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NARC效应(Spatial-Numerical Association of Response Codes)是指被试对数字做按键反应时,对于较小的数字,按左键的速度快于按右键;对于较大的数字,按右键的速度快于按左键。本研究以ERP作为测量手段,采用修正的大小判断任务,旨在探究数字正负号及其异同对SNARC效应的影响。行为结果发现,在反应时上,当目标数字与基线数字正负号相同且基线数字为+5时,一致条件显著快于不一致条件。ERP结果发现,当目标数字与基线数字正负号相同时,无论基线数字为+5还是–5,在反应选择阶段,不一致都比一致条件更负且均诱发了P3。当目标数字与基线数字正负号相异时,若基线数字为+5,一致比不一致条件在刺激呈现阶段诱发了波幅显著更小的N300;若基线数字为–5,一致比不一致条件在反应执行阶段诱发了更正的LPP。无论目标数字与基线数字正负号相同还是相异,在反应选择阶段,不一致都比一致条件更负且均诱发了P3,表明出现了SNARC效应。同时,SNARC效应的出现激活了额叶头皮位置,负数加工伴随左额叶的激活,而正数加工伴随右额叶的激活,溯源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SNARC效应定位于额叶与顶叶。这些结果说明负数按实际大小表征在心理数字线上,支持了负数空间表征的个体发展论假说;表明符号捷径机制会改变SNARC效应的发生时间;同时证明了负数与正数的空间表征具有不同的优势半球。  相似文献   

2.
采用任务转换范式,要求被试判断呈现数字的大小或奇偶性,考察了任务转换对SNARC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任务重复组被试对小数字用左手反应更快,对大数字用右手反应更快,任务重复组被试在数字认知加工中出现了经典的SNARC效应。相反,任务转换组被试在数字认知加工中未出现SNARC效应。由此可以推测,任务转换对SNARC效应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刺激分类范式,要求被试判断呈现刺激的性质(实验一和实验三)或颜色(实验二),旨在考察随机呈现不同类型刺激材料对数字和字母SNARC效应的影响以及不同类型刺激材料加工中是否存在刺激—反应相容性效应。结果发现:(1)数字和字母性质和颜色分类任务中均未出现数字SNARC效应和字母SNARC效应。(2)数字和字母的性质和颜色分类任务中,左手对字母的反应更快,右手对数字的反应更快。数字和汉字性质分类时,左手对汉字反应更快,右手对数字反应更快,不同类型刺激分类时出现刺激—反应相客性效应。(3)本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刺激分类加工中存在刺激—反应相容性效应,这种效应可以被自动激活,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同类型刺激分类中的刺激—反应相容性效应对SNARC效应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数字的空间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要求被试对数字进行奇偶判断时,左手对小数的反应较快,而右手对大数的反应较快,该现象被称为空间数字反应编码联合效应(SNARC效应)。大量研究证实了SNARC效应的存在,该效应表明人类对数字的加工受空间表征和空间注意的影响。该文系统地回顾了SNARC效应存在及其发生阶段的证据,对比了Simon效应与SNARC效应,最后尝试着从空间注意的角度挖掘数字和空间的本质联  相似文献   

5.
本文设计两个实验,采用大小判断任务,选取读写习惯相反的维、汉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两类被试对阿拉伯数字和母语数字空间表征的一致性与差异性。结果发现:(1)维、汉被试均表现出对阿拉伯小数反应左手快于右手,对大数反应右手快于左手,即出现正向SNARC效应;(2)维吾尔族被试表现出对母语小数反应右手快于左手,对大数反应左手快于右手,即对母语数字出现反向SNARC效应;汉族被试表现出对母语小数反应左手快于右手,对大数反应右手快于左手,即对母语数字出现正向SNARC效应。结论:(1)维、汉被试对于阿拉伯数字的SNARC效应存在一致性;(2)维、汉被试母语数字的SNARC效应存在差异性;(3)数字空间对应性与书写习惯是导致结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经度数和语言等级数为材料,采用快速刺激分类范式,通过两个实验试图分离出SNARC效应中的数字大小和顺序信息。结果发现,被试在对东经经度数的加工中存在SNARC效应,对西经经度数的加工出现反转的SNARC效应;正数组被试在汉语等级数加工中出现反转的SNARC效应,在日语等级数加工中出现SNARC效应,而负数组恰好相反。本研究表明,数字SNARC效应在大小信息和顺序信息中出现了分离,相较数字的大小信息而言,数字的顺序信息对SNARC效应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SNARC效应的实验变式探讨了数字的时间特性。结果发现:(1)大数字在前信号处反应会更快,小数字在前信号处反应相对较慢。时间数字联合反应编码效应(TNARC效应)是存在的。(2)空间任务中未能发现数字的时间特性起作用,排除空间因素后出现TNARC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加工中除了空间编码,也存在时间编码。  相似文献   

8.
康武杨敏  王丽平 《心理科学》2013,36(5):1242-1248
SNARC效应是当对数字进行奇偶判断时,即使数的奇偶性与数的大小无关,但右手(左手)对相对大(小)的数的反应快。首先介绍SNARC效应的起源和理论解释,然后总结SNARC效应的特性,论述SNARC效应和Simon效应以及MARC 效应的关系,并对SNARC效应的脑机制进行了概述,最后提出3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1)SNARC效应的加工处理机制;(2)SANRC效应的理论探索;(3)SNARC效应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不同注意提示线索条件下汉字数字加工的SNARC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onser的实验范式.以判断"壹"到"玖"的汉字数字奇偶为任务,探讨不同提示线索时在注意条件与非注意条件下的空间数字反应编码联合效应(SNARC效应).实验结果发现: (1)当有效提示线索为80%时,注意条件下汉字数字出现了SNARC效应,而非注意条件下对汉字数字的加工没有出现SNARC效应; (2)当有效提示线索为50%时,在注意和非注意条件下汉字数字都出现了明显的SNARC效应.结果表明注意水平对SNARC效应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丽  陈雪梅  王琦  李红 《心理学报》2012,44(10):1309-1317
目前SNARC效应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然而较少有研究考察身体形式和社会环境对SNARC效应的影响.研究以127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使用奇偶判断任务、Go/No-go任务以及合作情境下的Go/No-go任务依次展开了三个研究,拟揭示身体形式和社会环境对SNARC效应的影响.实验一要求被试双手完成奇偶判断任务,结果出现了经典的SNARC效应.实验二要求被试完成Go/No-go任务,并让被试单手(左手或右手)对奇数或偶数进行反应,结果SNARC效应没有出现,这表明认知主体的身体形式对SNARC效应产生了影响.实验三要求被试合作完成Go/No-go任务,该实验按照被试所坐的位置(左边和右边)和反应手(左手和右手),设计了四个条件,结果只有身体位置和反应手完全一致时出现了 SNARC 效应.以上结果一方面表明了具身认知观的合理性,另外一方面扩展了以往对SNARC效应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采用刺激探测任务,探讨了听觉通道下负数的低水平加工能否引起注意的SNARC效应。结果表明:(1)负数的低水平加工能够产生注意的SNARC效应,即线索为绝对值小的负数时,被试对左耳目标反应更快;线索为绝对值大的负数时,被试对右耳目标反应更快。(2)负数的加工所引起听觉空间注意的转移并不依赖于负数所在的情境,而仅通过其绝对值大小与空间表征发生关联。这一结论与视觉条件下所得到的结论不一致,并支持了系统发生论假说。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探讨亮度对空间-数字反应编码联合效应(Spatial-Numerical Association of Response Codes,简称SNARC效应)的影响及其机制。通过三个实验设计不同的亮度对比水平,要求被试对阿拉伯数字1~9(5除外)进行奇偶判断。实验一将数字亮度设为最高值255时,结果出现了数字的SNARC效应。实验二将数字的亮度值分别设为255和213时,结果仍存在SNARC效应。实验三将亮度值分别设置为213和42时,数字的SNARC效应却消失了。这些结果表明亮度会激活或抑制数字的空间表征,可能与亮度对比值的高低及所消耗认知资源的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两项眼动实验考察了个体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对点阵数量进行较浅(浏览)和较深(数字比较)程度加工时的数量空间表征联系。结果显示:点阵在水平方向上出现了SNARC效应, 且SNARC效应的大小不受加工深浅的影响, 而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出现SNARC效应。表明(1)点阵数量SNARC效应的稳定性不如阿拉伯数字; (2)方向对点阵SNARC效应的影响更大, 加工程度的影响则不明显。结合加工程度、空间方向和点阵数量的自身特征等对研究发现进行了讨论, 认为数字的空间表征在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可能呈现出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数字大小判断任务,探讨正负数混合呈现对负数SNARC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负数单独呈现条件下,负数出现反转的SNARC效应;负数和无加号正数混合呈现,且只对负数作反应条件下,负数有反转SNARC效应;负数和有加号正数混合呈现,且只对负数作反应条件下,负数出现反转SNARC效应;负数和无加号正数混合呈现,并对正负数分别作反应的条件下,负数有反转SNARC效应出现,而正数出现SNARC效应。说明负数空间表征受其绝对值大小的影响,绝对值较小的负数(-1、-2)表征在心理数字线的左侧,绝对值较大的负数(-8、-9)表征在数字线的右侧,且不能延伸至心理数字线左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奇偶判断任务,考察二年级至大学阶段贵州民族儿童青少年SNARC效应的发展状况。结果显示:三年级开始出现SNARC效应(包括正确率SNARC效应);各阶段SNARC效应无显著差异;高、低年级正确率存在显著差异,六年级以后各阶段正确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民族儿童三年级开始形成数字的空间表征。SNARC效应的大小不因年龄而发生变化;被试对奇偶知识的掌握存在发展过程,三年级可能基本理解奇偶信息,六年级后熟练掌握奇偶信息。  相似文献   

16.
采用数字大小判断任务,探讨正负数混合呈现对负数SNARC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负数单独呈现条件下,负数出现反转的SNARC效应;负数和无加号正数混合呈现,且只对负数作反应条件下,负数有反转SNARC效应;负数和有加号正数混合呈现,且只对负数作反应条件下,负数出现反转SNARC效应;负数和无加号正数混合呈现,并对正负数分别作反应的条件下,负数有反转SNARC效应出现,而正数出现SNARC效应。说明负数空间表征受其绝对值大小的影响,绝对值较小的负数(-1、-2)表征在心理数字线的左侧,绝对值较大的负数(-8、-9)表征在数字线的右侧,且不能延伸至心理数字线左侧。  相似文献   

17.
采用数字线索提示的目标觉察范式,以60名在校大学生与研究生为被试,设计3个实验探讨纯小数(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例如0.2)的加工及其与空间表征的联系。实验1探讨纯小数作为线索时是否能引起空间注意的空间-数字反应编码联合效应(Spatial Numerical Association of Response Codes,SNARC),结果发现,纯小数数量大小的加工可以引起空间注意的SNARC效应;实验2探讨纯小数的加工是否会同时激活小数点后对应的自然数,结果发现,对纯小数数量大小相同、小数点后对应的自然数是否有0(例如0.2和0.20,0.4和0.40)的加工能引起空间注意的转移;实验3比较纯小数的加工对纯小数本身及小数点后对应的自然数激活强度,结果发现,在纯小数数量大小判断和纯小数小数点后对应的自然数数量大小判断冲突的条件下,纯小数的加工未能引起注意的SNARC效应。该研究结果表明,在目标觉察范式中,纯小数的加工采取了平行通达的方式,引发了注意的SNARC效应,并且纯小数空间注意的转移受到纯小数本身以及对应的自然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3个双任务实验(诱导任务和特征任务)探讨空间-时间联合编码(STEARC)效应的加工机制。实验1采用时间信息作为诱导任务材料,实验2采用空间信息作为诱导任务材料,在特征任务中都发现映射不一致组被试(看到过去/左侧刺激时按右键反应,看到未来/右侧刺激时按左键反应)出现反转STEARC效应,映射一致组被试表现出常规的STEARC效应,表明从时间信息加工到空间反应过程符合中介共同表征结构。实验3分离两种任务的反应方式(手动和眼动),发现不一致映射规则下,被试仍然表现出常规的STEARC效应,表明这种中介共同表征结构存在特定联结效应,即在不同反应器中出现时间和空间相互独立的表征结构。总体而言,研究支持空间-时间关联符合中介共同表征结构,并且这种关联中存在反应器特定联结效应。  相似文献   

19.
采用Dehaene等人的研究范式,以计数单位中的“千”为基线,要求被试快速作大于“千”还是小于“千”的分类判断,考察计数单位在心理数字线上的空间表征方式.结果表明:(1)计数单位和数字有着相同的加工机制,小计数单位表征在心理数字线的左侧,大计数单位表征在心理数字线的右侧,存在显著的SNARC效应. (2) SNARC效应不仅仅出现在数量的空间表征上,同样能够出现在顺序信息的空间表征上.  相似文献   

20.
刘雍江  林泳海 《心理科学》2013,36(4):832-836
本研究以壮族大学生为被试,要求他们对壮语、汉语听觉数字词(实验一)或汉语、英语视觉数字词(实验二)进行奇偶判断。结果发现:(1)壮族大学生对汉语、壮语听觉数字词以及汉语、英语视觉数字词都表现出了SNARC效应。(2)数字词在听觉条件下和视觉条件下产生的SNARC效应的强度相当。(3)书写习惯也影响到壮语听觉数字的SNARC效应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