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决定论提供了科学依据,由此推断没有自由意志和恒定不变的自我.而传统生命伦理学中我们对其它生命体的伦理义务乃是基于这个生命体具备自由意志,即有自我的精神生活.神经科学技术对自由意志和自我的挑战不会对我们的伦理实践产生重要影响.只有在实践生活中人们采用了科学研究结论,从神经科学的发现到影响我们伦理实践的范式转换才会发生.从相容性与非相容性、物理系统自身的识别、神经科学的其它证据等方面探讨了怀疑的内在原因,认为不会因为神经科学家的新发现而否认自由意志和恒定自我.  相似文献   

2.
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决定论提供了科学依据,由此推断没有自由意志和恒定不变的自我。而传统生命伦理学中我们对其它生命体的伦理义务乃是基于这个生命体具备自由意志,即有自我的精神生活。神经科学技术对自由意志和自我的挑战不会对我们的伦理实践产生重要影响。只有在实践生活中人们采用了科学研究结论,从神经科学的发现到影响我们伦理实践的范式转换才会发生。从相容性与非相容性、物理系统自身的识别、神经科学的其它证据等方面探讨了怀疑的内在原因,认为不会因为神经科学家的新发现而否认自由意志和恒定自我。  相似文献   

3.
神经科学已成为最前沿的科学研究领域,科学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开展对脑认知的研究,用现代实验技术的方法探究原来只属于哲学思辨范围内的"意识"问题.特别是近些年来的研究成果为"自由意志"与"决定论"之间的论战提供了更多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4.
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关系:基于心理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心理学的各种理论流派在对人格、自我和行为动因等基本问题作出解答时,始终存在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分歧与对峙。该文在对这些分歧和对峙作出评述和分析的基础上,厘清了人类行为的决定因素和目的性动因,主张目的性是自由意志存在的基础,而人类意识行为选择的多样性以及自我对不同选择的断言则使自由意志成为必然。自由意志与决定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如何规划自我以应对构建良好社会与正义政府之需求,是儒家哲学始终关切的重心。"自我"概念蕴含时间的与超越的、参与的与反思的两个面向,中国语境下的"自己",其中"自"与"己"则分别指代这两个不同的面向。但"自己"并非意味着自我的二分,相反,它充分展现了自我是如何动态地、充满活力地在"自"与"己"的相互调适和相互转化中变化着自身的,而这正是儒家心、性观念的题中之义。可以说,儒家以"尽心(心智)"为核心的修己,端赖其对于人心和人性的体察;儒家独特的被人性自觉接纳的自由意志,是其自我理念中道德成立的根基。因此,我们可以把儒家的自由意志观称为"自由意志的自我决定论",以区别于以"软决定论"为基本特征的"自由意志的非自我决定论"。  相似文献   

6.
早期心理学家们主要采用量表法对自由意志观的构成及其与责任归因、惩罚态度、控制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近年来,学者们开始采用另一种方法考察民众的自由意志观及其形成,以及在自由意志与决定论是否相容的问题上民众持何态度。已有研究表明,自由意志问题的相关心理过程要比预先的设想更为复杂,很可能在不同条件下发挥作用的几种心理机制分别存在。今后的研究需要针对具有不同教育程度、文化背景或社会特点的人群,采取更多样的研究方法,引入更多心理变量,进一步考察该问题的内部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问题历来是哲学史上一个争议不断的问题。在相容论与非相容论的主张之间存在绵延的张力。在自由意志的问题上,康德论述颇丰。他拒斥了对自由的经验性理解,而去其超越性的维度,将自由等同于自由意志并归结到超验物自体的领域。确保了自由意志不被经验沾染的纯洁和崇高,但也造成了人类理智的困境,即自由意志作为超验物自体而言的不可知性。卡尔纳普以逻辑角度经由因果关系的分析力图建构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统一。一定程度上是对康德哲学的一种补充。本文试图对康德与卡尔纳普关于自由的问题做一个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斐洛论自由意志和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意志和罪的关联是西方思想史所要处理的一个核心问题。关于这个主题学者们多只追溯到奥古斯丁的著名论述,然而这无法真正地揭示其演变脉络。该文分析了希腊化犹太教思想家斐洛对自由意志和罪的阐释,着重论述了自由意志作为神圣性的存在原理何以成为罪的自明性自欺的根源,进而指出了希伯来和希腊传统在这个理论上的各自贡献。  相似文献   

9.
道德责任是伦理学的核心概念。为确定道德责任,亚里士多德引入了"出于意愿"的概念,并借用"始因"来说明何为"出于意愿",由此引发了关于意志是否可以为始因即自由意志的争论。站在决定论的立场,尝试从相容论的角度,说明道德责任不必以自由意志为前提。  相似文献   

10.
托马斯·阿奎那的预定论一方面承认上帝决定着哪些人能够获得特殊的照顾,另一方面秉持人的行为更多的取决于人的自由意志的发挥.通过预定只提供人具体行为的引导机制和大的环境,阿奎那认为它只是提供了判断的基础;人的行为是在人理性意志的作用下发挥作用的,即使是个人不能选择的事项,仍留有个人自由意志选择的空间;预定是存在上帝那里的确实性理念,人对预定的原因无从知晓,为了获得恩典,必须发挥自由意志去争取.  相似文献   

11.
生物自然主义:塞尔对自由意志的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自由意志问题的解答中,传统的相容论和心理决定论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未能令人满意地回答这一问题。塞尔试图把自由意志的心理状态说明与神经生物学解释结合起来,认为在自由意志行为中存在间隔。在解释我们的自由意志行为时我们有必要先设一个不可约减的非休谟式的自我。这种阐释虽然符合我们的日常经验和科学说明,但却引发了一个新难题:我们的神经元系统的决定性是如何与意志自由行动中的间隔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罪恶与自由意志——奥古斯丁“原罪”理论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林 《世界哲学》2006,1(3):77-85
奥古斯丁是基督教“原罪”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他明确地提出了自由意志是罪恶的原因。本文探讨了奥古斯丁“原罪”理论的基本内容,分析了奥古斯丁在自由意志问题上的思想变化和内在矛盾,并简要地说明了奥古斯丁的自由意志理论对于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传统哲学观认为,自由意志是道德责任的必要条件,没有自由意志就没有道德责任。但对二者的概念分析却表明,在某些情境下,自由意志并非道德责任的必要条件,实验哲学研究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提供了佐证,而道德演化论则阐释了自由意志不足以成为道德责任之必要条件的缘由。  相似文献   

15.
董蕊  彭凯平  喻丰  郑若乔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1):1869-1878
自由意志是哲学史上最古老、最持久和最艰难的问题之一,并且一直是哲学,包括实证主义哲学和人文主义哲学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心理学家开始尝试用实证科学的方法探索自由意志的心理机制、影响及表达.研究发现虽然自由意志是一种错觉,但人们仍然相信它的存在,并受到它的影响.自由意志与道德责任、道德行为、创造力、自尊和幸福等概念有密切关系.未来研究应在自由意志的概念界定、产生机制、作用功能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并从实证、理论和常识三种水平上综合考察、理解自由意志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代伦理学是一种自由之伦理学"。可是,从表面上看,自由与伦理是矛盾的:自由是行为主体的自我决定,其意向性是无限的;而伦理、道德则关涉到行为规范,规范则意味着限制。但当我们把自由划分为精神自由与行为自由两种,我们就会发现,精神自由(意志自由)固然是无限的,但精神自由的真正实现是需要有理由的支撑的,所以精神自由便能够自主地确立伦理规范。而行为自由并不是无限的,所以需要有伦理规范施加的制约,制约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更大和更长远的行为自由的实现。一句话,精神自由为了行为自由之故而确立伦理规范,从而对行为自由予以限制,最终以换取更大的行为自由的可能性。于是,自由与伦理学就并不矛盾了,而是和谐地贯通在一起。所谓自由伦理学,便拥有了基于自由的伦理学和为了自由的伦理学这双重涵义。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医学面临的问题,诸如安乐死、生前预嘱、器官捐献等都可以归结为对生命权的支配问题,而生命权的支配又面临着个人的自由意志与伦理价值的双重考量。但二者并不是不可通约的,个人作为生命个体,自由意志是规定自身、以区别于动物的本质要素,是个人人格和尊严的体现;但人并不仅作为一个个体存在,还要通过否定自身而进入一个伦理实体,受伦理实体的制约。伦理实体并不是对自由意志的简单否定,两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西方学界在自由与必然的二元对立架构中,往往倾向于把能够做出随机偶然的"开放性选择"说成自由的本质特征。其实,自由首先在于人们基于"由我自主的意欲志向"提出的诉求性价值偏好能够得到从心所欲的实现。相比之下,"可供取舍的备选方案"或"能够替代的可能机遇"不但只是有助于达成自由的从属性工具,而且还始终遵循着"趋善避恶"和"取主舍次"的人性必然逻辑,因而其开放性程度并不会实质性地影响到人们的自由意志和自由存在。  相似文献   

19.
爱比克泰德对自由的实现过程有严密的哲学界定.首先,通过对奴隶的哲学理解,强调了自由的绝对性.其次,划分可控制与不可控制的两个领域即意志与外在事物,将自由归入意志领域.再次,以是否贯彻意志自由为标准区分意志的善与恶,指出自由只能由意志的善给予保证.最后,善的具体实践即是对表象的正确处置,而两个领域的划分,要求正确处置表象以服从自然为原则,因此服从自然就意味着实现自由.  相似文献   

20.
李石 《世界哲学》2010,(1):131-140
当我们讨论自由这一概念时,可以将人类的自由理解为由思想自由和行动自由两部分组成。在文章《两种自由概念》①中,以赛亚.伯林论述了对行动自由的两种不同理解: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本文在伯林两种自由概念之划分的基础上,借助哈里.弗兰克对于人的意志这一概念的构建,试图阐释和分析自由的四个相关概念:意志自由,思考的自由,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根据伯林的区分,第一个和第三个表达是自由的积极概念;第二个和第四个表达是自由的消极概念。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运用查尔斯.泰勒所提出的"机会概念"和"实践概念"对上述四个表达进行区分。其中,意志自由和积极自由是"实践概念",思考的自由和消极自由是"机会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