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由”是一个包含着丰富内容的社会历史范畴。它既包括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本质力量的显现和确证,艾包括发展人类本质力量自身。作为前者,自由又包含二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依据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人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改造自然的自由;其二,通过无产阶级革  相似文献   

2.
列宁指出:“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列宁全集》第38卷,第228页)通过创造性地改造客观世界而创造性地反映客观世界,是人类认识活动区别于世间其它一切物质存在形式反映或认知行为的根本特征,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认识之谜”。几千年  相似文献   

3.
(一) 认识论作为一门“反思”人类认识的学科,无疑应以揭示人类认识的本质和规律为主旨。然而,作为认识论的研究对象的“认识”从来就不是单一的。在人们具体的认识论研究中,“认识”一词至少是在两种意义上使用的,或者说,“认识”一词所指称的具体对象至少有两个方面: 其一,“认识”指称人类认识活动及其过程本身。夏甄陶教授在其《认识论引论》一  相似文献   

4.
吴育林 《现代哲学》2006,1(4):16-22
当代哲学正在发生整体性历史性转型,即生存论的转向,这种转向既是对当代人类生存困境所面临的问题的理论自觉,又是对一个半世纪前马克思开启的生存论哲学的思想发掘和当代阐释。但是,当代西方哲学无论是对当代人类的生存难题的理论求解还是对马克思哲学生存论的当代诠释都具有片面性和主观性。这是因为当代西方哲学生存论的解析视角都离异了马克思的实践主体维度。主体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哲学的两大基石,马克思哲学本质上就是实践主体哲学。马克思实践主体哲学生存论认为,人的主体性、实践性是理解人类生存问题的根本前提,无论是人类现实面临的生存困境还是人类最终摆脱现实的异化的生存境遇,本质上都是主体实践的自我生成和自我扬弃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就是认识客观事物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联系。由于客观事物具有确定的多方面的甚至是互相排斥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联系,这就决定了人们的思想即概念的内涵也要有确定性,这是正确地进  相似文献   

6.
为与高校哲学原理教学的同行交流哲学改革和更新知识的经验,复旦大学哲学系哲学原理教研室于6月30日至7月5日举办了哲学原理教学研讨会。上海高校、党校等单位的四十多位哲学原理教师参加了会议。会议就下列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当代中国哲学(1976——1985年)研究的反思》;《主客体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对认识过程的再探讨》;《认识与价值》;《预成论与历史决定论》;《人类自身生产与人群共同体》;《社会有机体与四种生产理论》;《关于历史哲学的透视》。现将研讨中的主要观点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理性有认识客观世界的愿望,然而人的认识能力尽管是不断发展的.在现实的时空中却是相对地有限的.因而与无限的客观世界形成永远认识不完的矛盾。这样,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就出现了假说、信仰、迷信等现象。要正确理解和对待这些现象.就必须了解一点认识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易经》认识论研究孙希国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它把认识本身作为思考内容和研究对象,因此,可以说它是关于认识的认识。同哲学中的其他问题一样,人类对自己认识的哲学审视和反思也经历了许多不同的阶段。在中国古代,认识论的基本特点是侧重...  相似文献   

9.
价值哲学是现当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人们对价值观的研究或是着眼于价值的属性或本质,或是着眼于价值的认识或评价,或是着眼于价值观念的形成与结构等等方面;这些无疑是价值哲学研究必须予以深切关注的问题。近读廖小平教授的新——《分化与整合——转型期价值观代际变迁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其从人类发展的代际关系这一独特视角入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它以哲学理论体系的形式再现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存在状况、内在结构、普遍本质和发展规律,为人们勾画出和提供了科学的社会历史图景,从而对于人类认识社会历史即认识人类自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指导作用,因而它又是科学地认识客观社会现实,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人类自我的哲学方法论。唯物史观对于人类社会自我认识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提供人类社会自我认识的科学逻辑前提、严整的理论框架和有效的认识方法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1 通常是把辩证法区分为“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这里的“客观辩证法”是指“事物的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指“思维的辩证法”。至于认识的辩证法”和“实践的辩证法”,则未作出明确归属。对于这种区分,人们常常提出疑问:事物本身是否存在与辩证法相对待的形而上学?思维的辩证运动是不是主观的?认识的辩证运动和实践的辩证运动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的论述表明,无论是外在于思维的物质世界还是人类思维本身,无论是思维反映存在的认识运动还是主体改造客体的实践活动,它们自在地都是辩证的运动过程。他主要是在四重意义上说明辩证法的自在性的。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日丹诺夫的《在关于亚历山大洛夫著〈西欧哲学史〉一书讨论会上的发言》对我们的哲学史研究工作是起了影响的。日丹诺夫在发言中批评了亚历山大洛夫的哲学史定义——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发展的历史,而提出他自己的哲学史定义——“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及其规律底胚胎、发生与发展的历史”,“哲学史就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现在进行的讨论中,我们有些同志主张哲学史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另外,有些同志还是坚持哲学史是唯物论和唯心论斗争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模糊思维与医疗实践第三军医大学博士生(重庆400038)王锦波精确与模糊是客观世界存在的两种状态,二者互相对立,互相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医疗实践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认识人类本质的一种实践活动,在这个实践活动中,也充满着精确与模糊的对立统...  相似文献   

14.
朱熹首倡并躬行的“以《诗》言《诗》”说是对《诗序》“以史证《诗》”以及后儒“以《序》解《诗》” 的否定与批判,同时又体现了对《诗经》文学本质与诗歌创作规律的深刻认识。贯彻“以《诗》言《诗》”的原则,实现传统《诗经》学的重大变革,是历史的发展与时代的需求赋予宋代学者的重大使命;而文学名家与经学大师的一身兼任,历代文学与历代经学的双轨集成,是朱熹实现《诗经》学变革的主体条件与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15.
研究和概括人类认识的起源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有它自己的历史的,在这个历史的进程中,科学认识论的范畴固定下来了,关于认识过程的本质和规律的客观真正知识积聚起来了。说到这一方面,我们考察一下过去一个伟大的思想家的观点,是很有教益的,他以明晰的形式表述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几个基本原  相似文献   

16.
从老子、庄子道法自然、齐同万物的观念,发展到三才相盗的思想,这是道家、道教关于人天关系认识上的一个飞跃,也是作为宗教的道教在思考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与作用时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它客观地反映了道教在认识客观世界、精神世界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已达到了相当深刻的思想高度。正是出于这种背景,才产生了《黄帝阴符经》这种“凿天之奥,拽神之谋”的惊世之作,从而与老于《道德经》并列,成为道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正如张伯端《悟真篇》所说:“《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十个万千个大卜他无限数,尽于此处认真诠”。关于…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任何事物间都具有一定的空间方位关系,认识事物间的空间关系是认识事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人类的各种语言中都存在着一套标志空间方位的词汇,对儿童来说,掌握了这些词汇,无论是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具有重要意义.最近,国外对儿童如何获得空间词汇进行了比较多的研究,H.clark还提出假设,认为“前”的获得比“后”早.(见《心理科学通讯》85.2).  相似文献   

18.
决策与决策执行的关系——一种行动理性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分析决策与执行的关系为出发点,对人类理性的本质进行了讨论。指出决策研究中存在的“理性分析范式”偏面地把认知分析当作人类理性的本质,忽视了行动的作用,提出了人类理性是“行动理性”的思想。行动既是一种分析方法,是人们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理解决策问题的独特手段,也是人们创造外界环境、实现决策目标的有效途径。由此提出,决策研究,尤其是组织决策研究,应该重视“行动分析范式”。  相似文献   

19.
《七宗罪》是导演大卫·芬奇导演的犯罪心理学电影。影片编剧巧妙,主题独特,在电影界赢得颇高赞誉。影片通过对人类劣根性的反思,对基督教中"七宗罪"永恒性的认识,引发宗教与法律对人类约束性的人性探讨。宗教与法律本质上是人类在意识到人性中存在的原罪后进行的人性自救,当人性在法律与道德的约束下仍无法逃脱罪恶的时候,需要从道德入手唤起人性觉醒,进行人性的反思,营造和谐社会,这也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所在。  相似文献   

20.
托马斯·阿奎那在《神学大全》中首先论证了神圣知识的知识地位以及人类的自然理性在获得此种知识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前者是以神圣学问的学科需要为基础的,跟其它实践科学一样不可或缺;后者在人通过类推的方法获得神圣知识的过程中展现出来。阿奎那不仅认为理智能够认识上帝,而且可以在恩典的作用下认识上帝的本质。然而,人类的自然理性并不是全能的,它无法认识像三位一体这样的神圣奥秘;获得此类神圣知识只能通过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