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佛教见闻记济群住在厦门,接触了许多台湾过来的法师,经常听他们介绍台湾佛教情况,很渴望能有机会一睹其真面目。因缘总算来了,这得感谢台中慈光寺惠空法师。因为是他给我提供了这一因缘。1997年冬,我应澳大利亚墨尔本明月居士林妙净法师邀请,去澳洲弘法,随...  相似文献   

2.
任杰  栗拙山 《法音》2000,(11):25-30
今年正值当代高僧、一代佛经翻译家观空法师圆寂十周年。法师是于我有恩的大善知识,我想通过缅怀法师的功德来纪念这位大德,并作为将来继续值遇、亲近善知识的资粮。一、学识渊博 教学严谨 为了叙说法师的功德,我就先谈一谈亲近观空法师的因缘。 40年代我在四川学藏文,从藏区归来的一些法师就向我提到过观空法师,说他学识渊博,具有极大的功德。由此我就对观空法师生起了仰慕之心,发愿要亲近这位大德。1956年,我来到北京中国佛学院后,又有一位同学,过去是武昌佛学院毕业的,曾经亲近过观老,也是非常赞叹他学识渊博、功德广…  相似文献   

3.
觉空,非觉空     
前段时间,我特地去长沙市古麓山寺找觉空法师,征求他对我的《金刚经浅释》等稿件的意见。觉空法师对我说:刘永,即非刘永,是名刘永。我接过觉空  相似文献   

4.
结识印严法师,是在云南省大姚县妙峰山德云寺38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中。他一袭粗布纳衣,隐没于活动现场来住的车辆和人群中,让初识他的人无法将“画僧印严”与之联系起来。其后,在德云寺的很多白璧上,看到了印严法师做的画。那些“脱俗超然,纯任天趣”的画作让我在一瞬间想起了先前听闻的关于画僧印严的传说——  相似文献   

5.
刘军 《法音》2020,(3):71-76
洋僧照空,是近代颇受中国乃至世界关注的人物,不少学者也对他做过研究。照空法师是近代欧洲来中国出家为僧的第一人。其复杂多变、曲折离奇的生涯,尤其是一战时国际间谍的身份更是让人瞩目,这也决定了他在佛教史上的特殊地位。46岁(1925)之前,他历尽世间浮沉;之后,皈依佛门,来华出家受戒,信仰佛教直至终生。前后之转变,可谓翻天覆地。照空法师是佛教影响西方人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6.
观空法师在拉萨甘文峰观空法师离开我们有几年了。每当我回忆起青年时期在西藏学法的情景,他那孜孜不倦的学习身影,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久久不能逝去。从僧腊和戒腊上讲,他无疑是我的老前辈;从学识上讲,无论汉文佛典或藏文佛典,他都比我懂得的多,懂得的深,又是我...  相似文献   

7.
吕铁钢 《佛教文化》2010,(3):102-107
<正> 纯空法师出家前是一位画家,披上袈裟后不改画家之本色,成为佛教界的一名画僧。出家之前,曾留学日本,客教于日本教育书画院,多次在东京,京都举行书画艺术展,并出版画册多种,已经名声远播。正当他的事业蒸蒸日上之时,他却选择了另处的一种生活方式,遁迹空门。1 997年,拜江西云居山真如寺方丈一诚大和尚(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全国政协常委)为师,法号纯空,常住河北柏林寺。  相似文献   

8.
<正> 我应该很专心地跪下磕头再站起来,跪下磕头再站起来,就这样连续做二十分钟,心里要想着该忏悔的事和该感恩的事。开头我并不很专心,眼睛往旁边一瞥,见到一双轻盈的脚步从我身边走过。那袈裟飞起,就像浪花。我呆住了,心里赞叹着:"好美!好美!"那美不只是袈裟掀起的浪花,那是圣严法师,当年他老人家七十好几,也跟我们一样地跪拜,他的专注和真诚让我动容常,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也。他说他是在对他师父感恩。  相似文献   

9.
我在某佛学院任教时,有个很用功、很精进的学生,一心想学律,求我给他介绍个师傅。我立刻想到了圆拙法师。虽然那时还未见过他老人家,但却“闻名久矣”。好多人谈起他都崇敬得不得了,连说话的口吻都立时不那么随便了。有个法师曾对我说:“我见过那么多老法  相似文献   

10.
惟善 《法音》2012,(1):40-44
2011年6月27日,梁建楼先生来到中国人民大学,送给我一套六卷本的《法舫文集》(以下简称《文集》),令我大开眼界,使我对这位既熟悉而又陌生的法舫法师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之所以说"熟悉",是因为在学习近现代佛教史的时候曾经看到过法舫法师的名字,知道他是太虚大师的高足;之所以说"陌生",是因为我对法舫法师的了解实在很有限。其实不惟是我,即使就现在整个大陆佛教  相似文献   

11.
菩提 《法音》2000,(1):21-23
圆拙法师一生持律严谨,倡印佛经、培育僧才不遗余力,为当代佛教的复兴贡献至巨,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有口皆碑。但关于老法师的生平及其佛学思想,知者甚少。作者福薄,亲近老法师的时间不多,了解的也不够。况且,老法师生前也不愿多谈自己的过去,更不愿让别人以文字来宣传自己;他个人也没有留下什么著作。但是老法师那无言的身教,却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巨著,远非这篇小文所能涵盖,就算是笔者对老法师崇高德行的一种景仰和无尽思念吧。望老法师在常寂光中,恕我之不恭!一、老法师之生平圆拙法师,讳慧生,1909年1月3日生于福建…  相似文献   

12.
九月七日下午,中国佛学院举行茶话会,热烈庆祝新中国的第一个教师节。佛学院全体师生及有关领导近百人出席了茶话会。当赵朴初院长、正果法师、观空法师、黄念祖老师、郭元兴老师等满面笑容地来到会场时,全体学生起立,长时间热烈鼓掌,对老师们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感谢。赵院长首先讲话。他说:“我不是教师,但我是教师们的服务者。六年前,我曾填了一首《金缕曲》的词,现在重新书写出  相似文献   

13.
一个年轻的山民去向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法师请教成功之道。 法师拿出一张纸,指着天空上的太阳说道:“你如果能够告诉我怎样让太阳点燃这张纸,我便告诉你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4.
浅谈正果法师的佛学思想胡晓光正果法师是太虚大师的高足,受过严格的佛学教育,他的佛学基础是法相唯识学,而他一生用功最深切的则是禅宗。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果法师是“学在唯识,行在禅宗”。在太虚大师的门下,正果法师是很有独特性格的一位。他学识渊博,但不是一个...  相似文献   

15.
青岛湛山寺的妙镜法师被誉为“天下第一琴僧”。跟妙镜法师约在一间茶室见面,早到了会儿,不多时一个瘦而高,着藏青色海青的身影从楼梯口缓缓上来。简单寒暄过后,甫一落座,先喝一杯茶。“琴可以跟人过一辈子,我是真正地对它有感情。”妙镜法师的声音清朗且有磁性,如同他的琴音,让听者如沐春风。  相似文献   

16.
张丽丽 《天风》2009,(6):21-22
我是流便,用我父亲雅各的话说,我是他力量强壮时所生的,本当有大尊荣,权力超众.但我人生的轨迹并非如此.我在家空有长子之名,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与爱戴.而且我感觉,我与家人之间仿佛总有一层隔阂.这让我的人生很昏暗,心情郁闷,不说不爽,说多了人家又会烦,我就拣二三件事先和大家说说.  相似文献   

17.
丙子春,谒南普陀寺,于慈善堂见智华法师遗墨一卷,初不经意,细阅之,竟不忍释手。问本如法师,智华何处人氏?答曰:“苏北人,50年代曾驻锡本寺,后殁于闽西。”另一法师告我,1993年仲夏,寺中整理库房,妙湛方丈于一堆即将付炬之杂物中,发现一批霉迹斑斑的书画旧作及毛笔、印章等文房用品,惊呼宝物,当即令其衣钵弟子本如法师珍重修膳装裱。是年秋,本如法师认真拾遗补阙,精心编辑后由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捐资,延请福建美术出版社结集出版。于是,智华法师墨宝遗珠重辉,为诗坛画苑书林增一树菩提,添几瓣青莲,此乃宗教、文艺…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佛教界的一代高僧明真老法师圆寂一周年了.他老的谢世,是佛教界的一大损失,而我则失去了一位良师和益友,内心感到无限悲痛.因此,在过去的一年中,他老的音容,时常浮现在我的脑际.现在当他老圆寂一周年之际,回忆一些往事,作为我对他老的怀念.明老是湖北荆门人,生于1903年,青年时代就进入了佛门,曾就读于月霞法师在武汉莲溪寺创办的华严大学.二十年代初,赴湖南南岳山亲近灵涛法师.以后就一直住在  相似文献   

19.
我和朴老同事60多年。解放前,我在江苏省镇江焦山办佛学院,朴老在上海“慈善联合会”从事佛教救济方面的慈善事业。当时,有一个中国佛教会,会长是圆瑛法师,圆瑛法师退休后,由太虚法师任会长,朴老是佛教会的秘书,我被选为佛教会的理事。开会时,大家碰碰面,平时偶尔有文字上的相互学习。我们相互都很尊重。解放后,佛教界成立了中国佛教协会,朴老任副会长兼秘书长,他很看重我,1962年把我从江苏调到北京中国佛学院当教师,周叔迦居士是佛学院的副院长,组织我们编写《中国佛教史》,我和朴老接触比较多起来。再后来,“文化…  相似文献   

20.
本期发表了正兴法师关于佛教音乐的文章与他作词,陈卫东作曲的歌曲《为了这一天》。正兴法师经过多年的实践,提出他个人对当今佛教音乐的看法,有见地、切合实际。他谈到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这点是一件需要广大信众与社会通力合作方能取得进展的事,而其首要的前提便是从弘扬佛教文化出发,而不是为了经济效益。对佛教音乐来说,所谓传统就是经典的依据与历史的传承,而所谓现代则是应当今之机。“纯传统”不易。因为我们面临的是经过数十年断层的现实,真正掌握佛教音乐传统的人可说已是寥寥无几。但传统不可丢,这是依据!否则便不能称谓“佛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