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辩证唯物论指导下研宄心理学,包括研究社会心理学,潘菽同志为我们树立了朴素而严谨的学风的榜样。潘老指出过“社会心理学的两个研究途径”:“一是从社会科学出发而面向着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另一则与此相反。”这就是说,不论那一个途径,都是研究社会心理学。潘老又说:“前者主要是一种社会学的研究,可以称之为心理社会学,至于后者则主要是一种心理学的研究,即名副其实的社会心理学。”在这里,从文字上看,就出现了矛盾。其实,前面所讲两个研究途径,正是朴素  相似文献   

2.
薛蓉 《现代哲学》2007,(3):61-68
弗罗姆的社会心理学是对马克思的思想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综合的结果,他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修正和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将弗洛伊德的个体心理学发展为“社会心理学”,并将他在心理学上的发现和成果——社会性格学和社会无意识——用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自从1982年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成立,“六五”计划把社会心理学列为“也要加强研究”的学科以来,开设社会心理学课的高等学校迅速增多;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著作相继问世;社会心理学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企业管理、宣传司法、婚姻家庭等各个实践领域的积极作用日益增长;社会心理学已经引起各行各业的人们的广泛兴趣,特别是在高  相似文献   

4.
集体的社会心理学问题社会主义竞赛,适应,社会心理气氛在社会心理学研究室的科学研究活动中,社会心理学理论,研究集体以及其中某些社会心理现象的实践,占着重要地位。在探讨集体的心理学问题上,K.K.普拉东诺夫作出了重要贡献。它考察了群体和集体的一般理论问题,提出了社会心理学的概念以及表达它们的术语的系统。集体的理论,自然,要决定于对社会心理学对象的理解。普拉东诺夫说,“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们的群体  相似文献   

5.
在本文第一部分里,作者论证了建立一门独立的社会心理学的必要性。他不同意某些心理学家认为一切心理科学都是社会性的心理学的观点,而主张必须把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区别开。普通心理学研究个人的心理特征;社会心理学则研究人们共同的心理活动,亦即研究在不同社会性质和不同规模的集体中形成的各种不同的群众形式的心理现象。在第二部分里,作者阐述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他认为人们在集体中的相互关系是它的中心理论问题。社会心理学要研究人们的“心理交往”,要研究“心理感染”、“模仿”、“心理暗示”这些在人们相互交往中的心理特征,要研究社会集团的活动等等。在第三部分里,作者分析了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他认为对现实的反映包括社会心理反映和意识形态反映。社会心理反映群众形式的心理现象中的社会存在,如具体社会集团的需要、嗜好、情感、心境、见解等等。意识形态则以或多或少系统化的形式表现出某些阶级、阶层或者整个社会的根本利益,并向它们提出具体任务。意识形态是更高级的反映,它对社会心理和个人心理给予巨大的调节性影响。在这一部分里,作者还分析了社会心理学和伦理学、科学无神论等等的关系。在最后两部分里,作者分别叙述了社会心理学同对年青一代的教育、对不同社会集团的教育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1.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历史评价众所周知,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同时出版了《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界一直把此作为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社会心理学在其诞生之初就内置了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在其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两种取向虽然相对孤立,  相似文献   

7.
自我与亲社会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心理学中,自我(self)通常指与自我意识、自我概念、自我知觉等有关的以关注“自我”为中心的概念。而亲社会行为则指一切包括助人行为在内的对社会有积极作用的行为,即“他人”定向的行为。尽管亲社会行为似乎不能与一般所谓“自我”的动机相一致,但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却表明这两个显然对立的方面之间存在着重要关系。下面仅从四个方面阐述两者之关系。  相似文献   

8.
社会心理学多种多样的知识来源及研究取向使得社会心理学的知识显得颇为零散,因此,如何建构系统的社会心理学知识体系就成为其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史密斯和马珂在整合社会心理学知识上的主要贡献:(1)提出了社会心理学的八大基本原理,找到了将多样化的研究题目贯通起来的主线;(2)将社会过程和认知过程整合起来;(3)将基本理论和应用整合起来。然后,作者简要地讨论了他们的整合工作对我国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脸”与“面子”早在三十年代初就已被鲁迅以及外国人称为“中国精神的纲领”。笔者认为若从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其加以界定,我们可以简单地说,“脸”是一个中国人通过印象整饰和角色扮演在他人心目中形成的良好形象;“面子”是一个中国人在社会交往时依据自我评价希望自己在别人心目中所应有的心理地位。据  相似文献   

10.
日本《唯物论研究》杂志1963年秋季号发表了田中清助的一篇文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心理学的课题》,谈到苏联近年研究“社会心理学”的一些情况。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11.
作者认为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界线是很不明确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是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之一。这种研究方法虽然有片面性,但带来了研究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的整套技术。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学在研究态度和意见时,利用非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学的成就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发展这个领域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条件。作者认为马克思提到的“自在的阶级”和“自为的阶级”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涉及社会心理学问题的一个例子。在普列汉诺夫和布哈林的著作中,则把社会心理学提得更明显。所以不能认为近几十年来马克思主义者很少研究社会心理学这一事实,应归咎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恰恰相反,这种疏忽正是由于违反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产生的。然而,非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学只建议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它不想去研究那些使一个制度变为另一个制度的基本冲突的规律性,所以有其局限性。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利用非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学的成就时,必须抛弃这一学科把心理研究看作几乎是社会研究的主要方法这种观点,要克服它在主题方面的局限性;不要只强调经验性研究,而要对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传统理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登门槛效应”和“留面子效应”源于社会心理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尝试着运用于小学课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心理品质等方面收到了良好成效,本文就尝试阐述一下我运用这一原理进课堂的过程,以及在运用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安德列耶娃的《社会心理学》翻译出版了。莫斯科大学教授安德列耶娃在社会学方面,尤其是在社会心理学方面的著述颇多。1980年由莫斯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她的新著《社会心理学》是以她在莫斯科大学心理系的社会心理学讲义为基础写成的。该书已经苏联高等及中等专业教育部批准为大学心理系教科书。  相似文献   

14.
“社会化”是社会心理学重要理论之一,“再社会化”则是针对服刑人员的改造最恰当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的学科。监狱由高墙电网构成的独特的社会环境及生活在当中的特殊的群体广大的服刑人员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之一。由于服刑人员群体的特殊性,接受知识水平有限,笔者在对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关于“再社会化”内容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陈元暉 《心理学报》1965,10(2):8-15
把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門独立学科进行研究是开始于本世紀初。美国人罗斯(Alsworth Edward Ross)在1908年出版了《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同年,英国人麦独孤(William McDougall)出版了《社会心理学緒論》(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Psychology),就开始使資产阶級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門独立的学科。 在此之前,法国人达尔德(Gabriel  相似文献   

16.
欧洲社会心理学的成长历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方文 《心理学报》2002,34(6):99-103
论文以学科制度化过程和学科理智演化为分析视角 ,概要研究欧洲社会心理学的成长历程。论文结论是 :经过近 40年的不懈努力 ,欧洲社会心理学 ,已经成功地解构美国社会心理学的主宰地位 ,并和美国社会心理学一起 ,建构国际社会心理学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7.
社会心理学理论建构中质的数据和量的数据各有利弊,结合使用可以相互取长补短.比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更有优势。本文利用几个“经典”社会心理学研究,探讨了按次序和场景结合质的数据和量的数据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条件下,发展物质-技术基础、完善社会关系和培养新人是三位一体的任务。这一任务是由苏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改进思想和政治教育工作的决议”所提出来的。在解决这一任务的纲要中,除其他科学外,社会心理学也占居主要地位;它的客体是研究心理因素和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各不同方面。社会心理学研究室(E. B. 肖洛霍娃领导)执行着组织和协调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科学研究的职能。  相似文献   

19.
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强调情境性与适用性,因此,社会心理学的本土化势在必行。在社会心理学的本土化的过程中,方法论的问题尤其重要。在一定程度上,方法论的本土化问题直接关系到研究的对象、内容的可信性与有效性;关系到社会心理学学科性质的定位乃至整个体系的合理建构。本文从哲学与思想、方法论原则和具体研究方法三个层面,探讨社会心理学方法论的本土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人民大学俞国良教授所著的《社会心理学》一书,2006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新世纪高等学校心理学基础课教材。通读全书,被其体系完整、结构合理、资料丰富的一股清新的学术所吸引。觉得该书是近年来所出版的社会心理学教材之中的上乘之作。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本书体系完整且系统。全书共十五章,具体内容包括绪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社会化与社会角色、社会动机和自我知觉、态度及其改变、情绪与言语交际、社会认知、人际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