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医学科学也将步入新的纪元。在展望新世纪医学科学的时候,任何前景的设想都不能离开关于医学目的的设想。因为任何学科的发展和前景,必然是以其终极目的和现实目的为先导的。所谓“有的放矢”,没有目的,就失去了假设与发展的意义。本文将要论述的是关于医学在新世纪的目的──死亡之死亡。寓义很明了,就是在人的生命生活中消灭死亡的目的,或长生不死的目的。其实,死亡之死亡,并非是医学科学将要步入21世纪才提出的目的,而是这一学科从诞生时起就树立的终极目的。因为医学自其开端就一直为消灭人类的死亡而…  相似文献   

2.
关于安乐死与尊严死:医学与哲学工作者的对话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引言 医学与哲学都将死亡作为研究对象哲:死亡的讨论是哲学家永远关注的话题。对死亡的研究贯穿整个哲学史,从毕达哥拉斯到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萨特,哲学家都把对死亡的研究作为各自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前苏联学者弗罗洛夫所说:“任何一个哲学体系,如果它不能诚实客观地回答与死有关的问题,它就算不上一个完整的体系。[2]医:死亡也是医学家永恒的对手。追求长寿与健康是人类的愿望。长期以来,我们认为医学的目的就是征服疾病和死亡。医学总是和痛苦、疾病相伴随的,而痛苦和疾病的结局就是死亡。对单一个体而言…  相似文献   

3.
关于“医学目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鉴于当今世界医学面临的新形势,研究医学目的是具有全局意义的发展战略问题,也是与人们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笔者认为,医学目的是“预防疾病,维护健康”,而非“清除疾病,阻止死亡”;医学维护的是健康的生命,而非仅具有生物学意义的生命;医学要研究“生”,也要研究“死”。  相似文献   

4.
人是一种承担着有死性的存在物,一切从人出发并为了人的事业都必须在“人固有一死”的背景中进行.首先阐述了死亡对于医学的背景意义:死亡是人类面临的客观的、必要的限制,关于死亡的立场对于医学具有源始性与优先性,最后从三个方面揭示了当代医学对于死亡的立场:遗忘.  相似文献   

5.
医学目的研究与预防医学的发展大连市卫生防疫站(116021)王子尧大连医科大学(116022)苗术文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及死亡顺位的变化,健康的概念也随之更新。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要达到生理上、心理上的完好状态。这就给医学目的提出...  相似文献   

6.
论医学的应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医学的应当包含三层含义:1.作为目的的应当。医学渗透着人的功利目的,即“防治疾病,维护健康”,“阻止死亡,延长生命”,“解除病痛,使心身舒适”。为此还必须有非功利目的--追求医学真理。功利目的在本质上是稳定的,但是在不同时代、国家和社会总会具体化为不同的内容和形式。2.目的性与客观真理统一的应当。要实现医学的三大功利目的,就必须遵守医学的内在规律和影响医学的各种外在规律。3.目的合理性与手段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关于调整医学目的与服务模式若干问题的研究提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调整医学目的与服务模式若干问题的研究提纲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会(1995年1月)医学目的与服务模式是一个涉及医学科学与医疗卫生事业全局性问题。本会自1994年11月决定开展“医学目的·生命质量·医学伦理”的讨论以来,全国25个省市近300余名从事...  相似文献   

8.
医学目的与健康人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目的与健康人群牡丹江市第一医院(157011)李扬王丽兰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116012)孙珍荣目前的医学目的偏重于个体病人的疾病治疗,这与WHO提出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目标不相协调。WHO提出的健康定义是:健康是整个身体...  相似文献   

9.
先秦儒道死亡思想各有特点。在对待死亡态度上 ,儒家重生轻死 ,对死亡存而不论 ;道家则由反对悦生恶死 ,进而歌颂、赞美死亡。在对死亡本质的认识上 ,儒家认为死由命定 ,是天意的体现 ;道家则认为死是气聚气散的结果 ;同时二者又都认为死亡本质上是一种安息。在对待死亡价值问题上 ,儒家强调把死亡落实到道德价值的开拓上 ;而道家则坚决反对给死亡以价值判断 ,强调避死全身才是人生之根本。在超越死亡的途径上 ,儒家认为只要生活充实 ,为理想而奋斗 ,创造了某种永恒之物 ,便可超越死亡 ;而道家则强调通过“心斋”“坐忘” ,达到与大道合一 ,从而实现死而不亡  相似文献   

10.
圣诞节我们纪念耶稣降生成人,住在我们中间,为人典范的奥迹。复活节我们纪念耶稣受苦受难,死后埋葬,第三天从死中复活获得新生命的逾越奥迹。而他战胜死亡所用的武器就是十字架,他用十字圣架救赎了普世,使所有的人在耶稣内都是新的受造物(格后5:17)。藉着他洒在十字架上的血,天主缔造了天上与地下的和平,天主愿一切与他重新和好(哥1:20)。为此十字架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工具,促进人与神、人与人、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共融。  相似文献   

11.
临终关怀与安乐死之比较──我们能做些什么解放军总医院学员队(100853)施晓亚医学越是尖端、越是现代化,越是不愿意谈论死亡。现代医学一味追求医学科学的辉煌成果,不惜采用一切高技术手段使生命延续。当死亡来临时,医生们并不认为这是不可抗拒的,而总是感到...  相似文献   

12.
从“念佛救度”和“中阴得度”看佛教死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兰闵 《法音》2009,(8):5-15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Being and Time)中说,人是“向死的存在”,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死。医学与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可以让人类死亡时的痛苦有某种程度的减轻,但由于目前科学家对人死后的情形仍无法用实证的方法进行研究,也就无法找到有效方式帮助亡者减少对死亡的恐惧。  相似文献   

13.
广义的圣人观包括三方面问题:(1)何谓圣人?(2)人能否成圣?(3)如何成圣?在 王阳明以前,中国古代学者一般比较关注后两个问题,并将之规约为:“内圣之境何以可能?”王阳 明经历早年成圣实践的失败,开始自觉反思“何谓圣人?”亦即圣人本质的问题。他将圣人本质规 定为纯德性方面,剔除了宋儒(如朱熹)所尤为强调的知性因素。由此,他还对有关圣人观念做了 澄清,这种努力的结果是,在中国圣人观的逻辑发展上完成了“为圣人祛魅”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4.
脑死与捕鲸     
脑死与捕鲸日本明星大学小阪康治在当前日本所面临的许多医学哲学问题中,承认脑死即是死亡;因心脏死而做脏器移植手术问题,有着各式各样的议论。拙文想着重从思想感情角度,针对脑死与心脏死的文化背景,进行探讨。医学伦理与生死观问题的难点在于:在医疗第一线上,常...  相似文献   

15.
佛教与医学     
《法音》1991,(6)
生老病死,是佛教所说人生诸苦中之最根本者,对生老病死问题的根本解决,可谓佛教的出发点与基本宗旨所在。而医学,也以解决生老病死尤疾病问题为其基本研究课题。佛学与医学,可以说有共同的出发点。佛经中常以医为喻,称佛陀为大医王,法如药方,僧如看护,是众生摆脱生老病死之苦的依怙。从佛学的眼光来看,人本性本来超越生老病死,本来涅槃,——涅槃,便有“无病”、“无老”、“无苦”、“不死”等异称。现前生老病死诸苦俱备的状况,从实质而言是一种病态。佛学的全部教理行果,便是为针治和彻底改善病态人生而设,从广义与深义而言,可以说是一门完备的、多层次的医学。  相似文献   

16.
人是一种承担着有死性的存在物,一切从人出发并为了人的事业都必须在"人固有一死"的背景中进行。首先阐述了死亡对于医学的背景意义:死亡是人类面临的客观的、必要的限制,关于死亡的立场对于医学具有源始性与优先性,最后从三个方面揭示了当代医学对于死亡的立场:遗忘。  相似文献   

17.
佛学与死亡学佛日死亡,是自然界对人类这个万物之灵的最大挑战。没有谁不面临这一挑战,没有谁不在与死亡的战斗中惨遭失败。明人袁中郎说得好:“茫茫众生,谁有不死?堕地之时,死案已立。”每个人从呱呱堕地便开始了向坟墓的进军,死神之绞索从一出生便套在每个人的脖...  相似文献   

18.
医学创新教育面临的难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医学创新教育面临的难题 1.1医学教育观念陈旧、培养目标单一 传统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在这种医学本体功能单一性目标的影响下,医学的所有理论和法则都紧紧围绕着“战胜疾病”这一功利化的目的而展开。还没有从更高境界和更深层次上对“人为什么会生病,怎样才能不生病”等涉及人的全面本质问题的医学社会功能进行更加理性的价值评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医学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医学目标:一是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和维护健康;二是治疗和治愈疾病;三是减缓由疾病带来的痛苦和疼痛;四是预防过早死亡,促进安乐死,为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种现代医学目标要求高等医学教育从传统的单一性目标转变为培养既能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又能指导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珍爱生命的生活观的医学人才。从我国目前医学教育的现状来看,虽然已经认识到传统医学教育培养目标单一性的缺陷,也提出要加强对医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然而,我国的医学教育仍存在着教育框架不尽合理,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薄弱,培养的医学生人文、心理、社会学科知识缺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MEBT/MEBO(烧伤湿润暴露疗法及其湿润烧伤膏)作为一种全新的烧伤医疗学术体系,自80年代末创立以来,经过10年的国内外推广应用,在现代医学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站住脚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医疗成就也展现了医术与医德的完美结合。MEBT/MEBO医德的实质和核心是“一切以病人为中心”、“造福于人类”、“为人类作贡献”等[1]。它是社会主义医德的具体体现,蕴涵和具体体现于MEBT/MEBO的学术和实践的各个层面上。1 医学思路的变革和全新价值目标的确定使MEBT的道德内涵达到了最高最完美的境界医学思路…  相似文献   

20.
自然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山东省荷泽地区人民医院(274031)梁兆科人们通常所说的“医学模式”一词的含义看似简单,实际深究起来却相当复杂。笔者经过长期的思索和考证,认为它应该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1。它反映着一定时期医学对人、疾病、健康等问题的本质的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