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是韩国导演、编剧金基德的经典作品,影片以充满象征隐喻的镜头画面和东方禅意的韵味风格掀起一场简约清雅的韩国电影之风。运用早期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和拉康结构主义语言学模式的精神分析学角度对电影进行评析,深入影片建构的微观世界,见证人物成长的修行过程,体味理性反思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以拉克劳和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以其理论的晦涩和复杂而著称.拉克劳坦承他们的思想来源于"现象学、后分析哲学以及其他总体上被称为后结构主义的思潮".[1]但若深入探究,精神分析理论,特别是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也是构成了其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源泉.因此,考察拉康与拉克劳和墨菲之间内在联系,就构成了本文的要旨.我们认为,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特别是有关"他者"的理论,是拉克劳和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这特别体现在其核心的"对抗"思想中.本文通过对拉康"他者"概念与拉克劳和墨菲的"对抗"理论的考察,以试图沟通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并力图阐明拉康学说对理解拉克劳和墨菲思想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琳  卢照忠 《社会心理科学》2004,19(1):37-38,82
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包括心理过程理论、心理变态理论和精神分析的治疗技术。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为,心理治疗中各种流派方法应用的整合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拉康认为无意识具有语言一样的结构,他对索绪尔语言学进行了改造,并将其应用于精神分析领域。他认为社会是围绕着核心短缺建构起来的,通过引入幻想对象a,对本质内容进行否定,也正因此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拉康派精神分析入手揭示现代精神分析发展中日益近于佛教尤其是禅宗的倾向,比较了精神分析自由联想方法与佛教传统止观法门的异同,以个案对比为方法说明拉康派精神分析风格与禅宗公案确有异曲同工之处,指出佛教禅宗的修行原则同样适用于精神分析。  相似文献   

6.
朱莉亚·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 1941~),是继罗兰·巴特(1915~1980)之后仍然活跃在当今思想舞台上的伟大法国哲学家之一,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法国符号学运动的领军人物、文学评论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她的研究涉及了语言学、符号学、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等诸多领域,并提出了“解析符号学”、“互文性”、“符号话语”等许多原创性术语。克里斯蒂娃借鉴了马克思与黑格尔的辩证法以及巴赫金式的马克思主义美学,通过结构主义特别是巴特与拉康之方法论桥梁,形成自己独特的诗学-符号学的哲学本体论,突出了“语言学转向”中的人文…  相似文献   

7.
萨特尔及其存在主义在法国风靡二十年之久。萨特尔与戴高乐、毕加索等人齐名,成为当今蜚声世界的法国人之一。然而今天,萨特尔却遭到了攻击。J. 拉康、C. L. -斯特劳斯、M. 福科和阿尔都塞等四人分别撰文对萨特尔及其存在主义提出异义。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是否有理由反对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8.
从其精神分析伦理学的立场出发,拉康对边沁功用主义伦理学进行了一种全新的解读,拉康认为在伦理学的现代转向中,边沁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并非"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而是这一原则的语言学基础:"虚构理论"。按此理论的理解,幸福与善好是人类基于语言所进行的一种必要的虚构,它已完全丧失其在传统伦理学中的实在论基础。由此,边沁的功用主义既实现了同传统伦理学的形上学基础的决裂,同时又开创了从语言学维度对伦理学进行反思和建构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从他人到“他者”——拉康与他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有关他人的问题上,当代法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家、哲学家雅克·拉康(JacquesLaean,1901-1981),在批判“我思”哲学的基础上,结合精神分析独特的经验,并运用结构语言学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既区别于现象学、又不同于存在论的主张绝对他性地位的“他者”理论。本文拟从自我与他人、主体与“他者”及无意识与“他者”等问题出发,探讨这一绝对的“他者”理论是如何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与弗洛伊德一样,以拉康(J.Lacan)为代表的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仍然是以无意识为研究对象的学说。拉康始终声称要回到弗洛伊德,这表明拉康与弗洛伊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思想渊源关系。然而另一方面,拉康的思想体系中也渗透着浓重的黑格尔思想成分。这表明,拉康在20世纪30年代  相似文献   

11.
居飞 《世界哲学》2016,(6):40-49
自无意识被发现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深化了对人类精神世界的认识。其所构造的多重内外现实之区分模式不仅重构了人类的精神结构,同时也动摇了古典形而上学及认识论的基础。而拉康借结构主义潮流,在其符号—想象—实在三联体基础上,以语言"外部决定论"与"实在之外在"等阐述不断深化、也重新定义了精神结构所内在的多重复杂内外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拉康文本的阅读能够看到在其精神分析的理论构建中,其中l'autre(小他者)和L’Autre(大他者)这两个术语占据了关键的位置。但由于这两个术语由于单词一致而只是大小写的区分所造成了一定的迷惑性。鉴于对于这两者的区分是拉康理论中非常重要的区分,关键性地支撑着拉康的精神分析欲望的理论,笔者试着来一次对他者之路的欲望的追寻。  相似文献   

13.
齐泽克是斯洛文尼亚的拉康学派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特征之一就是坚持不懈地把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应用于社会政治领域的意识形态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是非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传人。他努力“缝合”精神分析与马克思主义。这种努力对于我们认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意义有一定的启发。一症状和商品形式精神分析学派的一个基本的概念就是症状(symptom)[1]。症状是一种潜在的可以观察到的疾病表现形式,通过对于症状的分析,寻找疾病的原因,然后进行治疗。比如梦就是一个典型的精神分析所指称的症状。这个概念是基于表面与深层的分别,基…  相似文献   

14.
吴淑玲 《社会心理科学》2004,19(5):95-98,124
本文从精神分析的角度,阐释了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和拉康对自恋的见解,指出精神分析实践过程本身就可能带有自恋倾向,但恰当地处理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移情关系则是对自恋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齐泽克是当代著名的拉康派哲学家、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通俗文化批评家。自1989年他的第一本英文著作《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出版以来,他的思想对拉康精神分析学、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分析是20世纪西方重要的美学流派。没有无意识就没有精神分析,因此,精神分析学家的文艺批评特别关注对无意识的分析:这在弗洛伊德,是对个体无意识的分析;这在荣格,是对集体无意识的分析;这在拉康,是对语言无意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1974年的一次访谈中,拉康针对当时人们越来越多地谈到精神分析学的危机问题,明确回答说,弗洛伊德的学说并没有过时,精神分析学也远远没有走到尽头。不过,当时的精神分析学界确实也出现了一些偏离,后辈们并不总是忠实于他们的鼻祖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面临着被教条化、心理学化和平庸化的危险处境。对此,他再次呼吁要回到弗洛伊德去。弗洛伊德认为,精神分析学主要是一门实践学科,是言语的实践,并非行为的治疗。患者的言语,是精神分析的唯一材料。  相似文献   

18.
社会现实的解构:幻象、现实、实在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现实似乎是一个不证自明的范畴。拉康和齐泽克的精神分析理论对我们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激进解构。在拉康和齐泽克的精神分析理论看来,现实乃是一个幻象建构,经由这个幻象建构,遮蔽了实在界,使我们具有了现实感。而这个实在界被幻象所遮蔽的过程,就是符号化的过程,它是经由黑格尔式的空洞姿势所达到的。正是通过一个纯粹的空洞姿势,一个纯粹形式转化,实在界被符号化,成为我们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9.
古典结构主义语言学各流派是以索绪尔的语言理论为基础的。索绪尔划分了语言和言语,古典结构主义据此把与实际话语相区别的结构体系作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古典结构主义语言学根据索绪尔的理论,把音素和意义之间关系的网络,看作是语言的体系,语言的结构,就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他们确定语言单位时,考虑意义差别和语音差别是否相符合。例如,“哥哥”“弟弟”在汉语中是不同的语言单位,是两个词,因为它们的意义差别同语音差别相符合。英语词brother,俄语词брат都含有“哥哥”“弟弟”的意义,但它们都用同一个声音表达,意义差别和语音差别不相符合,它们分别只是一个词。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语  相似文献   

20.
现代精神分析学说与当代意识形态理论之间存在着内在关联,齐泽克成功地将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运用于现代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并深化了现代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它为当今意识形态的研究提供了某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