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俗话说:“一句话,百样说。”同一个思想内容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即一句话可以有许多个同义形式。说话,对方没能理解,就换一种说法;写文章,对某个表达不满意,就进行修改,这就是在找它的同义形式。“任何一个艺术的表达式都和它的基础语句组成同义结构。从逻辑上说,也就是在不考虑语音和色彩等修辞因素的情况下,这些同义结构可以互相置换,而不致产生意义上的出入。有的即使不能置换,但也提供了许多共同的信息。”(陈宗明:《逻辑与语言表达》,第348页) 同义形式的意义基本相同,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取这个还是用那个却有优劣、高下、文野、深  相似文献   

2.
诡辩,一般是指混淆是非的议论,逻辑学上是指似是而非的论证。作为一思维方式和言语形式,诡辩虽然有其消极的一面,令人深恶痛绝,但对其积极的一面.也不能视而不见。记得一本书上有这样一句话:“诡辩是超越善恶的说话术”。姑且不论这个判断是否准确,但它至少向修辞领域透露了两个重要信息:诡辩是一种面语技巧;诡辩本身无所谓善恶,完全看人如何运用。为善良美好的愿望而用,诡辩就是善的.所产生的效果是积极的;为卑劣丑恶的意图而用,诡辩就是恶的,所产生的效果是消极的。社会需要扬善弃恶,因此.探讨诡辩在言语交际中的积极修…  相似文献   

3.
根据语感的心理学定义,我们发现培养语感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形成语感图式。所谓语感图式,就是主体在言语实践中预先存在的以有关言语经验、言语知识的体系,即以言语为信息载体的心理结构。语感图式的动态表现分两种可能,一种是顺向输入,即语感图式同化言语对象,将新的言语信息整合到原有的图式之中。另一种是逆向输入,即语感图式顺应言语对象,在原有图式的基础上派生或者重新组建新的图式。  相似文献   

4.
基督徒的言语,就好似一把尺子,它能测出说话者与天主之间的距离如何。说话,在生活当中占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人一天不说话,即使是哑巴也要打手势。故此,很少有人在一天当中不会说错一句话。有人虽然信主了,在各方面已经悔改了,但是嘴巴还没有被彻底的洁净。话语,时时刻刻在影响我们与别人的自尊、人格、声誉等等。可见,谨慎言语、箝制自己的口舌,是一件终身大事。雅各布伯书(3:1-12)向我们作了四方面的教训:  相似文献   

5.
禁忌与委婉     
在语言的交际中,禁忌和委婉是一对孪生的兄弟姐妹,二者同源而异流。在社会中,人的生老病死,感情生活,生理缺陷以及性等一系列事物中,都有一些需要避讳的地方。为了增加语言的可接受性,人们常常用比较文雅的言语来代表粗俗的事物,用一种委婉的用语来代替直露的低俗的说法。于是,使用委婉语来表达禁忌语就成为不可避免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6.
精神性疾病患者的诡辩性思维又称复杂性思维,是用复杂言语,表达简单问题,所以让人听不懂。常见机制是反复使用干词、思维删节、语法缺失和错语症,次常见机制是私人用语、过度包含性思维和夸张言语,本质上不是逻辑障碍,而是一种言语表达障碍。反复使用干词是指患者反复使用要表达的具有核心意义的词;思维删节是指患者在言语表达时,漏掉了不该漏的字、词、句;语法缺失是指患者说一句话时,词与词的顺序颠倒了;错语症是指患者在思维表达时,有的词想不起来,就绕开该词,用其他的话来说明该词。  相似文献   

7.
在口语表达过程中,我们常见到一种口语现象──补充表达,人们在阐述说明某一情况、观点时,自己感到说得不够理想,或份量不足,或有失得当而着意进行的纠正、说明或解释性的说法。这是一种使口语表达更尽意更完满且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方式。 具体说来,有这样几种补充方式可供选择: 1.解疑式补充 在讲话过程中,当自己意识到对某一问题的阐述不够完满,或对方可能产生误解时,就应对这一问题的内涵或外延进一步加以说明,以达到准确传递信息的目的。比如,1979年1月,邓小平率中国代表团访美,受到美国总统卡特的热烈欢迎。在白…  相似文献   

8.
张玲 《天风》2022,(7):44-46
<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主要表达方式。圣经中许多经文对人的言语提出要求。《箴言》指出,生死在舌头的权下,言语关乎生命的兴衰福祉(参箴13∶2-3,18∶21,21∶23);新约《雅各书》讲道:“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参雅3∶2)人的言语可以建立造就生命,也可以摧毁杀伤生命,口舌带出的言语威力无比、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9.
言语幽默是幽默的一种主要形式,它的解读需要依靠语境。由于幽默的理解和表达是一种认知交际活动,因此我们在理解幽默含义时必须将其置于认知语境中。本文拟从认知语境的角度出发,探究言语幽默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任何科学都有它自己的任务。任何科学的任务就其共同性来说都是研究事物的规律性。但世界上的事物是各种各样的,不同的科学研究不同事物的规律。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这是一种通俗的讲法。用另一种说法,心理学是研究人自己的一种科学。人为什么是万物之灵、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东西呢?主要是因为人有发展到最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感觉、知觉、意志、性感等在其他动物也是有的。在人的心理中有哪些东西为人所特有从而使人成其为人呢?首要的一点是人有思想,尤其是思维,因而能有意识。人如果没有思想,就不会有意识。再一点是人有言语,会讲话,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言语交换意见,  相似文献   

11.
罗以 《天风》2008,(14):42-43
崇拜,是神与他子民的相遇。崇拜,是一种交流,神向我们说话,我们向神回应。神向我们说话是藉着圣经上的话语,藉着神的创造,甚至是藉着人的行动;人向神回应则是透过言语、文字和音乐。在圣经真理中,有很多是言语所不足以表达而需要以声音来代替的。有时,声音里面蕴藏的意思比言语更加的丰富。  相似文献   

12.
李自章   《心理科学进展》1989,7(2):68-708
诸多心理学著作在讲到言语活动的种类时,一般都是按言语的外部化或内部化的特征,将言语活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部言语。如口头语(包括对话和独白),书面言语,一类是内部言语。如苏联彼果斯洛夫斯基等主编的《普通心理学》等等,就执此说。或者,按在某一言语活动中哪一种分析器占主导,或言语是以哪一种分析器开始的,把言  相似文献   

13.
脑筋急转弯,是突破常规思维方式而解决问题的形象说法。而“脑筋急转弯”游戏是目前时兴的一种问答形式的智力游戏。它文字不多,通常三言两语,先讲一个小故事,然后提出一个问题;有的则直接用一句话设问。所提问题多种多样、五花八门,其答案有虚有实,有在有谐,既有情理之中的解释,更多意料2外的回答。有的问题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有的问题看似复杂,原支不难。问题8正确解答往往是多种思维结合的产物,是知识与智慧的结晶。这种游戏司仅可以丰富业余生活,而且能够启X思维,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增强幽g感。“脑筋急转弯”游戏,…  相似文献   

14.
感恩的天空     
他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年轻教师。每到新学期的第一堂课,他总会为那些新生在黑板上写上这样一句话:"让我们学会感恩!"然后,他就会跟新生们讨论"感恩"这个话题。在学生们的眼里,他们对"感恩"这个词语,既熟悉又陌生。他们大都认为,感恩最终的表达方式,就是以物质报  相似文献   

15.
孔子言语观与现代公关言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言语观与现代公关言语研究张冠湘在古代,无论中国或西方,都是重视书面语,忽视口头语的。孔子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同时又是一位难得的杰出的言语大师。他在盛大的私学教育中,“言语”科目与“德行”、“政事”、“文学”并重,在言语时机的掌握、对象的区分...  相似文献   

16.
国外对儿童自我言语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我言语是儿童言语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是儿童从大声言语向内部言语过渡的中介。有人研究4—10岁学龄儿童言语,结果表明自我言语占儿童全部言语的百分之二十至五十。若自我言语所占比例如此之高,有何作用?其实质是什么?可划分为哪几种类型等问题近十几年研究,对此又有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刘梦欣 《美与时代》2014,(9):114-115
情感是一种特殊的主观意识,它所对应的客观存在应是事物的价值特性,艺术表现也是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情感也就是在探讨艺术创作中所表现出的多重作用和强劲感染力量,以及在美化画面、艺术造型诸多方面的特殊效应及其内蕴丰富的意境、品味等。  相似文献   

18.
一说便错     
据说有一次释加牟尼在大会上说法,手中拈着一朵花,一言不发,众人不解其意,只有迦叶会心一笑,于是释迦就把法门传给了迦叶。 读唐诗时,最欣赏的一种境界便是“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约客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种时候不需任何言语,仅一双善睐的明眸,一颗善  相似文献   

19.
对言语沟通与非言语沟通领域中存在的各种复杂、容易混淆的现象进行了分析与厘清,对言语沟通与非言语沟通之间的质性差异与区别进行了深入剖析,对两种沟通方式传递信息的契合情况和相互作用进行了论述。重新界定与表述了言语沟通与非言语沟通之间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澄清了以往对言语沟通与非言语沟通中存在的模糊认识,探讨了两种沟通方式传播信息的契合性对沟通效果的影响。文章的分析与论述对于重新认识言语沟通与非言语沟通领域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客观准确地把握两种沟通方式的本质及其相互作用的特点,规范当前社会心理学教科书有关内容的表述是一种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构图来自生活,生活能丰富构图.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说法,在形容一个人特别美时,说像画上画的.也有人在评论一幅画中花鸟的形象生动时,说像真花真鸟.这两种说法似乎都有道理,前一种说法是说画面中的人比生活中的人美,后一种说法是画面中花鸟的美又像真花真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