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对21世纪哲学的展望在这里,首先想列举若干目前在我头脑中浮现的与面向21世纪的哲学课题相关联的项目。1.和人类史的课题的呼应面向21世纪,至少可以说是面向21世纪前半期的人类史的课题,大致可以认为是以和平与民主主义为本质契机的对真实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追求。某些国家的宣传媒体,借以苏联为中心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之机,大肆宣扬社会主义的实验最终归于失败、社会主义的理想已经破灭等谬论,但这只不过是一种缺乏足够证据的武断的判断。之所以这样说,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随着原苏联及其周围的东欧的许…  相似文献   

2.
现代西方社会思潮,是指产生于西方社会、发生于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社会思潮。它派系庞杂、学说众多,但这些思潮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因而又有如下共同的特性。(一)非理性主义倾向。现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最早源头,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哲学上的非理性主义流派——意志主义。叔本华、尼采的意志主义引发出以无意识、泛性论等非理性的“欲”为主要特征的弗洛依德主义,以及以个人的情绪体验为核心的存在主义,影响到以社会批判为核心,鼓吹“爱欲解放”论的法兰克福学派。这一影…  相似文献   

3.
民族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主导这一进程的伟大民族,堪称“世界历史民族”。引领人类的精神成长和思想进步,这是世界历史民族的理论使命。以“世纪”为尺度定位马克思主义,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马克思主义跨越三个世纪,能够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纪形态、主干形态载入史册往往是世界历史民族的权利。一个理论冠名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策源地必须是世界历史民族,研究对象必定是世界伟大样本,理论成果必定具有世界历史意义。中国进入新时代,标志中华民族上升为世界历史民族,中国具有绝对权利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纪元。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世界历史意义——在解码中国样本的过程中关注人类共同难题,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开启中国马克思主义世界化的新向度,在改变中国的过程中承载影响世界的新使命。中国在全世界举起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意味着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特定历史阶段,担负起推动人类精神成长、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世界历史使命,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之再度青春化、中华民族之再度青春化。  相似文献   

4.
《现代哲学》走过12年的历程,克服种种困难,正在出版第50期,在全国得到好评,成为中国哲学类核心刊物。这是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传部关怀、领导,广东哲学界和各有关单位大力支持与编辑部同志艰苦奋斗得来的,需要很好地总结经验,迈向新世纪,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贡献。《现代哲学》要作出新贡献,需要做好多方面工作,有两点很值得注意。一是认清新世纪,做新时代的“雄鸡”。ZI世纪是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世纪(局部冲突和战争仍存在),是个科学、文化和信息蓬勃发展的世纪,是个世界经济向着区域化一体化发展的世纪…  相似文献   

5.
随着21世纪的脚步声逼近,在科学与艺术的发展中,出现了一个赢趋势,正如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所*话的那样:“物理与音乐共鸣,声波为科学交响”。李璞珉同志主编的《心理学与艺术》一书,正是这新趋势的表现之一.处于这20世纪和21世纪交替转折的新时期对心理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重视基础心理学又要加强应用心理学。《心理学与艺术》一书,就是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框架,并结合了文学、艺术的大量资料,拓宽了文学艺术心理应用的新尝试。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文艺心理学一类的节省烟1936年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  相似文献   

6.
《法华经》的中心思想──以一佛乘思想为中心[日]菅野博史一、序言《法华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经典中的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一。关于《法华经》在印度的成立时间,根据以往的研究,一般推定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2世纪左右,若把这300年之间再缩小范围是相当困难的。在传...  相似文献   

7.
逻辑实证主义在二战后才被引入日本哲学学术界。在此过程中,赴日参加“美国研究研讨会”的美国哲学家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第一代分析哲学家出生于20世纪20和30年代,20世纪60年代开始产生一定影响,其中一些人在20世纪70年代出版了高质量的原创著作。第二代分析哲学家出生于20世纪40和50年代,他们在20世纪70和80年代开始教学,并继续发表分析哲学方面的论文和著作。多年来,分析哲学一直被称为“科学哲学”,大意是指科学的哲学。它经常被批评为“非哲学”。然而,分析哲学改变了哲学讨论的风格,并使形成一种足以以可理解的方式表达哲学思想和论点的语言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现象学研究在我国述评黄见德(华中理工大学哲学系430074)以胡塞尔为代表的现象学思潮在我国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现象学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最有影响的派别之一。用胡塞尔的话说,它是一种描述的心理学,是一种可靠的哲学方式和一种普遍的科学,即第...  相似文献   

9.
21世纪的钟声突破冰凌的重围,冲出严冬的防线,带着美的憧憬,带着新的梦幻,带着新的希望,向我们大步走来了!面对新的世纪,人们不免思索自己的未来在何方。然而,“未来并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创造的地方。”未来的白领将以什么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呢?学习是通向二十一世纪的个人护照如今我们看到,以信息工业为主要特征的新技术革命浪潮正冲击着全世界。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本世纪中叶,人类科学知识总量每隔5至7年翻一番,现在为每隔3年翻一番,21世纪就要到来了,随之而来的还有对人才的更…  相似文献   

10.
麻风病作为一种慢性传染病,被赋予了特殊的宗教内涵。澳门开埠初期,天主教会以主导者身份创建麻风病院。17-19世纪,教会从主导地位退居为辅助者,在宗教领域配合澳门当地政府参与麻风病院的运作。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随着澳门现代医疗体系的建立,教会与政府进一步明确分工,教会更侧重于提供日常管理和宗教服务。从独立运作到与政府分工合作,天主教会在澳门麻风病院的发展史上作出了宗教和世俗两方面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形塑了澳门社会,同时见证了澳门近代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治体系的变迁。  相似文献   

11.
探索工业化、信息化和生态文明相结合的现代化道路——“新产业革命在中国”课题组成立黎声(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一场震撼世界的新产业革命正在席卷全球。这场以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为核心的第五次产业革命,如同18世纪以机器技术和机器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革命一样,已经和...  相似文献   

12.
10世纪以降,随着佛教世俗化的日渐深入,佛教在中国各地的传播亦尤为注意与各地的社会实际相结合,由此中国佛教发展过程中的“地域化”日渐深入。明中期以后,随着九华山佛教影响力的日益提升,各地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小九华”,多与九华山佛教有关,其多位于今江淮分水岭以南的皖南、苏南及浙江等地。各地信众以大、小九华为坐标,通过当时较为成熟的交通网络进行联接,由此形成不同层级的九华佛教文化体系。这一佛教文化体系以九华山佛教地藏信仰为主要特征,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域化”倾向,是10世纪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中国东南地区佛教发展“地域化”不断强化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以日本研究中国景教的权威佐伯好郎博士为首的一批学者,把西安府西去150里的盩厔县大秦寺,认定为唐代一所重要的景教寺院。本文质疑这一看法,认为该寺始建时便是一所佛寺,除了名称与唐代景寺雷同外,迄今没有任何考古发现或文献资料足以证明该寺曾属景教。  相似文献   

14.
评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二十世纪即将过去,二十一世纪即将到来,在这世纪之交,回顾过去,瞻望将来,要写点什么,真是千头万绪,百感交集。在即将过去的二十世纪中,曾经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使数千万人丧失了生命,使人类多少世纪创造的文比遭受到难以估计的损失。但是,在这个世纪中,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人们创造出征服太空的奇迹,特别是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必须以“对话”代替“对抗”,以“和平竞赛”代替“军备竞赛”,二十一世纪将或是一个人类充满希望的世纪。人们都希望人类社会走上“和平与发展”的道路、然而在这样一个时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行将成为历史。思想文化意义上的世纪往往并不契合于一般意义上的时间的纪年。假若说20世纪的世界历史大致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起点,以苏联解体为下限,福山《历史的终结》①一书似可谓其“经典性”文献记录的话,20世纪的中国历史则当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先导,以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尾声,“现代”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生活的基本场景,而不再只是一场梦幻与憧憬。与此相应,世纪末的欧美国家或津津乐道或满怀忧虑地谈论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纪末的中国社会则始而小心翼翼继之众说纷纭地思考后现代的林林种种;后现代对于中国来…  相似文献   

16.
迈向21世纪的国际权力(power)趋势,正朝向多极结构发展,而迄世纪交替前夕,全球各地仍呈现着杌木皇不安的动荡危机。因此,在进入下一世纪之际,如何维护区域安定兼及世界和平,以追求整体人类的繁荣与福祉,乃是举世的共同期望。在这一目标之下,中华文化的高...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既是科学与技术迅猛发展的年代,也是地球村民们为这种迅猛发展而大喜大悲的年代。查尔斯·斯诺于本世纪六十年代挑起的“两种文化”之争,拉开了人们在现代意义上重新审视科学文化的序幕。在随后的运动中,产生了两股不利于科学的潮流,其一是来自知识界的非理性主义和怀疑主义,其二是来自公众的反科学思潮。在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日益明显、严重,反科学的呼声空前高涨起来。但这一思潮亦有其先天木足之处,即它主要是以伦理诉求为主旨,因而对科学来说还只是一种“外在的”评价。但就在ZO世纪即将结束之际,美国职…  相似文献   

18.
祝福新千年     
新千年的钟声已经敲响,21世纪的曙光正普照着大地。在新的千年来临之际,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以不同的形式迎接它的到来,有欢呼,有期盼,共同祝愿在新的千年里世界和平,人类幸福。在20世纪中叶站起来的中国人,更加懂得新世纪到来的意义。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华古国英姿焕发,为迎接21世纪的到来,首都北京筑起了中华世纪坛,平安而响亮悠长的钟声鼓起了中华民族腾飞的风帆,带着中华儿女的祝福回荡在华夏大地,同时也在倾诉着上个世纪中华民族的曲折历程和奋斗呐喊,激励着全体中国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统一大业和世界和平继续前…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主义思潮是20世纪中国哲学主要思潮之一。它在20世纪中国哲学诸思潮中是最早发生的。其基本点在于强调并放大科学意义和科学方法,认为只有用科学方法才能对宇宙人生作出正确的认识和说明,主张把哲学建立在实证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哲学沿着科学化、实证化的方向发展。科学主义思潮的出现与发展、影响和演变,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以中西文化碰撞、交流、融合为背景的20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近百年来西方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现代化的双重哲学运动。一、科学主义思潮的崛起科学主义思潮的发生,可以追溯至19世纪末戊…  相似文献   

20.
百年来,佛教与中国社会和文化一起经历了沧桑巨变。无论是组织形式还是教义宗派,无论是社会功能还是文教事业,中国佛教在20世纪整整100年间都发生了巨大变革。世纪之交,回顾和总结20世纪中国佛教走过的发展过程和历史经验就成为佛学研究者一项重要的使命。在我们刚刚跨入新世纪的时候,陈兵教授和邓子美教授出版了他们合写的40万字的专著《20世纪中国佛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中国佛教研究新领域的拓展,标志着20世纪中国佛教史学科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  该书以翔实的资料和宽阔的学术视野对20世纪中国佛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