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阐述韦卓民有关基督教中国化神学思想的形成背景和处境,随后探讨韦卓民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思考和教会实践,最后总结概括韦卓民基督教中国化神学思想的重要意义。本文指出韦卓民有关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思想和实践既为当前正在推进的基督教中国化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珍贵神学素材,同时他在基督教中国化方面的思索和实践方法也颇富启发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2.
房赢 《天风》2022,(10):4-7
徐以骅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今后,基督教中国化仍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一是如何在教会内切实落地,克服形式化、口号化、庸俗化等弊病;二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总体战略,在中国社会中发挥更积极、正面的作用;三是如何对外讲好基督教中国化的故事,使基督教中国化成为继"三自爱国运动"后中国基督教的正面形象符号和国际名片;四是如何建立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体系、思想体系、礼仪体系、话语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推进.  相似文献   

3.
《天风》2018,(4):57-57
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自治、自养、自传”为特征的“三自爱国运动”开启了基督教中国化的新篇章。以丁光训主教为代表的基督教界践行基督教中国化,其初衷就是要让基督教成为中国人自己的宗教。基督教中国化的历程不是简单的基督教加中国的机械运算,而是一个融入和再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崛起的中国以更加自信、开放包容的姿态走向世界的舞台,展示着大国的担当和责任,为世界所瞩目。而古老的基督教以永恒的价值追求和深邃文化底蕴不断融入中国社会,并在中国的特定处境中阐释其经典及教义,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本文直面当下基督教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立足处境反思中国基督教发展历程,并将基督教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构建崇尚真理、经世济民的中国神学为导向,引导基督教在发展中不断与处境对话,认同国家、民族、政治、历史和文化,积极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凸显自身存在价值,作为基督教中国化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5.
史爱军 《天风》2023,(2):17-19
<正>“神学是基督教会的财产,亦是教会的使命”,实现从“基督教在中国”到“中国基督教”的转变,务必把握筋骨部分,铺陈格局,构建中国教会特有的神学思想体系,从而从本质和内核推进基督教中国化走深走实。20世纪20年代,诚静怡牧师作为中国基督教的属灵先驱,主张“以教会为中心”的思想,为中国教会的本色化运动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中国教会论”为特殊处境下亟须转型的中国基督教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是一个差传的宗教。基督教向外传播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本地化的过程。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的基督教,无疑是已经西方化的基督教形态。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这一形态的基督教在中国一直被许多人看为"洋教"。尽管中国基督教的"三自"爱国运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毋容讳言,今天中国的基督教在很大程度上(特别是神学上)仍然是西方基督教形态在中国的呈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基督教中国化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急迫的。本文仅尝试从基督教与中国处境、基督教中国化与中国教会的"三自"、基督教中国化与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建设、基督教中国化与中国教会的社会参与等几个方面,对基督教中国化的问题加以探讨。文章认为,基督教中国化是基督教信仰阐释、信仰实践、教会礼仪、教规教制等在中国的处境化。基督教中国化的目的,就是要确立中国基督教的自我、在独特的处境中见征基督。  相似文献   

7.
<正>教会发展与神学教育人才培养密不可分。坚持正确办学方针是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是上帝给每个神学教育者的责任、托付和使命。今天我们需要很好地思考中国神学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方针、道路、办学模式、课程设置、与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相关的神学课题及其中国化等思想理念,以便能达到办学目的,办好神学院校,真正培养中国教会所需要的有用人才,牧养和管理好中国教会。本文主要从教育学、神学教育和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史的进路来  相似文献   

8.
《天风》2018,(6):57-57
基督教中国化是中国基督教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从"自立运动"到"本色化探索",再到"三自爱国运动",尽管以往这些努力往往被称作"本色化""处境化",但其根本目的无不为了基督教的中国化。1998年,在丁光训主教的推动下,基督教全国两会开展了"神学思想建设",目的是从神学思想上建立中国教会的自我。这些事实说明,基督教进行中国化的努力一直在路上。  相似文献   

9.
《天风》2015,(9)
<正>江苏省基督教两会于2015年8月25日至26日,在南京举行"基督教中国化"神学研讨会,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神学建设"、"教会管理"、"社会公益慈善"等议题进行交流研讨,百余位教牧同工参会。  相似文献   

10.
吴圣理 《天风》2018,(5):36-37
本文拟从保罗的神学思想来谈谈基督教中国化的圣经和神学依据。保罗把耶稣基督的福音传入外邦世界,使之成为一个普世意义的基督教,这对我们中国的基督徒倡导基督教中国化,有什么启发呢?所谓基督教中国化,就是指基督教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要与中国的国情相适应,也就是说,中国的基督教必须与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相适应,必须做到在政治上认同、在社会上适应、在文化上融合。  相似文献   

11.
裴连山 《天风》2023,(1):12-15
<正>中国教会在基督教中国化的道路上要走深走实,行稳致远,神学思想的中国化作为基督教中国化的核心和灵魂,自然成为整个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回顾基督教前辈们的思想历程可以继往开来,对当下的基督教中国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9月,尊敬的汪维藩教授主怀安息,在怀念他离世一周年的前夕,我也尝试重新思考汪教授对基督教中国化的看法,深入地发掘出他对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探究的一些贡献。《天风》杂志在引述国家领导及学者们如何谈论基督教中国化的问题时,亦曾有提到这位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荣休教授汪维藩先生的说话。汪先生曾经说过:“为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神学理论,当前迫切要做的至少有三个‘归回'。其一,归回‘五四'以后老一辈中国神学家,他们是既受过西方神学教育,又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深厚功底的一代人。他们的探索与追求,  相似文献   

13.
基督教中国化是基督教在中国社会生存发展的历史难题、现实挑战和未来抉择。教内外学者对此见仁见智。本文主要从教内人士的观点来尝试论述基督教中国化之途径。实现基督教中国化要从以下七个途径着手,即:坚持爱国爱教,传扬和平福音,融合中国文化,建立中国释经,创建中国神学,重视道德伦理,担当社会责任。基督教中国化不仅是为了中国基督教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好地在中华大地上为基督的福音真理作见证,也是为了更好地投身于祖国的各项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基督徒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沈学彬 《天风》2017,(8):28-31
丁光训主教是中国教会的领袖和神学家,也曾是基督教中国化的重要推动者。1998年,丁主教发起了神学思想建设,至今已近20年,这20年来中国教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爱国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教牧同工参加神学思想建设的热情也日益提高,团体建设日趋完善、服务社会意识明显提升、讲台信息极大丰富,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19,(6)
<正>2017年10月,基督教全国两会在上海召开了"纪念宗教改革500周年暨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此书是会议发言及部分优秀征稿的合集,共收录文章二十余篇,分为宗教改革家神学思想的启示、宗教改革与基督教中国化、基督教中国化努力的途径三个专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是有多条河流的,但是,作光作盐的基督期望和传福音的大使命,都要求所有基督徒必须采取一种积极入世的人生观,故而佛道的整体出世性倾向就不足以令基督徒过多亲近。而发源于上古一直未曾中断的数千年儒学具有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性,具有积极入世的精神倾向,存在着大量可以和基督信仰相呼应的具有普世价值的宝贵文化内涵。"基督教儒家化"这个概念不是外在形式上或体制上的耶儒混合,而只可能是精神层面文化层面的批判性比较和批判性融合。"基督教儒家化"决不是基督教被儒家化掉而是耶儒两家在批判性的对话和融合的基础上在追求真理的大方向上的共同更新。对于耶儒两家它是双向批判,最后凝结的一定是两家的精华而非糟粕。以"基督教儒家化"为精神方向的基督教中国化,特别是神学思想的中国化,其存在和展开的最根本理由就在于西方传统主流神学内部具有严重问题。追求"内圣外王"的中国儒家传统文化资源可以启发性地帮助解决基督教中国化所面临的很多神学思想难题。"基督教儒家化"对于基督徒而言最主要的内涵就是借助于儒学的真理性文化内涵来追求基督真理、解读基督真理、传播基督真理。这不仅包含"怎么传"的问题,也包含"传什么"的问题。"基督教儒家化"的关注点并非是复古好古的回头看,而是指向现实和未来的传福音事业,尤其是神学思想上的"纠偏"。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山东省基督教两会以建立中国化的神学思想体系为根本任务,积极融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神学理论探讨,逐步探索具有齐鲁文化特色的神学体系:2013年以来,山东省基督教两会注重连接学界专家资源,除聘请济南各高校的10余位教授在山东神学院教授通识课程,还积极邀请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等科研机构、高校的专家学者前来讲座、座谈,加强与山东社科院当代  相似文献   

18.
肖安平 《天风》2021,(1):30-31
本文旨在探讨中庸与基督教的关联,尤其是通过它们的对比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合乎理性和德性的思想与基督教圣经观点的交融,以阐明基督教神学中国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中庸"最先是由春秋时期的孔子提出来的.它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概念和范畴."中",如孔子所言"无过无不及",就是说不偏向极端,要合适,既不过分,也不做得不够;...  相似文献   

19.
高明 《中国宗教》2023,(1):44-45
<正>基督教中国化的根本是神学思想的中国化,只有实现神学思想的“自我”,才能成为真正的“中国基督教”。近年来,山东省基督教两会不断加强基督教中国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逐步确立了“以圣经文本研究为基础、以两千年教会历史为借鉴、以齐鲁文化为表达、以回应新时代教会与社会需要为目的”的齐鲁神学体系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20.
陈永涛 《天风》2023,(4):11-13
<正>赵紫宸(1888—1979),浙江德清人。20世纪上半叶中国基督教杰出的神学家、神学教育家、基督徒作家、诗人、圣诗作者、著名的教会领袖。他积极参与和推动普世教会运动,在国际基督教界享有较高声誉。他被誉为“向东方心灵诠释基督教信仰的首席学者”“近代中国一位最具影响力的神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