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众心理学》2023,(8):2+49-50
<正>奉贤中学创办于1914年,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相当知名度的历史名校。学校传承了“敦本重学、奉贤力行”的优良办学传统,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努力建设“德润人和,文化人贤”的精神家园。围绕学校“创建现代化研究型高中”的新一轮发展目标,以及培养“民族担当、领袖品质、自主发展”研究型人才的育人目标,通过奉文育贤德育课程开发与实施,激发学生人生发展的动力;通过构建各类德育活动平台,开发学生潜能,  相似文献   

2.
校园景观是校园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的重要体现。因此,校园景观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不可轻视。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每所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都有所不同,所以在校园景观设计上要加以重视,将其与文化内涵相互融合,将学校的办学特色充分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教育应始终坚持德育为先,将立德树人摆在工作的首位。民国初期著名中学南开学校张伯苓校长主张“教育救国”,强调以德立校,开设了修身课,注重体育道德、公民教育及培养具有示范作用的教育者,这些办学举措使南开学校声名远播,并最终形成南开精神。本文着重阐述张伯苓“教育救国”及以德立校思想,通过揭示清末民初教育宗旨的演变、南开中学办学的成功教育经验,探究出民国初期南开中学教育中所蕴含的德育思想,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上海教科院梅陇附校以"为学生创造幸福有为的人生奠基"的办学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夯实基础,奠基未来"的办学理念,将"人口导入区优质学校创建的研究"龙头课题作为抓手,以"阳光少年教育"为德育的工作主线,建构"智慧教学"的新模式,使每一位学生都有理想、有自信、有责任、有礼仪、懂感恩,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会  相似文献   

5.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主体在整个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和精神氛围,其核心是在办学中积累和建构起来的师生共同价值观。而素质教育作为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和促进人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其倡导的学校文化应是一种积极健康、和谐向上和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氛围及物质环境,是涉及学校内涵发展的制高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素质教育理念引领下,在高中新课改实施中的学校文化建设本身就是当前中学生存与发展的一种战略。怎样在素质教育视野中审视学校文化,切实解决素质敦育在向纵深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把学校文化建设放在高中新课改实施中如何提升办学效益,需要我们科学论证与认真探索。  相似文献   

6.
学校文化反映了一个学校内部隐含的主流价值观、态度和做事的方式。这种价值观、态度和做事方式可以使一个学校保持相对长期的繁荣,也可以使一个优质学校停滞不前。优秀的学校文化引领并影响着学校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我校坚持以德育为首,把德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并把“责任心”作为一小精神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创新医学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为指导,汕头大学医学院进行了医学教学模式的创新,通过“课程体系更新”、“教学方法创新”、“英语提升计划推进”和“考试制度强化”等有效的研究和实施,促进高素质医学创新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综合办学能力。  相似文献   

8.
《管子》富含深刻的生态德育思想。其生态德育思想是围绕着“道”而展开的,包括“道者,万物之要”、“以道化身”、“事若自然”、“与时变,与俗化”等以“道”为核心的生态德育思想;“公私兼顾”的行政生态德育思想;以“诚信为本”的市场生态德育理念;“反怠倦、忌伐矜”的以自我约束为导向的生态德育思想等等。研究《管子》的生态德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思想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教书即是育人”,但通常在人们的意识里,德育主要是语文、历史、政治等文科教师的任务,理科教师,特别是数学教师实施德育有点牵强.实则不然,数学教师同样肩负着学校的德育任务,而且数学课上若抓住适当的契机实施德育,更能起到其他学科所不能达到的力度,即更具有说服力和教育性.数学教育是一种文化基础教育,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它独特的风格,承担着德育的任务.通过这么多年的教学体会和研究学习,我总结归纳了在数学教学当中实施德育的四个契机.  相似文献   

10.
《大众心理学》2022,(4):2+49-50
<正>上海市回民中学是上海市唯一的一所部分寄宿制民族完全中学,现有教师140人,班级34个,学生共计11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360余人。学校以“创造适合各民族师生和谐发展的现代教育”的办学理念,同步规划和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围绕“身心健、学养厚、品行和”的办学目标,将身心健作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起点,高度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第二中学是一所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圣殿学府。该校校长钮小桦继承和发展了学校近300年来形成的文化育人传统,将其上升为空气养人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高度审视教育,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学校文化。这一文化像空气一样滋养着北京二中人,积极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进而引发了对如何构筑师生生命发展新时空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丹阳市第三中学虽是一所百年老校,但愈久弥新。“抬头、挺胸、望远,做阳光的中国人”是丹阳三中的办学理念。在此基础上,学校提出了“阳光教育”这一办学主张。“阳光教育”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阳光教育理念继承并发展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和积极心理学理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天性,它的教育目的就是“教育即生长”。积极心理学强调以最好的正向力量培育人,  相似文献   

13.
融“博爱”精神于医学人文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京医科大学作为一所拥有70年历史的独立设置的医科院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步积淀了以传承“博爱”精神为特色的人文底蕴,确立了“医学与人文融通”的办学理念。多年来,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坚持融“博爱”精神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之中,培育出一批批德术兼备的优秀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化对高校德育模式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文化的兴起对高校德育模式提出了重大挑战 ,理性地审视这种挑战并选择正确的应对策略 ,对高校德育理念、内容和方法进行探索和创新 ,是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承担的时代责任。  相似文献   

15.
“校长论坛”是本刊为全国各地中小学校长们提供的一个交流探讨的平台;我们期望借助这个平台让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长们能够一起共谋中小学教育改革大计,共商中小学教育发展大事,明确学校办学思想,更新学校办学理念,规划学校发展前景,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著名教育专家袁振国指出:“学校文化有着巨大的凝聚力,有着巨大的推动力,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学校的强大向心力是鲜明的学校文化,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独特的学校文化,学校的品牌影响力是优秀的学校文化。胜利一中的战略选择是,加强“诚达”文化建设,着力打造现代化全国一流名校,不断谋求学校发展新高度。  相似文献   

17.
汤海艳 《学海》2006,1(3):201-205
本文就张岱年对文化综合创新的可能性所作的思考及其方法论思想进行了分析。在张岱年看来,文化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它具有可析取性,这使得文化综合创新在客观上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文化综合创新还有赖于主体的文化自觉以及对文化的正确理解。就其方法论而言,张岱年的“文化综合创新论”是其“兼赅众异而得其平衡”的发展观的具体运用,在“兼和”理念指导下,他主张进行辩证综合,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18.
大小五明是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五明”是指:工巧明,即工艺学;医方明,即医学;声明,即声律学;因明,即正理学,用现代哲学的语言来说,就是逻辑学;内明,即佛学。“小五明”是指修辞学、辞藻学、韵律学、戏剧学、历算学。大小五明文化是随着佛教传入藏族地区而在藏区传播和发展起来的,大小五明原本是印度文化,流布到藏区后,便和藏族的土著文化以及与传入藏区的汉族文化及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汇融合后,逐渐形成了具有藏族特色的大小五明文化。藏传佛教大小五明文化的内涵,其实探讨的就是“德育”和“智育”的问题,也就是“为学”和“为道…  相似文献   

19.
<正>中光高级中学秉持“文化立校适合教育”的办学理念,始终把“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和终身发展,最适切地促进每一个学生有个性、可持续地发展”作为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学校自2006年成立“生命关爱中心”,着力打造“家-校-社”共育的“三心相约,共筑‘心’家园”立体化心育平台,后以“双新”实施为抓手,坚持“五育”融合,确立了“三五一体化”心育行动下的“三五相约,共筑适合路”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断探索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20.
齐鲁文化诸家思想中通体贯穿着推重稳定和谐发展的精神,她所蕴藏的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适可以为现代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借鉴和充足的精神滋养。高度的政治文明的建立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障,齐鲁文化中崇仁尚礼的思想学说,实是“以德治国”、“以人为本”治国方略及政治理念源头活水;而齐鲁文化中中庸贵和思想长期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尊崇,“以宽厚处世”、“和为贵”等重和谐、求同存异的思想理念深深影响了中国历史几千年的发展,起到了维系、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