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风 《天风》2016,(5):15-17
正经文:太6:25—34"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在众香国里,百合花是常被今人喜爱和称赞的一种花卉。然而在古代的以色列地,这种花却经常生长在荒郊野外无人关注的地方。表面上看,它们是卑微的、渺小的、无用的,  相似文献   

2.
禾苗 《天风》2017,(3):47-47
叶圣陶曾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种子种下去,给它阳光,细心浇灌,不管长成什么样,它是唯一的。”我平常在家喜欢种些多肉植物,看着它们在阳光雨露中成长,不仅赏心悦目,更感慨造物主的恩泽,想起“马太福音》中所说:“野地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线;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  相似文献   

3.
事奉     
单信 《天风》1994,(10)
在英文圣经修订标准本(RSV)中,“事奉”一词译作“崇拜”,有时又译作“服事”。这说明“事奉”就是敬拜服事神(“事”有时也写成“侍”)。 “事奉”既然是一种敬拜,那么他服事的对象应该是专一的,圣经从来没有说要“事奉人”。相反,耶稣说:“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事奉他”(太4:10),又说:“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你们不  相似文献   

4.
倪光道 《天风》2004,(5):8-9
经文:诗 139:1-4 这是大卫的诗。诗人以他亲身的经历见证神的无所不知,谈了三点深刻的体会:(1)“神从远处知道我的意念”;(2)“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3)“我舌头上的话,你没有一句不知道的”。换言之,神的无所不知有三个具体表现:远知人的意念,深知人的行为,全知人的言语。这三个“知”,既是对神的正确认识,又是对自己的清楚认识。只有不断地认识神和认识自己,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合神心意,蒙神喜悦,  相似文献   

5.
经文:林前3:9—20 教会是神的工程。保罗说:你们是神所建造的房屋。只是这房屋不是普通的房屋,而是神的殿。“岂不知你们是神的殿,神的灵住在你们里头吗?”这殿有耶稣基督自己为房角石,为唯一根基,使我们这许多人“靠他联络得合适”(弗2:  相似文献   

6.
约翰     
《天风》2006,(20)
神的礼物God’s gift耶和华已施恩Jehovah has been gracious约翰看见耶稣来到他那里,他就说:“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这就是我曾说‘有一位在我以后来,反成了在我以前的,因他本来在我以前’。我先前不认识他,如今我来用水给他施洗,为要叫他显明给以色列人。”约翰又作见证说:“我曾看见圣灵仿佛鸽子从天降下,住在他的身上。我先前不认识他,只是那差我来用水施洗的,对我说:‘你  相似文献   

7.
安静倾听     
这宇宙中充满神的话,就如在我们中间充满着空气,虽然无形却一刻也不能离开它。神用他大能的声音响应着宇宙,万有都是因他的话而有,也都因他的话而立,神的话是独一的、永恒的。“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约1:1)“道”字在原文中乃“逻各斯”,就是神的话。  相似文献   

8.
安静倾听     
陈以琳 《天风》1997,(4):13-14
这宇宙中充满神的话,就如在我们中间充满着空气,虽然无形却一刻也不能离开它。神用他大能的声音响应着宇宙,万有都是因他的话而有,也都因他的话而立,神的话是独一的、永恒的。“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约1:1)“道”字在原文中乃“逻各斯”,就是神的话。  相似文献   

9.
约翰     
《天风》2006,(18):26-26
1、他被尊称为“施洗约翰”,是祭司撒迦利亚的儿子(太3:1,可1:4,约1:6),他为主耶稣预备道路,也是最后的一位先知。当犹太王希律的时候,亚比雅班里有一个祭司,名叫撒迦利亚。他妻子以利沙伯是亚伦的后人。他们二人在神面前都是义人,没有可指摘的。只是两人的年纪都已经老迈,尚没有  相似文献   

10.
基督给予每一个跟从他的人最大的本分或恩赐,就是服侍的工作(服侍神、服侍人)。圣经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若有人服待我,就当跟从我;我在哪里,服侍我的人也要在那里。”(参太16:24,约12∶26)我们是神的仆人,或者说就当认清自己是神的仆人,守住这职分,并不断学习承担起神仆人的职分和托付,于己毫无可夸之处。虽  相似文献   

11.
不少人有这样一个错觉:以为“凡是圣经记载的都是神所赞同的”,所以,每每生活中要判别所周遭的这事或那事,都以圣经中“有没有”为人记载行事为人的准则,其实这是很不可靠的。因为,当我们说圣经是神所默示之时,只说明圣经整个信息之源头在于神(圣灵),并不等于说这里面每句话每件事都是神所赞许的。 圣经不是一本报喜不报忧之  相似文献   

12.
三国时魏国刘晔,是个“独任才智,不敦诚悫”的“巧诈”者。他曾以“明智权计”,为皇帝所亲重。但后来,有人向皇帝建议道:“刘晔只是善于窥测上意,一味迎合,不是尽忠。陛下可以试一试,把自己的意见用反话说给他听,要是他反对,那就真正与圣意相同了;要是他赞成,他就是不老实了。”皇帝试了一试,果然发现刘晔不老实,从此疏远了他。刘晔失宠后成天郁郁寡欢,茶饭不思,夜不能寐,以致忧郁而死。西晋傅玄,对此事做出结论道:“巧诈不如拙诚。”好一句“巧诈不如拙诚”!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官场上、商场上,还是民间,仍然有人认为“老实只能吃亏”…  相似文献   

13.
杨周 《天风》2002,(12):30-31
在古汉语中“事”就有“侍奉之意”,“侍”有陪伴侍侯之意,“奉”是拿出来供养,其意指对长辈的侍侯、奉养。在一般基督徒的习惯用语上“事奉”是表示在对待神的事上如何尽心竭力。有人把祷告、传道之事工看成是基督教事奉神的全部,并谣言在其他的事业上不能荣耀神。必须把祷告、传道以外的事丢开,其理由曰:祷告、传道以外的事都不是事奉神,也不能事奉神。更有甚者还引经据典说:一个仆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路16∶13),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约6∶27),在祷告、传道以外的事业上即使成就再大,能得人的喜悦,就是  相似文献   

14.
夏新穗 《天风》2007,(9):2-4
基督不是以色列人私有的财产,更不是西方教会的“专利品”,基督来为要拯救全世界那些愿意真诚悔改的人——以色列人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是神从列邦中所拣选出来的,他们是“独居的民,不列在万民中”(民23:9),圣经因此称他们为“选民”(太24:22),“那儿子的名分、荣耀、诸约、律法、礼仪、应许都是他们的”,“按肉体说,基督也是从他们出来的”(罗9:4,5)。然而,因为他们弃绝了神的儿子耶稣,不承认他是基督,并且将神的儿子耶稣基督钉死在十字架上,“救恩便临到外邦人”(罗11: 11),“惟有本国的子民,竟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太8:12)。以色列人迫切盼望基督来,甚至“百姓指望基督来的时候,人都心里猜疑,或者约翰是基督”(路3:15)。既然  相似文献   

15.
亦光 《天风》1996,(1):34-34
主耶稣基督在早晨天未亮时到旷野去祷告(可1:35),有时到山上整夜祷告(路6:11),他还跪下(路22:41),俯伏在地祷告(太26:39),为我们留下了祷告的榜样。 古今中外被主重用的神的仆人都是早起与神亲密灵交的人。  相似文献   

16.
经文:撒上15:22,弥6:7—8 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说“犯罪”的问题。没有信主的人会觉得那纯粹是个法律问题,是以行为结果来界定的。而信主的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个法律问题,同时也是个信仰问题。因为除了法律标准的罪,还有神所定的宇宙性的标准(灵性)。“罪”在原文中的意思是“射不中目标”,即达不到目的。简单说就是,神造人有他自己计划和目标,就是要人以神为中心地生活,与他同行、与他同工。人的生活如果脱离了神要求的  相似文献   

17.
纪乐 《天风》2006,(10):27
经文:太13:31—32 他又设个比喻对他们说:“天国好像一粒芥菜种,有人拿去种在田里,这原是百种里最小的。等到长起来,却比各样的菜都大,且成了树。天上的飞鸟来宿在他的枝上。”(太13:31-32) 主耶稣对门徒说:“天国好像一粒芥菜种,有人拿去种在田里,这原是百种里最小的,等到长起来, 却比各样的菜都大,且成了树,天上的飞鸟来宿在它的枝上。”“天国”首先是神的能力实际运行的表现,神首先在他子民的心里,并在他们中间彰显他在地上的属灵权柄。  相似文献   

18.
禁果与羞耻     
谢劲松 《天风》2006,(14):20-21
“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创 2:7)“耶和华神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创2:18)“耶和华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个女人,领她到那人跟前。”(创2:22)那人把这个女人看作自己的骨中骨,肉中肉,“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当时夫妻二人赤身露体并不羞耻。”(创2:24)不过此前还没有造出亚当的伴侣时,耶和华神就对他说了:“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 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2:17)然而后来在蛇的引诱下,那女人,也就是亚当后来给她取名为夏娃的那个神给亚当造的伴侣,摘了那个神指定不能吃的果子吃了,也给亚当吃了,两人立即眼睛一亮,知道了自己赤身裸体,用果叶遮身, 并藏起自己,不敢见神(创3:1-20)。  相似文献   

19.
信生 《天风》1995,(3):3-4
读经:路18:19,太5:9,腓1:5 我们平时在称赞一位事奉神的弟兄或姊妹时,总是说,他(她)是忠心的,但在圣经上,主耶稣讲天国的比喻,提到主人称赞仆人的话时,都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太25:21,23);“好,良善的仆人,你既在最小的事上有忠心……”(路19:17)所以照主的话看来,光有忠心还不够,良善是排在忠心之前。主又对门徒说:“谁是忠心、有见识的仆人……  相似文献   

20.
张崇助 《天风》2006,(10):37
使徒保罗对哥林多教会说:“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并非保罗其它的不知道,而是对保罗来说,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是他传福音的重点。耶稣基督钉十字架就是除去和好的障碍(罪),使神人和好、人人和睦、人与万物和谐。十字架的福音是和好的福音。十字架“一竖”开通了神人之间的路。“一横”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十字架使人与神,人与人和好。神藉主耶稣在十字架上钉死,来作成这救赎的大工。“和谐”、“和睦”、“和好”是十字架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