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国历史年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齐国历史年表(起公元前1122年,迄公元前771年)公元前(以下简称前)1122年己卯周武王(姬发)十三年齐太公(姜尚亦日吕尚)元年武王封太公于营丘(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西北一里)。曰齐(侯爵),以夹辅周王室。(姜尚是齐国的始封君主)太公“东就国,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黎明至国,莱侯(旧殷商诸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莱人,夷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逻辑学中,形式逻辑矛盾律的理论概括是由后期墨家作出的(约在公元前4至3世纪)。后期墨家在《墨经》中把判明和争辩一对矛盾命题的真假值,叫做“争彼”。如针对一个动物,甲说“这是牛”,乙说“这不是牛”,这就是“争彼”。而矛盾命题的真假值规律是“不俱当,必或不当”,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假如这个动物被判明是狗,那么说“这是牛”就是假的,而说“这不是牛”就是真的。但是早在对矛盾律作出正式的理论概括以前,即在公元前5世纪,墨子(约前480至前420)已经朴  相似文献   

3.
晏子与廉政     
晏婴(约公元前580年——前500年),字平仲,莱之夷维(今山东高密)人,灵公二年(前556年)登上齐国政坛,官至齐相。其人敏锐善辩,刚直不阿,鞠躬尽瘁,尤以节俭廉政闻名于世,世有“管侈晏俭”之说。笔者就其思想的闪光点——清正廉俭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依据墨家学说主旨、队伍组织、从事工作,特别是社会作用的不同,可将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发展分为兴盛(公元前444年至公元前381年)、衰败(公元前381年至公元前311年)、转型(公元前311年至公元前250年)、重兴(公元前250年至公元前221年)四个阶段.兴盛阶段,墨家着力游说诸侯、传播学说、制止攻战、助弱国守城;衰败阶段,墨家学派分化内斗,三派弟子活动转型;转型阶段,“谈辩派”后学热衷于空言思辨,“说书派”后学被视为与儒家同类,“从事派”后学对“任侠之风”产生重大影响;重兴阶段,墨家学派声势复盛,“说书派”后学的宣传,“从事派”后学对墨家精神的继承,“谈辩派”后学与儒家、法家的尖锐争辩,都产生了重大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5.
赵缊 《管子学刊》2003,(3):24-30
姜齐在今山东的封立时间是周初东征灭薄姑践奄以后、周公归政成王之前,约当公元前1040年与公元前1039年之间;其最早的领封空间在今济阳至平阴之间沿古济水一带;其领封君当为丁公假,实际就封君为乙公得。齐得以立国,其背景是周初三公(周公、召公与太公)彼此在政治上围绕权力、利益矛盾斗争及不断妥协平衡的结果,也是周天子(成王)对其娘家姜姓集团在荥地政治损失的一种补偿。  相似文献   

6.
燕国材 《心理学报》1982,15(3):25-33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在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9年至前122年)的主持下,于公元前118年前后,由他和他的宾客集体撰写的。据《汉书·淮南王传》载:“淮南王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为《中篇》八  相似文献   

7.
佛教佛教是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相传在公元前六世纪至前五世纪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南部)净饭王的儿子悉达多·乔答摩(即释迦牟尼)所创立。是当时反婆罗门教的思潮之一。婆罗门教相传形成于公元前七世纪,以崇拜婆罗贺摩(梵天,即创造之神)而得名。此外还信仰多神。它把人分为婆罗门(祭司)、刹帝利(武  相似文献   

8.
安平故城     
安平城,春秋早期以前纪国(中心区域在今山东省寿光县)属邑,名曰“酅城”。纪国曾与齐国对峙为敌,《史记·齐太公世家》载:“(齐)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时在周夷王三年。春秋时期齐国国势渐强,逐步蚕食纪域。《春秋左传·庄公三年》(公元前691年):“秋,纪季以酅入于齐,纪於是乎始判。”判,分也。纪季是纪侯之弟,酅是其封  相似文献   

9.
邹衍年谱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公元前324年周显王45年,齐威王33年。邹衍约在此年生于齐。公元前320年周慎靓王元年,齐宣王元年,魏惠王改元15年。邹衍约4岁,在齐。孟子到大梁(开封)见梁惠王。邹衍不可能与孟子同时适梁见梁惠王。公元前319年周慎靓王2年,齐宣王2年,魏惠王改元16年。  相似文献   

10.
田光烈 《法音》2007,(8):9-14
释迦牟尼佛生于公元前565年,灭于公元前486年(一般传说为公元544年),年八十岁。公元前530年,他三十五岁,是年成道。  相似文献   

11.
三十一 张骞 张骞(?—前114),西汉武帝时首通西域的使节。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公元前138年,以郎应募出使大月氏,欲相约共攻匈奴。途中为匈奴俘虏。匈奴“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后寻机西走大宛,经康居入大月氏。大月氏不愿与匈奴为敌,未能缔约,张骞又至大夏。留岁余,在归途中又被匈奴扣留。一年后,乘匈奴内乱得脱,于公元前126年归汉。“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汉武帝封他为太中大夫。公元前123年,张骞从卫青出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公元前119年,张骞建议武帝联结被匈奴赶出故土的乌孙,  相似文献   

12.
“道家”之称,最早出现于西汉初年太史公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中;先秦时期无道家之名。但据《庄子·天下篇》载,当时反映我国古代道术传统的有五个流派,即墨翟、禽滑厘学派,宋钘、尹文学派,彭蒙、田骈、慎到学派,关尹、老聃学派,庄周学派。除墨翟、禽滑厘外,后世不少学者把其余四个学派统称为道家。可见,老庄道家学派是先秦时期的老聃学派与庄周学派的合称。老聃,姓李名耳字聃,世称老子。据有人考定,他是春秋时的陈国人,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471年之间。著有《道德经》(即今之《老子》)五千言。庄周,字子休,世称庄子,战国时魏国蒙地人。约生于公元前369年(周烈王七年),卒于公元前286年(周赧  相似文献   

13.
道教辞典     
茅盈(公元前145—?) 道教茅山派的祖师,人称大茅君。字叔申西汉咸阳南关(今陕西咸阳县)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少秉异操,天才颖烁。独味清虚,恬心玄漠。十八岁时弃家入恒山修道,读老子道德经及周易。采药服饵,感道通神。相传盈之高祖,讳濛,字初成,性慈悯,深识玄远,察览兴亡,知周将衰,不仕诸候。拜鬼谷先生为师,隐居华山,绝尘人间,于始皇三十年九月乘龙白日升天。其邑有谣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升入太清,时下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见《云笈七签》卷一百四)。始皇闻之,欣然有寻仙之志。盈年二十五师西城王君,得王母授以妙道。年四十九离  相似文献   

14.
东方朔生于汉文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61年)至后元五年(公元前159年)间,死于汉武帝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他一生郁郁不得志,行事颇具矛盾色彩:狂放不羁却又汲汲求用于朝,聪明智睿却又不能取得同僚的理解,能言善辩却又不能使汉武帝尽用其策。这首先是由于他所受的文化教育和所接受的思想影响而导致的人生多重矛盾性格所造成的,也是先秦不同族源文化系统的文化精神对知识士子的不同文化影响的反映,又是战国"人本精神"促动下形成的士人人格精神的延续与朝廷现实思想政策间矛盾的折射。  相似文献   

15.
行善与作恶是自愿的还是非自愿的?这个问题,无论是在伦理学家的理论探究中,还是在人们对现实生活的道德思考中,可以说是古已有之,迄今仍存.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347年)、西塞罗(Cicero,公元前106-43年)和奥古斯丁(Augustine,公元354-430年)对此问题的解答揭示了他们思想上的传承演进关系,并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前言属灵阅读(Lectio divina,又译"神圣阅读"或"神言灵读")源自犹太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1世纪开始在基督教会中广泛使用。约5世纪初叶由约翰·卡西安带到西方教会,经圣本尼迪克(St.Benedict of Nursia, 480-547)发展并普及化影响至今,故此又名圣本尼迪克祷告。灵阅是透过阅读圣经来聆听神的祷告方法,此种读经祈祷法的优点是二者结合且弹性较大,可用于个人或小组。它包括4  相似文献   

17.
圣经故事     
一天神报信〔预报若翰诞生〕在犹太(拉丁文ludaea,一译如德亚)王大黑落德(Herodes大希律,“希罗杜斯”,公元前37—前4年在位)的时候,阿比亚(Abia,亚比亚,亚比雅,阿彼雅)班里有一位司祭名叫匝加利亚(Zacharias,撒迦利亚,“宰凯里雅,齐克莱亚”)。他的妻子名叫依撒伯尔(Elisabeth,以利沙伯),是亚隆(Aaron,亚郎,亚伦)的后  相似文献   

18.
公元前1115年中国的文官考试(科举取士)。公元1219年古波兰(Bologna)大学的法学考试(口试)。1599年耶稣会颁布笔试条例。1833年在英国举行“印度文官”铨选考试。1870年在美国举行内务部和财政部官员铨选考试。  相似文献   

19.
应重新评价徐福之东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历史上有一些令人迷惑不解的事,至今犹被后人视之为“谜”。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时方士徐福出海“求仙药”去而不返的事,便是千古留下的“谜”之一。唐玄宗天宝十三年(公元754),佛教鉴真大和尚历经波折艰险,把盛唐文化传播到了日本,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颂扬。明成祖、宣宗时,自永乐至宣德(公元1403至1435)年间,三保太监郑和率船队七下南洋,招谕三十余国,播下友谊的种子,受到了后人的赞誉。公元1492年,意大利热那亚水手哥伦布率小船队横渡大西洋,发现了“新大陆”,五百年后的今天,犹为世界航海界及史学界所纪念。可是,早在公元前219年,方士  相似文献   

20.
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各自为政,领主与地主之间争夺政权的斗争十分剧烈,兼并战争连绵不断,农民负担极为沉重,影响了农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广大劳动人民迫切要求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代替诸侯割据争雄的局面。孟子(公元前389~前305年)生活于战国中期,而对当时为政者的横征暴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