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地震波及地区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感与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帮助。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控制圈量表(SOC)对1287名地震波及地区的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地震波及地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佳,主要表现在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5个方面。(2)社会支持和心理控制感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社会支持直接影响心理健康,社会支持水平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心理控制感影响着社会支持水平,心理控制感强的人所获得的社会支持程度更高。结论:社会支持和心理控制感都是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两个重要因素,研究这二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对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探讨心理障碍产生的心理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设计自然实验,对16名有改善人际关系愿望的大学生进行为期2个月,共10次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使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前后施测,结合团体成员的反馈自评和表现进行质的分析。结果:被试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前后测有差异(t=2.55,p<0.05),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有显著差异(t=3.12,p<0.01),其中抑郁、敌对因子有显著差异(抑郁因子t=2.95,敌对因子t=2.71),人际关系和偏执因子有差异(人际关系因子t=2.53,偏执因子t=2.57)。结论: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的目的是结合中国社会文化特点,编制适合中国成年人使用的坚韧人格量表。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及参考国外同类问卷等方式编写条目,分别以大学生和普通人群为被试,通过三次施测获得数据,经项目筛选和修改,最终确定坚韧人格量表包含4个维度,共27个项目。对正式量表的心理测量学考察表明,坚韧人格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量表的模型拟合度较好,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内容效度、会聚效度和校标效度。结论,坚韧人格量表具备较好的心理测量学特征,可以作为中国成年人人格坚韧性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4.
缺陷儿童人格诊断量表的修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缺陷儿童人格诊断量表是日本特殊教育领域的一种专门用于测量缺陷儿童人格的著名量表。作者用三年时间对其进行了修订,建立了包括弱智、聋哑、盲等缺陷儿童的中国常模。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是一个较好的心理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5.
抗震救灾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参加抗震救援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为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及军事应激症状核查表(PCL-M),对空军某部抗震救援官兵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消极应对和PCL-M总分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正相关(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PCL-M总分、SCL-90总分及4项因子分呈低相关(p<0.01);不同气质类型PCL-M总分及SCL-90各项统计指标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气质类型与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状况有很大影响,个别官兵应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因素,选取网络成瘾的24名大学生进行16PF、SCL-90的问卷调查,并和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在人格特征上,成瘾组在乐群性、稳定性、怀疑性和独立性有别于对照组;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成瘾组在抑郁和敌对等项目得分要高于对照组.成瘾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对照组,具有不良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感知到的压力在D型人格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及心理韧性的调节作用。在新生入学3个月内的不同时间点,利用D型人格量表(T1)、心理韧性量表(T2)、感知到的压力量表(T2)和心理健康量表(T3)对某大学1428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性别、年龄、是否恋爱和心理健康(T1)后,社交抑制对感知到的压力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感知到的压力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即社交抑制通过感知到的压力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心理健康;在负性情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感知到的压力中介作用不成立;(2)心理韧性在社交抑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调节效应显著;心理韧性在感知到的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调节效应显著;(3)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成立。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理解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过程中的心理状况,而且为提高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感知到的压力在D型人格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及心理韧性的调节作用。在新生入学3个月内的不同时间点,利用D型人格量表(T1)、心理韧性量表(T2)、感知到的压力量表(T2)和心理健康量表(T3)对某大学1428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性别、年龄、是否恋爱和心理健康(T1)后,社交抑制对感知到的压力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感知到的压力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即社交抑制通过感知到的压力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心理健康;在负性情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感知到的压力中介作用不成立;(2)心理韧性在社交抑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调节效应显著;心理韧性在感知到的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调节效应显著;(3)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成立。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理解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过程中的心理状况,而且为提高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与其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用学习适应性测验(AAT)、卡特尔16PF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高二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学习适应性与人格的独立性因子相关显著(P<0.05),与稳定性、有恒性。怀疑性、自律性、紧张性因子相关非常显著(P<0.001),说明学习适应性强的学生具有高稳定性、高有恒性、高独立性、高自律性、低紧张性、低怀疑性和低忧虑性的人格特征。学习适应性与症状自评量表中的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意、偏执、精神病性、总症指数、痛苦水平及阳性数目相关非常显著(P<0.01、P<0.001),与强迫相关显著(P<0.05),说明学习适应性强的学生无论就总体水平,还是具体指标上,其心理健康水平均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福州大学2004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全国成人、全国大学生及本校1992级学生进行对比;并进行理工科生与文科生以及男生与女生的横向比较。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福州大学2004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调查显示,t67N健康、无任何不适者1587人,占38.26%;六成多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轻度不适者达2128人,占51.30%;中度不适者405人,占9.76%;严重不适者28人,占0.68%。存在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依次为强迫症状(42.26%)、人际关系敏感(38.71%)、偏执(26.30%)、焦虑(17.19%)、恐怖(17.11%)等。通过比较研究,福州大学2004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如全国成人但优于全国大学生;与1992级的纵向比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呈严重化趋势;理工科生与文科生以及男生与女生的横向比较,文科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理科生好;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四种人格量表的因素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103名大学生的(EPQ),(MMPI),(CPI),(16PF)测验成绩进行了因素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四种人格量表所涵盖的主要46个人格变量中可提取出15个共同人格因素。文章命名了这些共同人格因素;分析了四种人格量表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从理论上、目的上、方法上及人格变量选取上讨论了研究和编制中国人格量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的信度与效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3个信度指标和7个效度指标对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的信度与效度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1)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和冉测信度均达到了人格测量通行的标准;(2)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与相关效标的关系特点与理论构想基本吻合,量表的效度较好.可以认为: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具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的信度与效度水平,其能够测到其理论构想所想要测量的人格特征,适用于测量青少年学生的自立人格.  相似文献   

13.
《社会心理科学》2007,22(5):65-68
本研究采用16PF量表为测量工具,对本校446名初一学生的人格素质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圆玄中学初一学生心理素质普遍较好,但学识水平较低,依赖性强,缺乏主见,在新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及创造力较低;学生人格发展状况性别差异显著;建议要有针对性的加强圆玄中学学生的健康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李虹  林崇德 《心理学报》2003,35(2):222-230
目的是探讨大学校园压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其意义在于根据压力与心理健康的不同关系,有的放矢地制定干预策略,使大学生在压力之下仍然能够保持心理健康。大学校园压力被定义为学习压力,个人压力和消极生活事件,并由相应的量表所测量。心理健康被定义为:一般健康状况和自尊,也由相应的量表所测量。研究问题是:(1)大学校园压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否有负面影响?(2)学习压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否有负面影响?(3)个人压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否有负面影响?(4)消极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否有负面影响?同时建立了4个相应的理论假设。研究所采用的是横断和相关设计原则,并采用回溯性调查问卷方法对来自北京市3所高校的788名大学生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证明了全部4个理论假设。研究结论是:大学校园压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而与心理问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采用梁宝勇、程诚编制的"中国成年人心理弹性量表"、梁宝勇和郝志红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和郑日昌、邓丽芳和张忠华等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4所大学6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探讨心理弹性在大学生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弹性可以缓冲心理应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心理弹性部分中介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16.
“网络成瘾症”大学生人格特征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发现大约有6.96%的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上网成瘾,通过对上网成瘾的大学生的卡氏16PF人格量表五个人格因子的研究,发现这些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在C和0因子的人格特征上存在相似性,即倾向于激动、烦恼、忧虑、抑郁。我们认为人自身的素质、外部环境和互联网自身的特点是大学生上网成瘾的三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抑郁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研究与发生抑郁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疾病防治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某综合性大学1000名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全部数据运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被调查的大学生的抑郁发生率为38.53%。女生的抑郁发生率高于男生;一年级学生的抑郁发生率高于其他年级;农村生源学生的抑郁发生率高于城市生源;高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学生的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低者;文理科学生的抑郁发生率相近。结论:大学生的抑郁状况值得高度关注,其抑郁情绪与性别、年级、生源地、生活事件经历等因素密切相关,应从加强社会-学校-家庭联系与支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解决相关问题。促进大学生心身健康,使其人格得到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基于有限自制力理论探讨了心理特权对网络欺骗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心理特权量表、简版自我损耗量表、内隐人格理论量表和青少年网络偏差行为量表对73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在控制性别的条件下,心理特权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欺骗行为;(2)心理特权通过自我损耗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网络欺骗行为;(3)内隐人格观调节心理特权通过自我损耗预测网络欺骗行为的前半路径,具体来说,相对于渐变论的大学生,实体论大学生的心理特权更多地通过自我损耗影响其网络欺骗行为。  相似文献   

19.
估计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 能够为心理健康政策完善和教育活动开展提供证据支持。对2010~2020年我国大学生主要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元分析, 结果表明, 睡眠问题、抑郁、自我伤害在大学生中较为突出; 近10年, 大学生焦虑、抑郁、睡眠问题和自杀未遂的检出率显著上升, 自我伤害的检出率显著下降; 测量工具、检出标准和检出时间是导致检出率大小不一的关键因素; 整体而言, 东北和中部地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优于西部和东部大学生; 性别、生源地、独生与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影响均不显著。未来应重视研制适合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评工具并确定检出标准, 同时据此积极开展心理行为问题的筛查与控制。  相似文献   

20.
采用梁宝勇、程诚编制的“中国成年人心理弹性量表”、梁宝勇和郝志红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和郑日昌、邓丽芳和张忠华等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4所大学6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探讨心理弹性在大学生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弹性可以缓冲心理应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心理弹性部分中介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