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刀述仁 《法音》2001,(6):1-3
前不久我和中韩日三国佛教界人士到赵朴老家乡──安徽省太湖县以植树造林的形式纪念他老人家逝世一周年。在赵朴老故宅附近的寺前镇“赵朴初生平陈列室”里,我看到一盘正在放映的录像,那上面记录着1990年9月底、10月初赵朴老重返故里的情景。当我看到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映现在屏幕上时,热泪便不由顺颊而落。我担心控制不住情感而失态,便离席退出播映室。这件事使我想起了1990年12月(朴老回故里的两个月后)赵朴老到云南时的一幕幕情景。赵朴老在云南的活动,我也请电视台录a了相。虽然我怕引起伤感而不敢播放,但往事却历历在目,难以…  相似文献   

2.
赵朴老往生已经四个月了,当时的情景随着时光渐渐淡出,惟有两种景象在我脑海中始终清晰,难以抹去!一是覆盖着国旗的赵朴老遗体,一是灵堂前为他诵经的四众弟子。  遗体上覆盖国旗是国家对他爱国的肯定;四众弟子为他诵经是信众对他爱教的肯定。这情景显示了他爱国爱教功德的圆满!  人的一生充满起伏跌宕,一个年逾九十三的老人,生命的轨迹更是纵横交错,难以陈述,但纵观赵朴老的生平,我个人感到比较明确,爱国爱教便是他的一生。  爱国爱教融合在他生命之中,完全统一,无法分割!  他常为人手书“知恩报恩”,也常给人说“报…  相似文献   

3.
<正>过去由于工作的因缘,时常有机会见到赵朴老,当面聆听教诲。赵朴老的样子是那样的慈祥,在我心目中就是活菩萨。赵朴老弥留之际,我一直陪伴在他身边,这是刻骨铭心的记忆。转瞬间,赵朴老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日月轮转,世事变迁,但对于赵朴老,我觉得他老人家音容宛在,德音未远。捧读他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到1997年9月29日,中日邦交正常化整整25年了。在这个喜庆日子的前夕,我有幸采访了为中日友好而不懈努力奋斗了45年之久,并做出卓越贡献的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利先生。在北京市中心一项医院的宽敞明亮的病房兼办公室里,90高龄的赵朴老慈祥和蔼,仍然是那样才思敏捷。当得知我要采访地有夫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问题时,老人家风趣而幽默地说:“对于你这个突然袭击,找毫无准备,只好随便谈谈吧。”谈话间,赵朴老始终紧扣话题。他说,中日邦交正常化.对于中日两国人民来说.都是一个值得世世代代永远纪念的日子。我与日本…  相似文献   

5.
1998年7月的一天,我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看到了我们中国伊斯兰教的杰出领导者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安士伟大阿訇不幸逝世的消息,使我感到万分的难过,同时为我们伊斯兰教失去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好领导而悲痛。安老归真一周年了,我们仍然十分怀念他。我在十多年前就与安士伟会长认识了,他老人家对人亲切和霭,热情诚恳,特别使我感受到他老人家对外地的尤其是边远地区的穆斯林更加亲切更加关怀。那是在1995年6月,我接到中国伊协的通知,前往北京参加会议。在会议期间,有一天下午,来自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  相似文献   

6.
倪强 《法音》2007,(12):34-37
赵朴老逝世7年了。在他老人家诞辰100周年之际,我对他格外思念。我原是巾国佛教协会负责教务工作的副秘书长兼教务部主任,朴老生前为做好佛教教务工作所作的许多重要指示和讲话,不时浮现在脑海。深感进一步学习和弘扬朴老精神对做好教务工作、建设和谐佛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均有重要意义。现就这一问题谈点学习体会,做为对朴老的学习与缅怀。  相似文献   

7.
忆念恩师悲从心来在校时,我与明海师俩人是同时从净慧恩师座下受居士三皈依戒的,明海师虽比我小几岁,但却先找出家几年。现在虽身在藏区,但想起在汉地与显宗寺庙、大德及师兄弟们接触过程中,给我留下一幕幕温馨感人幽思无限的情景,似乎永恒不能忘怀。记得某段时间,有那么一年半载,几乎每个星期天学校放假时,我都要从北京西郊校园区乘上332路汽车到动物园,再换上103路电车,赶到市中心的广济寺净意法师住处,不知为了什么,总之在他老人家周围身边,在他那小小的屋里、小小的庭院内,总是散发着安祥、平和,一到星期天,他老人家那…  相似文献   

8.
2000年6月17日上午 ,在北京启功先生的寓所 ,我们拜访了启功先生。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大家 ,与赵朴初先生相识相知多年。以下是本次访问记录。何 :首先感谢启功先生接受《佛教文化》杂志的采访。天气很热 ,先生微恙在身 ,实在不忍心前来搅扰 ,赵朴老过世之后 ,他老人家在当代文化知识界的老朋友象启老您、季羡林先生诸位一定都有纪念的话要说 ,我们杂志的读者也很想了解赵朴老在文化学术方面的交往情况———所以 ,我今天来想请教启老了。启老 :本来还有最后一面机会和朴老见面的 ,我的新书出版了 ,一直想送朴老 ,请他指教…  相似文献   

9.
赵朴初先生仙逝的信息传来,我当即浮想联翩。时在海外,想写点文字,但是活动紧张,并且觉得如果急就“表态”,那倒是对老人家的不敬。  那些天,还有后来的日子,稍有空闲喜欢闭目养神,一合上眼,活生生的赵朴老的形象便来到眼前,有时是他的照片,有时是他活动中的形象,或者,两者合为一体。慈眉善目,深邃平易,依然心境恬淡松静。自问这是为什么?我与赵老接触不算多,他的形象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这是一种人格的力量。在他面前,会觉得尘世间许多无聊的事情可以抛却,某些杂念几乎是罪恶。人要保持一点清静、无为,要有点“平常心…  相似文献   

10.
悼文藻     
沈德溶 《天风》2006,(17):16-17
文藻是一个真朋友,一个名符其实的诤友。他看到你工作中的缺点时,他都向你当面提出,而不是像某些人那样对你当面说好话,背后则说你的坏话,让你的缺点在不知不觉中继续下去——文藻同工今春因病去世,作为他的几十年的老同学、老同工,我十分难过。与他生前相处的一些情景常常在我脑海中映过,在此,我选些片断写在下面,怀念这位我所敬佩的老朋友。我同文藻相识是在1943年,那时我和他都考入了圣约翰大学,他念的是土木工程系,我念的是化学  相似文献   

11.
倪强 《法音》2007,(12):34-37
赵朴老逝世7年了,在他老人家诞辰100周年之际,我对他格外思念。我原是中国佛教协会负责教务工作的副秘书长兼教务部主任,朴老生前为做好佛教教务工作所作的许多重要指示和讲话,不时浮现在脑海,深感进一步学习和弘扬朴老精神对做好教务工作、建设和谐佛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均有重要意义。现就这一问题谈点学习体会,做为对朴老的学习与缅怀。  相似文献   

12.
余险峰 《法音》2001,(6):16-18
尊敬的赵朴老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这一年里,人们对他的怀念与日俱增。  由于工作关系,自80年代后期以来,我同朴老有过多次接触,深觉受益非浅。特别是1990年10月19日至11月5日,赵朴老来福建视察期间,我有幸参与陪同,多次亲聆他老人家的教诲,其举手投足,音容笑貌,至今历历在目。正值朴老逝世周年之际,特记下下列一组文字,以为永久的怀念。“一佛出世,千佛扶持”  1990年10月19日,赵朴老从北京飞抵厦门,这是他第二次来闽视察,距离第一次来闽已是整整九年了。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出席由宏船法师(曾任世界佛教僧…  相似文献   

13.
我和苏老接触不多。他长我二十七岁,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音宿,初见时我自然比较拘谨。但他活泼的举止、康洒的言谈、豪放的性格,很快使我们亲近,这是缘份!和苏老直接联系是在199O年,那时我正在编《佛教嘉言书法集》。一日,赵朴老给我一张亲笔书写的字条:“上海有位苏渊雷先生,书法很好,可以请他写两条。”苏老是华东师大教授,中国佛协常务理事,上海佛协副会长,又是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我很容易就与他联系,请他惠赐墨宝。他慨然允诺,一下子寄了五幅,使我又高兴又感动。过了几个月,赵朴老又给我写来了一张字条,内容…  相似文献   

14.
11月9日,北京音乐厅举行了一场“净化之夜”佛教音乐会。赵朴初会长对于这场演出十分重视,特地从医院请假到剧场观看。观众发现赵朴老来了,都很高兴。在演出开始前、幕间休息中,总有人走到他边上祝愿朴老健康长寿。一直到演出结束,还有人来到车门旁表示他们的心意。这种祝愿我常常听到,当他们对朴老表示祝他长寿时,他总是回答:“为了佛教我一定争取多活几年。”这话使我想起了一件事。1947年太虚法师突然给当时只有四抬岁的赵朴老来了~个电话,请赵朴老去看他。见面时太虚大师给了他一本自己写的《人间佛教》的书,并说:“希望你…  相似文献   

15.
永怀的情思     
尊敬的赵朴老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这一年里,人们对他的怀念与日俱增。由于工作关系,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我同朴老有过多次接触,深觉受益非浅。特别是一九九○年十月十九日至十一月五日,赵朴老来闽视察期间,我有幸参与陪同,多次亲聆他老人家的教诲,其举手投足,音容笑貌,至今历历在目。正值朴老逝世周年之际,特记下下列一组文字,以为永久的怀念。  相似文献   

16.
我们怀念慈悲的老法师──纪念应慈老法师圆寂三十周年!郑钟福应慈老法师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年了!回忆起过去见到他老人家慈祥的面貌,对待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好像历历还在眼前。由于我的父亲过去经常到沉香阁去亲近他老人家,1951年我跟父亲去看他,当我向老法师顶...  相似文献   

17.
宽忍 《法音》2001,(6):31-33
今年5月21日,是朴老西归一周年。本会编辑出版了《赵朴初居士纪念集》,本刊和《佛教文化》都编发了纪念专辑,薤露悲歌,同申哀悼。全国各地寺院亦同期启建回向法会,法鼓梵音,以寄芸芸佛子无限追思。这些都表明赵朴老在全国佛教徒和社会各界人士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和人们对他老人家的深切怀念! 朴老是本刊的创办人。笔者由于从事编辑工作的殊胜因缘,亲承謦欬,时沐化雨春风,可谓得天独厚!在编辑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难以把握时,我们总是向他老人家请示。朴老尽管日理万机,却不顾耄耋高龄和多病之躯,总是迅速及…  相似文献   

18.
《法音》1996,(11)
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杨同祥副局长在中国佛学院四十周年校庆纪念大会上的讲话(1996年10月21日)尊敬的赵朴老,各位领导,各位法师,各位来宾,中国佛学院的全体师生,同志们,朋友们:首先,我向大会报告,李铁映同志来电话告诉我局,朴老邀请他参加今天的纪念大会...  相似文献   

19.
觉灯 《法音》2000,(7):20-21
月光下的蓝毗尼,皎洁如水。月亮的银辉,把蓝毗尼园映照成一个至善至美、如诗如画的琉璃世界。 我站在中华寺的月台上,仰望着蓝天明月,沐浴着圣洁银光。稍一俯首,便看见赵朴老题写的“大雄宝殿”四个字在周围琉璃瓦的映衬下放射出银色光芒,好象在细细私语──“斯人已去,夫复何言!”只不知普天下类似的匾额还有几许?“明月春风,不劳寻觅”,老人家肯定知道这座他亲自命名的“中华寺”已经在佛陀家乡转起法轮……而今晚这十五的月亮,莫非也喻示着他老人家的“助德圆满”? 我停顿一下思绪,不禁想出去走走,去找寻那种由晦而明、由…  相似文献   

20.
明斌 《法音》2009,(12):35-37
我与佛源师父的缘份.用自己的话说是前世因缘今生见.今生的缘份定来生。2007年春节.我随中国佛学院的耀发法师和郑舒元居士一行去广东云门寺拜见佛源老和尚.2008年4月我决定到云门寺短期出家.到了常住以后老和尚非常高兴.在病中亲自为我剃度.我今生至死也不会忘记当时的情景.他老人家问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