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运用自编幼儿人格发展教师评定问卷对幼儿人格进行追踪测量,探讨其年龄及性别发展特点。方法:用整群抽样法选取3~3.5岁、3.5~4岁、4~4.5岁3个年龄群组幼儿为被试,采用群组序列的追踪设计,进行为期1年半的追踪测量,结合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和多层线性模型处理数据,探讨幼儿在3~6岁间人格的发展特点。结果:(1)幼儿的智能特征、认真自控、外倾性、亲社会性、情绪稳定性5个人格维度在3~4岁发展最快,4~5岁持续增长但发展速度放缓,到5~6岁时趋于平稳;(2)女孩的认真自控和亲社会性在3岁时显著高于男孩,但在3~6岁间的增长率不存在差异,即女孩的认真自控和亲社会性在幼儿阶段发展水平始终高于男孩。结论: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的环境变迁促使了幼儿人格的进一步发展,5岁左右幼儿人格开始初步形成;女孩的认真自控和亲社会性水平在幼儿阶段始终高于男孩。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学生注意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研究是幼儿有意注意稳定性研究的继续。在小学和初中进行的研究发现,随年龄的增长,儿童注意的稳定性水平继续提高,个别差异渐趋缩小;男女生的发展曲线并未发现交叉现象,女生继续优于男生,但男生内部的个别差异大于女生。研究发现,儿童注意的稳定性对学习成绩有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比某些学习能力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儿童自主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问卷调查法对241名3~6岁幼儿被试进行调查,考察其目标取向、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控制的发展及三者关系。结果发现:(1)3~6岁幼儿的任务目标取向居于主导,女孩的他人目标取向比男孩明显,幼儿四类目标取向的发展皆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复又上升的趋势;幼儿的自我效能感居于中等水平,自我控制居于中等偏上水平;女孩的自觉性和自制力水平明显高于男孩;幼儿的自我延迟满足在4岁发生明显转折;(2)自我提升目标取向显著正向预测自我控制;(3)自我效能感在自我提升目标取向与自我控制关系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4.
采用实验室行为观察法考察了114名2~11岁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变化及其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儿童的自我控制在2岁到4岁之间具有低等程度的相对稳定性,在4~11岁之间具有低等程度的相对稳定性。(2)女孩在2岁、4岁、7岁和11岁时的自我控制均显著高于男孩。(3)从2岁到11岁,男孩和女孩自我控制的发展变化存在差异。对于女孩来说,4岁时的自我控制显著高于2岁时,4岁与7岁、11岁之间以及7岁与11岁之间的自我控制均无显著差异;对于男孩来说,4岁时的自我控制显著高于2岁时,7岁时显著低于4岁,7岁与11岁之间的自我控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自我调节是个体发展和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在学前阶段发展迅速。研究选取白天-黑夜、头脚任务、延迟等待等实验范式,考察219名3岁幼儿一年内(3次测试)冷热自我调节的发展趋势及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二因素模型拟合显著好于单因素模型,冷热两成分中度相关;(2)幼儿的冷自我调节中度稳定,热自我调节中低度稳定;(3)幼儿的抑制控制与延迟等待随年龄增加而提高,女孩的延迟等待提高后保持稳定;(4)整体来看,幼儿的抑制控制和延迟等待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但具体来看,女孩的抑制控制仅在早期高于男孩,在延迟等待方面却始终高于男孩。结论:3~4岁女孩的冷热自我调节发展不同步,女孩的“性别优势”只在热自我调节上始终存在。  相似文献   

6.
自我调节是个体发展和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在学前阶段发展迅速。研究选取白天-黑夜、头脚任务、延迟等待等实验范式,考察219名3岁幼儿一年内(3次测试)冷热自我调节的发展趋势及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二因素模型拟合显著好于单因素模型,冷热两成分中度相关;(2)幼儿的冷自我调节中度稳定,热自我调节中低度稳定;(3)幼儿的抑制控制与延迟等待随年龄增加而提高,女孩的延迟等待提高后保持稳定;(4)整体来看,幼儿的抑制控制和延迟等待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但具体来看,女孩的抑制控制仅在早期高于男孩,在延迟等待方面却始终高于男孩。结论:3~4岁女孩的冷热自我调节发展不同步,女孩的“性别优势”只在热自我调节上始终存在。  相似文献   

7.
实验1采用3×2×2 的混合设计, 考察4~6岁幼儿获取全新信息时基于面孔吸引力的选择性信任及其特点。结果显示:(1) 4~6岁的男孩和女孩均表现出对高面孔吸引力者的选择性信任。(2)在选择性信任程度方面:5岁比4岁高, 而4岁和6岁之间、5岁和6岁之间则相同; 女孩在询问任务中比男孩表现出更高的选择性信任, 在赞同任务中则相同。那么, 幼儿的这种选择性信任是否受到信息正确性的调节?为此, 实验2采用2×3的被试间设计, 探讨信息提供者提供信息的正确性对4~6岁幼儿基于面孔吸引力的选择性信任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正确性为50% vs. 50%条件下, 幼儿未对信息提供者产生选择性信任; 在正确性为25% vs. 75%条件下, 幼儿对提供较大正确性信息的低面孔吸引力者产生了选择性信任。研究结果表明:(1)在信息缺乏时, 4~6岁幼儿普遍存在有偏见的选择性信任; 女孩比男孩更易受到社会偏见因素的影响。(2)在信息明确时, 4~6岁幼儿也能做出相对理性的选择性信任。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是在北京城区六个日托幼儿园所作的关于5至7岁独生和非独生子女某些个性特征差异的比较研究。被试有138名独生子女和127名非独生子女,其中男孩120名、女孩145名。观察了五类行为:独立性、助人行为、依赖性、攻击行为和友好行为,这五类行为共有16个观察项目。在所有三个年龄组,非独生子女在依赖性,助人行为和攻击行为等方面的平均得分总的来说略高于独生子女,但是没有统计学上显著差异。只有五岁组在独立性方面独生和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P<0.005)。对被试家长问卷的分析也表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在大多数项目和年龄组都没有显著差别。只有独立性这一方面在五岁组差异是显著的。我们还比较了性别差异,在所观察的五类行为中除了助人行为之外,在依赖性、独立性、攻击性行为和友好行为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友好行为方面女孩比男孩表现好,而男孩比女孩更富有攻击性。  相似文献   

9.
3~4岁儿童攻击行为发展的追踪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对163名幼儿园小班儿童进行追踪观察,考察3-4岁期间儿童攻击行为的特点、发展模式及稳定性。主要获得以下结果:儿童最普遍的攻击形式是身体攻击.言语攻击和间接攻击的发生率较低;大多数攻击行为属于主动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男孩的攻击行为总体上多于女孩.但女孩的间接攻击多于男孩;儿童的攻击性在3-4岁之间无显著变化,但敌意性攻击存在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3-4岁儿童攻击性的个别差异已具有明显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运用《儿童动作评估检查表》和停止信号任务,通过教师评定和即时行为实验方法,对40名4~6岁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动作发展的内部结构、动作抑制的发展趋势和动作抑制与动作一般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探讨。结果发现,4~6岁幼儿的动作处于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幼儿在自身与环境的静止或变动情况下,动作发展水平存在不平衡现象,当儿童自身静止并处于静止的环境中时,动作发展水平显著高于儿童自身移动和环境变动状态下的动作水平;男孩与女孩在动作发展的特定条件下存在差异。同时还发现,幼儿的动作反应抑制能力存在明显的年龄发展趋势,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动作反应抑制能力增强;动作反应抑制能力与一般动作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父亲教养态度与儿童在4~7岁间的问题行为和学校适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54名儿童在4岁和7岁时的问题行为及其父亲的教养态度进行追踪研究,在儿童7岁时,根据教师报告考察其学校适应情况。结果发现:父亲的过分关心能显著预测男孩的外显和内隐问题行为;父亲的拒绝和控制能显著预测儿童在学校中的助人行为;从4岁到7岁.父亲的教养态度既有稳定性,又有一定的变化;父亲对待男孩和女孩的教养态度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沃建中  李峰  张宏 《心理科学》2004,27(1):26-30
本研究选取5~10岁的儿童被试144名,使用不同的加法问题测查策略的优越性以及儿童策略选择的个体差异。结果发现:1、在解决加法问题中,各种策略使用率存在显著差异。五岁到七岁儿童计算简单加法问题时使用提取策略,从大数开始数策略和凑十策略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优于其它策略。2、五岁到六岁儿童使用策略的反应时个体差异不显著,但优生和中等生使用的策略种类明显比差生多;七岁到十岁儿童的策略选择个体差异也不显著,但优生使用提取策略和凑十策略的反应时明显要低于差生。  相似文献   

13.
研究采用同伴提名法,从2004年到2008年对三个自然班幼儿(71名)群体水平的同伴关系分别在三个时间点开始从小班到大班的追踪,考察学前期幼儿同伴关系连续变量的稳定性,结果发现:(1)幼儿同伴接纳、同伴拒绝、社会偏好和社会影响的稳定性受年龄和时间间隔的影响,在中班与大班之间均存在中等相关,而社会偏好和同伴接纳在小班与中班也存在中等相关,社会偏好在小班与大班也存在中等相关;(2)幼儿社会偏好发展模式经聚类分析为4组:一般偏好稳定组、高偏好稳定组、一般到高偏好变化组和低偏好变化组,64.79%的幼儿社会偏好发展保持稳定;(3)幼儿从小班起,女孩比男孩一直更少受到同伴拒绝,更多受到同伴偏爱。总体而言,学前期幼儿同伴关系发展具有中等稳定性,中班是稳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4.
江琴娣 《心理科学》2003,26(2):260-262
本研究用儿童适应行为量表对5-12岁的视障儿童和正常儿童适应行为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视障儿童的年龄与适应行为发展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而正常儿童不存在这种相关。同时,视障缺损程度不同影响儿童适应行为的发展;虽然没有发现性别因素引起视障儿童适应行为的差异,但在社会责任和劳动技能的适应行为中,女孩的表现略优于男孩。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9个年龄群组小学生为被试,应用群组序列追踪设计,进行为期一年半4个时间点的测量,并运用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和多层线性模型进行数据分析,探讨了6~12岁儿童人格的年龄和性别发展特点。结果发现:(1)在整个小学阶段,认真自控呈持续的线性上升发展,智能特征、外倾性、亲社会性、情绪稳定性的发展呈现出先快速发展,而后发展放缓,在高年级出现下降的趋势。(2)女孩的认真自控在6岁时的初始值高于男孩,而且在整个小学阶段内的发展速度也快于男孩。  相似文献   

16.
对258名幼儿进行情绪理解能力任务测查,其母亲完成情绪调节方式问卷和应对幼儿消极情绪问卷,探讨母亲情绪调节方式、母亲对幼儿消极情绪的反应方式和幼儿情绪理解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幼儿情绪理解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女孩情绪理解能力高于男孩。母亲对幼儿消极情绪更多采用情感关注和问题解决,惩罚反应最少,母亲对男孩的消极情绪表现出更多的惩罚反应,对女孩表现出更多的情感关注。母亲鼓励表达在其情绪调节方式和幼儿情绪理解能力之间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选取202名4~5岁的幼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孩102人、女孩100人,研究采用测验法考察幼儿年龄、工作记忆、认知灵活性、推理能力、心理理论与其阅读理解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Amos22.0验证模型。结果发现,4~5岁幼儿的年龄、心理理论、推理能力能直接影响其阅读理解。认知灵活性、工作记忆会通过影响心理理论、推理能力间接影响阅读理解,并且心理理论、推理能力在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45名4~5岁儿童进行结构式访谈,调查幼儿假装游戏中假想角色现象的概况,包括假想同伴和角色扮演现象。结果如下:42.7%的儿童有假想同伴,绝大多数是玩具形式,女孩更多有假想同伴;男孩倾向于选择动物类型的假想同伴,而女孩倾向于人物类型;假想同伴绝大多为同性别并且比自己年龄小。44.8%的儿童有角色扮演活动,其中男孩倾向于装扮动画中的英雄人物,女孩倾向于装扮现实人物。  相似文献   

19.
近期研究表明短时接触双人电子游戏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同伴交往与亲社会行为。本研究进一步考查了5天的双人合作类电子游戏与传统游戏干预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电子与传统游戏干预均能促进幼儿的同伴交往和亲社会行为,且两者的效果不存在差异;女孩比男孩更喜欢自己的搭档、更乐于与同伴交往和分享,游戏干预效果不存在性别差异。可见双人合作类电子/传统游戏干预对幼儿的同伴交往和亲社会行为发展都较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测验法和问卷法,考察了150名3~5岁儿童的情绪能力的年龄特征、发展趋势和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3~4岁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有显著变化,对积极情绪的理解要高于对消极情绪的理解,女孩推测他人情绪状态的能力高于同龄男孩;(2)幼儿能够运用多种策略来应对同伴之间的冲突情境,使用频率最高的策略是建构性策略,其次是回避和情绪释放策略,最后是破坏性策略;(3)幼儿的情绪观点采择能力能够预测情绪调节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