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和资源保护理论,构建并检验了挑战性和阻碍性压力源与情绪枯竭之间关系的调节中介模型。结果表明,角色超载在挑战性压力源、阻碍性压力源和情绪枯竭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弹性较低时,挑战性压力源会对情绪枯竭产生直接正向影响,角色超载在它们中间不起中介作用;阻碍性压力源既对情绪枯竭产生直接正向影响,也对情绪枯竭产生间接正向影响。心理弹性较高时,挑战性压力源对情绪枯竭的直接影响不再显著,而是通过角色超载对情绪枯竭产生正向影响;阻碍性压力源同样通过角色超载对情绪枯竭产生影响。心理弹性高和心理弹性低的个体相比,阻碍性压力源对情绪枯竭影响的差异性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采用工作压力源量表、主观负荷问卷、工作倦怠量表以及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对天津市某企业的231名员工进行了调查,采用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等方法考察了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关系及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工作压力源和主观负荷对工作倦怠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其中主观负荷对工作倦怠的预测力更高;(2)工作压力源和主观负荷与工作倦怠中情绪衰竭和消极疏离的相关较高,但与低成就感几乎没有相关性;(3)心理资本对工作倦怠及其各维度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4)心理资本在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工作压力和心理资本能够解释工作倦怠76%的变异。  相似文献   

3.
主要探讨情绪劳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工作倦怠对二者关系的中介作用。采用情绪劳动量表、心理健康量表和工作倦怠量表对山东省5家医院的2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情绪劳动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具体表现为对躯体化、焦虑、妄想和精神病性有负向预测作用;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呈显著正相关,对工作倦怠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表现在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两个方面。工作倦怠是情绪劳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中介变量,工作倦怠对情绪劳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具有完全中介作用,情绪劳动通过工作倦怠间接影响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张阔  邹洋  汪新建 《心理学探新》2013,(6):532-536,540
谊研宛采用工作压力源量表、压力反应量表以及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对天津市某企业230名员工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心理资本与工作压力源和压力反应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工作压力源对压力反应有显著的正向预洲作用;(2)心理资本对压力反应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3)心理资本在工作压力源与压力反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不是调节作用,其中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6%;(4)心理资本在各种工作压力源与压力反应问均起到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和直接效应的比值介于17.4%-26.1%之间。  相似文献   

5.
压力情境认知评价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宝  李旭培  滕秀杰  时勘 《心理科学》2012,35(1):165-170
为探讨压力情境认知评价与工作倦怠的关系,选取北京、河南两家公司的303名员工进行了调查。分层结果分析发现,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因素之后,挑战评价对玩世不恭存在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控制评价对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存在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控制评价在情绪中心应对和情绪衰竭、问题中心应对与成就感低落之间按的关系上具有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压力情境认知评价是影响员工工作倦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基于141篇文献的149项独立研究, 研究样本总人数达46261人的数据, 对挑战性-阻碍性二元压力及其亚组与员工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元分析, 并检验了文化差异(权力距离、长-短期导向、个人-集体主义)、数据来源以及数据收集时间点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 (1)挑战性压力及其亚组工作复杂性、任务冲突对员工创新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阻碍性压力对员工创新存在显著负向影响。(2)文化差异性(个人-集体主义)对挑战性压力与员工创新的关系有调节作用, 文化差异性(权力距离高低、长-短期导向、个人-集体主义)对阻碍性压力与员工创新的关系有调节作用。(3)数据来源对二元工作压力与员工创新的关系有调节作用, 当员工创新数据来自自我评价时, 挑战性压力、阻碍性压力与员工创新关系的强度更强。(4)数据收集时间点仅对挑战性压力与员工创新的关系有调节作用, 横截面研究设计下, 挑战性压力与员工创新的关系更强。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法对551名中学生的学业压力源、社会支持系统对其应对策略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的学业压力源类型及社会支持系统的不同作用方向分别对三种应对策略有不同的预测作用:(1)竞争压力对被动应对策略有直接影响,挫折压力对维持应对策略和主动应对策略有直接影响;(2)发展压力和任务要求压力通过冲突和惩罚等具有反向作用的支持系统间接影响三种应对策略,即具有反向作用的妨碍支持在发展压力、任务要求压力与三种应对策略间具有中介作用;(3)任务要求压力通过肯定与支持、陪伴、满意度等具有正向作用的支持系统间接影响维持应对策略和主动应对策略,即具有正向作用的积极支持在任务要求压力与维持应对策略、主动应对策略间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徐富明  朱从书  邵来成 《心理科学》2005,28(5):1240-1242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与其职业压力应对策略、教学效能感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用教师工作倦怠问卷、职业压力应对策略调查表、教学效能感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766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与其职业压力应对策略、教学效能感和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2)教师的主动应对、被动应对、教学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分别对教师的整体工作倦怠感及其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低成就感等维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对策略与工作态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应对策略量表、能量和认同量表对300名企业员工进行调查,利用典型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考察员工的不同应对策略与工作倦怠和工作投入之间的关系。结果:三对典型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588、0.355和0.265;应对策略通过3组典型因素可以解释工作态度总变异量的57.97%、19.89%和12.60%,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策略、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策略、重新评估主要是由第一个典型因素影响员工的情绪耗竭、去人性化、活力、奉献,共解释四个工作态度总变异量的92.64%;结论:应对策略对工作态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钟建安  林剑  张媛媛 《应用心理学》2007,13(2):144-148,153
以情绪性工作的控制论模型为理论基础,探索情绪性工作的内部机制。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了表达规则、情绪调节策略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结果发现:情绪调节策略中的深层扮演对正面表达规则与工作倦怠起完全的中介作用,部分证实了依据控制论模型作出的预测。提示组织应更多地使用正面表达规则,促进员工采用深层扮演,这会对员工的身心健康和组织的工作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郑晓旭  陈娇  骆瑒  孟慧 《心理科学》2019,(2):350-357
本研究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和领导-成员交换理论,采用两时点追踪问卷调查方法收集了313份数据,探讨了员工的社会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社会自我效能感对工作倦怠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在社会自我效能感和工作倦怠之间有着显著的中介作用;领导-成员交换社会比较调节了社会自我效能感通过领导-成员交换关系预测工作倦怠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父母学业参与和学业压力与青少年早期学业投入之间的关系,考察成就目标取向的中介作用,以及学业成就水平在该中介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对2487名初一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父母学业参与正向预测青少年早期个体的学业投入、负向预测学业抽离,父母学业压力正向预测学业抽离;(2)掌握目标取向在父母学业参与和青少年早期的学业投入之间起正向中介作用,在父母学业参与和学业抽离间发挥负向中介作用;表现回避目标取向在父母学业压力和学业抽离间具有正向中介作用;(3)掌握目标取向的中介作用受到学业成就水平的调节。研究结果揭示了父母学业参与和学业压力对青少年早期的学业投入的共同作用,为从家庭层面提高青少年的学业投入水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父母学业参与和学业压力与青少年早期学业投入之间的关系,考察成就目标取向的中介作用,以及学业成就水平在该中介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对2487名初一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父母学业参与正向预测青少年早期个体的学业投入、负向预测学业抽离,父母学业压力正向预测学业抽离;(2)掌握目标取向在父母学业参与和青少年早期的学业投入之间起正向中介作用,在父母学业参与和学业抽离间发挥负向中介作用;表现回避目标取向在父母学业压力和学业抽离间具有正向中介作用;(3)掌握目标取向的中介作用受到学业成就水平的调节。研究结果揭示了父母学业参与和学业压力对青少年早期的学业投入的共同作用,为从家庭层面提高青少年的学业投入水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调查法,检验教师组织公平感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关系以及教师工作倦怠在二者之间的作用。通过对来自重庆和湖南郴州共32所中小学1325名教师的调查数据进行层次回归分析、中介效应检验和优势分析,结果显示:学校组织程序公平是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显著正向预测变量;教师工作倦怠是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显著负向预测变量;教师工作倦怠在教师组织公平感与其组织公民行为关系之间有显著的中介作用,其中热情枯竭和成就丧失的中介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了322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人口学变量和工作压力、行动控制风格、行动控制策略对其工作倦怠的风险预测能力,并借助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各心理变量间的关系,从PSI理论角度诠释了倦怠形成的机制。结果发现:中专、高级职称、中高压力水平、低行动控制策略和状态导向是导致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的危险性因素;行动导向者的工作压力、工作倦怠及行动控制策略运用水平显著好于状态导向者;工作压力、行动控制风格对工作倦怠的直接效应显著;行动控制风格和行动控制策略在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间起中介作用。因此,PSI视角下的工作压力-工作倦怠模型能够更有效地解释工作倦怠的形成机制;借助PSI理论构建的干预训练,有助于预防和缓解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16.
王桢  李旭培  罗正学  林琳 《心理科学》2012,35(1):186-190
本研究目的是考察心理授权、工作倦怠和离职意向的关系。研究以某大型通讯企业呼叫中心的309名客服代表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客服代表的心理授权、工作倦怠和离职意向进行调查。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显示,心理授权对离职意向有负向影响,工作倦怠对离职意向有正向影响。其中,心理授权先影响情绪衰竭,再影响玩世不恭,最后对离职意向起负向预测作用。研究结果支持了工作倦怠在心理授权和离职意向之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教学效能感与教师工作压力及工作倦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志鸿  任旭明  林琳  时勘 《心理科学》2008,31(1):218-221
采用问卷法对728名中学教师的工作压力、教学效能感对其工作倦怠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工作压力不仅直接导致工作倦怠,还通过影响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从而导致工作倦怠;教学效能感是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路径为:工作压力直接和通过降低一般教学效能感导致情绪衰竭,工作压力直接和通过降低一般教学效能感与个人教学效能感导致人格解体,工作压力通过降低个人教学效能感导致成就感低.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残疾儿童心理健康与家长亲职压力的关系,揭示亲社会行为在残疾儿童情绪行为问题与家长亲职压力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问题影响程度的调节效应,本研究采用短式亲职压力量表、长处和困难问卷分别对199名残疾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残疾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对家长的亲职压力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亲社会行为在残疾儿童情绪行为问题与亲职压力之间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3)问题影响程度能够调节该中介效应,当问题影响程度越小时,中介效应越显著。可见,亲社会行为能够缓冲残疾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对家长亲职压力的负向影响,并且问题影响程度越小,这种缓冲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郑晓明  余宇  刘鑫 《心理学报》2022,54(6):646-664
本文关注配偶情绪智力对员工工作投入的跨领域的人际间影响。基于努力-恢复模型视角和情绪智力文献, 本文提出高情绪智力的配偶能够通过提升员工生活幸福感, 从而促进员工工作投入。此外, 通过整合社会性别角色理论, 本文进一步讨论了员工性别的调节作用。通过两个子研究, 本文发现:配偶情绪智力与员工生活幸福感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 员工生活幸福感与员工工作投入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 员工生活幸福感中介了配偶情绪智力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 并且, 员工性别调节了配偶情绪智力和员工生活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即当员工为男性时, 配偶情绪智力对该员工生活幸福感的正向影响更强; 此外, 员工性别还调节了员工生活幸福感在配偶情绪智力和员工工作投入之间起到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首次提出和检验了配偶情绪智力对员工工作投入的跨领域的人际间积极影响, 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国内7所大学、20个教学班、646名学生为研究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收集数据。运用1-1-1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大学生情绪智力、班级人际网络和适应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大学生适应性与情绪智力、班级人际网络的点度中心度呈显著正相关,情绪智力可正向预测大学生适应性,情绪智力可正向预测大学生在班级人际网络的点度中心度;(2)1-1-1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班级人际网络的点度中心度在情绪智力与适应性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