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研究”上展开的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争论,是一次关系哲学基本问题的争论,而且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争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不同意世诚同志的意见;我基本上同意郭月争(郭的文章有不确切之处)和王若水同志的意见。现在,根据我自己的理解再作一些说明。这些意见是否正确,希望在讨论中得到指正。  相似文献   

2.
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由于世诚同志对我的文章的批评,展开了一埸有益的争论。这场争论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唯物辩证法,更有效地向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作斗争,彻底地树立和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王若水、周景芳同志的文章,都作了有说服力的分析,把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加深了。有些问题,在王若水、周景芳同志的文章中讲过了,我打算不讲或不多讲。本文只想说明下面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有关“异化”概念的几点辨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读书》 2 0 0 0年第 7期在“读书献疑”栏目中刊载了王若水先生的《异化这个译名》一文。该文对“异化”一词的译名的哲学内涵提出了卓见 ,并考察和介绍了该词的使用、特别是该词的中文翻译和界定的有关情况。文中也论及某些有待进一步考证和澄清的问题 ,笔者愿就此介绍和补充一些相关的情况 ,供读者研究、讨论。1 关于“异化”一词的德文原文的译源问题 辜正坤先生认为 ,异化一词的德文Entfremdung译自英文alienation ,王若水先生则认为应该是相反。王若水先生肯定德文Entfremdung不是译自英文alie…  相似文献   

4.
于光远同志的《关于历史发展中的自觉性(读书笔记)》一文(载《哲学研究》1983年第5期。以下简称《笔记》),根据恩格斯关于人在历史发展中有两次把自己从其余动物中提升出来的思想,对人类历史发展中的自觉性作了深入的研究,阐述了自己在自觉性问题上的观点,并对斯大林关于自觉性的理解提出了批评。研究这个问题在今天是很有实际意义的。但是,我不敢苟同《笔记》在自觉性问题上的某些观点,尤其不能同意《笔记》对斯大林的某些批  相似文献   

5.
在一九六一年第五期的《哲学研究》上,周礼全同志发表了批评《论“所以”》的文章。《论“所以”》那篇文章发表后,我虽然也接触到一些批评的意见,然而我认为这些意见帮助不太大。周札全同志的文章是有很大的帮助的。首先我要向他表示谢意。在批评的过程中周礼全同志是遇到困难的,原因是《论“所以”》那篇文章有很大的毛病。它摊开得太广,提出来的问题太多太杂,中心问题反而不够突出。这些毛病的根源还是思想不够明确。思想之所以不够明确因为在主张新看法的时候,旧看法并没有排除。这  相似文献   

6.
异化与历史动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化问题的讨论和争论,在思想理论上涉及的面很广。对讨论中出现的社会主义异化论、人道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的宣传,从理论上、实践上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具有广泛的必要性。胡乔木同志的《关于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文章的重要意义,就是对这个问题及时  相似文献   

7.
读了方克立同志的文章,我觉得很高兴,因为方克立同志有一些基本论点跟我并不对立,而且很接近。在过去几个月中,我研究了许多同志对于《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关于孔子论仁那一节所提的意见,作了一些解释,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关于理论问题的,题目是《关于一个理论问题的质疑与请教》,发表在《教学与研究》1963年第三期。一篇是关于历史问题的,题目是,《关于孔子仁的思  相似文献   

8.
在《哲学基本问题和波普的“三个世界”》一文(见《哲学研究》1981年第11期)中,作者黄顺基、刘大椿和李辉同志认为当代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的“三个世界”的理论是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对此,我不同意。本文针对黄顺基等同志的文章(以下简称黄文)中的两点主要理由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与黄顺基等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9.
对《说明》的答复《哲学动态》1995年第10期发表了我整理的一份动态资料:“关于‘国学’研讨中的几个问题”。文章发表后,一同志批评我对他的文章观点的介绍“有明显的误读”,于是在《哲学动态》1996年第1期上发表“关于‘国学’热讨论的几点说明”(以下简...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谈论人、异化问题的文章越来越多,但是,对异化概念含义的规定和理解却很不统一。这直接妨碍了对马克思关于异化问题论述的理解,甚至造成异化概念的滥用。 例如,有的同志把异化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认为:从广义说,异化有疏  相似文献   

11.
最近几年,国内一些报刊,如《光明日报》、《高校社会科学》(现改名为《高校理论战线》)、《当代思潮》、《文学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文艺报》、《哲学研究》等陆续发表一些批评李泽厚同志近十年来的某些理论学术观点的文章。本文主要综述对李泽厚同志的现代思想史方面的两个观点:即“救亡压倒启蒙”和“西体中用”,以及“主体性实践哲学”观点的批评情况  相似文献   

12.
杜章智同志在今年第一期的《现代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上,同时发表《谈谈所谓“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含糊的、可疑的概念》两篇文章,就“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和我商榷的意见。我觉得,只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精神,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得到正确的研究,从而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引向深入的。但是,我觉得杜章智同志文章之所以值得重  相似文献   

13.
《哲学研究》1987年第7期刊登了高惠珠同志与张曙光、邹明武同志商榷的文章《历史必然性与主体能动性之我见》(以下简称“高文”),对社会规律与主体能动性的关系作了论述,读后颇受启发。我同意高惠珠同志关于“社会规律是客观的,不含任何主观成分”的基本论点,但对高惠珠同志所论社会规律的一些特点,及认识社会规律的一些方法,却很难于接受,由于这些问题涉及唯物史观认识社会规律的一般方法,因此觉得大有提出来商榷的必要。现将我的意见说明于后,就教于高惠珠同志。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过渡时期的基础与上层建筑问题,我刊过去曾经发表过一些论文。自从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以来,我们收到不少讨论这个问题的来稿。这些稿件,大多数对我刊登载的肖范模、定思,屈万山几位同志的文章提出了批评,也有一部分稿件是讨论苏联卡马里同志关于上层建筑的意见的。由于篇幅有限,这些文章不能一一刊登,因此感到有必耍对读者先作一个简略的综述。  相似文献   

15.
收到一本书,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的文集,名曰《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大致浏览了一下,有些文章显然是批评我的。寄书给我,大概是希望听到我的反应吧。  相似文献   

16.
最近 ,道教中人和我们研究道教的学者 ,都先后收到了一篇寄自浙江金华的文章《病科学》。这篇二千余字的文章 ,以作者理解的道家哲学来批判当代对于“科学”的看法 ,批判科学的功能。这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今天是改革开放的时代 ,文章的作者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各人读了也有自己的想法 ,可以同意 ,可以不同意 ,也可以部分同意部分不同意 ,这些都是个人自由的权利 ,是正常的事。我读了以后 ,也认真想了文章有关的问题。这里 ,我把一些看法说出来 ,向大家请教。第一 ,这是一篇企图以作者理解的“道”的思想来解释当代社会热点问题的文…  相似文献   

17.
该会于2月15日在北京市委党校召开了学习胡乔木同志《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一文座谈会。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师范学院、市委党校、市社科所等单位的伦理学工作者约30人参加。大家认为,胡乔木同志的文章极为重要,它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了我国近几年来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苏共二十六大提出,对马克思学说中的劳动异化问题的仔细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有现实的实践意义。随后召开的几次苏共中央全会都把对劳动的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列为苏联社会科学的主要任务。在这些问题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是:分析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从根本上克服一切对抗的社会结构所固有的劳动异化,以及消除它在苏联人的意识和行为中的影响。在研究劳动异化时,我们的哲学著作往往只使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而根据早期著作是不能得到马克思关于这个问题的完整观点的。И.С.纳尔斯基的饶有兴趣的文章《卡尔·马克思理论遗产中的异化问题》和他的专著《卡尔·马克思著作中的异化和劳动》(1983)都详细地  相似文献   

19.
《三十题》是在学习胡乔木同志《关于人道主和异化问题》重要文章的基础上写成的。它从史与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抽象人性论”,“人——非人——人”的历史公式,资产阶级的“自由观”、“价值观”,“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权力异化论”,“社会主义异化论”,以及对人道主义在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作用,伦理道德的批判继承关系,共产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关系,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关系,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现实意义等都作了进一步的剖析和阐发。该书还附有名词注释40条。  相似文献   

20.
词项逻辑与亚里士多德三段论——兼复王路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的文章《一个与卢卡西维兹不同的亚里士多德三段论形式系统》在《哲学研究》1988年第4期发表后,王路同志在该刊同年第9期载文,对我所建立的AS进行了批评。批评是有益的,它促使我对AS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但批评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王文的主要问题是对三段论解释系统的可选择性未有认识,以及对模型和推理方法的不加区分。本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