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美玉 《天风》2002,(3):10-12
在新旧约中有许多妇女见证了她们如何在侍奉中尊主、爱主、侍奉主的例子,为我们作出了榜样,同时也见证了上帝是一位公正、公平的上帝。无论你是软弱与坚强、高贵与低贱、男人或女人;只要寻求就寻见,叩门就开门。 1.底波拉——女士师(士4:4-6) 底波拉是旧约继米利暗之后的第二位女先知,是唯一的女士师。她住在以法莲的山中,以色列人都到那里去听判断,在当时也是很有影响、并受欢迎的人物。底波拉原希望巴拉能带领以色列人迎战,攻打欺压以色列人二十多年的迦南王耶宾,以此来保卫领上。可惜这男人比不上女人,因此神兴起底波拉。  相似文献   

2.
沈承恩 《天风》2006,(17):2-3
底波拉是大士师中的一位,也是12位士师中唯一的一位女士师。我们读士师记,会发现,圣经一点也没有歧视妇女、贬低妇女的迹象,相反地,圣经对底波拉的记载比别的士师的记载更加道地。  相似文献   

3.
张远来 《天风》2006,(15):8-9
经文:王上17:1—24以利亚是先知的代表,耶稣登山变像时,伴随耶稣的就是摩西和他。以利亚又与以诺并列,成为圣经中唯一两位未尝死味肉体被接升天的先知,他还是一位超越了民族界限的先知。圣经所记载的以利亚的侍奉起源于他到亚哈面前宣告上帝将停止雨露的判决(1-2节)。在随后三年多的时间里,以色列真的没有下过雨,没有降过露。而在  相似文献   

4.
张合安 《天风》2008,(2):20-23
神对人遭遇不公正的待遇、评价往往给予纠正,有时还立刻为人申冤。当为人极其谦和胜过世上众人的摩西受到米利暗和亚伦的毁谤时,神就为摩西鸣不平,说:"我的仆人摩西不是这样,他是在我全家尽忠的……你们毁谤我的仆人摩西,为何不惧怕呢?"并且,毁谤摩西的米利暗因此受神惩罚而长了有雪那样白的大麻风。--参民12:3,7-8,10  相似文献   

5.
亓建强 《天风》2006,(8):20-21
以色列人脱离了埃及的统治,一路上蒙云柱火柱的引领、保守,渡过红海,脱离追兵,并亲眼看见神大能的作为,使埃及的追兵身葬海底,以色列人看见耶和华神向埃及所行的大事,就敬畏耶和华,又信服他和他的仆人摩西(出14:31),他们中的众妇女也因此跟从摩西的姐姐女先知米利暗出去击鼓跳舞,歌颂耶和华(出15:20-21)。  相似文献   

6.
神话是圣经中最重要的文类之一,它既凝聚着圣经作者对当时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想象与解释,也在强化后人对世界与文明起源的理解。19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乔治·史密斯对巴比伦版大洪水叙事的发现为进一步追溯人类文明起源,探讨圣经神话与古代近东传统之关联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20年后,德国学者贡克尔发表了《创世与混沌》(1895)一书,再次牵扯出圣经神话借鉴巴比伦传统的话题。20世纪初,德国学者德里奇相继发表题为"圣经与巴比伦"的三次演讲,把圣经神话与巴比伦文明关系的学术之争推向宗教神学之争。  相似文献   

7.
解释学概述     
解释学是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在欧美各国逐渐流行的一种哲学。它主要是从存在主义和现象学中衍生出来的,而在某种程度上又融合了当代西方两大哲学潮流即欧洲大陆哲学和英美分析哲学的特点。解释学正在渗透到文学,历史、社会学、宗教等理论研究中去,不断扩展其彰响。解释学Hermeneutics 一词,源自古希腊神话中一位天性机敏、善解宙斯旨意的信使之神赫尔姆斯(Hermes)。古典解释学原指一门注疏,诠释圣经等典籍的学问。早在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中,法拉西乌斯(M·Flacius)等人重新诠释圣经,为确立新教提供理论依据,建  相似文献   

8.
《天风》2019,(12)
<正>三、吃灵修大师毕德生写了一本关于如何读圣经的书叫做《圣经好好吃》。作者建议我们不仅要读圣经,更要把圣经中神的话语当做属灵的食物吃下去,滋养和更新我们的灵性生命。近两百年来,圣经学界受到圣经考证学的影响偏重于从理性分析的角度去读圣经,常常忽略了把圣经的话语当做属灵的食物吃下去,滋养和培育属灵生命。旧约的先知耶利米  相似文献   

9.
“耶利米为‘新约’的先知,不是在新约的时代,而是因为有新约的信息,展望未来,传扬上帝的信息。”先知耶利米是一位非常特殊的先知,他蒙召经历也非常特别。他蒙召经历中有关上帝对他的托付与耶稣基督给门徒的大使命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圣经中有关上帝赋与他仆人传福音使命的双璧,是教会历代圣徒弘扬福音的力量泉源。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20,(4)
正最好的家教就是让孩子保存其属于天国的性情,在世上过有上帝同在的生活对基督教中国化的思考一直都是中国教会的重要使命,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基督教思想这两者当中找相合、相通、相融之处,将人类思想结晶凝聚而成的宝贵财富为我们今天社会、教会使用,一定会有助于教会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进步。本人仅就家庭教育方面来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基督教思想异同及相融之处,浅显粗陋之处,还请指教。一、基督教圣经中的家庭教育1.家庭教育的佐证——少年的榜样在圣经旧约的记录里,有以色列人最为自豪的一群少年,先知书中对他们极尽溢美之词:"就是  相似文献   

11.
蒿志强 《天风》2011,(4):39-40
2011-4话题关注教会档案管理约西亚是南国犹大第21位国王,在位31年(主前640年到主前609年)。他是一个敬虔的人,不但用耳听神的话,还用脑、用心去想,用手、用脚去行,所以上帝特别地赐福他成为彪炳千秋的君王(参王下22:1—23:30:代下3 4:1—35:27)。想当初,"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的约西亚进行了系列的宗教改革,集当时君王(约西亚)、祭司(希勒家)、先知(女,户勒大)三股之合力众志成城,毕其功于一役  相似文献   

12.
吴华 《宗教学研究》2016,(3):217-222
同以往的圣经诠释不同,苏吉萨拉迦(R.S.Sugirtharajah,简称苏吉)的后殖民圣经诠释并不简单地屈服于圣经权威。通过分析圣经文本的语境,他着眼于圣经在成书过程中经受的殖民主义影响。而在英帝国对亚洲国家的殖民统治时期,圣经被殖民者用来解释、维护并合法化其统治。苏吉的后殖民圣经诠释正是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诠释的回应。此外,苏吉也批评了解放神学,称该种诠释唯凭圣经而忽略其他宗教经典。  相似文献   

13.
黄敏 《美与时代》2006,(10):56-58
莫罗(Gustave Moreau,1826——1898),法国象征主义画家,以描写古代神话和宗教题材的绘画而闻名他从圣经以及古典神话和荷马、但丁的诗里获得灵感运用细腻的色彩层次,注重笔触、质感的表现和独具匠心的创造所完成的大部分作品含义深奥而晦涩,笼罩了一层浓厚的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14.
阿摩司的祷告 “主耶和华啊,求你赦免……主耶和华啊,求你止息。”(摩7:2,5) 阿摩司是一位先知。先知是以色列历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从政治上看,先知对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了如指掌,能正确地预测未来,能适时地指出民族的危机;从宗教上看,先知  相似文献   

15.
董元静 《天风》2014,(4):30-31
路得与哈拿,这两位圣经里的美好女性,是耶和华神所祝福的人物,她们的动人故事可歌可颂,温馨感人,在圣经的人物长廊里释放着别样的幽香。乍一看,路得的故事关乎一个孝敬贤德,最终得到令人神往的爱情;而哈拿的故事关乎一个虔敬信神,终于靠神的大能怀孕生子的母亲之情。这两人似乎搭不上什么关系。可是,当我读到《撒母耳记上》16章,读到先知撒母耳照耶和华神的话,到伯利恒选耶西最小的儿子大卫为以色列的君王,用角里的膏油膏了大卫的一幕时,我的心弦被拨动了。一束灵光熠熠生辉,我清楚地看见,哈拿的儿子——先知撒母耳,路得的曾孙——与以色列的君王大卫,在历史中相遇了。而路得与哈拿,也在我读经的灵感中相遇了。此时,在神国的荣光里,路得与哈拿明亮的眼睛对视着,交流着彼此热切欣赏的目光,透射出对神的大爱和奇妙恩典的深深感动……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大学在欧洲的出现,修道院的圣言诵读逐渐被学院的神学课程所取代,这使中世纪成为圣经诠释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本文以中世纪基督教神哲学家圣维克多的休、阿奎那与波纳文图拉为代表人物,综述他们对教父释经传统的继承,包括评注圣经书卷的原则和方法。他们的圣经诠释显然是围绕神学框架而展开,但是,随着亚里士多德哲学与阿拉伯思潮的引入,以及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系统化,圣经诠释亦呈现出新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17.
武金贞 《天风》2003,(10):27-27
路加福音2章第36节经文告诉我们,亚拿是一位女先知,她是亚设支派法内利的女儿。在常人的眼中亚拿不过是一个生活在孤独寂寞中的寡妇,圣经告诉我们亚拿结婚后七年就开始守寡,如今她已经84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西方都有着各自源远流长的经典解释与理解的传统,中国文化以儒家为代表,其正统的学问就是经学,而构成西方主流文化的基督宗教,其正统的学术是《圣经》诠释.当基督教传入中国,它面临的是一个“多元宗教经典”的世界,一方面要处理和其它宗教典籍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发展出合乎本土处境的圣经解释,这决定了汉语语境的《圣经》诠释要对其他的经文诠释传统做出回应.本文选取吴雷川(1870-1944),民国时期较具影响力、但还没有被充分研究的中国基督教神学家,通过对其作品的深入解读,发现其创造性之处在于自发地引入儒家的诠释传统解释《圣经》,概括而言,他运用孟子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法以及“人格会通”、“设身处地”等经学方法,在儒经和基督教经“广引经文,串联互通”,试图解决两大经典相遇所产生的释义学冲突.本文将详细分析儒家经典解释的思想旨趣、致思路向和诠释意图等,是如何影响其对《圣经》文本的理解,并形成一种中国本土化的诠释策略——粗糙的“跨文化”、甚至是“跨文本”的圣经解释学.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15,(9)
<正>基督教读经的传统不是今天才开始的,而是开教以来一直保持的传统。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人类对宗教的态度从上帝转移到人自己;而信仰的标准也从圣经、教会传承转移到感官和人自己。人的感观能否成为解释圣经、诠释衡量真理的标准?答案是否定的。在这种思考下,我整  相似文献   

20.
研究文学的专家认为欧美文学有两大传统根基:一是希腊、罗马神话,一是《圣经》,如果离开了这两大根基,欧美文学就无从谈起,并认为假如不熟悉这两大传统的话,就根本读不懂欧美作家的文学作品。此言甚是,且不说大多数作品中出现的源自两大传统的典故,就是通篇以这两大传统为素材、为氛围的作品,更是举不胜举。人们都知道西方的文明源自于基督教的文明,所以《圣经》对欧美作家的影响肯定深远而又广泛。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世界级的文学大师,他们的作品,是以《圣经》文本为汲取素材、诗情和主题的不竭源泉,如意大利的薄伽丘的《十日谈》、托夸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