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察趋近动机强度的积极情绪和回避动机强度的消极情绪与工作记忆协调性对自我控制的影响。结果发现,与高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高回避动机的消极情绪以及中性情绪相比,在低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下完成言语工作记忆以及在低回避动机的消极情绪下完成空间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成绩提高,而Stroop分数降低。这表明情绪与工作记忆的协调性受到情绪动机强度的影响,只有在低动机强度情绪时才表现出情绪与工作记忆类型的协调性,这种协调性会节省自我控制资源,促进自我控制加工。  相似文献   

2.
最新研究发现,情绪强度会影响健康个体的情绪调节策略选择。然而,至今尚未有研究考察情绪强度对不同抑郁症状青少年策略选择的影响。对此,本研究通过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划分出无抑郁、阈下抑郁和抑郁症青少年,进而考察其在面对高-低强度积极-消极日常情绪事件时选择认知重评和认知沉浸的差异。结果发现:当面对高强度积极情绪、低强度积极情绪和低强度消极情绪时,三组被试的策略选择均无显著差异;当面对高强度消极情绪时,无抑郁青少年比阈下抑郁和抑郁症青少年更多选择认知重评而更少选择认知沉浸,但阈下抑郁和抑郁症青少年之间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抑郁症状青少年在面对不同强度和效价情绪时的情绪调节策略选择存在差异,表现为高强度消极情绪下抑郁症状越多的青少年越少选择认知重评而越多选择认知沉浸。这一发现有助于识别和干预青少年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3.
考察趋近动机强度不同的积极情绪和回避动机强度不同的消极情绪与工作记忆的协调性对自我控制任务的影响。结果发现,与高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高回避动机的消极情绪以及中性情绪相比,在低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下完成言语工作记忆以及在低回避动机的消极情绪下完成空间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成绩提高,而Stroop分数降低,这表明情绪与工作记忆的协调性受到情绪动机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结合体验采样法和问卷法,分别考察了从252名上海高校大学生中甄别出的100名高、中、低心理弹性者在日常情绪状态和情绪复杂性、情绪调节方式上的差异态势。结果发现,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1)在日常情绪状态上存在差异。高心理弹性组积极情绪的总分、强度和频率都显著高于低弹性组;高心理弹性组的积极情绪在日常情绪构成中所占的比重显著大于中、低弹性组。(2)在情绪复杂性的4个维度有不一致的表现。高心理弹性组拥有更高的积极情绪细腻度,3组在其他维度上没有发现差异。(3)积极情绪调节中,高心理弹性组多采用宣泄而少用抑制策略;消极情绪调节中,低心理弹性组多采用认知重视调节。这提示,积极情绪是与个体适应发展密切相关的内部因素,也是促进心理弹性发展的重要资源,个体对积极情绪的体验和觉察对心理弹性有重要影响。针对情绪觉察与调节的指导训练有望提升个体心理弹性。  相似文献   

5.
王大伟  胡艺馨  时勘 《心理科学》2014,37(2):383-387
研究考察了先前情绪和过度自信对灾难事件后继风险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1)先前情绪的主效应显著, 积极情绪比消极情绪的个体在灾后风险决策时更加倾向于风险寻求;过度自信的主效应显著, 高过度自信比低过度自信个体在灾后风险决策时更加倾向于风险寻求。(2)先前情绪和过度自信水平交互影响灾难事件后继风险决策。高过度自信者在积极情绪状态下比在消极情绪状态下更倾向于风险寻求; 消极情绪状态下过度自信水平不同的个体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根据双重认知控制理论,抑制控制分为主动性控制和反应性控制。为了探索冲动特质青少年究竟在哪个抑制控制成分存在不足,本研究用冲动性人格量表(BIS-11)选取了高冲动特质和低冲动特质青少年,并记录了他们在完成AX-CPT任务时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结果显示:与低冲动个体相比,高冲动个体在BX试次(主动性控制)上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以及线索辨别力指数上的表现均差于低冲动个体,而在AY试次(反应性控制)上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以及探测敏感性指标上的表现与低冲动个体没有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说明,与低冲动特质青少年相比,高冲动特质青少年的反应性控制保存较好,但主动性控制能力表现出不足。  相似文献   

7.
运用经验抽样法对154名大学生的日常情绪体验、生活事件进行为期14天的追踪调查,通过多层线性模型(HLM)探讨日常生活事件与情绪体验的关系及情绪调节策略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生积极情绪体验多于消极情绪体验。在个体内和个体间水平,消极事件都对积极情绪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对消极情绪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积极事件对积极情绪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积极事件对消极情绪的负向预测作用只在个体间水平显著。表达抑制这种情绪调节策略能够增强消极生活事件与消极情绪体验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大量研究表明情绪状态会影响认知灵活性。本研究运用情绪影片片段作为情绪诱发的手段,以68名女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线索-提示任务范式考察了不同情绪效价(积极、消极)对认知灵活性重要成分之一注意定向转换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有效提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种条件下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对于无效提示,积极情绪下的反应时显著快于消极情绪;而且,积极情绪下的线索有效性效应不显著,但消极情绪下表现出显著的线索有效性效应。实验结果说明,积极情绪有助于注意定向的转换,消极情绪延缓了注意定向的转换。这一结果进一步支持了积极情绪扩展认知范围,而消极情绪缩窄认知范围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研究采用线索-靶子任务,考察高、低心理一致感个体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特点。结果显示:(1)在有效提示下,高心理一致感个体对积极情绪表现出稳定的注意警觉,对消极情绪的注意偏向不稳定,低心理一致感个体对积极和消极情绪的注意偏向均不稳定;(2)在无效提示下,高心理一致感个体对积极和消极情绪的注意回避均不稳定,而低心理一致感个体对积极情绪表现出注意回避,对消极情绪表现出注意解除困难,这些注意偏向均具有中等程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王振宏  刘亚  蒋长好 《心理学报》2013,45(5):546-555
情绪的动机维度模型认为, 积极情绪对认知加工的影响受其趋近动机强度的调节, 高、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对认知加工的影响不同。本研究运用情绪图片诱发被试高、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 采用停止信号任务和任务转换作业考察了不同趋近动机强度积极情绪对认知控制的影响。结果发现:(1)与中性条件相比, 高趋近动机积极情绪促进了停止信号任务中Go任务和任务转换作业中重复任务的反应执行。(2)在停止信号任务中, 相对于中性条件, 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条件下的停止信号反应时显著缩短; 在任务转换作业中, 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条件下的反应时转换损失和错误率转换损失均显著降低, 而高趋近动机积极情绪条件下的反应时转换损失显著增加。因此, 积极情绪对认知控制的影响受其趋近动机强度的调节, 即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增强认知灵活性, 提高停止反应与任务转换的速度; 而高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增强认知稳定性, 加快停止信号任务中Go任务和任务转换作业中重复任务的反应执行, 增加了反应时转换损失。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不同趋近动机强度的积极情绪对注意灵活性的影响。实验一中40名大学生被试分别在高趋近和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条件下完成隐性注意朝向任务;实验二以35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高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和中性情绪条件下的注意灵活性。两项实验结果表明,与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和中性情绪条件相比,高趋近动机积极情绪下个体的注意灵活性降低,实验结果支持情绪的动机维度模型。  相似文献   

12.
检验了情绪的效价和确定性评价对个体的信息加工策略选择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结果表明,情绪效价对个体的信息加工方式的影响会受到情绪确定性评价的调节。高确定评价的情绪中,积极情绪的被试更倾向于采用启发式加工,消极情绪的被试更倾向于采用系统式加工。积极情绪中,高确定评价情绪的被试更倾向于采用启发式加工,低确定评价情绪的被试更倾向于采用系统式加工。当个体对自己产生情绪的原因进行合理归因后,情绪效价和确定性评价对个体信息加工方式的影响效应都消失了,说明情绪的效价和确定性评价均以信息的方式对对个体信息加工策略的选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蔡亮  张仲明  李红 《心理科学》2013,36(4):837-841
以46名大学生为被试,利用“九洞仪”创设实验室压力情境,考察不同心理一致感个体压力情境下的情绪反应及恢复特点。结果表明:(1)压力情境下,高、低心理一致感个体的情绪反应存在显著性差异。高心理一致感个体出现较多的积极情绪,低心理一致感个体则以消极情绪体验为主。(2)低心理一致感压力情境诱发出的消极情绪显著多于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的诱发量较大。(3)压力任务后,高心理一致感个体在情绪恢复量上显著多于低心理一致感个体,心理健康的自我康复力较大。(4)压力任务前后,低心理一致感个体的消极情绪诱发量显著高于恢复量,在消极情绪变化上表现出“诱发多,恢复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基于Gable和Harmone-Jones提出的情绪的动机维度模型,本研究采用改进的模拟“小人”任务实验范式考察了情绪的动机维度如何影响趋避行为。研究结果表明:(1)改进的模拟“小人”任务范式能较好地考察情绪对趋避行为的影响;(2)对情绪图片的有意识和无意识加工均出现了“趋利避害的相容效应”,较好地解决了动机定向理论和事件编码理论的纷争;(3)和低动机强度积极情绪相比,高动机强度积极情绪对趋近行为的易化程度更高;和低动机强度消极情绪相比,高动机强度消极情绪对回避行为的易化程度更髙。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03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情绪、认知需要与网络成瘾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消极情绪对网络成瘾有显著而直接的正向作用.消极情绪对网络成瘾具有最强的预测力;认知需要对网络成瘾有显著而直接的负向作用;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均可通过认知需要间接地影响网络成瘾;男女生的情绪、认知需要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以图片材料为情绪启动刺激,以多用途测验(AUT)为创造力测量工具,探究情绪与创造力的关系。采用2(情绪效价类型:积极、消极)×2(动机情绪类型:高生存动机、低生存动机)的被试间设计,结果表明:情绪效价主效应显著,积极情绪组的创造力流畅性、灵活性、新颖性及总分显著高于消极情绪组;动机情绪主效应显著,低生存动机情绪组的创造力流畅性、灵活性及总分显著高于高生存动机情绪组;情绪效价和动机情绪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研究表明,积极情绪比消极情绪引发更多的创造性活动;低生存动机情绪下的创造力水平高于高生存动机情绪下的创造力水平;情绪效价与动机情绪对创造力的影响不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积极情绪的概念、功能与意义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积极情绪是指个体由于体内外刺激、事件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情绪。积极情绪能够激活一般的行动倾向,对于认知具有启动和扩展效应,能够建设个体的资源,撤销消极情绪产生的激活水平,能够促进组织绩效。积极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身体健康具有促进作用。积极情绪对于个体的适应具有广泛的功能与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自我控制资源理论,本研究通过2个递进实验探究自我损耗下积极情绪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实验1采用“非利手写作”任务操纵被试的自我损耗,并诱发积极情绪,以被试在独裁者任务中分配的代币数为亲社会行为的衡量指标。结果发现:相比于低损耗组,高损耗组亲社会行为水平更低;诱发积极情绪能够补偿自我控制资源。实验2在此基础上,诱发高、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考察自我损耗状态下不同强度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能缓解自我损耗后效。本研究证实了提高自我损耗将降低个体亲社会行为水平,诱发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可以缓解该效应。  相似文献   

19.
探讨记忆在情绪发生和调节中的作用,通过干预个体对负性刺激的记忆内容,研究了积极干预、消极干预和不干预三组被试在接受负性刺激后产生的情绪水平差异,以及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对诱发情绪的不同反应。结果表明,干预类型对负性刺激诱发的消极情绪产生了一定影响:积极干预组和不干预组在消极情绪后测上的得分显著低于消极干预组,积极干预组与不干预组的得分差异不显著。认知方式、性别及干预顺序对诱发情绪的影响不显著。结论:干预记忆内容可影响负性刺激诱发的消极情绪水平,接受积极干预比消极干预产生的消极情绪水平更低,因此对记忆内容的积极干预可有效降低产生的消极情绪水平。  相似文献   

20.
情绪唤起对执行功能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雅 《心理科学进展》2013,21(7):1186-1199
执行功能是对基本认知加工进行有意心理控制的所有高级认知过程.最近10年,情绪唤起对执行功能的作用机制吸引愈来愈多的研究兴趣,其中,消极情绪(尤其焦虑、抑郁)已被普遍证实损害执行功能的运行效率;积极情绪如何作用执行功能尚不明确.鉴于后者研究中的理论假设匮乏,近年兴起的积极情绪的扩展建构理论以及动机维度模型,能为理解积极情绪如何作用执行功能提供线索与启发.未来研究应深入探讨不同动机强度的积极及消极情绪对执行功能的作用机制,在这之中也应细致区分情绪唤起与情绪刺激的不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