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丰子恺从1927年开始,为师父弘一法师的五十寿诞作画献礼,始作画50幅,定名《护生画集》。后秉承师愿,承诺每隔十年,逢师寿诞,作画一集。共作6集,450幅,终至圆满。虽然丰子恺并未亲见最后一集的出版,但是他平生呕心沥血之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其中蕴含  相似文献   

2.
《护生画集》作为开启近代生态伦理思潮的开篇之作,它从人道主义的高度有机的融合了中国佛教的慈悲戒杀思想和儒家时禁好生之德,使其成为构建当代生态文明可资利用的道德资源。而其中契理契机的进行视角转换的创作理路,内在的彰显了中国未来生态伦理建设的可能走向。  相似文献   

3.
一、《护生画集》创作的时代背景中国在走进20世纪的时候,一方面重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战争频仍的乱象;另一方面,却也出现了春秋时期思想进发、大师辈出  相似文献   

4.
《法音》1992,(10)
最近在青岛湛山寺佛经流通处购得《护生画集》。《画集》始作于一九二八年,是丰子恺为老师弘一法师(李叔同)五十寿时以漫画形式绘制的五十幅护生画。弘一法师六十岁时,依前例续绘护生画六十幅。二集合订一册,共画一百一十幅。每幅都配有弘一法师的墨书题画诗,图文并茂,堪称双绝。第二本画集问世后,弘一法师与子恺约,护生画当续绘,七十岁绘七十幅,刊第三集,……遗憾的是画未了,弘一法师竟在一九四二年(六十三岁)辞世!  相似文献   

5.
护生即护心     
介子平 《法音》2006,(10):27-28
1927年,弘一法师便开始与丰子恺商议编绘《护生画集》的计划。1929年2月,在法师五十岁生日时,《护生画集》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集子收画五十幅,适与大师的寿数相合。之后,每隔十年,丰子恺先生便要推出一集画册的续编,画幅也随之递增十幅,最后出版第六集时,弘一法师冥寿百岁。丰先生创作这些画幅时,可谓用尽了心思。他在画集子的第三册时,拟绘七十幅,但画至第六十九幅后,一时因想不出画材而辍笔有日。一天,广洽法师给他写信,说一次乘车途中,车内有一乘客带有捆绑得紧紧的五只鸡,据说这几只鸡是待宰的。有趣的是,这些鸡见到广洽后即哀鸣不止,…  相似文献   

6.
清代以来 ,道教劝善书如《太上感应篇》、《阴骘文》、《省心录》、《照心宝鉴》、《卫济真诠》、《太上宝筏图说》、《指淫断色篇》、《劝世归真》、《除欲究本》、《全人矩》、《起心丹》、《寿世慈航》、《白话劝戒录》、《天津纲纪》等等 ,在社会上流传甚广 ,其中功过格如《十戒功过格》、《警世功过格》之类 ,尤有很大影响。以上书均收入《藏外道书》。这里介绍一种未收入《藏外道书》的功过格。孝字功过格 (原文无标点。此处酌点断。为方便读者 ,格式有所改变。)晨昏定省 ,致敬尽养 ,一日五功。代受一劳苦 ,一功。教一善必从 ,一功…  相似文献   

7.
明代,在封建社会趋向衰落和道教式微的景况下,明皇室为借助道教为其政治服务,仍积极倡导和促使道教科仪的规范和道乐的实践活动.本文通过对明代神乐观与乐舞生特有音乐机制,以及<大明御制玄教乐章>的创制过程及御用功能的探讨,认为明代道教斋醮和道乐的活跃与繁荣,均系明皇室有意作为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一 <卖丫鬟>是河南三弦书传统短篇曲目,经过改编,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一方面在于传统曲词本身题材新颖、人物性格鲜明,包含着深厚的生活基础和大众的审美意识;更重要的在于今天的曲艺作家成功的整理和改编.  相似文献   

9.
《大乘起信论》树立“体用不二”的心体论,统一染与净、觉与不觉、体与用,提出“真如本觉”和“染净互熏”的新思想.真如能随缘而入生灭流转,染而不染,又能以内在的本觉智性和熏习力实现沿流而返的自我救赎.通过真如熏习的内在机制与本觉自证的修行实践,众生可返染成净,实现心灵的净化,共同建设人间净土.  相似文献   

10.
王颂 《佛教文化》1994,(3):25-26
放在我面前的是一本小册子。翻开几面,我立刻被书中质朴而亲切的语言、简易而深刻的道理打动了。这本小书叫《幸福之道》,是台湾“安祥禅”的创立者、导师耕云先生近期的一篇演讲。 谈到幸福,可以说这是人类漫长的思想长河中浴如烟海的诸多著作所共同讨论的问题。人一生下来就会有舒适与不舒适的感觉。无知的小孩子有时会莫名其妙地烦躁起来,有时却彩着大眼睛显出很兴奋的样子;  相似文献   

11.
《黄帝四经》“道生法”命题以“自然法”开出“世间法”,这一方法论指向一方面使得黄老之“法”向上获得道家学统渊源及形而上学依据,从而沟通天人.另一方面,在向下的落实上,“道生法”命题表现出道家“因循”自然万物所呈现的法度来指导人事的特征,而此“法”又分开两个相互关联的维度:一是隐性的作为处理人与自然万物关系之法,该“法”表现出因物制度、因形建名的标准理性思维特征,追求测度计量的精确可量化,强调名实的精准,蕴藏着走向“科学”的趋势.二是显性的作为一种宪条律令之法,体现“道”至公无私的特性,取法自然物性为人事衡量评判的依据,强调对于法令的理性利用和对最高权的限制,从而在根源上弱化和消解君侯个人意志及强权对于国家治理的干预,有开出民主的趋向.  相似文献   

12.
《大乘起信论》树立"体用不二"的心体论,统一染与净、觉与不觉、体与用,提出"真如本觉"和"染净互熏"的新思想。真如能随缘而入生灭流转,染而不染,又能以内在的本觉智性和熏习力实现沿流而返的自我救赎。通过真如熏习的内在机制与本觉自证的修行实践,众生可返染成净,实现心灵的净化,共同建设人间净土。  相似文献   

13.
<释门正统>与<佛祖统纪>是两部由宋代天台宗人编写的佛教史书,在这两部史书里,以知礼大师作为十七祖的天台宗正统谱系开始正式建立起来;同时,围绕知礼大师祖师地位的确立问题,<正统>与<统纪>在成书旨趣上也体现出了重大差异:<正统>明显更为关注天台宗传承的延续性问题,<统纪>则更为强调了本宗思想领域内部秩序的统一.明了这种差异不仅有益于我们加深对这两部天台宗史书的理解,而且亦有益于我们在进行佛教思想史研究时,对天台宗的思想发展状况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和理解.本文即从知礼祖师地位的确立这一问题出发,对二书成书旨趣的差异再做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4.
古灵宝经《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中"三宝章"的内容学界或疑其为元朝后增补,或认为其反映了早期道教"葛氏道"及"天师道三洞派"造构经书的史实。元后与刘宋时间跨度大,具有时代性的语音差异明显。本文从经书中的歌诀等韵文材料入手,讨论了"三宝章"和全经用韵的一致性,并从全经思想内容、文献征引等角度论述了"三宝章"并非元后增补,与本经实为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