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教育的高要求和教育对象心理素质的低状况形成了巨大反差。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待提高,笔者从培养中学生自信心与耐挫力两方面讨论了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办法,并呼吁为中小学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调查表、焦虑抑郁量表、学业成就问卷和感恩问卷对151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家庭SES)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以及感恩在其中的补偿和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低家庭SES与外化问题行为和内化问题行为(以焦虑抑郁为指标)显著正相关,与学业成就显著负相关;2)感恩在低家庭SES与青少年社会适应各指标关系间的补偿效应均显著;3)感恩在低家庭SES与青少年社会适应各指标关系间的调节效应均不显著。这表明低家庭SES对青少年发展具有跨领域的不利影响,而感恩在其中具有显著"滞后的"补偿作用,但"同步的"风险缓冲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大学生耐挫心理常模,本研究采用耐挫心理量表,分层随机抽样了2654名北京市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发现:(1)大学生耐挫心理量表的信效度良好;(2)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总体耐挫水平无显著差异,女生耐挫心理的坚信维度和醒悟维度得分低于男生,可控维度得分高于男生;(3)大一学生总体耐挫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大二学生耐挫心理的坚信维度和醒悟维度得分低于大三和大四学生,大三和大四学生耐挫心理的可控维度和乐观维度得分低于其他年级;(4)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耐挫心理的可控维度和乐观维度得分低于自然科学类专业学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平均分常模和百分等级常模可作为评价大学生耐挫心理的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重要失败经历对高、低耐挫大学生挫折心理的影响,实验1操纵高、低耐挫大学生在非常重要和较重要任务上经历失败。结果发现,与较重要任务相比,在非常重要任务上失败后,大学生有更消极的情绪和更强的成功坚信程度;低耐挫大学生有更少的坚持意愿,高耐挫大学生有更多的坚持行为。实验2操纵高、低耐挫大学生在非常重要任务上经历连续失败。结果发现,高耐挫大学生的成功坚信程度在经历连续3次、4次失败时显著下降,坚持意愿在连续3次失败时显著下降。低耐挫大学生的情绪体验和成功坚信程度在经历连续3次、5次失败时显著下降;坚持意愿在经历连续2次、4次失败时显著下降。结果表明,任务重要程度影响高、低耐挫大学生的挫折心理;高、低耐挫大学生经历连续失败时的挫折心理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5.
采用质性和量化研究方法,探讨耐挫心理的结构及因素间关系。研究1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23名被试进行深度访谈,结果发现:(1)耐挫心理的结构由坚信、乐观、可控和醒悟构成;(2)坚信、可控和醒悟共同影响乐观。研究2采用量化研究方法,基于研究1的耐挫心理结构编制大学生耐挫心理量表,对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1)耐挫心理四因素结构有良好的拟合指数;(2)醒悟正向预测坚信,进而正向预测可控,最终正向预测乐观;(3)量表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结果表明,耐挫心理的结构包含坚信、乐观、可控和醒悟四个因素;大学生耐挫心理量表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作为未来研究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对学生学习成绩与社会行为的交叉滞后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二元交叉滞后回归分析法考察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和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在21个月中的学校适应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同时性测量中,由教师评价获得的中小学生的社交领导能力、定向耐挫能力、果敢性社交技能得分和同伴积极提名分数与他们的学习成绩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他们的攻击破坏得分、学习适应不良得分以及小学生的同伴消极提名分均与他们的学习成绩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二元交叉滞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小学生在前测中的社交领导能力得分、攻击破坏得分、定向耐挫得分、学习适应不良得分、果敢性社交技能得分同伴积极和消极提名得分均可以预测21个月后的学习成绩。对中学生来说,这种预测关系只在攻击破坏行为、定向耐挫行为中存在。中小学生的害羞抑制得分和焦虑抑郁得分与他们的学习成绩之间既没有同时性的相关关系,也没有滞后性的预测关系。  相似文献   

7.
考察青少年家庭人际关系的特点,并探讨家庭人际关系、总体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作用机制。采用问卷调查对6城市的2341名中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结果发现:(1)青少年的家庭人际关系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女生亲子依恋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在亲子冲突上,初一年级显著低于其它年级;在亲子依恋、父母亲密、父母冲突上,各年级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2)青少年的家庭人际关系可分为四类:和谐型、高亲子冲突型、高父母冲突型、双高冲突型,分别占30.6%,24.9%,24.4%,20.1%,不同类型的青少年在社会适应各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3)总体家庭功能在父母冲突和青少年积极适应之间以及父母亲密和消极适应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亲子依恋与积极适应、父母亲密与积极适应、亲子依恋与消极适应、父母冲突与消极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家庭功能、自我控制与青少年心理复原力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心理复原力量表对浙江省、山东省、河北省95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家庭功能对青少年心理复原力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自我控制在家庭功能和青少年心理复原力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家庭功能对青少年心理复原力中介过程的前半段路径受到性别调节,相比于女生,男生群体的家庭功能对自我控制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探讨了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ingle Category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SC-IAT)测量中学生良心的可行性,并分析内隐良心和外显良心的关系。方法:采用E-prime3.0软件编制SC-IAT良心测量程序,测量了中学生内隐良心; 采用青少年良心问卷测量了中学生的外显良心,并运用相关技术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SC-IAT实验中,中学生良心的内隐效应显著,且不存在性别、独生与否、学段、家庭结构、家庭所在地等人口统计学指标上的显著差异; 内隐良心与外显良心之间的相关不显著。结论:(1)中学生良心存在积极内隐效应;(2)外显良心和内隐良心相互分离,是两个不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元担忧与一般焦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郑希付 《心理学报》2002,34(3):64-68
根据AdrianWells的一般焦虑的担忧模式 ,对广州市 6 36名中学生元担忧状况以及元担忧与一般焦虑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高中生元担忧水平高于初中 ,显著差异。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二年级的元担忧水平高于其他两个年级 ,尤其是初中 ,显著差异。中学生元担忧的性别差异不明显。中学生元担忧各因素与焦虑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 ,考试、家庭、心理健康、外貌和身体健康 5个元担忧因素对焦虑的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抑郁、冲动性在家庭功能与中学生自杀态度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效应,使用家庭功能问卷、抑郁自评量表、Barratt冲动性量表和自杀态度问卷对51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显示:(1)冲动性在家庭功能与中学生自杀态度之间具有中介作用;(2)抑郁在家庭功能与中学生冲动性之间具有中介作用。(3)抑郁在家庭功能与中学生自杀态度间具有中介作用。因此,抑郁和冲动性在家庭功能与中学生自杀态度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彩娜  邹泓  张春妹 《心理科学》2006,29(6):1492-1495
采用家庭功能评价量表(FAI),Rosenberg自尊量表,对北京和西安4所普通中学的1317名初高中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亲子间的家庭功能知觉存在中等程度的相似性,青少年与父亲和青少年与母亲间知觉的相似性无显著差异;(2)亲子间家庭功能知觉相似性的性别和年级差异显著,女孩与父母间知觉的相似性高于男孩,高一年级与父母知觉的相似性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家庭功能不同维度知觉相似性的表现不同;(3)不同性别和不同知觉相似性水平的青少年自尊得分差异显著;低相似性组个体的自尊分数显著低于高相似性组和一般组;亲子间在整体家庭功能和父母关注维度的相似性可显著预测青少年自尊。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其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江琦  张大均 《心理科学》2005,28(1):227-229
采用《中学生考试心理和行为问题症状自评量表》对重庆市57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在家庭压力感、自卑、认知问题、强迫、怯场和自责上的平均分相对较高;各学生群体在考试心理问题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年级和学校类型的交互作用上,表现在年级和性别之问。从发展的角度看,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各因素都呈现出大致相同的发展趋势,即:高中阶段显著高于初中阶段;而各阶段内发展相对平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高中生的绝望感、自杀意念状况,分析中学生自杀意念的保护性因素的作用机制,为自杀的心理干预提供必要的支持。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在校高中生300人,利用应对效能量表、贝克绝望量表和自杀意念量表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自杀意念者的检出率为15%,数量分布无性别、年级和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应对效能、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和乐观主义与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对自杀意念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乐观主义在应对效能、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自杀意念的影响种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应对效能、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和乐观主义是自杀意念的重要保护性因素;应对效能、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通过乐观主义对自杀意念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593名初高中学生为被试, 用问卷法考察中学生同伴依恋的特点, 并探讨同伴依恋与交往目标、友谊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学生同伴依恋可分为安全型、专注型、回避型和恐惧型, 它们在中学生群体中的比例分别为34.5%、23.8%、22.1%和19.6%;(2)中学生同伴依恋的年级、性别差异显著:依恋焦虑初二显著高于高一, 依恋回避初一显著高于初二、高一和高二;男生依恋焦虑显著低于女生, 依恋回避显著高于女生;(3)不同依恋类型中学生交往目标、友谊质量差异显著;(4)交往目标中的帮助与支持、亲密性在同伴依恋和总体友谊质量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人格特点和发展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聂衍刚  郑雪 《心理科学》2004,27(4):1019-1022
本研究以《中学生个性测验》为研究工具,以广东省五所不同类型中学的2816名初高中学生为被试,考察了中学生人格发展的状况和特点。研究发现:中学生人格发展状况不甚乐观,检出率较高;中学生人格发展状况在男女生之间、初高中之间和各类型学校之间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建议要有针对性的加强中学生的健康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以来,中学生自杀再也不是电视剧里描述的传奇故事了,而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时有所闻的活生生的事实。悲剧发生的原因何在呢?有人说是家庭和学校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压力太大,也有人说是因为孩子的耐挫性太差。但仔细推敲,原因远非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中学生述情障碍状况,探讨中学生述情障碍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42)对666名中学生进行测查分析。结果 1当前中学生述情障碍状况处于中等偏下水平;2学生述情障碍总体水平在是否独生子女、家庭关系感知、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3中学生述情障碍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述情障碍对心理健康状况存在预测效应。结论述情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中学生负性情绪的多少,并进一步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法,对2157名中学生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的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从初中到高中,中学生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出现下降的趋势;男生在计划制定上显著高于女生,在人际沟通、支持寻求上显著低于女生;班干部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显著高于非班干部;(2)中学生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可分为建设型、一般型和不良型,所占比例分别为22.9%、42.8%、34.4%,建设型中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显著好于一般型和不良型;(3)社会问题解决能力与社会适应状况显著相关,其对积极的社会适应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消极的社会适应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在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各维度中,问题趋近和问题回避的预测作用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偶像崇拜特征及其与自我评价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233名中学生为调查对象,测查了他们偶像崇拜的结构特征、类型,及其与自我评价的关系。结果发现:①中学生偶像崇拜结构的3个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认同、情感、行为。三因素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差异;②中学生偶像崇拜结构内部各因素之间、崇拜特征与自我评价在许多因素上存在显著相关;③中学生偶像崇拜可分为3种类型:感性型崇拜者(21.00%)、中间型崇拜者(32.88%)、理性型崇拜者(46.12%),按积极性排序依次为理性型崇拜者、感性型崇拜者、中间型崇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