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佛学的一代宗师赵朴初先生不幸去世了 ,消息传来 ,举世为之震惊 ,为之痛悼 :我是最早知道这消息的一个 ,所以格外感到伤痛!我与赵朴老认识已经很久了 ,但直到80年代我才有机会陪同老画家朱屺瞻先生去拜见朴老 ,那时两位老人互致景慕之情 ,朱老还向朴老赠送了他的画作 ,而赵朴老在新中国的宗教事业、文化事业、社会事业等方面所作的杰出贡献 ,早就为广大人民所崇敬了!近几年来 ,我的乡友邱嘉伦先生常为佛学的事去拜见朴老 ,我也随着邱先生一同前去 ,因而常能与朴老晤谈。1998年8月 ,我第七次去新疆调查玄奘取经回国的路线 ,终于在帕…  相似文献   

2.
我与安祥禅的缘份已非一日。本书首篇是一次演讲的记录稿,时间是1991年7月,而我亲耳听到的则是另一次,时间是1992年夏天,地点在长安街东端的国际大饭店,演讲人仍是德高望重的朴老。耕云先生以及参访团团长陈维沧先生就在林老身边聆听。在座还有几十人,其中便有我。朴老在演讲之中曾提到“一时千载,千载一时”的话头,使我至今记忆犹新。其后,耕云先生还访问过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并赠了《大藏经})一部。可惜当时我因有别的事而未能出席,失去了和耕云先生见面的一次机会。但我后来的机遇却远远超过了别人。承陈维沧先…  相似文献   

3.
禅林 《法音》2000,(7):25-28
5月对日,对中国佛教界和广大四众弟子来说是一个灰暗的日子,赵朴初会长因病西逝。从这天下午6时接到中国佛协的通知,到31日在北京主持赵朴老示寂回向法会,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茗山法师寝食难安,先后五次约见我们,倾诉与朴老半个多世纪的深情厚谊。88岁高龄的茗老,在慢条斯理的叙说中,时不时发出一声声长叹。 与朴老的佛教因缘 我与赵朴老相识已有60多年的历史,第一次见面是在上海,用我们出家人的话说,就是结缘。那时,他协助中国佛教会做慈善事业,负责“慈善联合收容会”的难民收容工作。后来,圆瑛…  相似文献   

4.
图为广济寺朴老灵堂外景赵朴老是我父亲的恩师 ,朴老称我父亲为小郭 ,老人家常常叫我小小郭 ,正是由于这样好的因缘 ,我得以有机会走近朴老 ,有机会亲耳聆听这位慈祥长者的教诲。我记得第一次见到赵爷爷、陈奶奶时 ,我还是个学龄前的儿童。也就是从那时起 ,我感到朴老与夫人对我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关心帮助太多了。5月21日是让我终生难忘的日子 ,晚7时正在吃饭的我突然从全国新闻联播的题要中听到一句朴老去世的消息 ,当时离电视较远的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于是我站到了电视机前 ,等后面的报道以便验证 ,不一会儿 ,电视新闻画面果…  相似文献   

5.
1997年12月24日下午 ,近半个世纪未见面的朴老和顾老在北京相聚了。而这相聚因缘 ,则要从稍前朴老去无锡灵山说起。1997年11月15日灵山大佛开光庆典 ,朴老夫妇为了东方大佛之屹立 ,再度来无锡 ,参加开光盛典。在方丈室小憩时 ,朴老看到方丈室内挂着上海图书馆老馆长顾廷龙先生的对联 ,当即问我 :“廷龙先生近况如何?”我即回答顾老现居北京其哲嗣诵芬先生处 ,因年纪关系很少出去活动。朴老听后十分高兴地对我说 :“我与顾老是半个多世纪的老兄弟了 ,你不要忘记 ,待我回去之后我要去看他。”当时我答应了朴老的要求 ,并写信…  相似文献   

6.
1991年初,朴老在上海视察工作期间,当时我在上海市宗教局负责佛道教处工作,局领导嘱我参与负责朴老在上海接待工作。由于连日的接待,我和朴老以及赵夫人已经很熟悉了。中旬的几天,朴老住华东医院2309室进行体检并作短期休息,一连三天的晚上,就由我和中国佛协的一位工作人员轮流陪同。有幸同朴老相伴了几个极长见识的夜晚。每天都有机会与谈兴很高的朴老聊天。记得第一天,谈的是上海的佛教工作,我真是体会了什么叫“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了。 话题是从龙华方丈室内一幅照片引起,那是江泽民总书记在上海当市委书记,一…  相似文献   

7.
创办《佛教文化》新版,是在1991年底1992年初,创刊号与读者见面,已是1992年6月底了。转瞬间,整整过去了两年,本刊已出了12期,恰好是预期的三年的工作量。当初朴老、吴老和李先生聘我做执行主编,相约为三年12期,如今功德圆满,该是我激流勇退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8.
……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魂兮无我,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  一遍又一遍地读着朴老的遗书,我的思潮便随着朴老生死无惧的胸襟飘向无际的星空,朴老那慈祥安宁的面孔一次又一次地浮上脑海……  朴老走了,走在京城暑气渐近的那个下午,那日是小满。虽说人生无常。缘生缘灭,但我一直觉得象朴老这样的长者是应该永生的。老人走了,留下那么多未竟的遗愿,那么多宝贵的遗产,留存在世间的我们,只一味的“欲语泪先流”,似乎就不是一个正信佛子行为了,这样也有违朴老的谆谆诲勉。  在朴老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旅…  相似文献   

9.
朴老走了。对于93龄高寿,福慧双全。功德圆满的老人家来说,可谓欣然无憾。对尚未完全改变人才青黄不接状况的中国佛教而言,朴老这样不世出的关键性人物的西归,不能不说是巨大损失,使所有关心佛教的人们不能不长时间地悲悼。 我与朴老年龄相差近40岁,算不上老相识,但亦非无缘。早在中学时代,我就是他的读者、崇拜者。那时我酷爱新旧诗,憧憬当一个诗人,朴老的诗词,是我最喜欢的当代佳作,每见发表于报端,我辄抄录,其中大多都可背诵。这位德高望重,集佛教领袖、国家领导、大居士、大诗人、大书法家、社会活动家于一身的长者…  相似文献   

10.
得悉赵朴老仙逝,我和老伴杜春华都非常悲痛。朴老住院期间我们多次想前往探视,都未去成。朴老的夫人陈邦织大姐说,朴老长期患病,体质很衰弱,对病菌几乎是无抵抗力了,外面的人最好少去,免得把感冒病毒或其它病菌带进去,加重他的病情。大姐还说你们的盛情厚意我一定转达到,等朴老恢复得好一些时,我给你们打招呼去看他。大姐的一番话说得直率而又诚恳,我们只好作罢。不料现在朴老竟乘鹤西去,想到未能再当面问候一次,真是深感遗憾和疚歉! 朴老学富五车,德高望重,性温厚而慈样,人们都尊称他为赵朴老或朴老。我们老两口同他们夫…  相似文献   

11.
景伟 《法音》2007,(12):38-39
今年是朴老的百年诞辰,他老人家离开我们已有七个年头了,每每想起和朴老在一起的时光,有恍如昨日的感觉。朴老一颦一笑,蕴含着他不凡的人格魅力。我在朴老身边工作十年,这种机遇使我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12.
今年5月22日清晨,当我从广播中听到赵朴老逝世的噩耗时,我以为听错了。因为一年多前,朴老曾在北京总医院接见过我们,当时朴老说话响亮,思维敏捷,身体硬朗。后来,听说朴老还到香港去了一次,应邀参加庆祝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的活动。回京后,因劳累过度病倒,一度病危,但在医生的抢救下,转危为安,病情趋于稳定,正逐日见好。想不到朴老会这么快地走了。  朴老是《辞海》的编委,先后参与《辞海》试行本至《辞海》(99年版)各个版本的佛教条目的组织和修订工作;朴老还为我社《唐诗鉴赏辞典》等鉴赏辞典系列题写了书名,并将他唯…  相似文献   

13.
觉醒 《法音》2001,(6):33-34
星冷月寒,我国宗教界的一代伟人赵朴老,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一年的岁月,在无垠的宇宙中,虽然仅为一瞬间,但我却觉得这一年是那样的悠长。岁月无情,却没能抹去我们对朴老的深深怀念之情。6月2日,当载着朴老骨灰的舰艇将我们带到江海之交的吴淞口时,我的心绪实在无法平静──朴老的骨灰即将撒入汪洋浩瀚的大海之中。我的思绪在海面上飘荡:在此安息,朴老可以回眸他所深爱的母亲河长江,可以望见他生活、学习和工作了26年的浦江之畔,也可远眺他老人家时时牵挂的世界。我的耳际,萦绕着朴老的低语:“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  相似文献   

14.
欣然·无憾     
5月21日下午 ,我在上海。一位江苏的朋友打电话给我 ,哽咽地说 :“朴老没有了!”这时刚过17点。两小时以后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发布了“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在京逝世”的消息。朴老走了!朴老没有了!半个多月以来 ,我在外地经常打电话回京 ,打听朴老在医院的情况。不论得到的消息令我宽慰还是不安 ,都是一种生的联系。正当我刚刚买好22日返京的机票回到家中 ,还不到五分钟就接到了“朴老没有了!”的信息。生的联系就此中断 ,一切关于他个人的消息都成为回忆。这是生死的界限 ,无法回避 ,无法超越。22日我回到北京 ,听到了有关…  相似文献   

15.
尊敬的赵朴老: 各位法师、各位朋友、各位同志: 今天,我们这个座谈会就要闭幕了。朴老要作总结讲话,他要我先讲几句,我简单讲三点意见。第一,这次座谈会由赵朴老亲自主持,以赵朴老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为主要内容,就汉语系佛教教育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热烈的讨论。中国佛教协会召开这个会很及时,很成功,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出席这次座谈会的,除佛教界及一些佛教院校的有关负责人外,还邀请了几位专家、学者参加。他们对如何办好佛教院校,提了不少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表示衷心感谢。这次座谈会上大家通过对朴老讲话的学习和讨论,对佛教人才奇缺的严重  相似文献   

16.
我与朴老交往颇多,对朴老仰之弥高,朴老对我关爱有加。朴老虽已离我们远去,却总感音容笑貌宛在,哲人风范长存。他爱国爱教的崇高情怀,谦和淡泊的儒雅气度,博施济众的仁者风范,正直刚毅的铮铮铁骨,勇猛精进的无畏精神,令我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朴老的书斋取名"无尽意斋"。他悲愿无尽,智  相似文献   

17.
5月21日 ,我正在福建种德寺讲课 ,电波传来噩耗 :我们尊敬的佛教领袖赵朴老与世长辞了。种德寺的全体尼众和我一样 ,陷入悲痛之中 ,都为失去这位德高望重的会长而婉惜痛心。我与赵朴老有一份因缘 ,1998年 ,我受石家庄龙泉寺住持常开法师的委托 ,请赵朴老题写寺名。为限感谢朴老奉献墨宝 ,我托李家振先生将拙译《大史》带给朴老 ,以求教正。当李先生通知我去取墨宝时 ,令我惊喜的是有朴老写给我的亲笔信。当时朴老身患重病 ,正在住院治疗 ,为我写信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这不只是我个人的殊荣 ,表现出朴老对佛学研究的高度重视 ,他老人…  相似文献   

18.
刚才朴老讲了很好的话,总结了一年来佛协各方面的工作,提出了今年的任务和要求。一年来,中国佛教协会在朴老的领导下,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这个名誉会长,也协助朴老做了一些事情。这里,我想讲几点意见。第一,关于团结。团结非常重要,团结就是力量。首先各级佛协的领导要团结,再就是各个语系的佛教要团结。无论是汉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巴利语系佛教都要团结。各个语系佛教内部的各个宗派也要团结。任何人闹不团结,破坏团结的行为,我们都不能允许。我历来反对迁就几个人,抛弃一大片。在这方面,我非常高兴地看到,  相似文献   

19.
福报与机缘     
记得1996年时途经香港,曾拜访了一位常怀报国之志的大师级学者。大师对将来谁接朴老的班十分关心。当时他虽比朴老年轻十几岁,但也是年逾古稀的老人,睿智襟怀,使他并不违言生老病死,而且特别关注“我们这一代人走了之后……”的趋向。他热心地讲出一位大善知识的名字,郑重地反复叮咛我,一定要转告朴老,他建议选这个人来接班。  相似文献   

20.
叶小文 《法音》2007,(11):11-12
我与朴老交往颇多,对朴老仰之弥高,朴老对我关爱有加。朴老虽已离我们远去,却总感音容笑貌宛在,哲人风范长存。他爱国爱教的崇高情怀,谦和淡泊的儒雅气度,博施济众的仁者风范,正直刚毅的铮铮铁骨,勇猛精进的无畏精神,令我们高山仰止,景行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