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三峡百万移民的健康:访环境医学专家鲁生业教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采访同济医科大学武汉环境医学研究所所长鲁生业教授,阐述了三峡工程百万移民的健康问题。三峡地区曾经是多种传染性疾病的自然疫源地,还有氟中毒、碘缺乏症及克山病等地方病分布也较广。此外,移民区的环境卫生以及施工区的职业病、工伤事故等劳动卫生问题亦不可忽视。鲁教授认为,为确保三峡施工队伍与百万移民的健康,必须:开展施工区和移民区的卫生学评价;建立卫生保障体系;选择移民区最佳地址;加强移民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 世界上智商最高、寿命最长的国家是日本,一万年来人类文明产生了一系列大飞跃? 为什么 世界上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是美国,每百万人口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民族是犹太民族?  相似文献   

3.
正宁夏银川郊外的闽宁镇,是一个移民示范镇。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的习近平,在银川倡设并命名建立闽宁村(今闽宁镇),两省区投资共建具有示范意义的移民区,以帮助更多西海固回、汉族群众搬出大山,在宁夏北部平原重建家园,摆脱贫困,拥抱小康。以后二十年,西海固陆续迁出各类移民百余万。大量西海固移民,与宁夏北部平原荒漠资源进行结合,孕育出来的竟是黄河两岸的处处新绿洲。遍布宁夏黄河两岸的移民区,承载着百万西海固移民命运的流转。我们记录下的这几段故事,就发生在闽宁镇这个回、汉族杂居的移民乡镇,流传在移民的口口相传中。  相似文献   

4.
《法音》2010,(4)
<正>本刊讯近日,广东省民族宗教委组织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以上成员,赴连南瑶族自治县考察高寒山区少数民族贫困户移民搬迁情况。会长明生法师表示,广东省佛教界将捐资300万资助连南300户高寒山区少数民族贫困户移民搬迁。佛教界捐助连南高寒山区移民搬迁工程,是贯彻落实广东省宗教界"建设和谐宗教,服务广州亚运"系列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项目。连南高寒山区移民工程是连南自治县县委、县政府为贯彻  相似文献   

5.
某报有一则题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女子》的报道。全文如下: 年仅二十三岁的娜索拉。最近被美国财富杂志列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富有女子。她是一位阿拉伯富商的长女.控制了两个规模庞大的企业,每年的收入超过数百万美元,而她本人家财达十五亿美元。这篇报道题为“世界最富有的女子”,而文中却说娜索拉“被美国财富杂志列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富有女子”,这样,似乎“世界上最年轻的富有女子”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女子”。那么,这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6.
朱感恩 《天风》2003,(11):20-21
印度修女德兰是世界上获得各种重要奖项最多的人之一,包括诺贝尔和平奖。她是一个矮小瘦弱的人,腰弯背驼,浑身疾病,却被称为“印度之星”、“慈悲天使”,她的爱心行动给予数百万陷于痛苦和绝望中的人以喜乐和希望,她的一生使世界多了一点爱,多了一点光。  相似文献   

7.
世界公祷日     
高英 《天风》1995,(2):44-44
世界公祷日是美国妇女基督徒发起,已在世界170个国家普遍开展的一项代祷运动,并于每年3月的第一个礼拜五(今年是3月3日)举行公祷日纪念活动。 19世纪下叶,很多新移民涌入欧美大陆。出于对新移民困境的关怀,美国长老会教会妇女于1887年发出举行全国公祷日的倡议。来自其他宗派的妇女们,也迅速投入到这个祷告的运动中。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教在欧洲一千多年来 ,欧洲先后共接纳了约 150 0万穆斯林人口 ,因而欧洲成了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自伊斯兰教进入欧洲后 ,在欧洲虽然发生了世界上两种文明———伊斯兰文明与基督教文明之间的相互碰撞 ,但这个多元文化社会形成的过程却一直是和平的 ,非暴力的。穆斯林向欧洲的大规模移民活动出现于 2 0世纪 6 0年代。这一时期的主要标志是殖民地的纷纷独立、西方经济的繁荣及柏林墙的出现。欧洲总人口中有 2 %——— 3%的人是穆斯林。经过经济危机的打击 ,各国相继关闭了接纳移民的大门 ,当移民群体意识到在欧洲范围内自己的身份有可…  相似文献   

9.
游戏规则     
随父母移民到美国,卢晓玲就像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都已经高二了,学习还一点都不紧张,竟然有不少比如烹饪、驾驶、摄影、装修之类的选修课占了不少时间。卢晓玲盯着课程表上的单子,又吃惊又高兴。卢晓玲是个开朗活泼的女  相似文献   

10.
<正>三峡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产生了大量的移民。三峡移民的数量之多以及迁入地区范围之广,使得三峡移民计划成为人类迁徙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之一。在这次政策性大范围移民结束十年之后,国家权力的演绎、众多移民的身份的转变与建构,以及汉文化内部的差异等众多的话题依然还在持续的讨论之中。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01年自重庆市云阳县双江区人和镇,迁至上海市浦东新区的移民群体。这批移民属于搬迁入上海的移民群体中最早的批次之一,  相似文献   

11.
许佳君  余文学 《学海》2001,(2):56-59
移民安置时间长短、移民安置模式、远迁近迁等因素都直接影响水库移民与安置区原居民的融合.远迁移民在自然环境适应性上,明显表现在地理环境、资源环境和人文环境几个方面;移民社区群体关系分析则表现在地缘关系认同、社会互动等方面;当然,语言、民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产方式等也是影响移民同安置区原居民融合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佛教在美国     
佛教在美国郑钦地美国是一个多元民族的大熔炉。原住民印第安人信仰原始宗教,盎格鲁撒克逊族信仰基督教,亚洲移民大都信仰佛教,西藏喇嘛(藏人移民来美的很少,其中以喇嘛较多)则带来藏传佛教。如果以1893年在芝加哥所召开的“世界宗教大会”(为期2周)做为亚洲...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年轻的现代国家之一,同时也是现代世界最年轻强势的帝国,而且近乎施蒂纳意义上的那个"唯一者"。一个基于"五湖四海"的多民族移民——甚至,最初还只是被放逐的败落者或流放者——所组成的年轻国家,建国不足两百年便能够取大英"日不落帝国"而代之,成为现代世界头号帝国,这本身便是一个国际政治的奇迹,其间必有诸多耐人寻味之处。以我陋见,"帝国"并非天然的贬义词,"帝国主义"才具有政治价值的  相似文献   

14.
几十年来的经济改革与开放使中国人开始面对经济全球化及其附带的社会文化变迁所造成的各种挑战。海外华人移民群体参与基督教的现象即是这一重大变迁之一。本文利用笔者在法国与意大利进行的多点人类学田野调查,对华人移民基督教在社会经济地位、区位框架以及移民适应的方式渠道这三个层面上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试图理解世俗化欧洲框架下华人移民基督教兴起的原因。最后,本文指出现阶段欧洲华人移民基督教的最大特色是依托于华人家庭与华人商城的社会经济纽带的放射性发展模式,而这与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10月5日,瑞典文学院宣布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日裔英国籍作家石黑一雄,以表彰他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成就。颁奖词是这样写的:"他的小说富有激情的力量,在我们与世界连为一体的幻觉下,他展现了一道深渊。"石黑一雄享誉文坛,与鲁西迪和奈保尔被称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上海基督教H堂教会的一个基层团契为案例,探讨由农村来到上海的移民所面临的失落和困境,以及特定的城市教会活动如何给新移民带来精神、情感和心理上的补偿,从而促进新移民的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上海基督教H堂教会的一个基层团契为案例,探讨由农村来到上海的移民所面临的失落和困境,以及特定的城市教会活动如何给新移民带来精神、情感和心理上的补偿,从而促进新移民的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18.
去年我随省市民委主任访问团访问巴西,从而有机会领略到了这个足球王国的宗教实景。巴西是一个主要由移民组成的国家,移民来自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因而集中了西方到东方的多种宗教信仰。在巴西的城市中,到处可见各种教堂、庙宇。在巴西的各种宗教中,天主教是最大的宗教。在全国人口中,天主教徒占90%以上,人数比例在全世界也是比较高的。天主教是伴随葡萄牙殖民者一起进入巴西的。1500年4月22日,佩德罗·卡布拉尔发现巴西,把它取名为“圣十字架岛”,后改为“圣十字架地”,从此,天主教便同巴西紧密联系起来。来到巴西的葡萄牙移民,只有是天主…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6,(8)
正佛教是一种世界性宗教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持续性,强烈影响着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它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水平,是人类在一定历史阶段适应与改造自然状况的映射~[1]。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佛教文化深深地嵌入了中国民众的精神世界之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每位民众都是佛教文化的承载者。随着中国民众向外移居,汉传佛教也随着带到海外,传播范围随着中国移民移居地域的扩大而扩大,正所谓有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独立后华人民族精神与凝聚力异化的个案分析新加坡共和国教育部杨瑞文新加坡共和国自1965年独立以来,因3百万人口中有75%是华人,有人戏称为第三中国。因26年来各种族杂处,又继承了英殖民政府官僚体制,英语为唯一共同行政语,华校消失,遂形成“受英文教育者”与“受华文教育者”(包括老一辈华族移民),在华族精神文化上与民族凝聚力上分裂、割绝与对立的文化现象。一小部分受英文教育者要全盘西化,学英语,用刀叉,吃西餐,唾弃华人母族精神传统,反对华人语言文化,提出“新加坡华人非华人”,应成为“世界公民”的论调。他们崇尚英美生活方式,认同西方价值观,宣扬“文化”。另一方面,受华文教育者,包括老一辈移民却热爱华族优良传统,维护华人语言文化的传承。他们卑视异化了的华人,批评他们“变种”,不爱国,数典忘祖,成为“无根异类”。此情势发展至今年,益形尖锐化,在报章上互相攻讦,批评,互伤感情。华族精神与凝聚力至此被异化、分化而削弱、变异。新加坡华人产生这种分裂、异化的现象,正反映出200年来受到西方势力与文化冲击的结果。新加坡独立后,华人从同质的社会与文化,转变为异质、多元的社会与文化,其原因有:①英殖民及亚细安政治上的影响;②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