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如钟     
生活如钟。我怎样敲击,它就怎样回响。生活如钟。我们必须坚持天天敲它,钟声才会天天响起。轻轻地软绵绵地敲打,只得到细细小小的钟声;下大力气去撞钟,钟声就宏亮而远扬;不停地连续撞钟,它就长鸣不止;拼尽全力给钟一击,它就发出振聋发聩的惊世巨响。我们付出多大精力去撞钟,它就回报给我们多大的声音和多长的钟鸣。生活如钟。我们对生活付出多少精力,生活就回报给我们多少成就,一分不多也一分不少。放眼古今中外成就大业者,有哪一个不曾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而轻易成功?虽然他们各自的奋斗历程千差万别,但有一条是相同的,那就…  相似文献   

2.
每天,随着清脆悦耳的晨钟,人们又开始了新一天对生命的礼赞。古代中国有金声玉振之说,即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孟子说:“金声之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故此,有敲钟为一天之始者说。钟发磬收,乃包含了古代周礼雅乐的全部过程,此以东方人之礼乐来赞颂万物的创造者。现今,我们修院以磬声为一天祈祷默想的开始,是以在西方礼仪为主的教会生活中,加入中国文化东方元素,并以此敬礼天主。  相似文献   

3.
几年前,由于工作关系,我们读到了一部名为《有神论的新载体和新时代、新宗教运动》的书稿,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钟科文先生。 1996年5月,此书以《气功与特异功能解析》为名公开出版。钟科文先生在书中主要批评的是以科学的名义神化、巫化气功与特异功能的现象,并从宗教发生学角度提请人们注意那些打着传统“气功”和“人体特异功能”招牌,宣传有神论的活动。细读此书,不难发现类似今天“法轮功”这  相似文献   

4.
钟离权、吕洞宾,是道教史上两个关键的人物.从宋元的南宗、北宗,到明清的东、西二派,他们都自称得钟吕之真传.为了使钟、吕具有广泛的号召力和影响面,自北宋以来,道教中人就开始编造故事,神化钟、吕,尤其是吕洞宾.这样一来,出现了有关钟、吕的大量记载,钟、吕成为神仙,列居唐宋八仙之中.在这里,我们是把他们作为道教人物来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内丹学说.  相似文献   

5.
钟声     
计文 《天风》2011,(10):1-1
我所在的教堂100年前就有个钟楼,里面有一口大钟,据说在当时一马平川的城郊,那“当当”的钟声能传到20里地之外,后来极左路线时,那钟“被献”炼钢去了。改革开放后建造新堂时,我执意要求建个钟楼,并从温州购得一口大钟,可那口钟的音质实在差强人意,声音闷而缺少穿透力,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自本刊更名以后.得到广大读者真切的关心和极大的支持,许多读者和作者纷纷来信对本刊的更名和办刊方向表示支持.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对此,我们杂志社的全体人员深为感动,我们向这些热情关心《思维与智慧》的读者和作者们表示深深的谢意.我们深知,一份刊物的成功与发展,取决于它能否了解广大读者的心声,把准读者的脉搏,我们将不断为此而努力,力求在思维与智慧领域中成为众多读者厚爱的朋友。在此,我们选登了一些读者的来信.同时也期待着更多朋友的关心和来信.祝杂志办好、为推进思维科学、开发智慧做出贡o!—…  相似文献   

7.
钟,梵语键稚(ghanta),华译为钟、磬。为寺院报时、作法事时集众所敲打的法器。寺院钟的始制源自印度,称为“犍稚”,传到我国才称为钟。在中国,黄帝时即有工匠垂铸钟,原系祭祀、宴享的乐器,如西周有所谓的“编钟”。佛教传入后,始成寺院中的法器。印度召集大众时,常击木制的犍稚,在我国则代以铜钟。如《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四说:阿难即升讲堂,手执犍稚,并作是说:我今击此如来信鼓,诸有如来弟子众者,尽当普集。尔时复说此偈:降伏魔力,除结无有余。露地击键稚,比丘闻当集。诸欲闻法人,度流生死海。闻此妙响音,尽当…  相似文献   

8.
画说时间     
《思维与智慧》2009,(5):32-32
我们若要生活,就该为自己建造一种充满感受、思索和行动的时钟,用它来代替这个枯燥、单调、以愁闷来扼杀心灵,带有责备意味和冷冷地滴答着的时间。——高尔基  相似文献   

9.
自己的田地     
我们出生在地球上的某个地方,某个时刻。从此以后,生命的时钟就上紧了发条,开始行走。生活一如旅行,穿过一轮又一轮的春夏秋冬,看花开花落,品悲欢离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四元医学从影响人体生命的约1159亿个元素中找到了最关键的并且能真正互动的四元素,即体质、熵流、意识、生态,从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四元医学”;恒发诊断系统应用软件是在此基础上帮助我们的医生在酋次接触客户时,就能最大可能地从这四个方面来了解我们的客户,并且在每次的生命管理及医疗服务过程中都能从这四个方面给客户提供服务和帮助。其特点为:  相似文献   

11.
茶后话钟     
智海 《法音》2005,(1):34-38
钟的起源与发展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大凡都含有这样一个篇章,就是“钟文化”。而中国的钟文化具有特殊的魅力,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辉煌的科技成就,而且显示了中国人的非凡智慧。关于最早的钟,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以在陕西境内出土的一件陶钟为起始,年代为原始社会,距今约有5000年之久。在那时,我们的先民就制作出了陶铃,以在劳作之余来自娱自乐。随后又出现了铜铃,人们把这些铜铃悬于牲畜的脖子上,以增加劳作的乐趣,同时也便于看管和寻找。据悉,当时的陶钟就是由陶铃发展而来。在商代,出现了手执的铜铙,单个的打击乐器,后来逐渐发…  相似文献   

12.
道教十方丛林里讲究的“钟板常住”,是讲道教丛林以钟板为号令,召集道众以及报时、安排日常生活事务。钟板交接有严格的定制,名曰:“过钳锤”。钳是互相钳接,环环紧扣,混元一气,不紊不乱,雅静肃穆,为常住之仪范,故当慎行其事。钟鼓二楼设大殿前左右两方,古有“左钟右鼓”之称。清晨称“开静”,即打开一夜之沉静,晚上称“止静”,即停止一天之活动复归于宁静。清晨先击钟后击鼓,晚上先击鼓后击钟,故又称之“晨钟暮鼓”。道教宫观里的钟一般分大钟、报钟、忏钟、帝钟四种。忏钟、帝钟用于道场中,而大钟与报钟用于开静止静。古时的钟最初为竹、…  相似文献   

13.
岁月神偷     
有一部电影叫《岁月神偷》。它扬威柏林电影节,荣获水晶熊奖,拥有很好的口碑。首映之前,道听途说,便在网络上搜索视频,想先睹为快,结果犯了一个低能的错误——当然只看到一个两分多钟的宣传片。透视这个短片的空隙,拨开历史的迷障,我们似乎看到备受西方文化冲击、贫富悬殊的旧香港。在这里,希望与失望并存,梦想与幻灭孪生。  相似文献   

14.
佛寺声钟丧仪是朝廷特命某些寺院专为去世的皇室人员和重要品官持续击钟若干杵之礼俗,体现着佛教的"拔苦"义理和皇家的政治"威仪"。佛寺声钟丧仪的声钟对象、声钟寺院和声钟杵数等虽在宋真宗景德年间制度化,但文献稀见北宋时期国丧和臣丧佛寺声钟丧仪事例。南宋时期一定程度地践行了佛寺声钟丧仪,除了帝后等人丧仪外尚能降礼于个别重臣、权臣及其亲属。佛寺声钟的杵数常因逝者身份不同而有所变化,未能形成固定的佛寺声钟杵数。宋代创设的佛寺声钟丧仪至明清时期尚用于部分帝后的国丧活动中,声钟杵数亦完全定制为三万杵。佛寺声钟丧仪自北宋真宗景德年间定制,至雍正去世清廷诏命京师寺观为其声钟三万杵而终结。在宋、明、清时期的国丧活动中屡有施行,反映着国家礼制与社会信俗之间的互动与合流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5.
初读此字,心中一愣。此字笔意甚深,读来有云深不知处之感。若以甲骨、钟鼎观之,则甲骨、钟鼎中并无此字;若以秦篆、汉隶辨之,则亦仅存影迹而已。读字如听曲,秦风汉韵,飘忽来去,仅隐约其问。读字又不同听曲,雪爪鸿泥,仍有迹可寻。仔细辨看,发现作者是用汉隶的方圆笔起收,用钟鼎、秦篆笔意行进。笔法是在横、  相似文献   

16.
正一年,对于一个5岁的孩子来讲是很漫长的。然而对于一个20岁的人,已经不太漫长。等到年过四十以后,一年就过得很快了,而且随着年岁的增长,时间加速得更快。为什么会这样呢?事实上没人能知晓,但存在着几个假设。其中一个假设是在我们的头脑和身体中,我们对主观时间的判断是建立在某种体内时钟的基础上的,而这体内时钟是根据人体内器官的节奏来运行的:心跳、血流速、呼吸节奏等。当我们逐渐衰老的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中用于时钟计时的词语虽不多,但其结构、词性、语义及语用诸方面都有值得讨论和注意的问题,其间一些细小的差别往往是我们容易忽略的。本文试对此类词语做一粗浅的分析。 笔者将现代汉语中的时钟计时词语按其结构分为三组:  相似文献   

18.
“圣品”是伊斯兰宗教—哲学思想领域的重大论题,对我们了解伊斯兰教的核心教义与思想理论,理解亚伯拉罕传统中的先知型宗教,知晓希腊哲学同伊斯兰思想的历史际遇,以及推动宗教对话和文明交往等,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鉴此,本文分析圣品的概念、重要性,探讨伊斯兰背景下的圣品议题,重点阐述伊斯兰圣品的理论构建过程,主线为哲学家的理性主义诠释和教义学家、苏菲的批判发扬。  相似文献   

19.
话钟     
一、钟的起源与发展关于中国最早的钟,据说是陕西出土的一件5000年前制的陶钟。那时的先民先制作出了陶铃,随后又出现了铜铃,人们把这些铜铃悬于牲畜的脖子上,即增加了劳作的乐趣,也便于牲畜  相似文献   

20.
打量日子     
挂在墙上的日历,撕去一页又一页;置于眼前的时钟,走了一圈又一圈。衣橱里,是我们穿旧的衣服;鞋柜上,是我们踩坏的鞋子。我们就是在一个个日子的交替中慢慢变老,而我们的孩子也是在日升月落中逐渐长大起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