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入为解决中国百年以来自身所面临的特殊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的革命与建设重新塑造并巩固了中国的上层建筑,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则进一步夯实了中国的经济基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致力于中国的全面发展,以及中国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创新,这为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立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提供了政治保证。中华民族一个世纪以来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与资本逻辑的世界化过程总体呼应,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所揭示的社会发展机制的现实体现。鉴于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理解和推进中国道路的哲学根基。  相似文献   

2.
复兴取向规约中华民族当代复兴的方向、路径与样式,构成中华民族再度兴盛的灵魂。相对意义上的复兴是中华民族重回世界前列。绝对意义上的复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存在品质重达时代高度。后者构成中华民族当代复兴更深刻的涵义。文明是人的生命活动及其结果(尤其是积极成果)的总体,本质上为人“文化”的结果与条件,具有“文化而明”的深层意涵。当代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皆要求中华民族开拓一种在根本上超越作为物性文明之资本文明的崭新文明。从文明视角看,中华民族当代复兴的取向就在于创造更有益于中华儿女生存发展,更有助于社会成员美好生活的新文明,并持之以恒地发展与升华之;在于开创当代历史可能范围内最有益于人之存在及其升华的文明形态。中华新文明不仅是人的文明,而且是“文化”的人的文明,需要“文化”的人与之相辅相成,创造进而升华文明,从而“配享”文明。  相似文献   

3.
论清代今文经学的创立复兴及其思想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清代今文经学的创立复兴及其思想特点李军清代今文经学是继清代乾嘉古文经学衰落之后,于道光年间前后复兴再起的中国传统儒学的重要派别和学术思潮。它的开创者是庄存与,而其真正奠基者则为刘逢禄、宋翔凤,复兴发扬者则为龚自珍、魏源,继承延续者则为康有为、梁启超...  相似文献   

4.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的发展,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基本途径。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破除旧体制的束缚,革新生产力发展方式,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研究了深化改革的问题,并作出了总体部署,中国的改革再次出发远行,我国迈进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全面改革的极端重要性、卖现全面改革的原则以及推进全面改革的策略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信: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大力强化文化主体意识是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的根本保证;用包容并存的态度对待多元文化竞争是实现中国文化繁荣昌盛的必由之路;着眼未来的长远发展是激发中国文化持续进步的动力之源。  相似文献   

6.
7.
正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来袭,打乱了每个人的节奏和计划,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让中国以及全世界人民看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有效应对策略,全民动员,集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与力量,直面问题,果断有效采取措施,使疫情在一个多月里得到遏制,两个月时间就有效控制蔓延,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  相似文献   

8.
丁立群 《世界哲学》2013,(1):14-25,160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phronesis)概念是其阐释实践哲学的重要范畴,也是西方实践哲学发展的重要基点.这个概念在经过了N.马基雅维利和F.培根的改造之后其本真的内涵却被遮蔽了,甚至退化为计算与权术的代名词.但是,进入到现代之后,亚氏的实践智慧概念开始复兴.这实际上已经标识出实践智慧的普遍意义,而对此问题的研究也已关系到对整个传统哲学的理解以及对整个现代西方哲学的理性重建.本文以此为基点,在厘清亚氏实践智慧的本真内涵及其重要意义的同时,也进一步阐明现代哲学在此理路上所应具有的样态.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觉、民族复兴与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表明:当今中国要想真正实现民族复兴,不是经济上的第一,也不是军事实力的第一,而是文化的自觉和自强。为了能达到文化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不仅要反思我们的现代化历程,而且要反思源自欧洲的启蒙运动的现代性。我们所要的自觉的文化必须是与中国传统文化血脉相连的文化,是体现人类未来发展方向和要求的文化,即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0.
11.
纷争不已的宋代儒学复兴运动背后是士人们以重建完美社会秩序和精神世界为终极目标的共同追求,它是我们理解苏轼变革词体的思想主线和文化基础。苏轼对词体的变革,是11世纪中叶整个宋代士人精英群体在如何构建完美社会的思想基础分裂后,儒学复兴运动开始由"外王"向"内圣"阶段转换的一部分。《周易》中的"变"和中庸之道是主导苏轼人生和创作的核心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合理地解释了苏轼词中复杂的思想倾向和他对出仕与归隐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战国时期,我国出现“华夷一体化”的民族发展趋势。诸子民族思想均有所变化,并表现为诸多共识。位处不同区域的华夏政权楚、燕、赵、秦等国所推行的民族统一卓有成效,为秦最终建立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打下了根基。  相似文献   

13.
程志敏 《现代哲学》2002,(4):123-128
理性实为人类思想之根本。近代理性哲学,主要是在认识论的层面探讨精神何以可能的问题。理性是一种行动指南,更是一种批判的能力。理性的定位既是人类的自我重新定位,又是思想复兴的表征和开端。  相似文献   

14.
在俄罗斯今天的思想生活中,在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的俄国曾一度繁荣过的宗教唯心主义哲学,已基本上赢得了他们在布尔什维克革命前所占据的显赫地位。相比之下,马克思主义丧失了大部分其先前的影响。俄罗斯的教育机构和相应的出版社已把它们的注意力几乎完全从马克思主义转移到其他哲学流派中。以前数以十万册计印行的马克思主义杂志和教科书现在根本不再印刷。它们的位置已被非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所代替,尤其是被哲学中具有民族特点的俄罗斯宗教传统的代表人物的著作所代替,而这个传统是共产主义者曾激烈反对的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20,(7)
正在思想上重视、组织上保障、行动上迅速、责任上担当、落实上实效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来袭,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工作计划,给世界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让中国以及全世界人民看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有效应对策略,全民动员,集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与力量,直面问题,果断采取有效措施,使疫情在一个多月里得到遏制,两个月时间就有效控制蔓延,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在这次疫情"大考"中,中华民族攻坚克难、不屈不挠、守望相助、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学术界常用"复兴"来表述民国佛教和当代中国佛教。但是,何为复兴?现当代中国佛教在哪些方面或领域呈现出复兴趋势?学者们不但没有达成共识,甚至出现相反的看法。本文以维慈《中国佛教的复兴》一书及其他学者相关研究为背景,分析现当代中国佛教,探讨佛教复兴的现象与本质,揭示当代中国佛教发展的机遇和危机。  相似文献   

17.
把哲学视为人安身立命之本,这是中国古代哲人一个最根本的治学态度,由此也就构成了中国传统哲学一个最基本的特点是注重对理想人格的探讨。如果说先秦法家崇尚的“任其力,不任其德”(《商君书·错法》)的理想人格,仅是在“德力”关系中片面地强调了人格中“力”  相似文献   

18.
对民族心理素质与民族精神的探讨,有助于激发大家对民族的科学、政治、经济发展的关心,有助于加强民族的凝聚力,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同时对于我们今天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文化,有着深远的历史及现实意义。笔者现就民族心理素质与民族精神的关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上半叶,伊斯兰教复兴思潮迭起,穆斯林比以往更加明确,伊斯兰教依然是他们解决精神、政治、经济问题的行之有效的途径。20世纪中后期,伊斯兰复兴的浪潮在经济思想领域产生了两方面影响:其一,带动了伊斯兰经济思想的研究。其二,促成了伊斯兰金融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评亨廷顿论当今世界的伊斯兰复兴加润国王圆据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5月31日文章,目前在美国新闻媒体中甚嚣尘上的“中国威胁论”,主要是由左翼的《新共和》周刊和右翼的《旗帜周刊》吹出来的,其中的代表著作为《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和《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