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的创造力内隐理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四林  林崇德  王益文 《心理科学》2005,28(5):1243-1245
创造力内隐理论是指一般公众(专家和外行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背景下所形成的,且以某种形式存在于个体头脑中的关于创造力概念、结构及其发展的看法。教师的创造力内隐理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教师对创造力的理解、创造性学生的态度和创造力培养观三个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开展此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创造性内隐观的调查研究——关于高创造性者的特征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本研究采用社会效度的方法,对大学生的创造性内隐观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创造性内隐观所涉及的范围广泛,涵盖了认知、人格的许多方面;2.经因素分析把大学生的创造性内隐观可以概括为十二个因素,分别是:道德品质、才情、异常人格、独创力、探究、自主敢为性、思维发散性、知识经验、勤勉、问题发现、智力、自强,其中道德品质和勤勉为中国大学生所特有。3.不同专业和性别的大学生在上述诸因素上内隐观总体差异显著,并且二者交互作用总体显著,在各具体因素上内隐观有些也存在不一致。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创造性内隐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运用社会效度的方法,对中学生的创造性内隐观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中学生的创造性内隐观所涉及的范围广泛,涵盖了认知、人格等许多方面;2.在创造性内隐观上,高中生和初中生差异显著,重点中学和非重点中学的学生差异显著,男生和女生差异显著,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总体上,还表现在许多具体的特征上;并且,各因素间交互作用显著,一种因素对创造性内隐观许多方面的影响通常会随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这些发现不仅加强了我们对中学生创造性内隐观的了解,还使我们认识到创造性内隐观的可塑性,这对我们培养中学生正确的创造性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智力和人格内隐观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和抑郁的影响,采用智力和人格内隐观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抑郁量表对624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如下:(1)变量中心的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大学生智力和人格内隐观仅对积极应对的预测作用显著。(2)为考察智力和人格内隐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组合类型,采用个体中心的分析思路对智力和人格内隐观得分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可将大学生的内隐观划分为四种类型:智力/人格固存观型、智力/人格内隐观适中型、智力增长观/人格可塑观型、智力固存观/人格可塑观型。四类大学生在智力内隐观上的得分两两差异显著;除智力增长观/人格可塑观型与智力固存观/人格可塑观型外,四类大学生在人格内隐观上的得分也两两差异显著。(3)智力增长观/人格可塑观型大学生的积极应对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三类大学生,而消极应对和抑郁显著低于其他三类大学生;智力固存观/人格可塑观型大学生的消极应对和抑郁显著高于其他三类大学生。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调查分析的方法,在预调查的基础上,编制问卷对影响创造性的因素的公众观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公众对影响创造性的诸因素的重要性的看法存在差异。2.公众的年龄,教育程度对影响创造性的因素的看法总体影响显著。3.公众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对影响创造性的因素的看法总体交互作用显著。4.公众对影响创造性的某些因素的看法分别受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影响显著。5.公众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对影响创造性的某些因素的看法交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学科大学生智力内隐概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在智力研究中,对智力本质作适当的界说,一直是重要的。80年代初.R.J.Sternberg从研究方法上把智力研究分成内隐概念与外显概念的研究。所谓内隐概念就是探讨人们头脑中“智力是什么”.并以人们这种常识性的智力观念来界定智力。显然.这种对智力日常评价,能够使研究人员了解一般人如何理解智力,以及不同社会角色的人对智力的应用性与品质的看法与看重程度,这对于揭示智力本质很有价值、Sternberg本人以及我国的方富熹和张厚粲等分别对不同被试作过智力内隐概念的研究和调查。当代心理学认为:身体的智力与其所处环境密切联…  相似文献   

7.
创造力内隐理论研究:源起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创造力内隐理论是指一般公众(专家和外行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背景下所形成的,且以某种形式存在于个体头脑中的关于创造力概念、结构极其发展的看法。创造力内隐理论研究是近20年来人们极为关注的新趋势之一。该文从创造力内隐理论的提出和新进展两个方面,对近20年该领域的有关文献进行了综述;简要评价了研究的现状,并对创造力内隐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动机理论的认知心理学派认为 ,学生对智力、个性等个人属性 ,是否先天固有不可改变的主观想法 ,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和行为表现。其影响的范围 ,将取决于这类主观想法是否具有普遍性。比如 ,有些学生认为智力是父母遗传的 ,很难改变 ,这些学生会否同样认为个性、道德等 ,也是父母遗传 ,亦难改变 ?该研究希望了解是否有一主导思想 ,影响学生对智力、个性等不同个人属性 ,是否先天不变的整体看法。被试为中国长春市高中一年级的学生 ,总计 5 5 5人。研究采用问卷调查 ,通过比较多个结构方程模型 ,结果较倾向支持学生对个性、智力等五项个人属性有共通一致的内隐观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社会由于社会、科学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激起了对各领域有创造性的人格特征的研究.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揭示出创造性的科学家在人格上有些与众不同的特征。理工科研究生人格特征如何,这一研究国内外均未有人做过。本研究的目的即在于探索创造倾向较强的理工科研究生与创造倾向一般的理工科研究生在人格特征上的差异,并探讨有关智力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初二学生的科学观及其与科学发现学习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研究旨在通过问卷法和实验法考察初二学生在自然科学领域中的认识论观念及其对学习过程和策略的影响.研究一发现,在科学的动态性、有限性、客观性、理论价值取向、公众性以及对科学的态度兴趣等六种基本观念上,初二学生总体上持有较混合的看法;对科学的积极态度与学习者的物理学习成绩相关显著.研究二考察了科学观对科学发现学习的影响.科学的公众性观念与灵活应用测验成绩相关显著,科学的客观性观念及智力水平对科学发现学习中的控制性实验策略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