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质的贫困,带来的是穷苦,固然不值得津津乐道;哲学的贫困,带来的是浅薄,尤其令人感到可悲。 蜗居的痛苦,失却的是生理机能的舒展,呼吸系统的自如;哲学智慧的匮乏,失却的是心灵的家园,精神的归宿。 一切都有希望靠外力得到,靠他人恩赐,包括丰裕的衣食住行诸等生活要素,惟哲学智慧,只有靠自身踏歌欢舞的时代精神,靠不朽、不衰、不滞、不呆的青春魂魄才能领有。 世间,有寄人篱下的房客,有攀附名门的食客,却没有攀龙附凤的哲学智慧,──哲学智慧不是龙鳞凤尾的组合物,而是把人生作为宇宙的一个运动质点的某种赋形思维,而…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哲学中的方法论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重哲学方法论的研究是中国现代哲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哲学现代化的核 心内容之一就是哲学方法论的现代化。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现代哲学家如胡适、贺麟、冯友 兰、金岳霖等人都很重视对哲学方法论的研究。胡适可以说是首先在国内介绍实验主义方法论的 学者,贺麟则提出了将直觉方法和辩证法相结合的方法论系统。在中国现代哲学中讨论哲学方法 论最多的是冯友兰,他提出了关于“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相结合的哲学方法论系统。在中国现 代哲学界中真正对于现代逻辑有了解,并把它首先介绍到中国的是金岳霖,他对逻辑分析方法有 着独到深入的了解,是逻辑分析方法的积极提倡者。通过上述哲学家的努力,中国现代哲学已经 有了系统的哲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3.
哲学的价值和作用无需再次论证,社会发展的历史已为其做了最好的说明.因此,了解和走近哲学对我们每个人都是有意义的.然而,要让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哲学,并且习得哲学的基本素养,把哲学的价值普世化,却是非常困难的事."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新近推出的郭湛教授主编的<哲学素质培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版,以下简称<培养>)一书,是我国学者在哲学教育领域获得的重要成果.<培养>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在于,作者能够站在"通识教育"的高度上,独辟蹊径,深刻而又生动地演绎了当代哲学的"实践性和普适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记者:从这几年您研究的课题和发表的文章看,有一部分涉及哲学的性质、功能和发展趋势,而重心似乎又在实践、人的活动和社会现代化方面。能不能谈谈你对哲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的感受? 答:哲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从一般意义上说,是自有哲学以来始终存在的一个老问题;从具体内涵来说,又是每个时代的哲学工作者都要遇到的新问题。前人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是历史性的,不可能一劳永逸地代替后人对这个问题的解决。记者: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哲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是一个永远不能解决的问题? 答:全面说来,它是一个始终都在解决着,又始终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否则哲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记者:这是比较一般性的说法。明确这一点,对于了解我们今天的哲学和现实生活的关系有什么意义呢?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人和自然的统一和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议题。突出“人”和主体的自觉能动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特征,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但从苏联传人的以  相似文献   

6.
苏俄技术哲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长松  陈凡 《哲学动态》2002,(11):41-45
在国内,与对欧美技术哲学研究的热度相比,对前苏联、俄罗斯技术哲学的关注程度则呈现出与日俱下的态势。为使学界对苏俄技术哲学研究有一个大致了解,本文就苏俄技术哲学的历史和现状作一总体评价,将苏俄技术哲学近百年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并对每个时期有代表性的事件和观点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7.
重新解释那些在中国哲学中属于过去的人对人的纯思,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中国古代许多哲学家,尽管学派不同,观点有异,但都试图以特定的方式建立某种关于人的本体论结构,提出了花样繁多、走向不一的哲学人类学思想。道德人类学人是一个道德存在,有无道德被看作人与非人的临界点,这是儒家哲学的基本信条,也是贯通中国传统哲学人类学的主导观念之一。儒家对道德的重视向来没有疑问,但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伦理的层面上去理解和阐释。事实上,他们已经把道德视为人的类本质,包含着对人的本体论纯思,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哲学人…  相似文献   

8.
试论犹太哲学及其根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犹太人是一个伟大而智慧的民族,她为人类贡献了《圣经》,创立了一神教,对人类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产生过巨大的影响。然而,谈到哲学,人们往往会问:犹太人有哲学吗?如果有,其特点是什么? 一要弄清什么是犹太哲学,还需从什么是哲学谈起。众所周知,哲学肇始于古代的希腊。在早期的希腊哲人那里,哲学被规定为“对智慧的爱”。爱就是追求或探索,智慧就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真理,用以爱智的工具就是人的理性思维。因此,所谓哲学,乃是人类理性对于宇宙和人生之根本问题的反思和求索。理性反思的对象可以有许多,而哲学反思的乃是其中…  相似文献   

9.
哲学是一把圣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哲学 ,换言之 ,哲学能够向时代说些什么 ?这是今天每一位哲学家都不得不深而思之的大课题。本文记录了一名哲学爱好者对哲学的点滴思考 ,不当之处 ,请方家指正。一、哲学不是宣示绝对真理哲学是时代的精神家园 ,是文明的活的灵魂。每个时代最精致、最深刻的思想 ,都集中在哲学的殿堂。哲学能够为世界、为时代、为我们每一个人 ,提供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 ,提供某种共同繁荣、和睦友好的思维图景。质言之 ,哲学是人创造的精神宝剑 ,又是为人的利益服务的智慧之学。中国古代的先哲说过 :“君子和而不同。” (孔子 :《论…  相似文献   

10.
(三) 哲学的目的康德指出,关于哲学有两种不同观点:学院派观点(schulbegriff)和世界的观点(conceptus cosmicus,Weltbegriff)。学院派观点虽然主要是在狭窄的学院圈子里的思想,但当时仍占统治地位。这种观点着眼于知识体系,把哲学只当成一门科学,目的不外是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因而只是要求逻辑上的圆满。从世界的观点看,哲学的目的不在于它之为一门科学,每个人都必然对之关切的。  相似文献   

11.
杨寿堪 《哲学动态》2001,1(10):28-31
元哲学的共性与个性 ,即哲学自身的共性与个性的问题 ,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哲学的本性至关重要。当我们反思半个世纪来我国哲学所走过道路的时候 ,大家都有一个共识 :哲学与政治关系始终没有很好解决 ,不是走向这个极端 ,就是出现另一个偏向。我认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就是对元哲学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问题 ,缺乏真正了解所致。1   哲学 ,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是研究两类问题 :一是客体 (自然界、人类社会 ) ;一是主体 (人自身 )。前者是关于世界的存在问题 ,它要解决的是如何认识与改造世界 ;后者是关于人的存在问题 ,它要解决的是如何理解人与…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罗素说,要了解一个时代或者民族,必须首先了解他的哲学.每一个伟大的文明背后都有伟大的哲学存在.哲学是一切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精神生命力的体现.是文明成熟的标志,是文明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没有哲学的民族是注定不会有远大前途的.而艺术是人类运用的一种特殊方式,她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来把握和反映世界并表示对世界和自身及二者关系的看法.她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表现情感和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及客体的相互对象化.通俗地说,艺术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等综合心理活动的特殊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哲学观与马克思哲学的核心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分析哲学与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扬弃了独立的哲学,而建立一种以分析现实社会矛盾为任务的新唯物主义。这种新唯物主义在分析现实社会矛盾的基础上寻求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并把它作为哲学研究的主题。按照这种哲学观,哲学的研究就是要从"人间上升到天堂",而不是"从天堂下降到人间",从而达到现实性和超越性的统一。马克思的每个人的自由的核心命题包含超越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它从解决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从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从人和他自身之间的关系这三个方面相结合的思路入手探讨每个人的自由所必须解决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勿庸置疑,阿拉伯哲学有多种来源,其中有希腊的,波斯的,印度的,叙利亚的……。但在我们看来,在这些来源中有两个是最重要的,即希腊的和伊斯兰教的。我们将在本书的第三章探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是如何翻译成阿拉伯文的,最重要的译著是什么,最著名的翻译家是谁。一、伊斯兰教以前的阿拉伯理智阿拉伯人在他们与希腊文明接触以前,没有专门的哲学,甚至没有哲学的概念。这就说明,阿拉伯哲学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和许多其他学科一样,哲学也有一个面向世界的任务。就是说,哲学这门学科应当了解世界上各个国家(无论是西方的还是东方的)的哲学流派、哲学学说的状况,了解各国哲学家所最为关注并正在探索的哲学问题,了解国外的哲学论著、哲学刊物的内容,了解各种双边、多边和国际哲学会议讨  相似文献   

16.
分析的哲学与对话的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想了解一位哲学教授究竟偏爱分析哲学还是大陆哲学,最容易的方法是看看他书架上的图书杂志。如果他有相当多的黑格尔和海德格尔的著作以及关于他们的著作,而没有戴维森和罗尔斯的书,那他也许情愿被描绘成偏爱大陆哲学的,至少不愿意被说成是偏爱分析哲学的。如果他的书桌上堆满了写有大量标记的抽印本,都是选自《哲学杂志》、《哲学季刊》和《哲学评论》等期刊的文章,那么他便可以被当作分析哲学家的典型。  相似文献   

17.
哲学的未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于任何渴望了解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人,研究哲学史也许是最吸引人的事情。因为,建立某个时代、某个民族文化的人类本性的各种要素,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反映在那个时代或那个民族的哲学中。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哲学以天人合一为主导,西方传统哲学以主客二分(包括主体性原则)为主导。中西传统哲学的主导思想之不同带来了两者一系列不同的特征,其中有的特征又有共同之点。 中国传统哲学因重天人合一,不分主客,故较少关于主体如何认识客体的认识论,不重自然科学而侧重于讲人如何生活于世界之中的人生哲学和人伦道德哲学;中国哲学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因重天人合一,而又把封建道德原则的义理之天与天人合一紧密结合在一起,于是造成了中国传统哲学长期以“天理”压人欲的特征。这两个特征可以简单归结为缺乏科学与缺乏民主两者。西方传统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因重主客二分,故注意发挥人对自然的主体性和人对统治者的主体性,这两方面的主体性在近代哲学中就表现为科学与民主这两个概念的明确建立和发展,这也是西方近代哲学的两大特征。  相似文献   

19.
哲学回归现实世界之路高清海人的现实世界也就是属人的世界。它深深地印上了人的足迹,投进了人的身影,贯注了人的本性,即是对象化着人的本质力量的世界。传统本体学说追求的是处于事物的本真的存在的真理。作为本体的思维方式便成为肢解现实矛盾、瓦解现实世界的一种理解方法和模式。首先,注重绝对存在,追求终极真理是这种思维方式的第一个特征。其次,坚持本质先在,追求本源和本真是这一思维方式的另一个重要特征。第三,从对立两极去把握绝对一元本性是本体思维的基本方法。由此我们可理解,传统的本体学说本来是从人出发,结果却失落了人,本来想要深入现实世,,’5界,结果却走进了彼岸世界。1、我们要否定传统本体论哲学,主要是否定并破除其本体化的思维方式,从而使哲学’回归人的现实世界。我们遵行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创立的实践哲学思维方式是对传统哲学的彻底否定,也是开创哲学新时代的理论基石。但是,我们绝不能按照传统的本体思维模式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人认为,既然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认自然对人具有优先性,那么它就自然地应当以自然物质为本体,是一种“自然本体论”理论。这一看法乍看似不无道理,但如果认真地思考一下传统本体论学说所经历的发展过程,我们就  相似文献   

20.
西方自我概念研究中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廖凤林  车文博 《心理科学》2002,25(3):350-351
自我概念一直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因为它直指心理学的根本问题——人是什么,所以几乎每个西方心理学流派的顶尖人物(除华生外)都对它有相当程度的研究。然至今为止,它仍没得到很好阐释。本文选取了自我研究中的哲学基础这一视角对这一现象作一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