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厕所革命"战略工作取得重大成效,公共洗手间已逐渐向文明化、多元化转变。文章基于湖南省株洲市"1+N"新型公厕建宁驿站投入使用后分析探究,得出公共厕所不只是如厕的空间,它更是为人们提供舒适服务、提升地区美好印象、丰富使用体验以及为地区创造收益,甚至是提升整个地区文化的多元化分级驿站式服务空间。  相似文献   

2.
中国道教协会为了对协会全体员工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于 2 0 0 2年 4月 1 6日至 2 9日 ,前后分两批组织协会道教界人士和员工赴江西省井冈山和庐山参访学习。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的罗霄山脉中段。自1 9 2 7年 1 0月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后 ,联合、团结、改造王佐武装 ,后又与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会合 ,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便有了她新的意义———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现在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保存有革命遗址 1 0 0余处 ,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2 0处。在著名的黄洋界 ,大家参…  相似文献   

3.
当前,应用系统论的结构方法,进行社会经济系统的层次研究,特别是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效应的研究,是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效应包括三个层次:1.促进社会生产力出现飞跃;2.推动生产关系实现演变;3.推动上层建筑实现变革。其中第一层次是第二、第三层次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前提,是科技革命推动社会形态的变化。在树式理论中,科技革命对生产力产生的是根本效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国发生了三次社会革命:推翻封建王朝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在中国统治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建立、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而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与此相应,20世纪中国哲学发生了三次革命:资产阶级和哲学革命;无产阶级哲学革命;无产阶级哲学的自我革命。第三次社会革命和哲学革命正在进行之中。本提纲对第一、二次哲学革命只作简略回顾。而把重点放在第三次哲学革命上。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一生致力于中国革命,是近代中国伟大的革命家和政治家。本文对孙中山的革命缘由、革命表现和革命精神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其革命思想,也有助于拓展辛亥革命的相关背景知识。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建构中国革命话语过程中,充分运用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借助十月革命,毛泽东诠释中国革命的条件与性质,探求中国革命的道路,展示中国革命的前景,使中国革命赢得了民众的理解、认同和支持。毛泽东之所以要借助十月革命建构革命话语,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冈特·兰堡,是国际公认的欧洲"视觉诗人"的代表人物。他以丰富的阅历,超群的智慧和卓越的想象力,不断地更新和塑造自己的设计风格,对当代的视觉设计产生过十分重要的影响。冈特·兰堡的艺术植根于他的民族文化,包豪斯思想是他的艺术根基,土豆文化是他的灵魂,60年代西方的学潮则奠定了他视觉设计的革命性。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一生进行了许多类型的革命,像政治革命、经济革命、文化革命、民族革命等,而所有这些革命,无不具有一种强烈的共同指向:人的精神价值追求远远高于物质的享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毛泽东一生的革命,最终落实到价值理想的层面,就是重构道德伦理,塑造“共产主义新人”,创造出一个“遍地英雄下夕烟”、“六亿神州尽舜尧”的新世界.  相似文献   

9.
在福建长汀城关基督教堂里,有革命伟人留下的足迹,它曾是周恩来、陈云旧居;它是革命旧址,是中共福建省委驻地。一福建长汀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红军故乡、革命胜地、红色闽都,是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4个起点县市之一。  相似文献   

10.
张蝶 《现代哲学》2016,(6):113-117
历代注家关于《革》卦的主题思想为何,虽有不同的看法,但学术史上的主流看法基本统一为将《革》卦定位在革命、变革之义上。基于革命这一大前提,本文考察了历代注家对《革》卦的注解,就革命的策略、革命的道德价值观和革命的合理性等问题给出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方卫华 《学海》2006,59(4):186-193
从旧制度主义到新制度主义的兴起,这个过程经历了行为革命、理性革命和制度革命几个阶段。制度革命后,各个社会科学学科都有自己的制度主义,关于人类行为的解释已趋向新的综合。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基于掌握革命话语权的现实需要,通过开展诸如“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学理对话,逐步形成深入结合中国实际构建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的实践路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构建三民主义理论时,将中国国情纳入考察范畴,并视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否具体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为创新话语方式、扩展话语内涵、提升话语能力的重要标准。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与发展,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由概念提出、学理对话,逐渐过渡到形成革命运动的实践阶段,“社会革命”由此被纳入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构建的历史进程。五四后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构建的历史过程与实践路径,反映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掌握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现实需要,折射出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构建的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13.
人生要有追求。我追求科学,追求革命。科学是革命的力量,革命要根据于科学。龚育之一九八六年一月十二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  相似文献   

14.
世界新科技革命及其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已成为国内外学者、专家们的研究对象。西方的一些专家、学者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往往混淆了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因此,研究这两者的辩证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技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实质 什么是科技革命?这在国内外都有不同说法。我认为,所谓科技革命,是指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统一。这种统一是科学发展与技术发展两个过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从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大的技术革命,实际上就是三次科技革命。因为每一次大的技术革命都是以自然科学理论的革命为先导,以生产技术的变革或生产工具变  相似文献   

15.
郑小强 《美与时代》2013,(12):41-41
在鲁迅先生的倡导和推动下,在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新兴木刻,适应了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它以鲜明的革命现实主义精神,宣传革命、批判现实、同情关注劳苦大众,成为中国革命的尖兵利器,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造就了大批优秀版画艺术家,创作出大批经典版画作品,实现了中国版画的“民族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16.
“一个冲击波,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波,在全世界激荡着,震憾着”。如何认识和回答这个激荡全球的冲击波?国内外不少社会学家、未来学家、经济学家、科学家已经写出了很多著作。《大杠杆——震憾社会的新技术革命》一书的作者们,面对如此重大的问题,也自愿集合起来,广泛搜集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思索、探求,对新技术革命作出了翔实的、有说服力的科学回答。该书以技术这个社会杠杆为中心,以它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为主要内容,阐述了新技术革命的前提(科学革命)、条件(教育革命)、后果(产业革命)和前途(社会革命),描绘了一幅由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经济革命和社会革命这根主线编织而成的极其宏伟壮观的历史画卷。作者还分述了现代生产的骨肉——材料、血液——能  相似文献   

17.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路。  相似文献   

18.
作为研究知识的理论,认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是"看见和知道的关系怎样"[1],也就是认识世界形成的观念.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他的经典名著《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阐述了由于"范式"的变革而导致科学革命,即科学革命是世界观的改变,是由观念--认识论驱动的[2].  相似文献   

19.
许全兴同志的新著《毛泽东与中国二十世纪哲学革命》(以下简称《哲学革命》)回顾了整个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的历程,即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相应的三次哲学革命:资产阶级哲学革命、无产阶级哲学或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革命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革命。该书以哲学的社会政治层面的蕴意为切入点,力求以原原本本的哲学的思想理论层面的蕴意为依据,话语朴实无华,不仅突出了毛泽东和毛泽东哲学思想,而.已对其他哲学家和哲学思想也尽可能完整阐述并反映其个性特点,向读者全面地展现了中国二十世纪的哲学革命。通…  相似文献   

20.
李向平 《现代哲学》2006,1(4):23-32
世界文明史上有可能存在着这样一种革命,一种独特的革命方式,即以精神建构的方式来实现突变、做成政治的演替和社会的变革。而这种精神建构的革命模式,同样采用了暴力革命的方式。二十世纪现代中国的革命,实际上就是这样一种革命的模式。它以传统汤武革命为基础,整合了来自西方政治革命的理念,并给予当代中国以十分深刻的影响,几乎左右了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构成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潜在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