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注意负荷对内隐序列学习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操  白学军  沈德立 《心理科学》2007,30(5):1029-1032,1051
运用次级任务研究范式,采用符号计数的次级任务和歧义序列中的次级条件序列,将内隐序列学习分为单任务组和双任务组,统一在单任务条件下测试。结果发现:(1)两组被试内隐学习成绩差异不显著;(2)双任务组被试在学习组块和测试组块的内隐学习差异也不显著。结果进一步支持了在次级任务占用注意资源的条件下内隐学习仍然可以正常地获得、内隐序列学习不受注意负荷影响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以位置序列为材料,考察注意资源在内隐序列学习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在单任务、有噪音、双任务三种实验条件下,被试均可以获得有关样例和规则的序列知识;(2)在单任务条件下,被试能够控制知识的表达,表现出一定的意识知识;而在双任务或有噪音条件下,被试获得的知识是无意识的。表明注意资源影响意识知识的获得,但并不一定会影响无意识知识的获得和表达。  相似文献   

3.
不同负载条件对序列位置内隐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序列反应时任务是继人工语法学习和复杂系统控制任务之后又一研究内隐学习的重要程式 ,该研究采用这种程式 ,比较了不同负载条件对序列位置内隐学习的影响。被试为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生 6 0名。 3种负载条件分别为无负载、数字串记忆负载和反向反应负载。结果发现 ,数字记忆负载组被试与无负载组被试间内隐学习量差异显著 ,但对于不会破坏学习序列组织的反向负载组被试 ,其内隐学习量与无负载组差异不显著 ,却与数字记忆负载组间差异显著。这一结果说明序列反应时任务程式中的内隐学习不受加工容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2(注意负荷:高、低)单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以18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运用行为实验及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对内隐序列学习是否需要注意负荷的参与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发现:(1)在高、低注意负荷条件下都出现了内隐序列学习效应;(2)高注意负荷序列探测刺激诱发的P1、N1波幅显著大于低注意负荷序列探测刺激诱发的,表明高注意负荷条件下需要更多的注意;(3)高、低注意负荷序列内隐序列学习量差异不显著,表明内隐序列学习不受注意负荷影响。  相似文献   

5.
序列位置内隐学习产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张卫 《心理学报》2000,32(4):374-380
内隐学习是当今认知和学习领域继内隐记忆之后又一重要的研究课题。该研究利用序列反应时研究程式,通过两个实验,对序列位置内隐学习产生的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在序列反应时任务程式中,随着反应一刺激间隔的延长,序列位置内隐学习的学习量逐渐减少;(2)异形同模式迁移组和异形异模式迁移组被试间内隐学习量无显著差异,被试未能内隐地习得抽象的序列模式。说明序列位置内隐学习产生的基础是水平联结,在该实验条件下没有发现垂直联结存在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眼动记录方法,采用内隐序列学习的观察范式,通过操纵注意负荷高和低,考察内隐序列学习是否需要注意参与。结果发现:(1)在高、低注意负荷条件下都出现了内隐序列学习效应;(2)高注意负荷条件下眼跳反应时长于低注意负荷条件下的;(3)高、低注意负荷序列内隐序列学习量差异不显著,表明内隐序列学习不受注意负荷影响。  相似文献   

7.
陈玲丽  刘文  吴家舵  任杰 《心理科学》2007,30(1):192-195
考察不同运动经历人群的内隐序列学习能力。被试为上海体育学院小球运动员和非运动员;实验结合PDP,采用序列学习任务,并测试操作智商与记忆广度。结果发现,运动员在15个组段上的平均反应时、内隐学习量、自动提取贡献率上显著大于非运动员;不同水平运动员在内隐学习量上差异显著。研究结论:运动员的内隐序列学习能力显著好于非运动员,与运动水平有关,与智商无显著相关;这种内隐序列学习能力可能是某种运动能力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采用序列学习研究范式,考察小三到大三学生内隐序列学习的发展规律及制约因素。结果表明:(1)各年龄组被试均能在序列学习中获得序列规则;(2)不同年龄组被试序列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内隐序列学习从小三到大三之间一直存在发展变化;(3)被试在高统计结构下的反应时要低于低统计结构下的,且这种差异不存在发展变化,说明高统计结构下的内隐学习成绩要好于低统计结构下的;(4)外显被试的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说明对序列学习的有意识加工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相似文献   

9.
以30名小学二年级学生2、4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和29名大学一年级学生为被试,运用McGurk效应研究范式对汉语母语者视听双通道言语知觉的表现特点、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三个年龄阶段被试均接受纯听和视听两种条件下的测查,被试的任务是出声报告自己听到的刺激。结果发现:(1)汉语为母语的二年级小学生、五年级小学生和大学生在自然听力环境下的单音节加工中都受到视觉线索的影响,表现出了McGurk效应;(2)二年级小学生、五年级小学生和大学生受视觉言语影响的程度,也就是McGurk效应的强度没有显著差异,没有表现出类似英语母语者的发展趋势。该结果支持了McGurk效应"普遍存在"的假说。  相似文献   

10.
以41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智力因素和认知风格对内隐序列学习的影响。采用联合型瑞文推理测验和镶嵌图形测验分别测试智力水平和认知风格类型。用序列反应时任务测试内隐学习绩效,并以生成任务验证序列学习的内隐性。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智力水平大学生的内隐学习绩效无显著差异;场依存型个体的内隐学习绩效显著高于场独立型个体。  相似文献   

11.
李秀君  石文典 《心理学报》2016,48(3):221-229
内隐学习被认为是人类无意识、无目的获得复杂规则的自动化过程。已有研究表明, 在人工语法学习范式下, 视觉内隐学习的发生需要选择性注意。为了考察选择性注意对内隐学习的影响是否具有通道特异性, 本研究以90名大学生为被试, 以人工语法为学习任务, 采用双耳分听技术, 在听觉通道同时呈现具有不同规则的字母序列和数字序列, 考查被试在听觉刺激下对注意序列和未注意序列构成规则的习得情况。结果发现:只有选择注意的序列规则被习得, 未选择注意的序列规则未能被习得。研究表明:在人工语法学习范式下, 只有选择注意的刺激维度能够发生内隐学习。选择性注意对内隐学习的影响具有跨通道的适用性, 不仅适用于视觉刺激, 也同样适用于听觉刺激。  相似文献   

12.
通过操纵反馈时间(即时,延迟)、反馈类型(简单,丰富)和掩蔽类型(塔罗牌,空白矩形),考察概率类别学习的学习机制。结果发现:(1)被试的学习成绩在即时反馈条件下显著优于在延迟反馈条件下;(2)在即时反馈条件下,仅给予简单反馈,被试虽能出色地完成天气预报任务,但是不能正确地判断卡片预测晴天的概率,倾向内隐学习;(3)在其他条件下,被试能正确地判断卡片预测晴天的概率以及各卡片在天气预报任务中预测天气的重要程度,表明被试能外显地意识到这些线索的作用。综上,概率类别学习采用的是双系统学习机制,既依赖内隐学习,又依赖外显学习。  相似文献   

13.
潘毅 《心理学报》2010,42(12):1118-1127
两个实验分别考察外显和内隐言语记忆中的特征维度信息对基于维度的视觉选择性注意的自动引导作用。实验一要求被试在言语工作记忆(外显言语记忆)保持阶段完成一个视觉注意任务,结果发现了显著的一致性效应,即记忆任务相关维度和注意任务相关维度不一致条件下的注意任务反应时要显著慢于两者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实验二采用go/no-go任务以考察内隐言语记忆对视觉选择的影响,结果也发现了类似的一致性效应。这些结果表明外显和内隐言语记忆中的抽象维度信息自动引导注意选择视场中与之匹配的视觉维度,而不管该维度是否为当前注意任务的相关维度。  相似文献   

14.
序列学习中的内隐学习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秋芳  刘永芳 《心理科学》2004,27(5):1107-1111
该研究采用较为复杂的包含图形出现的位置规则和顺序规则的实验材料,通过对比被试直接测验和间接测验、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成绩的异同,考察了序列学习中的内隐学习效应,并探讨了规则特点对内隐学习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图形位置的序列学习中存在内隐学习效应,内隐学习效应的大小受规则特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6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三个独立的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考察心理疾病内隐污名的构成及其内隐效应。结果发现:(1)在认知评价、情感反应、行为倾向及其三者合并的4个SC-IATs中,被试在相容任务上的反应时均显著快于不相容任务;(2)总的SC-IAT和三个独立SC-IAT的内隐效应显著;(3)65.27%的被试的内隐效应值大于0,表现出对心理疾病患者负面的内隐态度;(4)研究采用的心理疾病内隐污名SC-IAT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指标。研究表明,被试倾向于将心理疾病与消极词联结在一起,心理疾病污名的内隐效应显著;心理疾病内隐污名包括自动化的负面认知、消极情感反应和歧视倾向。  相似文献   

16.
序列长度和统计结构对序列位置内隐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卫 《心理科学》2002,25(4):486-487,485
除人工语法之外,序列反应时任务也是内隐学习研究最常用的程式之一。在使用序列反应时任务进行内隐学习研究时,有研究者发现,类似于外显学习,序列位置内隐学习中序列规则的长度越长,学习成绩越差;而Stlader则在研究中发现,序列位置内隐学习中所学序列的统计结构会极大地影响被试内隐学习成绩,统计结构越高学习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经典的人工语法范式,并引入迁移任务探讨在记忆和规则探索两种指导语条件下,被试所习得的究竟是规则还是组块?同时采用结构知识主观测量的方法,对内隐学习习得知识的无意识性进行测量。结果发现记忆指导语条件下的被试能成功区分合法串和非法串,即出现语法学习效应,但规则探索指导语条件下的被试并没有表现出语法或组块学习效应,结构知识的主观测量发现这种内隐学习的优势效应主要来自无意识结构知识的贡献;在迁移研究中发现附带学习组和有意学习组均在迁移任务上表现出语法学习效应,这表明在人工语法学习中所获得的语法规则是抽象的和可迁移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双任务范式探讨当听觉节律刺激序列以较慢速度呈现时,其诱导产生的时间期待效应是否受到同时进行的视觉工作记忆任务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目标刺激是呈现在听觉通道还是视觉通道,双任务和单任务条件下目标刺激出现在规律听觉刺激序列之后被试的反应时均快于目标出现在非规律听觉刺激序列之后,即节律性刺激序列诱导产生的时间期待效应不受工作记忆任务的影响。该结果表明节律性时间期待效应不受注意控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内隐序列学习的表征机制是内隐学习研究领域的基本问题, 还存在争议。采用眼动追踪技术, 通过3个实验探讨内隐序列学习的表征机制。结果发现, 知觉序列混合眼跳和反应序列混合眼跳条件下发生序列学习; 朝向眼跳和反向眼跳条件下发生序列学习; 有、无分心反向眼跳下发生序列学习, 两者序列学习量差异不显著。整个研究表明, 内隐序列学习的表征依赖于序列信息。  相似文献   

20.
张媛  刘登攀  游旭群 《心理学报》2011,43(8):889-897
采用“单-双任务”的研究范式探索视觉空间信息加工过程中是否存在内隐学习。通过比较“单-双”任务组被试在完成空间关系判断任务之后再认呈现的空间场景是否是曾在判断任务中经历过的反应数据来探讨类别空间关系判断中的内隐学习情况。研究结果证明:二维和三维情境中单任务组被试在类别空间关系判断过程中对空间背景信息的学习存在内隐学习, 且该学习过程还受到刺激情境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