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关于学业不良学生考试焦虑及考试焦虑形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烈敏 《心理科学》2003,26(5):839-842
本研究以小学四年级学生80名、初中一年级学生157名、高中一年级学生89名,共326名学生为被试,采用实验法和测验法研究了学业不良学生的考试焦虑状况和考试焦虑形成的心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各学习年限段学业不良者的考试焦虑水平普遍高于学业优秀者,尤其初中学业不良者与学业优秀者之间差异极显著;来自智力与学科学习活动挫折可以导致学生焦虑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2.
沈烈敏 《心理科学》2002,25(1):57-59
该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能力问卷量表,结合教师问卷、个案访谈和调查等方法对80名小学四年级学生、94名初中一年级学生、85名高中一年级学生,共259名被试进行了假设一验证和范畴化认知方式与学业不良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各学习年限段学业不良学生在这两方面的得分均低于学业优秀者,且差异显著;各学习年限段学业不良学生间在这两方面的得分差异显著,呈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对644名高一、高二学生进行调节聚焦、毅力和学业情绪的问卷调查,以探讨高中生毅力水平与调节聚焦和学业情绪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高中男生的毅力水平显著高于女生,高一年级学生的毅力水平显著高于高二年级;(2)高中生的调节聚焦并不完全直接导致毅力的增强或降低,而是通过学业情绪作为中介而间接影响毅力的。促进定向通过高兴的中介作用而增强毅力,通过沮丧的中介作用而降低毅力;预防定向通过生气的中介作用而降低毅力,但是满足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关于学生自我妨碍策略与学业不良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沈烈敏 《心理科学》2006,29(3):618-620
本研究通过问卷法对240名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生进行了自我妨碍策略与学业不良的相关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初中生学业优秀者与学业不良者采用自我妨碍策略存在显著差异;高中生学业优秀者与学业不良者采用自我妨碍策略不存在显著差异;学业不良与自我妨碍预测因素即自我效能感、智力责任归因、自尊、抑郁存在相关,与惧怕否定没有显著相关等。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生学业成就动机的发展及性别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小学生学业成就动机的发展及性别差异。方法:采用东北师大心理系“成就动机”课题组编制的“学业成就动机量表”对河北辛集小学三年~高三89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年级与性别间存在交互效应,男生学业成就动机水平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发展;女生较男生变化更曲折。并且,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其学业成就动机水平均依次降低。另外,小学三年、四年、五年、初一、初二学生学业成就动机存在显的性别差异,小学六年、初三、高中三个年级则不存在性别差异。结论:中小学男生与女生学业成就动机的发展不同步,到初三、高中发展趋同。  相似文献   

6.
赵小云  郭成 《心理科学》2012,35(2):369-375
采用问卷法对452名民族地区的土家、苗、侗、藏族高中生的学业自我发展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土家、苗、侗、藏族高中生的学业自我均处于中等发展水平,民族差异不显著;(2)土家、苗、侗、藏族高中生学业自我总体上性别差异均不显著;(3)除藏族外,其他三民族高中生学业自我的年级差异均不显著,但在学业自我发展的高峰与低谷期上有所差异;(4)除苗、藏族高中生外,土家族和侗族高中生的学业自我均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农村高中生的学业自我水平均优于城市高中生的。  相似文献   

7.
以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为基础,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对问卷项目进行修改,修订中学生物理学业情绪问卷.以314名初二到高二学生为被试进行预测,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问卷项目进行调整,最终问卷包括67个项目.经检验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和效标效度符合测量学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选用728名初二到高三学生为被试.结果发现:(1)总体来看,男生,尤其是来自重点中学的男生,其积极物理学业情绪要高于女生,而女生的消极物理学业情绪要高于男生;(2)重点中学的初中生的积极低唤醒物理学业情绪得分显著高于高中生,且重点中学的初中生的消极低唤醒物理学业情绪得分显著低于高中生,而普通中学则正好相反;(3)在物理学业情绪中,积极高唤醒和积极低唤醒的所有因子与物理学业成就皆呈显著正相关,而消极高唤醒(仅羞愧)和消极低唤醒(厌倦、无助、心烦-疲乏)与物理学业成就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动机因素、学习策略、智力水平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   总被引:103,自引:0,他引:103  
王振宏  刘萍 《心理学报》2000,32(1):65-69
以119名高中学生为被试,测量研究了动机因素、学习策略、智力水平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结果表明,自我效能、内在动机、掌握目标、学习策略、智商分数与学业成就呈显著的正相关,外在动机、业绩目标与学业成就呈显著的负相关。智商分数、学习策略、动机因素与学业成就存在着因果关系,智商分数(β=0.476)、学习策略(β=0.220)、自我效能(β=0.207)、掌握目标(β=0.185)对学业成就有显著的回归效应,并直接影响学业成就。而内在动机(β=0.184)通过直接影响学习策略而间接影响学业成就。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的编制及应用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董妍  俞国良 《心理学报》2007,39(5):852-860
通过文献分析,结合访谈和半开放式问卷,将学业情绪确定为积极高唤醒、积极低唤醒、消极高唤醒、消极低唤醒四个维度。以1731名初一到高三学生为被试,通过三次取样测试,编制了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通过对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结构效度和校标效度的检验,表明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具有较好的理论构想、良好的信效度指标。应用本问卷对3588名青少年的调查表明,青少年的学业情绪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差异,初中生的积极学业情绪多于高中生,消极学业情绪少于高中生。男生的积极学业情绪多于女生,女生的消极学业情绪多于男生。研究表明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是研究青少年学业问题的一个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936名小学生为被试,探究了羞怯对小学生学业求助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羞怯显著正向预测小学生的执行性求助和回避性求助,显著负向预测工具性求助(老师/同学);(2)自尊在羞怯与小学生学业求助各维度的关系中都起到了中介作用;(3)班级环境在羞怯和自尊,自尊和工具性求助(老师)的关系中起着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羞怯影响学业求助的作用机制,对教育者引导学生形成适应性学业求助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自我概念、学业归因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该研究采用问卷法探讨中学生自我概念、学业归因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并分别对初中生和高中生建立了因果关系模型。两模型区别在于:(1)学业成绩对初中生自我概念的影响大于对高中生的;(2)高中生学业自我概念受内部控制、非学业自我概念受未知方控制直接影响。研究还表明:(1)初中生的学业自我概念显著高于高中生的;(2)学业自我概念、一般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高低一致;(3)内部控制源与有势力的他人控制源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不同认知方式中小学生的前瞻记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反义词—非反义词判断为进行中任务,探讨了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场独立、场依存型各60名学生的前瞻记忆完成情况。结果表明,场独立学生的前瞻记忆成绩明显好于场依存者;小学、初中、高中各年龄组学生的前瞻记忆成绩无明显差异;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成绩明显好于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学习策略应用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对442名初、高中学生进行测试,考察中学生应用学习策略的一般特点。结果表明:(1)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2)中学生在应用学习策略方面有随年级增长而下降的趋势。在调控策略的运用上女生显著多于男生,而在认知策略的运用上男生多于女生。深层加工策略和反馈调节策略存在年级与性别的交互作用;(3)初二和高二年级学习优、差生之间在学习策略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深层加工、检索应用策略和反馈调节策略在各年级的优、差生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对广东省五所中学2816名初高中学生进行了学习适应性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在学习期望和学习意志力分测验中学习适应性不良的检出率高于全国理论比率;(2)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以及学习期望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在学习期望、学校环境、学习意志力分测验中高中生学习适应性不良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初中生;(4)二类学校学生在各测验中的得分高于一类学校和三类学校,而且检出率低于一类学校和三类学校。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以910名从初一到高三的中学生为被试,采用自编的《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普遍偏低,且存在学校类型、年级的差异,非重点学校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更低;高二、初二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最低。(2)影响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直接因素是学习体验和现有学习成绩,其中,前者作用更大。(3)影响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间接因素是社会压力和希望学习成绩,它们通过学习体验或现有学习成绩间接作用于学习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考察了在教学活动中,动力系统中自我强化和学生期待两因素与中学生学习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其它教学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适当地、适时地满足学生期待对初中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较明显的作用,而对高中学生则作用不明显;对中学生进行自我强化的训练,有助于高中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而对初中生学习效率的作用则不明显;实验中未出现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investigated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tudents’ self‐efficacy and their involvement in learning science. Nine hundred and twenty‐two elementary school fifth graders, 499 junior high school eighth graders, and 1455 senior or vocational high school eleventh graders completed the students’ questionnaire. Analyses of variance (ANOVAs) and independent t‐tests compared the significant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cross school levels and genders. The initial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A sharp decline in boys’ and girls’ self‐efficacy scores from elementary to secondary school levels; boys have significantly higher self‐efficacy scores than girls at vocational and senior high school levels; students with more involvement in science learning presented significantly higher self‐efficacy scores than those with less involvement. The significant discrepancies in terms of gender and age in students’ self‐efficacy and involvement in learning science need to be addressed. Implications and limitations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18.
部分线索效应指让学习者学习一系列材料, 在随后的测试阶段, 给学习者提供先前所学材料的一部分作为提取线索, 让其回忆剩余的材料, 回忆成绩反而比没有提取线索时回忆成绩差的现象。通过3个实验, 以图片为实验材料, 考察了图片部分线索效应学习时间分配的发展特点。实验1考察了图片部分线索效应的边界条件, 结果发现:图片学习中, 以物体名称为线索时, 不存在部分线索效应; 而以图片为线索时, 存在部分线索效应。结果表明:跨域线索是图片部分线索效应的边界条件。实验2利用图片作线索, 考察了图片部分线索效应的发展特点, 结果发现:图片学习中, 不同年龄被试均存在部分线索效应。结果表明:年龄不是图片部分线索效应的边界条件。实验3考察不同年龄被试对部分线索消极作用的记忆监控的发展变化趋势, 结果发现:小学二年级儿童即使经过多次学习, 也不能意识到部分线索的消极作用; 小学五年级儿童经过二次学习后, 方可意识到这种消极作用, 并在部分线索条件下安排了更多的学习时间; 初二和高二年级学生经过一次学习, 即可意识到部分线索的消极作用, 他们均在部分线索条件下安排了更长的学习时间。结果表明:儿童的学习时间分配决策能力在小学二年级到小学五年级之间有一个质的提高; 与初二学生相比, 高二学生对部分线索带来的消极影响做了更多的时间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