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纲纪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美学家,他曾与李泽厚先生一道共同主编过《中国美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其后,他又于1992年出版了专著《周易美学》(湖南教育出版社),这是国内第一本全面介绍《周易》美学思想的著作,是一部具有开拓性与原创性的重要著述。对《周易》美学的研究,中国当代美学家也有过论述。叶朗先生《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就列有专章“《易传》的美学”。他认为,《易传》(主要是《系辞传》)在美学史上的地位极其重要,突出了“象”这个范畴,并提出了“立象尽意”和“观物取象”两个命题,从而构…  相似文献   

2.
刘纲纪,男,1933年生于贵州省普定县,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著作有:《艺术哲学》、《美学与哲学》、《中国美学史》(已出第一、二卷)、《周易美学》、《现代西方美学》(主编),论文《实践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等。 问:您刚从德国讲学回来,能否谈谈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中国和西方思想的特征? 答:我对您提的这个问题很有兴趣,常常在思考它。我感到中国的原始氏族社会大约延续了很长的时期,并且发展到很为完善的程度,在进入阶级社会之后,原始氏族社会的观念、  相似文献   

3.
《周易美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5月出版)是刘纲纪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哲学、美学研究具有总结性的成果。他力图寻找中国哲学与美学内在交融的渊源、根基,力图使中国美学内在的精神脉络更加清晰彰显。在他看来,《周易》对中国美学的影响,首先并不在于它所提出的个别直接具有美学意义的概念、范畴(如“美”、“元”、“亨”、“利”、“贞”、“神”、“文”、“象”、“数”、“大和”、“阳刚”、“阴柔”等),而在于它的整个思想体系。如果说刘刚纪在撰写《中国美学史》第一卷“周易”专章时还只是初步对这个思想体系进行了抽取、…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美学研究中,《手稿》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中国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在中国时代背景下,《手稿》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理论发展起引导作用,形成具有中国语境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体系。在中国,国内学者通过不断地阐释《手稿》的美学思想,结合中国语境,形成各种理论观点,出现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等理论。通过解读《手稿》对中国美学理论发展的影响,探析《手稿》对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复旦大学中文系蒋孔阳为本系学生讲授西方美学史课程,并即将出版专著《德国古典美学》以及有关西方近代美学流派评述方面的译著,并计划今后以更多的时间进行中国美学史方面的研究。施东昌出版了《先秦诸子美学思想述评》和《“美”的探索》两书,最近又写成了《汉代美学思想述评》 (初稿)。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已在筹备出版一部中国美学论文集。外文系伍蠡甫一直潜心于研究西方文论,主编出版了《西方文  相似文献   

6.
十年来,中国美学史的研究成果斐然,不仅有大量很有价值的专题论文出现,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好几本大部头的美学史著作出版,如,李泽厚、刘纲纪主编的《中国美学史》第一、二卷;叶朗著的《中国美学史大纲》;敏泽著的《中国美学思想史》第一卷,等等.不过,这些美学史著作都是通史性质的,除叶朗的《中国美学史大纲》简要地论及近代美学外,其他美学史著都还没有写到近代.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近代美学史研究的需要就显得更为迫切.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了卢善庆先生50万字的《中国近代美学史》巨著,也许正是适应这种需求,成为国内第一部系统论述中国近代美学思想的专著.  相似文献   

7.
吕东 《哲学动态》2022,(10):115-124
<正>张法,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2008—),国务院第六、七届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2008—2020)。主要研究美学、文艺学、思想史,独著《文艺学·艺术学·美学:体系构架与关键语汇》等22部,合著《世界语境中的中国文学理论》等5部,主编《中国美学经典》等6部。其中《美学的中国话语》等4部入选国家级外译工程(英语与俄语),《中国美学史》《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译有韩文版,《美学导论》《中国艺术历程与精神》有中文繁体版。  相似文献   

8.
寻求美学本体研究的新境界——“世纪之交的中国美学”学术讨论会综述贻凡(首都师范大学)作为80年代中国美学的主流学派,“实践美学”早在50年代的第一次美学大讨论中就已经初见端倪。而在80年代初期学术界对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热”中,实践美学更...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先秦是我国美学产生和形成的重要时期,先秦时期的美学主要是音乐美学。对音乐美学贡献最大的在诸子中首推孔子。“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孟子·万章下》)。这是孟子对孔子一生的赞美。孔子也正象一部“金声玉振”交响乐,以和谐之美的基调,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和”则是孔子的音乐美学核心。孔子的以“和”为核心的音乐美  相似文献   

10.
正22年前,我在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过《中国美学精神》一书。同时,围绕着这个主题,我也还陆续出版过一系列的中国美学专著,它们是:《美的冲突》(上海学林,1989)、《众妙之门》(黄河文艺,1989)、《生命的诗境》(杭州大学,1993)、《中西比较美学论稿》(百花洲,2000)、《独上高楼——中西美学对话中的王国维》(文津,2004)、《谁劫持了我们的美感——潘知常揭秘四大奇书》(学林,2007)、《〈红楼梦〉为什么这样红——潘知常导读  相似文献   

11.
郭昭第教授"中国智慧美学三部曲"(《中国智慧美学论要》《中国抒情美学论要》《中国叙事美学论要》),立足世界美学视域,分别对中国智慧美学精神,以及颇具特色的抒情传统和叙事传统进行了理论梳理,特别是对中国美学无所执着、平等不二和周遍含容等智慧美学精神的阐释,对人们重新发现和深入认识中国美学精神、提升对中国美学的理论自信和国际影响力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与书写中,汉代美学长期处于薄弱环节。依据美学史的研究范式,其原因有二:汉代艺术与非艺术界线的模糊、知识系统内容区分的含混,以及思想家理论抽象思维的不足,与美学作为艺术哲学的界定之间存在错位;汉代美学发展的非同一性,与美学史书写的启蒙史观之间存在错位。基于此,《中国美学经典·汉代卷》通过艺术哲学向文化哲学的位移,和从中国美学自身特征出发对启蒙史观的调整,得以形成新的中国美学史研究范式并介入两汉历史,从而为还原汉代美学的本来面目提供了可能。该书运用新美学史范式重新建构了汉代美学史料体系,展现了汉代美学的多元性、丰富性与敞开性,凸显了汉代美学在中国美学发展史上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3.
《英国美学杂志》(The British Journal of Aesthetics)和美国《美学与艺术批评杂志》(The Journal of Aesthetcs and Art Criticism)是英美美学界的主流杂志,本文将以统计学的方法,以这两本杂志为对象进行个案研究,分析、总结杂志从1990-2000年间的文章,管窥当下英美美学研究的现状,分析英美美学研究的结构和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4.
焦勇勤 《哲学动态》2001,(12):36-38
自 1 90 4年王国维借用叔本华美学观念写成《〈红楼梦〉评论》 ,开启中国现代美学以来 ,2 0世纪中国美学经历了从古典到现代、从寂寥到喧嚣再归于平静的学术发展历程。其中不仅呈现了现代中国美学家独特的理论追问精神 ,也浓缩了整个中国人文学术在现代发展之路上的选择与重建努力。在世纪交替的今天 ,对 2 0世纪中国美学学术历程进行认真的梳理和反思 ,通过反思性地寻求中国美学的学科建设规律 ,在历史的深入分析中寻求学术发展的创造性根据 ,从而构造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学术前景 ,显得尤为必要且意义深远。近年来 ,美学界的有识之士已经初步…  相似文献   

15.
在所谓的"思想淡出、学术凸显"现时代,当代中国美学究竟如何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如果美学只关注思想的建树,那它应走的就是"主义"先入为主再来解决问题的形而上理路;如果美学仅关注学术的建构,那它似乎更应走的是"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实证化路线。然而,当代中国美学始终是两条腿走路的,思想建树与学术建构是并进的,并形成了相互推动的态势,从1949年至今的  相似文献   

16.
西方美学以及从西方美学概括出来的所谓“美学原理”,它们与中国美学的关系是特殊与特殊的关系,而不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它们对于研究中国美学只有参考意义而没有指导意义。中国美学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的奥妙只能从中国文化中去寻找;而中国文化是一种典型的人文文化,人是什么,怎样做人,做个什么样的人,是其核心问题,因此我走了结合人学去研究美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正>《周易》离卦的意思主要为附丽和光明,而且从卦形上看,离卦是对称的结构。离卦的内涵与这种形式特征和中国美学相关,有着丰富的美学意蕴。从附丽的角度看,离卦蕴含着柔顺、合宜的美学观念;从光明的角度看,离卦蕴含着人格美的思想;从卦形的角度看,离卦蕴含着并俪的思想。一、《离》卦释义离()为《周易》八卦之一。八卦是"圣人"观物取象而作,"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1],即会通宇宙神妙变化的性质,比拟万物的情态。因此"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2],"乾"、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生命美学是什么?又应该如何建构?潘知常教授新修订的《中国美学精神》对中国生命美学的建构贡献了诸多富有开创性和启发性的思想,那就是从本体视界的转换、价值取向的选择、心理定位的开掘、感性选择的确立的层面上,启示生命美学的研究应该以"无神的信仰""无神的宗教"背景下的对于美学的终极关怀的追思作为美学的根本追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生命美学是什么?又应该如何建构?潘知常教授新修订的《中国美学精神》对中国生命美学的建构贡献了诸多富有开创性和启发性的思想,那就是从本体视界的转换、价值取向的选择、心理定位的开掘、感性选择的确立的层面上,启示生命美学的研究应该以"无神的信仰""无神的宗教"背景下的对于美学的终极关怀的追思作为美学的根本追求。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许多中国古典美学研究者提出,中国美学不象西方美学那样侧重对美与艺术进行本体伦的研究,也不注重对审美对象做冷静的、科学的分析,而是着重于探求人们在审美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探求外在的感性形式如何与人们内在的伦理道德要求和谐地统一起来。因此,中国美学范畴有其独特的内涵。现将近年来中国美学范畴的研究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