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也有其自由观 ,就“自由”的本义而言 ,儒学也是一种别开生面的自由学说 ,但它的“自由”是一种基于自律之上的境界自由 ,这种“自由”所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而非对外在权利的谋求。儒家这种内向度上的人生价值底蕴与追求民主、人权等外向度的政治自由的价值观的迥异 ,使得儒学在当代中国虽然仍能够为有志于修身养性之士提供一种恰切的选择 ,但无法单独承担推动中国民主进程的重担  相似文献   

2.
中西自然法哲学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这样一个题目做文章,一些人或许会顿生疑问:中国古代有自然法吗?笔者的回答是:中国古代当然没有“自然法”这一概念,但无其名并不等于无其实,若根据西方学者给自然法所下的定义(自然法即道德法)来看,我们可以说中国古代有自然法。那么,自然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它与人定法是一种什么关系?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就有必要回溯一下西方自然法学说的历史。一、对自然法学说的历史考察“自然法”的英文名称是naturallaw,即自然的法律或自然法则之意。自然法学说起源于古希腊,后被古罗马法学家、中世纪神学家、近代自然法学派和现代自…  相似文献   

3.
林育川 《现代哲学》2007,1(1):37-44
在毛泽东的权利思考中,他很少使用“人权”这一概念,绝大多数时候使用的是“人民的权利”,这一细节并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毛泽东的人民权利思想是批判性地发展西方人权理论的一种尝试。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和近代中国面临的救亡危局极大地影响了毛泽东的权利思维,使他深刻地认识到西方人权理论的局限性,并进而提出了明显异质于西方人权理论的权利思想。作为西方人权思想的一种替代性方案,人民权利思想以强调阶级属性、非精英主义、集体主义和权利真实性的特质,完成了在反思以天赋人权为主要特征的西方人权基础上的一种权利建构。而由毛泽东主导的权利实践的成就和失误都可以从这些特质中找到其根源。以史为鉴、推进当前中国的人权建设无疑应当从清理这一时期的权利理论与实践开始。  相似文献   

4.
八十年代中后期,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西藏达赖流亡集团在国际舞台上大肆叫喊“西藏人权问题”,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所谓的“西藏人权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当代达赖集团企图使西藏问题国际化,而捏造了所谓“西藏人权问题”,其实质是推行“藏独”。西方世界推行对华的“人权外交”,妄图用西藏问题制衡中国。本文从追溯“西藏人权问题”的由来及其演变入手,深刻揭示其炮制“西藏人权问题”的险恶用心。“西藏人权问题”是历史上“西藏问题”的回声,两者在分裂祖国的企图上是一脉相承的———西藏人权问题的由来“西藏人权问…  相似文献   

5.
最近,“极端民主化”一词经常出现在一些文章和讲话中。按照习惯的提法,“极端民主化”是指: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一类现象。我认为,这种提法是不准确的。第一,民主有它特定的涵义。马列主义的国家学说认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列宁选集》第3卷,第257页),是指人民有权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掌握国家的权力。  相似文献   

6.
有偿人权和做人主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偿人权和做人主义赵汀阳近数十年来,“人权”成了西方思想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而且似乎成了解释伦理道德的根据。尽管人权概念是重要的,但也无疑在政治气氛中被夸大了而且被加以滥用。即使是一些头脑比较冷静的西方哲学家(例如米尔恩)也至多认为联合国的《世界人权...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人权?目前我国学术界观点莫衷一是,表述多种多样,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有关人权定义不下30余种.本文仅就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定义作一评析.以促进人权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进一步研究.1.“人权就是人的权利”.认为这一定义“原则上不涉及人权的本质、制度与政策,能同国际社会的共同看法相协调,也可以在国际交往中避免不必要的障碍和困难.”,其实,这正是这个定义的致命弱点.我认为,人权的定义是人权理论的一块基石,是一定人权观的集中体现,它不能不反映或涉及到人权的实质等问题.事实上西方社会对人权的看法和对人权的规定,也不是象有些作者所想象的那么中性,《大失败》的作者布热津斯基就明确地认为,“人权是现今时代最有吸引力的政治观念”.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不同,必然反映出对人权的理  相似文献   

8.
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前所未有,举世瞩目,无可争议。但出现的问题之多,社会矛盾加剧,也是前所未有。借此,有人将这些问题的产生,归咎于改革,还有人追源溯始,怪罪到“五四”新文化运动请来德先生和赛先生。或称在中国实行民主,是“祸国殃民的选择”;或将陈独秀提出“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视为“用极端丑化中国文化、浮夸西方科学之伟大的手段,误导社会”。他们赞帝王独裁之体制为德政之所出,奉愚昧落后之文化糟粕为不可触动之传统,是古非今,自觉不自觉地在为封建亡灵招魂。一、皇…  相似文献   

9.
君臣关系问题是儒家学说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先秦儒家的君臣关系论经历了从忠君到“以道事君”、“从道不从君”、“诛暴君”、“天下为公”的演变过程。这与汉宋儒者营构的“君为臣纲”、“君臣之义”有根本的区别。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等人把先秦儒家思想中的民主性精神又向前推进一步 ,并对近代中国思想变革发生重要影响。如何充分利用儒家学说中富有民主精神的思想资源 ,服务于新时代的民主理论建设 ,仍是思想界面临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正名学说中的意义理论周云之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中国古代逻辑曾被称作“名学”、“辩学”或“名辩学”等。其实,所谓的“名学”也只限于指中国古代的正名之学或名实之学(正名学),“辩学”才主要是指推理论证之学(论辩学),合正名学和论辩学而称“名辩学”,包含并代表了中国古代逻辑的全部理论和学说。正名学乃是整个名辩学的基础。无可否认,当代语言哲学及其意义理论是20世纪初才开始提出和创立的,因此无论在西方的古代还是在中国的古代,都还不可能有专门的语言哲学,更不可能有专门的意义理论或语义理论,自然也不可能…  相似文献   

11.
儒家基于美德的道德学说中并非不存在权利的观念,否则,便难以理解儒家社会中有关财产的典章制度以及承诺与契约的实践是如何实现的。认为儒家道德中不存在权利的原因,是将关于权利的词汇与关于权利的观念混同起来,尽管儒家学说中并不存在一个关于权利的专门词汇,但对权利可以做出有效理解。如在《孟子》中,虽然没有"权利"一词,但对权利观念有明确的论述。由于儒家对权利的分配、范围、界限与现代西方理解有所不同,没有发展出一种人权理论。对于今日之中国,需要的是更多的个人权利和自由,将针对后现代西方的治疗方法应用到中国不仅不恰当,而且可能妨碍到对传统儒学的转化和改造。  相似文献   

12.
2001年4月18日,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在日内瓦召开了第57届会议。会上,少数国家打着“民主”、“人权”的旗号,对中国的人权和宗教状况进行无端责难。中国宗教界代表奋起反击,他们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与会各国代表陈述了中国的人权乃是把生存权放在首位的真实人权;中国依法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乃是顺应民心的正义之举。中国宗教界代表的精彩发言,博得了各国代表的阵阵掌声,赢得了世界上绝大多数有正义感的国家的支持。本刊特刊发圣辉法师、曹圣洁牧师在会上的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2001年4月18日,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在日内瓦召开了第57届会议。会上,少数国家打着“民主”、“人权”的旗号,对中国的人权和宗教状况进行无端责难。中国宗教界代表奋起反击,他们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与会各国代表陈述了中国的人权乃是把生存权放在首位的真实人权;中国依法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乃是顺应民心的正义之举。中国宗教界代表的精彩发言,博得了各国代表的阵阵掌声,赢得了世界上绝大多数有正义感的国家的支持。本刊特刊发圣辉法师、曹圣洁牧师在会上的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三统并建说,意在强调学习西方重视"知性主体",开发出学术方面之科学与政治方面之民主体制,肯定尊生命、重个体,在体制上对自由、人权加以肯定,可谓抓住了中国走上现代化的根本,是现当代新儒家与现代社会、生活世界相调适的重要成果。要求民主政治是"新外王"的第一义。牟先生并不是简单直接地照搬西方的价值与制度,他肯定道统、良知的指导与参与,超越了西方民主政治,警惕着浅薄、片面、平面化的"民主"弊病的发生。当代新儒家从人的主体心性中发掘普遍的道德法规,并透过康德式的论证,由伦理通向政治,建构普遍法则之治的法治论述,有益于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认知与问题:哲学的起源西方传统哲学的起源学说,以亚里士多德的“自然惊异”说为代表。在亚氏看来,哲学是一种纯学术,哲学的起源无任何实用的目的,“哲学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①亚氏实际上将哲学当作对自然的认知,当作对自然的原理和原因的寻求。因而“惊异说”也可称为“认知说”。与亚里士多德以自然为对象,以寻求知识为目的的哲学起源学说不同,杜威从文明史探讨哲学的起源,认为:“哲学开始于对生活呈现的困难的深刻而广大的反应。”②这是典型的哲学起源“问题说”。亚里土多德的“惊异说”实际上将哲学当作…  相似文献   

16.
“人权”,作为一个政治理论的出现,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人权问题一直是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的焦点.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某些西方国家大造“人权国际保护”的舆论,将“人权攻势”作为其在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的重要手段,动辄指责他国“侵  相似文献   

17.
弘法 《法音》2006,(3):31-32,33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佛教的认识,出现各种不同的说法,甚至是不同的“流派”,诸如哲学说、科学说、教育说,可算是丰富多采。孰是孰非此处暂且勿论,因为它们产生于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对弘扬佛教的教理、教义都起过积极的作用。时下广为流行的“佛教是文化”说,我们很有必要予以厘清、界定,因为这实在太有现实意义了。早在上世纪80年代,赵朴初会长敏锐地指出:“现在有一种偏见,一提中国传统文化,似乎只有儒家文化一家,完全抹煞了佛教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抹煞了佛教徒对中国文化的贡献。这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1]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8.
2006年3月11~12日,由台湾华梵大学主办的第九届儒佛会通暨文化哲学学术研讨会在华大举行,会议主题是人权的哲学反省。来自台湾华梵大学等高校、中国社会科学院、香港浸会大学以及荷兰、比利时、法国、美国、韩国的3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人权的哲学理论与实践、多元文化与人权、佛教的“平等”概念、儒家思想与人权关怀等前沿课题进行了热烈研讨。其中,本次研讨会的两大主题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1.关于中国文化与人权理念的会通问题众所周知,“人权”是近代西方文化的产物,中国哲学本无对现代“人权”直接的关切与陈述。但许多学者认为,这并不…  相似文献   

19.
《易》学中的“光一气学说”,认为构成宇宙万物的两大要素是“光”和“气”,是从属于“太极学”的重要内容,是它的基础学说,也是古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理论之一。这一学说还包括许多门类的原理或观念。如“阴阳说”、“参天两地说”、“五运六气说”、“时候说”、“虚实说”等,均在古代科技史上产生过较大影响。以下拟就这问题略作概要论述。  相似文献   

20.
儒教研究的里程碑──《中国儒教史》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儒术仅仅是一种“学说”,还是一种“宗教”①,这是中国大陆学术界近20年争论最甚的问题之一。早在本世纪初,韦伯出版了著名的《中国的宗教》(中文译名为《儒教与道教》)一书,专门讨论了儒教与道教各自的特点及中国宗教的社会背景。在这里,他不仅肯定儒学是宗教,而且对儒教的特征作了大要的分析和描述:第一,儒教“是面向今世的”,是世俗性的宗教,既没有西方宗教的“原罪”说,也缺乏“救赎”观念。第二,儒教是秩序的理性的宗教。他看到,对中国的儒家士大夫而言,在政治上维护信仰比对民生的关怀更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