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语文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5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我认为,我们平时所说的“轻负担、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就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标准。那么,语文高效课堂的效从何来?  相似文献   

2.
一、研究背景 在中小学的教育界掀起学习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理念的课堂改革的浪潮中,怎样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首要的问题是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建设”,这无疑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六年级开展了“生本教育”体系下的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高效课堂”我个人理解就是在一定的课堂时间内获取最大的教学效果,减少无效和低效的教学环节。之前我也查阅了关于这方面的材料,各家的表述也不尽相同。下面是我对于“高效课堂”的个人理解:1.搞好高效课堂首先要确定好高效课堂的发展目标和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发展”就是有效教学。而就“发展”的内涵而言包含“三维目标的达成”、“最近发展区”、“长远的发展”三方面。  相似文献   

4.
几年来,我校一直把“减负”做为执着追求的目标,按照“学习·研发·拓展”的思路,不断深化内涵发展,创建了“双自”教育特色,打造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品牌,彰显了“高效管理”与“均衡发展”的实力。迄今,根据自主学习内涵的“基本课堂·有效课堂·高效课堂”规程,在“理念、实践、研究、发展、创新”等若干层面,打造了胡家学校小学部创建高效课堂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5.
曾读过一个名为《满了吗》的故事,说的是有个徒弟学艺三年,认为自己技艺在手可以出师了,于是便向师父提出请求。师父未回答,而是拿出一只装满石子的碗,问徒弟:“满了吗?”徒弟回答:“满了。”师父又抓了一些沙子撒进碗里,问:“满了吗?”徒弟回答:“满了。”师父又在碗里撒上石灰,仍没有溢出,再问:“满了吗?”徒弟点了点头说:“满了!”师父又向碗里倒入一些水,问:“满了吗?”  相似文献   

6.
谈“怕”     
黄昏时分,我正在学校的操场悠然地漫步,一个同事跑到我的身边问道:“王老师,今年暑假里又去哪儿旅行了?”我说:“我去了西藏。”他吃惊地看了我一眼说:“你不是去过西藏吗?怎么今年又去了?”我说:“是啊,我前年去西藏,是为了一睹珠峰的风采。今年去西藏,是为徒步墨脱。我还会第三次去西藏的,因为还有一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没有去,那就是西藏的阿里。”  相似文献   

7.
人之初,性本善。 我们暂不从哲学角度来判定这个立论的正误,只想借用这位老哲的一层意思:“善”对于“人”的行为“本初”、心理“本初”、立业“本初”是何等重要! 眼下,在“真”、“善”、“美”三面旗帜中,“真”曾经走俏过,“美”正在走俏,只有“善”似有垂落之势,不知你是否已经察觉?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课堂是“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课堂,现在的数学是“新理念”的数学,现在的学习方法是开放式的学习方法。那么,数学课堂的这一切核心是什么呢?当然是“数学问题”。有人要说解决数学问题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可是,我要说,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固然重要,然而,发现一个数学问题更为重要。我们不是为了教出利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的学生,而是为了教出因为苹果下落的自然现象而发现“牛顿定律”的学生。  相似文献   

9.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能力,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我们借鉴和吸收当前先进课堂模式的优点,以“学生第一”为指导思想,创建“六学”高效课堂模式,变高效的“教”为高效的“学”,彻底进行课堂重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效益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一.诵读:诗歌教学的“硬道理” “诵读”,顾名思义,就是反复朗读,直至背诵。但提到背诵一词,却历来为“素质教育家”们所诟病,他们认为现在不是提倡“减负”吗?怎么还要背诵呢?何况,死记硬背一直是我们所反对的呀。诚然,在传统教学中,记忆是教学的主要目的,背诵是一种学习的基本方法。后来说是“死记硬背”,只能养成书呆了、废物,于是谁也不敢主张背书了。这破得过分了,古人曾言“熟读唐诗二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说得入情入理,学生现在首要的缺憾就是积累,文化积淀浅薄。  相似文献   

11.
“12321”高效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全国新课改一一“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的大好形势下,结合我校实际而创建的。“12321”高效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是:(1)课堂导入一一贯彻情感、德育教育(时间分配5分钟);(2)核心概念高效落实(时间分配10分钟);(3)高效问题分层导学与测量(时间分配15分钟);(4)合作探究学习有效展示与评价(时间分配10分钟):(5)归纳总结,反思领悟(时间分配5分钟)。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好课?在课堂上,老师语言流畅,条理清晰,课堂活动环环相扣。老师时而启发,时而点拨,时而组织开展活动,“起承转合”恰入其分,完美至极。课堂上一切都很顺利,学生在听、在读、在说、在练,教室里时动时静,有板有眼,有模有样,偶尔还有个别同学“出彩”的表现为课堂贴金、生辉,也能看得出来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在落实新的课程理念,努力在转变教学行为,当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变化。勿容质疑老师备课是精心的,设计是巧妙的,上课是投入的。  相似文献   

13.
心理诊断是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问题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非常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环节。但是,当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做出了综合评估后,是不是必须要对来访者给出一个“你是什么什么问题”,或者“是什么什么症”的“说法”呢?但这种做法没有什么积极意义。相反,现实中的“说法”对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都造成了一系列的困扰和问题。因此,在心理咨询与治疗当中,应该去掉这个“说法”。  相似文献   

14.
“公案”及其“参公案”是禅宗的特色内容之一。究竟什么是“公案”以及如何“参公案”,这是人们所感兴趣的,也是人们所迷惑而急于想知道其底细的,但是,历来的禅宗研究基本上没有满足这种需要。本文对“公案”的形式、“公案”的来历、“公案”的名称以及“参公案”的目的、过程和作用作了适当的梳理和论析,以期对人们了解禅宗的“公案”和“参公案”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一、研究课题 《基于‘学导案’平台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策略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传统课堂教学耗费师生许多的精力、时间等,但教学却效果极不明显。我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决心进行大胆的教育教学改革,先后几次派出老师去全国知名的学校考察学习,进行总结提升,并深入研究了洋思中学的“先学后导、当堂训练”、东庐中学的“讲学稿”与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等课堂教学模式,最后确立了以“学导案”为载体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实践研究与探索,深度触摸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性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解读“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及其统一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语出《周易》的《乾》、《坤》两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把“君子之道”作为“人道”的代表。《周易》是专门研究天、地、人三才之道的,认为“人道”源于“天道”与“地道”,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精神。其实,天、地两道都是围绕人道的。人生于世,必将面临自我如何成长、与他人如何相处的两大关键问题。《周易》旨在通过阴阳消长的规律以启迪个体不断向上成长的路向应为“自强不息”,与群体和谐相处的范式当为“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是基础与进升。没有前者,后者就无从谈起;没有后者,前者就会有局限,甚至走向极端。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不可对立的,而是互动的、互补的。  相似文献   

17.
好的课堂不能单纯靠教师去创造,很多时候老师也需要被学生点燃.那么,如何让他们抹掉部分“听话”的伪装,可以本真地表现青春的活力,打破课堂的沉沉死气呢?破解招数之一:向学生借人气;之二:课堂保鲜;之三:放下教师的架子;之四:给足空间.  相似文献   

18.
公元前522年的一个冬天,晏子侍奉齐景公打猎回到遄台。此时,梁丘据骑马赶来觐见。景公高兴地对晏子说:“只有梁丘据是个跟我相和的人啊。”晏子眉头微皱,说:“梁丘据不过是跟您相同罢了,哪里说得上是相和呀?”景公颇感迷惑,反问晏子:“难道和与同不是一回事吗?”  相似文献   

19.
汪英 《四川心理科学》2014,(17):153-153
“生成”是新课程教学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课堂是动态的,是鲜活的,是情景化的,也是富有个性的。课堂上怎样才能有生成呢?清代学者有言:“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才能促进学生会参与、会发现、会运用、会创造,使学生全面、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促进课堂生成。几年来参加“疑悟”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告诉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质疑,促进课堂生成。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2003年9月,为了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成都市成华区政府兴办了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成都市成华区红花学校。学校本着“善待他人,让每个心灵都如花绽放”的思想,经过十余载的共同努力,逐渐成长为一所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典型学校。为了突破课堂教育中的“壁垒”,红花学校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疑课堂”导学模式。“三疑五段导学红花模式”专题在本刊发表后,引起了读者的关注,本期我们走进红花学校的课堂,深入解读“红花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