗教与帝国》一书的第三部分,从宗教与政治的角度论证了武周之后中宗、睿宗以及玄宗时期的道教与皇权之间的关系,着重从佛道地位的变化分析道教在中唐发展盛极一时,成为当时与儒家治世之道相抗衡的国之重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高曼 《法音》2022,(5):37-41
<正>由于北魏统治者的大力推崇,佛教得到了迅速发展,域内宝刹林立、香火鼎盛,盛况空前。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中记载:“至于晋室永嘉,唯有寺四十二所。”[1]而及至北魏末年,各州郡所立寺院已达三万余所。《魏书》中云:“(北魏)世宗笃好佛理,每年常于禁中,亲讲经论,广集名僧,标明义旨……至延昌中,天下州郡僧尼寺,积有一万三千七百二十七所,徒侣逾众。”[2]北魏佛教之盛,可见一斑。本文将以对北魏洛阳佛寺记载翔实的《洛阳伽蓝记》为文献基础,对当时佛寺的社会功能做些初步考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