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护卫心灵     
心灵是什么?庸禄的我们很少问起。不能说心灵就是心脏、大脑、五官等器质性组织,也不能说心灵仅仅是心理、神情、容光、情绪、气质等精神性元素。说它们到底是不是心灵,有点像“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是也不是,不是也是”。生物学家可能认为,心灵是以肉体为载体的生命之光。诗人则会说,如果生命是花朵,心灵就是它的颜色和光泽;如果生命是长河,心灵就是它的奔腾;如果生命是天,那心灵就是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蓝天白云和霞光彩虹。  相似文献   

2.
马德 《思维与智慧》2013,(12):28-29
烦恼不是一种折磨,仅仅是一种打扰。 打扰是由生活延及心灵,而折磨是由心灵延及命运。  相似文献   

3.
心灵的容貌     
前天和一个研究心理学的朋友聊天,突然想起了一个现在非常流行的却也非常玄乎的词:“心灵的容貌”,便禁不住问道:。心理学家总是说,可以通过测试来看清一个人内在心灵容貌的美与丑,然而,关键的是我们都是普通的人,你能否用更通俗一些的话,让我们也能学会识别自己或他人心灵容貌的美丑呢?”  相似文献   

4.
心灵的开放与开放的心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哲学有两种发展趋势,一是心理主义,一是语言哲学。自从二十世纪哲学界发生“语言转向”之后,语言哲学大行其道,但是心理主义的潮流并未消声匿迹,它们是互相批判、互相补充的。不管今后会出现什么结果,就中国哲学而言,在心理方面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并将对今后哲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这一点是可以预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哲学是一种心灵哲学,因为它不是把目光投向世界,解决世界的存在问题,或本体论、认识论问题,而是回到心灵,解决心灵自身的问题。当然,在解决心灵问题的同时,必然会涉及到心与物、心与道一类主客关…  相似文献   

5.
天空上面是天空,路前面还有路。一个人走在自己的路上,心里涌动着人间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其实人生就是我们乘着自己的心灵之舟,向一个很遥远、很神秘的地方划行的过程,而那一次一次奋力划桨所荡起的涟漪,就是我们的心灵故事。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心灵的成长一定得益于某个契机,是这个契机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场合,在这个场合让你遇到了某人、经验了某事,于是乎,一种不期而遇的顿悟在你的思想中诞生,你的智慧之门因之而开启,你的心灵便获得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相似文献   

7.
琴曲     
琴无尊卑,曲有俗雅。 生命如琴,内在的心灵才是她的演奏者。  相似文献   

8.
《科学画报)2006年第3期发表记者程忠炎访谈文章,题为《心灵是什么》。我们没有拜读过沈教授别的论著,仅对此发表点滴不同的认识。 我们认为心灵即灵魂,而灵魂就是意识,而意识是思维运动的产物,而思维是脑物质运动综合反映出来的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贞洁之德是人伦的珍宝,我们应该努力争取及保护,应积极地修养健康的思想,正直的言语及光明的行为。在男女普遍共事的今天,我们要谨言慎行,极力避免有“弦外之音”的言行,我们的心灵就象一条河,有许多不道德的污泥及秽物流入我们的脑海。一切不洁之思想,组成不道德的污泥。我们五官,尤其眼目与双耳,是带入各种肉感的想像,进入脑海里的主要源流。影响我们脑海的污浊源流是:黄色的书刊画报及淫偎的音像制品等。造成伦理上的污泥与秽物,污染我们的心灵。因此,我们常该从心田中掘出那些污秽的东西,以保心灵的清洁与平安。为达这种…  相似文献   

10.
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对心灵有缺憾的学生给予正确的引导,使之感受集体的温暖,慢慢痊愈心灵的创伤。  相似文献   

11.
林清玄《感悟父爱全集》共收集了218个震撼心灵的真情故事,通过这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把父爱描写得细致入微,深入人心.文申震撼心灵的真情故事,有的短小精悍,有的催人泪下,他们鸣奏出一个共同的声音——父爱。父爱,要我们仔细地去寻找,去品味,去感悟,才可以发现我们的父亲是那么的和蔼可亲。  相似文献   

12.
意会之美     
人们在感悟到世象的一定玄机,得知事物的某些奥妙后,往往会说,此事“不可言传,只可意会”。是的,并不是所有思想与思想的交流,心灵与心灵的沟通都是可以用言语来进行的,因为有些东西如以言传,轻者会言不及意,表述不清,重者还会一经道破,即乖事实,一落言筌,便成谬误。只因为如此,意会才是人间的一种大美。  相似文献   

13.
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对心灵有缺憾的学生给予正确的引导,使之感受集体的温暖,慢慢痊愈心灵的创伤。  相似文献   

14.
李世波 《思维与智慧》2014,(11):M0002-M0002
在这喧嚣的现代生活里。我们时时刻刻都在面对工作与生活的种种压力与挑战,难免会有身心疲惫的感觉。但我们往往只注重对疲惫身体的调整,而忽略了对心灵的滋养。《思维与智慧》恰似一滴滴心灵的甘露,在无声无息中滋润着心灵的良田。  相似文献   

15.
寂寞青草味     
仿佛是一场游戏。八年的时间里,曾经为了更美好的愿望和明天孜孜以求;八年后的今天,空空如也,像是做了一场大梦,又回到从前。回溯,从前。心灵开始沉寂,逐渐平静,及至淡然。有了些烟云散尽的感觉,心灵的浮华过后,质朴得几乎只剩一瓢水、一箪食,生活简单得可由线条来组成。  相似文献   

16.
走在最前面的人,注定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 这是难以与人苦的心灵的痛苦,  相似文献   

17.
圣神,你是     
圣神,你是侯志文圣神,你是风,你用柔和的风,把良善的心田染绿,把希望的稼穑吻熟;你用威猛的风,把尘染的心灵吹洁,把污秽与罪恶驱逐。圣神,你是火,你以圣爱之火,炽热冰结的心灵,点燃冷漠的爱情;你以灿烂的火,照耀迷茫的路,亮丽惺忪的眼。圣神,你是水,你把...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是寂寞的,寂寞的他走向乡野,寻到一处桃花源。这种世外桃源,给更多的寂寞者一个向往的心灵家园。  相似文献   

19.
珍惜微笑     
微笑是心灵交融的火花,微笑是夜空怡人的明月,微笑是人类最美好的表情,微笑是强者对人生最完美的诠释。  相似文献   

20.
田平 《世界哲学》2001,(2):77-78
first person authority是心灵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术语。在字面上,这一术语可以有两种不同的中文泽法:(1)译为“第一人称权威”;(2)译为“第一人权威”。我认为,第一种译法清晰地表达了first person authority的含义,准确地把握了心灵哲学家们使用这一术语所要表达的意思,而第二种译法则含义模糊。下面,我首先对心灵哲学中first person authority这个术语的含义作简要介绍,然后讨论将这个术语译为“第一人称权威”的理由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