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存在的理由     
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作为常人,无论身处苦难、绝境或是舒适、发达之中,都免不了会思考,思考我们存在的意义。那些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明确答案和坚定信念的人,是幸福的。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想要找到一个毋庸置疑和自始至终的答案,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2.
世界首富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还是哈佛大学二年级学生的时候,突然决定辍学,去从事自己喜欢的计算机软件开发事业。这意味着放弃世界著名学府的毕业证书,以前的寒窗苦读将付之东流。面对当时人们的不解和各方面的压力,他最后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他给出这一选择的理由是:干自己喜欢的事。我们姑且不谈当时稍纵即逝的商机,不看他今天的成就,只看这一决定:认为自己有一个好主意,不在乎别人如何看待,去干好了。给自己一点理由去干自己喜欢的事,这难道不是做任何事情的充分条件?给自己一点理由,在发明创造之中。在一次次失败…  相似文献   

3.
把流言理论和问题理论联系起来似乎并不合适。不小过,人们也许会轻易地把一则流言理解为一种解答,即当做对于从集体角度来看具有重要意义的某个问题的、特别具有就事论事色彩的、完全以精神上的即兴创作为标志的解答:例如,为了说明一个人为什么完全有理由担忧,为了说明一个人可能有的、对某项新发明持敌意态度的无论什么理由,  相似文献   

4.
1 科学与艺术的同一性科学与艺术的同一性首先在于两者皆以创新为其根本特性。创新是一个艺术家存在的惟一理由 ,没有创新 ,缺乏个性是艺术的大忌。艺术家皆以叛逆者自居。他们或者以传统为其叛逆对象 ,或者以他人为其叛逆对象 ,努力把自己与传统、他人区别开来 ,从而找到自己的位置 ,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实现自己的艺术价值。同样 ,创新也是科学家存在的惟一理由 ,没有创造和发明 ,科学就会停滞不前 ,科学家就失去了一切事业基础。科学家也以叛逆者自居 ,把批判精神作为自己的创新前提。无论是创新开始时的问题意识 ,还是提出假说时的发散性…  相似文献   

5.
爱与伤害     
父母对子女的爱无微不至,可子女却常常不领情,朋友间的爱亲密温暖,可往往又有分离误会, 爱,伤害,为什么如影随形,牵扯不断?寻寻觅觅后,我们找到了一些理由:世事难料,缺乏沟通.但是,在找到了这一大堆理由之后,它们又能带给我们什么呢?难道找到了所有的理由之后,我们就能放心享受爱而永不会受伤害了吗?  相似文献   

6.
清贫如水     
顾大卫 《天风》2002,(5):21-21
父母对子女的爱无微不至,可子女却常常不领情,朋友间的爱亲密温暖,可往往又有分离误会, 爱,伤害,为什么如影随形,牵扯不断?寻寻觅觅后,我们找到了一些理由:世事难料,缺乏沟通。但是,在找到了这一大堆理由之后,它们又能带给我们什么呢?难道找到了所有的理由之后,我们就能放心享受爱而永不会受伤害了吗?  相似文献   

7.
陈真 《世界哲学》2005,59(4):4-10
斯坎伦对他的非自利的契约论曾做了这样的概括:"思考对和错,从最基本的层面上考虑,就是根据那些有着恰当动机的人无法合理拒斥的理由,思考面对他们我们能够辩护些什么."他认为道德上行为的对错或道德原则的根据就是人们之间所达成的协议、契约,即人们相互间的责任和人们之间共同持有的理由和看法.斯坎伦理论的主要问题是:其一,当人们没有相似动机的时候,道德的规则很难决定.其二,对合理性的标准问题语焉不详.  相似文献   

8.
风险概念的哲学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风险的社会。人们日常生活中风险无处不在,风险已经成为人们需要经常面对的重要事务。现代社会生活无论形式与内容都空前丰富,但在显示强大外象的同时,又  相似文献   

9.
朋友追一个女孩颇久,久得我都感觉恐龙近乎灭绝。每次他都找种种理由安慰自己,都是自己的问题和为那个女孩找的一箩筐子虚乌有的理由。到头来整得自己心力交瘁。一边忍受着思念的痛苦,一边又克制着自己的情绪。  相似文献   

10.
正日本的街头巷尾,几乎很难找到垃圾桶。日本人出门会带上垃圾袋,自己制造的垃圾自己带回家,这几乎成为日本人的国民习惯。"日本大街上没有垃圾桶,为什么街头还这么干净呢?""因为自己的垃圾自己带回家。"这段中国留学生在日本街头采访过路市民的视频最近在朋友圈火了。在日本,无论繁华的街道还是乡村僻静的小道,除了饮  相似文献   

11.
那一年,一向十分自信的我,没想到,高考竞落榜了。我感到无地自容,不敢面对老师、不敢面对同学、不敢面对亲朋,仿佛感到人们都在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着自己,  相似文献   

12.
那一年,一向十分自信的我,没想到,高考竟落榜了。我感到无地自容,不敢面对老师、不敢面对同学、不敢面对亲朋,仿佛感到人们都在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着自己,甚至那些素不相识的路人,也在用一种嘲笑的目光看着我。我感到自己快要窒息、快要崩溃了。我不想见任何人,我想逃避,逃避到任何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快乐的人,并非经常有快乐的事,而是有快乐的秘诀。宋代文豪苏东坡,一生命运极为坎坷:受排挤,遭诬陷,陷牢狱,受辱骂,屡次被贬,穷困潦倒;但是,无论面对什么挫折,他都不困在愁苦中,而是以享受人生的态度生活,圆通地自我解脱,善待自己,解脱自己,化苦为乐,苦中求乐,保持快乐、潇洒的心境。苏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对由来已久的智力因素理论适用性问题加以讨论.在考虑了年龄变化这个为传统的因素理论家所忽视的重要变量之后,我们有理由相信各种不同的因素理论可能找到它们各自的适当位置。从而使心理测量理论达到一定程度的协调.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大量研究表明:智力因素是年龄的函数,更好的因素理论应该是更能反映智力发展变化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曾经以为会一直牵着自己手的那个人,忽然间就转身离开了。“对不起,我觉得我们不合适,希望你找到更好的。”真是好笑,天下的男人都是以这样的理由离开的。我冷笑,无语。我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遇见了错误的人,做了件错误的事。  相似文献   

16.
理由已经成为当今元伦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关于这一主题,斯坎伦持一种基础主义、认知主义和实在主义的观点。斯坎伦把理由定义为有利于某事的考虑,其本质是一种规范关系。他以理由基础主义反对还原论自然主义,认为理由和理由判断不能被还原为自然事实和对自然事实的判断;以理由认知主义反对表达主义,认为理由判断是关于规范真理的信念,具有确定的真值。其理由实在主义又不同于摩尔式的非自然主义,认为理由判断的主题是某种独立于主体但不外在于主体的"存在"。斯坎伦的理由观念要面对形而上学诘难、认识论诘难和实践论诘难。斯坎伦通过"理性行动者"这一概念回应实践论诘难,通过"域"和其中的"标准"来回应形而上学诘难和认识论诘难。在回应这些问题的同时,斯坎伦发展出一套独特的形而上学理论。  相似文献   

17.
有的人总是埋怨别人阻拦了自己,造成了今日的失败。其实不然,那只是为自己解脱的理由.阻拦自己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相似文献   

18.
证伪与证实     
正按照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的观点,科学理论和人类所掌握的一切知识,都不过是推测和假说。科学理论不能够被证实,但可能被证伪。例如,人们在观察到100只白天鹅后提出假说: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接下来无论找到多少只白天鹅,显然都不能证实这一假说,因为总是存在下一只天鹅为黑天鹅的可能性。然而,一旦一只黑天鹅被找到,这个假说就被证伪。可证伪性是划分科学与非科  相似文献   

19.
对正义原则的辩护要求公民都能够找到理由去支持它,而这种辩护理由的构成方式可能是不同理由的各自收敛,也可以是在共同理由基础上的一致确认。罗尔斯的公共辩护工作采纳的是一种综合辩护策略,分两个阶段面向公民完整统一的实践理性作辩护;此策略及阶段性特征都是由他持有的实践理性观念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有学者说宗教常常是用虚幻的许愿来吸引人,无论进天堂还是上西天都是一种引诱。其实,即使宗教真的有引诱的一面,也不能完全否定引诱的价值。引诱人们弃恶从善,引诱人们利益社会,引诱人们保护生命,引诱人们获得清净心,引诱人们由心净而达国土净,引诱人们从容面对死亡,这引诱之作用不可谓不大。中国禅宗祖师与净土宗祖师,按照众生不同的根器,利用"黄叶止啼"的权宜之教,使难以直接领悟佛法的众生,逐步接受佛法,从容面对死亡,这本身就是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